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互联网与法院

互联网与法院

发布时间: 2021-03-02 06:40:54

⑴ 究竟什么是互联网法院

何为互联网法院?简言之就是“互联网+法院”或“互联网+审判”。它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通过网络审理案件;二是审理的案件大多与网络纠纷有关,如电子商务交易纠纷、网络支付纠纷、网络金融借款纠纷、网络著作权纠纷等。



司法审判乘上“互联网+”的东风,其好处显而易见:一是降低了维权成本,为网络维权插上了翅膀,路途遥远、时间漫长不再成为阻碍,网络维权将像网购一样方便;二是降低了司法审判成本,不仅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审判效率。这两个好处加起来,还会促成另一个更大的好处:网络维权步伐加快,将倒逼商家和网民规范网上行为,促进互联网健康生态的形成,让互联网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⑵ 互联网法院的性质是什么

互联网法院复作为一个新的制法院模式,现处于开始运行和摸索阶段,目前只管辖特定类型的互联网案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纠纷:互联网购物、服务合同纠纷;互联网金融借款、小额借款合同纠纷、互联网著作权权属和侵权纠纷;互联网域名纠纷;互联网侵权责任纠纷;互联网购物产品责任纠纷;互联网公益诉讼案件;因互联网行政管理引发的行政纠纷;其他互联网民事、行政案件。

⑶ 互联网法院能解决哪些实际痛点

近日,中国首家互联网法院在杭州正式设立了。有人戏称,从此可以像网购一样上法院打官司了。毫无疑问,互联网法院在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互联网思维和中国司法制度相互催化的创新结果,也是中国法治一系列深化改革后水到渠成的结果。


另外一个值得期待的是,互联网方式在司法领域的深度运用,有望改变司法领域传统的档案及记录方式。互联网的信息和知识呈现方式是前所未有的,突破了传统的以文字记录历史的呈现模式。司法领域中存在的各种笔录,例如,警察的审讯笔录、法院的庭审笔录等,目前来看是一种相对落后的信息呈现模式,效率低且容易被歪曲。互联网方式的运用,是否可能改变笔录方式,乃至改变其他所有司法材料的呈现?假如能够实现这一点,那么,将来可能基于信息化后的全案资料,对司法人员的各个环节进行智能化监督,从根本上提高司法效率和司法公正,这无疑非常值得期待。

是好事情呀,最起码能很快解决大家遇到的法律问题。

⑷ 互联网法院如何起诉

8月18日上午,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揭牌,成为中国首家互联网法院。那么“网上的案件”如何“网上审”?这是杭州互联网法院揭牌当天开庭审理的一起案件:法官独自一人坐在审判台上,通过面前的一块大屏幕与诉讼双方交流。大约20分钟后,法官敲响法槌,庭审结束。杭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表示,通过互联网审理案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很多以前需要在庭审中完成的环节前移到开庭之前完成。庭审时集中对双方有争议的焦点问题展开调查辩论,可以有效节约庭审时间。 “庭审时,法官可以随时在屏幕上点击查看证据材料等各类诉讼文件,系统还会自动梳理出类似案例供法官参考。”王江桥说,“如果是像淘宝购物纠纷这样的案件,法官通过系统就可以直接查看交易物品、交易合同等内容。”据介绍,杭州互联网法院建立了融合当事人在线起诉、应诉、举证、质证、参加庭审,以及法官立案、分案、审理、评议、判决、执行等诉讼全流程功能模块的平台,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融合于审判执行全流程。 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表示,为了破解诉讼主体身份确认难、当事人在线质证难、在线行为控制难等网络审判难题,杭州互联网法院形成了一套以诉讼平台操作规程和网络视频庭审规范为中心的程序规则,完善网络司法缺席审判制度,维护网络司法权威。 “在审判团队方面,把不同专业背景的人聚集起来,实现司法业务和计算机技术的理念互通,让法官从法律人才成长为熟悉法律、拥抱互联网、懂得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杜前说。

⑸ “互联网法院”与普通法院有何区别

北京互联网法院的筹建工作有进一步消息。8月16日上午,来自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任命消回息显示,张答雯任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目前50岁的张雯为北京市丰台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根据北京高院此前发布的消息,北京互联网法院也将集中管辖全市辖区内特定类型涉互联网第一审案件,探索建立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审判模式,推动起诉、调解、立案、庭审、判决、执行等诉讼环节全程网络化。

来源:新浪新闻

⑹ 为什么在中国设立互联网法院,国情有何不同

设立杭复州互联网法院,是司法主动制适应互联网发展大趋势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对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期待,也很清晰:“要按照依法有序、积极稳妥、遵循司法规律、满足群众需求的要求,探索涉网案件诉讼规则,完善审理机制,提升审判效能,为维护网络安全、化解涉网纠纷、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等提供司法保障。”
“放眼全球,‘互联网法院’这一世上前所未有的机制设计,可谓开新型专业化互联网司法之先河。”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吴沈括,这样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由于在世界范围内并无先例,吴沈括认为,这凸显了新经济-技术形势下,互联网司法的“中国智慧”。“通过引入互联网思维,突破常规,在总结既有最佳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运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改进优化各类涉网案件的司法运作流程,不仅是对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与司法良性运行的深刻体认和积极呼应,也必然会对国际互联网治理实践,产生广泛且深远的影响。”
希望可以帮到你,谢谢!

