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加诉

法院加诉

发布时间: 2021-03-01 00:02:22

Ⅰ 法庭上可以随时增加诉讼请求吗

法庭上是否可以增加诉讼请求,应该先要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是否已经届满。

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通常已经开庭一次的案件,举证期限早已届满。如果届满,向法院提出增加诉讼请求会被法院当庭驳回,并建议你另行起诉。

法律依据: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中,对诉讼请求提出规定了期限。《证据规定》第34条第3款规定:“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举证期限在开庭之前,诉讼请求的改变自然应是在开庭审理前提出,而不是在开庭审理中或开庭审理后提出了。举证期限届满后,是不允许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的,除非有该司法解释第35条规定的例外情形。

2、《证据规定》第35条规定,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行为的效力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的限制,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民诉意见》)第156条规定:“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

(1)法院加诉扩展阅读

增加诉讼请求的提出时间:

从以上法律规定中可以看出,《证据规定》与《民诉法解释》中关于“增加诉讼请求的提出时间”的规定发生冲突,法律发布机构同为最高人民法院,当同一位阶效力的司法解释发生冲突时,应当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法律适用原则。

所以适用新颁布的《民诉法解释》关于增加诉讼请求提出期限的规定,即增加诉讼请求的提出时间应当为“法庭辩论终结前”

同时为了法律亦不能忽视被告一方的权利,应当给予充分的准备时间,根据《证据规定》第三十五条第二款之规定“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据此可以推论,当法院同意当事人一方增加诉讼请求时,也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并给予对方当事人适当的答辩期。

Ⅱ 法院开庭的时候能追加被告吗

可以申请追加。
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的规定,通知其参加;当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追加。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应当进行审查,申请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申请理由成立的,书面通知被追加的当事人参加诉讼。

Ⅲ 想法院申请追加诉讼当事人,应当在什么期限内提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按此规定,追加诉讼主体应该在举证期限内提出。

(3)法院加诉扩展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一条 执行过程中,申请执行人或其继承人、权利承受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变更、追加当事人。申请符合法定条件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条 作为申请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或被宣告死亡,该公民的遗嘱执行人、受遗赠人、继承人或其他因该公民死亡或被宣告死亡依法承受生效法律文书确定权利的主体,申请变更、追加其为申请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作为申请执行人的公民被宣告失踪,该公民的财产代管人申请变更、追加其为申请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条 作为申请执行人的公民离婚时,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全部或部分分割给其配偶,该配偶申请变更、追加其为申请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四条 作为申请执行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因该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依法承受生效法律文书确定权利的主体,申请变更、追加其为申请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五条 作为申请执行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因合并而终止,合并后存续或新设的法人、其他组织申请变更其为申请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Ⅳ 法院以受理了的的案件,我可不可以在开庭前在追加诉讼

对于法院已经进行过调解并且生效的案件,是不可以再追加诉讼请求的,如果需要增加诉讼请求,可以另行起诉处理。

Ⅳ 请教行诉,法院在什么情形下应当自行追加原告

人民法院在审理必要共同诉讼案件时,如必要共同诉讼原告未到庭的,可以追加原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七十条 在继承遗产的诉讼中,部分继承人起诉的,人民法院应通知其他继承人作为共同原告参加诉讼;被通知的继承人不愿意参加诉讼又未明确表示放弃实体权利的,人民法院仍应将其列为共同原告。
第七十三条 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的规定,通知其参加;当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追加。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应当进行审查,申请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申请理由成立的,书面通知被追加的当事人参加诉讼。
第七十四条 人民法院追加共同诉讼的当事人时,应当通知其他当事人。应当追加的原告,已明确表示放弃实体权利的,可不予追加;既不愿意参加诉讼,又不放弃实体权利的,仍应追加为共同原告,其不参加诉讼,不影响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和依法作出判决。

Ⅵ 法院诉奘可以加诉吗

可以,但需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程序或期限。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版原告增加诉讼请求权,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6条规定,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

Ⅶ 已经向法院递交了起诉书,可以追加诉讼请求吗

民事来起诉状已交法院后,源诉讼请求可以增加内容,但至迟应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向法院提出增加诉讼请求申请。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的规定,原告在向法院起诉后,在辩论终结前,可以增加诉讼请求。
原告要求增加诉讼请求的,应该向法院提交书面的增加诉讼请求申请,如果是在庭审中要求增加诉讼请求的,也可以由法庭将增加的诉讼请求事项直接记录在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三十二条 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

Ⅷ 法院什么情况下,主动追加共同被告

《民诉来法》解释第57条,被告源有权申请追加共同被告。

原告是否同意追加。由于法律赋予原告选择确定被告的诉讼权利,那么诉谁、不诉谁应当尊重原告的意见。对于被告提出追加共同被告的申请,人民法院经审查认定确属必要的共同诉讼遗漏了当事人的,应当行使法官释明权,告知原告并征求其意见。

原告同意追加的,裁定准许;原告不同意追加的,可以借鉴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诉讼中,列为第三人参与诉讼。

(8)法院加诉扩展阅读:

在共同犯罪案件中,有的被告人直接实施行为致被害人损伤,有的虽然前往犯罪现场却未实施直接导致被害人损伤的行为或者虽然实施了行为但其所实施的行为明显不足以导致被害人损伤,还有的并没有前往犯罪现场但却通风报信、出谋划策、提供作案工具等。

只要他们的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存在某种因果关系,而且具备完全行为能力,均应成为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

由于被告人在刑事上的责任能力与其在民事上的责任能力的年龄界限并不一致,因此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告人是否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应参照民事责任能力的年龄的界限来认定。如果被告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那么他是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义务主体,即是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

Ⅸ 法院追加起诉书是什么意思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版诉讼的,人权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 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7条规定“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通知其参加;当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追加。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应当进行审查,申请无理的,裁定驳回;申请有理的,书面通知被追加的当事人参加诉讼。”

Ⅹ 追加被告是法院要求追加还是原告要求追加

法院可以依职权追加,双方当事人都可以向法院申请追加。
《民事诉讼法专》第五十二条 当事属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
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对诉讼标的没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不发生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七十三条 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的规定,通知其参加;当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追加。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应当进行审查,申请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申请理由成立的,书面通知被追加的当事人参加诉讼。
第七十四条 人民法院追加共同诉讼的当事人时,应当通知其他当事人。应当追加的原告,已明确表示放弃实体权利的,可不予追加;既不愿意参加诉讼,又不放弃实体权利的,仍应追加为共同原告,其不参加诉讼,不影响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和依法作出判决。

热点内容
华政行政诉讼法专业 发布:2025-08-15 13:45:41 浏览:824
代理人承担的法律责任6 发布:2025-08-15 13:16:33 浏览:371
古代人的立法 发布:2025-08-15 13:11:31 浏览:163
适航管理条例23部 发布:2025-08-15 13:10:43 浏览:392
经济法民主原则 发布:2025-08-15 13:00:40 浏览:159
泰州弘泰律师 发布:2025-08-15 12:48:36 浏览:751
软件公司的法律环境 发布:2025-08-15 12:34:09 浏览:228
阐述追究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15 12:29:11 浏览:347
广元昭化区法院 发布:2025-08-15 12:13:48 浏览:89
推进法治国税建设 发布:2025-08-15 12:12:25 浏览: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