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职责论文
Ⅰ 帮忙写个论文中国法官制度的完善
1、监督。这里所讨论的监督问题,指的是对于每一个法官个体也就是对人的监督的问题,因为归属在法官制度的范畴内,所以并不涉及包括审判监督、行政监督等其他意义上的监督问题。从监督主体来划分,对法官的监督不外乎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形式。在我国,外部监督一般是指人大的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和人民群众与社会团体的监督,最主要的方式是党内监督,除党内监督之外的监督方式基本被虚化。党内监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领导形式,实践证明这是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但客观的说,它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仍存在相当的局限性。同时作为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所承担的监督职能和作用又一直得不到切实的贯彻,这样就造成了法院平时没人管,出了事情谁都管的局面。对于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的法院的监督是关乎依法治国方略成败的头等大事,岂能没有一套完整的以法律形式固定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规范。还有内部监督,其实质是党内监督系统在法院内部的派出机构,名为监督,很多却流于形式,远没有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观之,我国关于对法官的监督,意识上始终还停留在对一般党员干部的管理的层面,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作为被监督的法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整体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对这个群体的监督的制度有效与否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
2、考评。如果说监督是针对法官的职业操守,目的是约束个人行为的话,那么法官的考评则是针对法官的业绩而言,目的是提高法官的审判业务水平,建立完善的业绩评价标准体系。我国现行法官考评机制主要仍然是行政化的考评方式,对法官的考评套用公务员的考评标准,主要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评定。总体来说,“德、能、勤、绩”目前真正能够较客观衡量的只有“绩”,标准就是结案数和结案率。根据法社会学中的“撒夫尔定理”,诉讼发生系数与经济发展指数是成正比的。你不能说一个经济较发达地区案件数量很多的法院的法官,他的工作成绩就一定比另外一个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案件数量较少的法院的法官要好。结案率的标准虽然可以对提高审判效率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不能忽视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年底控制收案,虚报审结数字,违反法定程序突击结案,这样的情况在个别地区仍然存在。总体来说,当前的法官考评基本没有摆脱群众评议加领导拍板的模式,行政领导的个人好恶往往左右考评的结果,主观性色彩过于浓厚,人际关系和利益纠葛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既不客观,也不公正。
3、惩戒。惩戒是监督和考评的结果,监督和考评是惩戒的目的,惩戒与它们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我国《法官法》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这部分的内容,但仍然缺乏必要的实质要件。不管是惩戒、监督还是考评,首先都必须有明确的实施主体,即一个固定的组织机构来进行。世界各主要法治发达国家,基本都遵循法官的惩戒处分不得由行政机关施行的原则,建立由法官或者由法官和其他人士组成的惩戒组织;建立司法式或准司法式的惩戒程序;侧重保护被惩戒法官在程序中的各种权利,公平地听取双方证据和陈述等,大致有三种具体形式:一种是法院自己作为法官的惩戒机构,上一级法院负责审理下级法院的惩戒案件,像日本和德国以及美国的一些州,他们在最高法院内部都设有专门的机构,如德国的“纪律惩戒法庭”。一种是美国联邦所采取的司法系统的管理机构(司法行政决策机构)行使法官惩戒权,其在各巡回区上诉法院依法设立“司法委员会”,成员是地区法院法官和上诉法院的法官。还有一种就是法国的模式,由国家设立专门的司法委员会,兼管法官惩戒事务,组成人员由总统、司法部长、法官、检察官等人员构成。可以看出,不论采取哪一种形式,都是由一个独立于当事法院的机构来处理法官惩戒事务。在我国,现行法官惩戒制度是从我国党政机关统一实行的“纪检监察制度”基础上照搬过来的,法院内部设立纪检或监察机构,隶属于政治部(处),其主要职能仅仅是负责对举报揭发的违法违纪线索进行初步调查,并不具备惩戒的决定权。其他包括对象的区分、审理程序、证据规则、证明标准等诸多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Ⅱ 法官是什么法学理论论文
法官的定义如下:
法官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产生,在司法机关(一般指法院)中依法行使版国家审判权权的审判人员,是司法权的执行者。
在不同法系的国家中法官的角色不尽相同,但要求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响或掣肘、刚正无私地根据法律判案。
Ⅲ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法官
一要修“心”。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其一,应当秉承对法律的崇仰之心。“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美国法学家伯尔曼在其著作《宗教与法律》中曾经这样表述。法律信仰是现代法治精神的内核,作为最接近法律,最应当守护法律的群体之一,法官必须怀有对法律的虔诚信仰,并将这种信仰当做公正廉洁执法的重要支点,时刻保持对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让内心对法律的纯正信仰成为指引自身工作、生活的最高准则;其二,应当保持对法官职业的热爱之心。作为预备法官,应当尽快实现思维转变,认识到法官职业的神圣与伟大,培养对法官职业的赤诚热爱,树立身为人民法官荣誉感、责任心,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其三,应当怀有对人民群众的感恩之心。人民法官具有人民性,每一名法官必然来自人民,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践行法官职责,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必须做到时刻怀有感恩之心,牢记“人民法官为人民”这一行为准则,坚持走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当亲人,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想方设法为群众解难,以司法为民、利民、便民、爱民的实际行动,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回报人民、回报社会,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法官。