⑺ 互联网法院成立有什么好处

杭州互联网法院运行近半年,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8.5%,平均审理天数48天。

走进互联网法院,处处可见互联网元素:在线咨询机可以实时联通法官、导诉台前自助设备能帮助当事人扫描各类材料、法庭内法官能通过大屏幕和远方的当事人在线开庭……

“我们将设计一整套适应互联网模式的司法规则和诉讼流程,帮助老百姓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发生在互联网上的新型纠纷;对网络平台制定自治性规则进行规范化指引,整合、创设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诉讼规则,防范化解网上各类交易的法律风险,净化网络空间,降低网上维权成本;对现有诉讼进行全流程再造,制定一套标准化、结构化的新型互联网审判方式,为全国法院互联网审判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杜前说。

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成立,是司法领域里程碑式的事件,但并非终点。运行5个月的经验表明,把握时代的脉搏,切中群众的需求,适应中国的国情,司法领域标志性的新事物就会越来越多,司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就能越来越强。

⑻ 互联网法院主要范围是什么

根据《关于增设北京互联网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的方案》,互联网法院集中管辖版所在市的辖区内应当由基层权人民法院受理的特定类型互联网案件。《规定》立足互联网法院职能定位,围绕人民群众对互联网司法的新需求新期待,细化明确了互联网法院的案件管辖范围:
(一)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签订或者履行网络购物合同而产生的纠纷;
(二)签订、履行行为均在互联网上完成的网络服务合同纠纷;
(三) 签订、履行行为均在互联网上完成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小额借款合同纠纷;
(四)在互联网上首次发表作品的著作权或者邻接权权属纠纷;
(五)在互联网上侵害在线发表或者传播作品的著作权或者邻接权而产生的纠纷;
(六)互联网域名权属、侵权及合同纠纷;
(七)在互联网上侵害他人人身权、财产权等民事权益而产生的纠纷;
(八)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购买的产品,因存在产品缺陷,侵害他人人身、财产权益而产生的产品责任纠纷;
(九)检察机关提起的互联网公益诉讼案件;
(十)因行政机关作出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互联网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管理等行政行为而产生的行政纠纷;
(十一)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其他互联网民事、行政案件。

⑼ 为什么要设立互联网法院

8月18日,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揭牌成立。在这里,起诉、立案、送达、举证、开庭、裁判,每个环节全流程在线,诉讼参与人的任何诉讼步骤即时连续记录留痕,当事人可以“零在途时间”“零差旅费用支出”完成诉讼。

据了解,英国曾动议成立“线上法院”,酝酿了2年,至今没有实现。因此,杭州互联网法院不仅在全国是第一家,在世界范围看也是首创。

比如,北京的网友因网购纠纷状告淘宝公司,可以不用到杭州起诉,淘宝公司也不用派人到北京应诉。双方可以自愿选择由杭州互联网法院在网上审理。以前,此类案件,双方几乎都要提出管辖权异议,希望案件在自己所在地法院审理,以节省诉讼成本,这耗费了双方和法院很多精力。现在,在网上就可以直接审理了。

⑽ 互联网法院管辖有哪些特点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互联网法院管辖范围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互联网特性更加突出。《规定》立足全程在线审理原则,凸显了相关案件的互联网特性,方便案件在线审理、证据在线提取。例如,对互联网合同类案件强调“签订、履行行为均在互联网上”,对互联网民事侵权类案件强调“在互联网上发生”,对侵犯网络著作权案件强调相关作品应当是“在线发表”或者“在线传播”等。

二是所涉纠纷领域更加广泛。《规定》在原杭州互联网法院案件管辖范围基础上,将在互联网上侵害他人人格权纠纷扩展为在互联网上侵害他人人身权、财产权等民事权益而产生的纠纷;新增了检察机关提起的互联网公益诉讼案件;将互联网行政纠纷进一步细化为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互联网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管理等行政纠纷。

三是管辖方式更为灵活。为便利当事人诉讼,《规定》明确当事人可以依法协议约定与争议有实际联系地点的互联网法院管辖,如原告住所地、被告住所地、签订或者履行合同的互联网平台经营者住所地等。但是,电子商务经营者、网络服务提供商等采取格式条款形式与用户订立管辖协议的,应当符合法律及司法解释关于格式条款的规定。

上诉机制方面,当事人对互联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提起上诉的案件,原则上应当由其所在市的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由于北京市现有四个中级人民法院,《规定》指定由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北京互联网法院部分上诉案件。同时,考虑到北京、广州两地已设立知识产权法院,为遵循法律统一适用机制,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互联网著作权权属纠纷和侵权纠纷、互联网域名纠纷的上诉案件,分别由北京、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受理,业务上接受相应知识产权法院的监督指导。

热点内容
依法治国政治论文 发布:2025-08-15 11:14:50 浏览:755
公司并购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发布:2025-08-15 11:13:01 浏览:222
民法有哪些原则 发布:2025-08-15 11:07:47 浏览:748
杀猪扰民法律 发布:2025-08-15 10:52:08 浏览:894
华夏道儒法学 发布:2025-08-15 10:42:07 浏览:861
劳动法员工赔偿 发布:2025-08-15 10:38:35 浏览:592
道德的缺点 发布:2025-08-15 10:29:59 浏览:425
伊春法院网 发布:2025-08-15 10:22:08 浏览:852
下列对劳动法上劳动就业的理解正确的是 发布:2025-08-15 10:20:51 浏览:131
交通法规2019交通事故 发布:2025-08-15 10:12:08 浏览: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