二要修“德”。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法官是社会正义的化身,是人民平安、国家稳定的守护神,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关口。要成为合格的法官,必须恪守以司法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法官职业道德。作为人民法院司法核心价值观的“公正、廉洁、为民”,是法院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稳定、最本质的部分,它高度浓缩了当代中国法官的行为理念和价值追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法院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法官履行神圣职责的共同思想基础。首先,必须牢固树立公正的司法理念。公正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线,只有公正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才能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提升法院、法官的公信力。人民法官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必须时刻牢记公正,切实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努力实现办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其二,要牢记清正廉洁的司法要求。“公生明,廉生威”,坚守廉洁司法,才能彰显法律的权威和法官的威严。法官的清正廉洁是维护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的重要保障,也是法官应当具备的价值观和基本品质。“廉洁”是人民法官的立身之本,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必须恪守职业道德,保持职业良知,严格遵守“五个严禁”等审判纪律和廉政规定,不为金钱所诱,不为人情所惑,不为关系所扰,不为权势所迫,堂堂正正办案,干干净净做人,以清正廉洁取信于民。其三,要谨记司法为民这一根本思想。要确实树立为民司法的价值观,并通过具体工作中的言行将这一原则认真体现和落实。作为法官,应当有一颗爱民之心,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努力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
三要修“知”。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必须常存好学之心,始终坚持学习,不断扩展自身知识层面。首先,要加强对法律专业知识的研习,及时掌握最新法律规定及法学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身专业知识,提升自身法律素质,适应法律体系形成对法官司法能力的新要求。其次,要注重对其他各学科知识的学习,了解。在司法审判工作中,总是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纠纷,往往涉及各种学科的知识,法官注重对其他学科的延伸学习,掌握各种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学习社会经验,改善自身知识结构,有助于对案件事实的准确把握,从而更有效地做出正确裁判。此外,我们的社会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法官在司法工作中遇到的各类纠纷的特点同样不是一成不变的。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型、疑难、复杂案件,法官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水平,以应对社会发展对法官带来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法官的新期望。
四要修“能”。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注重学习各种实用技能。首先,要培养娴熟的法律应用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如果仅有严守公平正义的信念和决心,却没有娴熟的法律应用能力,结果往往是纸上谈兵,,最后处理的案件往往既违背了法律的本意,也与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作为一名法官,首要就是正确把握这种能力,不断提高司法审判技能,为通过自身工作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奠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把握行之有效的审判艺术。在司法工作中,要讲究案件的审理方法,经常性的就审判实践中有价值、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调研、探讨,从而实现办案艺术的不断提升。同时,更要加强调解艺术的研究,提高调解的能力,要保持较强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善于掌握和理解当事人的心理并从中切入来实现当事人双方各自利益的归属,真正做到定纷止争。再次,要提升自己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实质能力。法官是矛盾的最终裁决者,是公平和正义的化身。担当着裁判是非曲直、调处社会矛盾的责任,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必须具有妥善应对各种突发性案件状况,综合掌控全局,控制案件节奏的能力。这样,才能形成过硬的业务素质,切实办理好各类案件,处理好各种问题,得到人民群众的尊重和信赖。
Ⅳ 法官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一)依法参加复合议庭审判或者制独任审判案件;
(二)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
审判案件是指法官依照法律的规定,通过对案件的审理,以查明案件事实,并适用法律以作出判决的活动。
法官除了依法参加合议庭审判案件或者独任审判案件以外,还必须依法审查起诉以决定是否立案;依法裁定予以减刑、假释;依法裁定采取诉前保全或者先予执行措施;依法裁定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依法对妨害诉讼者决定给予强制措施;依法解决下级法院之间管辖权争议;依法指导下级法院工作;依法向有关单位提出司法建议等;同时必须办理下列事项:(一)处理不需要开庭审理的民事纠纷和轻微的刑事案件;(二)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
Ⅳ 法院的只能是什么法官的职责是什么
人民法院以及基层人民法院的基本职能是:(1)审判刑事案回件和民事案件;(2)通过审判活动,惩答办一切犯罪分子,解决民事纠纷;(3)保卫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秩序;(4)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5)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6)保障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Ⅵ 法律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论法官法律信仰的重要意义)
你可以去网站看看,借鉴一下,论文要自己写,别让人替你写,因为到时你还要答版辩呢。
我知道一权个网站有很多论文,你可以去看看。
http://www.kao.net/forumdisplay.php?fid=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