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院功能价值
⑴ 海峡国际法庭职能和作用
海牙国际法院位于荷兰海牙,全称是(联合国)国际审判法院,简称是国际审判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ICJ),再简称是(联合国)国际法院。是联合国六大主要机构之一和最主要的司法机关,是主权国家政府间的民事司法裁判机构,根据《联合国宪章》于1945年6月成立。
一、功能及作用
国际法院的主要功能是对联合国成员国所提交的案件做出有法律约束力的判决,并就正式认可的联合国机关和专门机构提交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国际法院是具有明确权限的民事法院,没有附属机构。
国际法院没有刑事管辖权(与海牙国际刑事法院无关),因此无法审判个人,这种刑事审判由国内管辖或联合国特设刑事法庭或国际刑事法院管辖。
二、管辖
向国际法院提交的案件中的原告和被告都必须是国家。法庭管辖权包括根据《公约》及其《执行协定》提交法庭的所有争端,以及在在赋予法庭管辖权的任何其它协定中已具体规定的所有事项。
该院受理的案件中,半数以上是领土和边界纠纷,同其他法院一样,国际法院奉行不告不理原则,无权主动受理案件。
三、常常误解为“海牙仲裁法院”
1、在“伪南海仲裁案”事件上,海牙常设仲裁法院常常被误解为联合国海牙国际法院或其子机构地位的仲裁庭,其实,二者毫无关系。
2、2016年7月13日联合国官网上发布常识信息:“海牙常设仲裁法院和联合国没有任何关系”、国际法院与海牙仲裁法院无关,14日海牙国际法院声明海牙仲裁法院及南海仲裁案与其无关”;
3、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要求欧美媒体不要把海牙仲裁法院临时法庭混淆于联合国国际法院:“我注意到,这两天《华尔街日报》、法新社等一些媒体在相关报道中也曾把这个菲律宾前政府单方面请求成立的仲裁庭称作“联合国仲裁庭”,或者“受到联合国支持的仲裁庭”,我希望这只是有关媒体的疏忽。现在联合国有关机构已公开声明这个仲裁与联合国无关了,希望媒体也好,个别国家的有关人士也好,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疏忽了。”
⑵ 有谁知道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越详细越好!
1《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地位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195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责成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拟订草案,然后于1961年4月18日在维也纳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审议并通过此公约。1964年4月24日公约生效,成为当代外交关系法领域最基本的有拘束力的国际法律文件。至今有近200缔约国.
2《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规范价值和工具价值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作为一个具体的规范外交活动的国际制度,其作用最终体现在它的工具价值上,但是构成它的价值基底的则是规范价值。制度决定了人们的预期,是终极意义上的行为规范。[2]《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核心规范价值在于它代表了当代外交时期,不同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国家对于发展友好关系,追求共同的和平交往平台,提供约束乃至阻止其他的边缘化非正式的外交关系选择机制,从而创造出国家间交往中一种相互信任的预期,规定了各国在外交关系和国际政治方面国际行为的基本规范。
该公约的规范价值来源于人们对于外交代表应享有何种地位和得到何种优惠待遇及外交的种种基本问题的秩序化和造就一整套尊重彼此的价值和准则的渴望。作为对于这一追求的具体表现,《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所表达出来的并不仅仅是大国狭隘的利益诉求,更多的是主导制定该公约的大国以符合国际社会整体外交利益的方式来体现自身的外交战略利益。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世界民主化进程的发展,该外交关系公约的独立性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对于国际社会大国霸权外交的制约也日益明显和具有根本性了。如霸权主义或恐怖主义对使馆的袭击或对外交代表的人身侵犯便有了制度的制约,派遣国得以援引《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对这些侵犯行为进行谴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规范价值的体现。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规范价值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它的被视为国际规范和程序核心问题的合法性。当今世界由近200个主权国家组成,其中190个是联合国成员国,据估计它们也同时是公约的缔约国和加入国。世界各国涉及外交关系和外交特权的问题一般都按公约的规定执行,应当说,公约是国际社会执行得最好和最普遍的国际公约之一。[3]这就证明了公约是具有合法性基础的。它的创建、实施都是由众多国家参与的,得到后加入者的认可,并且公约规定的外交关系各个方面的原则和规范得到了各国尤其是参与国的遵守。广泛的合法性基础体现并加强了该公约的规范价值。多边的国际公约是外交活动秩序化的关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也体现了对于国家间外交信任的培育。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中,良好的外交秩序需要以国家间的信任为基础,而该公约提供的外交活动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恰好为这一信任的建立提供了某种共识。
各国对于《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根本性态度有两种,即强调公约的规范理性和公约的工具理性。在各国外交不断发展的时代,国际社会存在着广泛的不确定性,国家间的外交往来没有制度性的规范则无法实现。换句话说,该公约的工具性表现在其有效性上,它直接影响着各国的国际行为,制约着国家的行为。就国际制度的本质而言,《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从总体上为参与国提供了一个利益均沾的制度安排。它所提出的外交特权及豁免等原则和规范及涉及外交关系的各种规定在外交事务不断发展的现代成为了国际共识和普遍发展的规范。该外交关系公约的工具性体现为大国利用其发展满足自身利益的外交活动,而其他国家则利用其约束大国霸权的利益,遏制单边主义行动的泛滥,指导着各国的外交活动。
3《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战略价值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规范价值和工具价值都指向了它的目标的核心,即各国认识和利用该公约的战略价值。
从战略角度讲,《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首先是主导国家传播其文化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战后国家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和进步。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合作的背景之下,发展各国间友好关系及促进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类福利等领域的合作成为当时大国利益的诉求。公约通过第3 条为使馆规定的“5 + 1”基本职务也包含了这种诉求。不仅强调“对手”和“防范”,更强调“合作”与“促进”。随着国际社会对于《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认可与践行,使得它已经内嵌为一套对于外交活动的普适性制度了。该公约的高度制度化为主导大国根植于其中的政治文化价值提供了稳定性。对于一般性的大国而言,该公约是国家间外交促进合作和协调的制度化方式,有利于减少大国交往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带来的误会与冲突,从而在一个更好的交往环境中构建大国合作的制度框架。
与此相对应的是,《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也制约着大国的战略利益。虽然公约为国家间的外交活动提供了制度性的规范,进而为各国的发展在外交方面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国际环境,对于主导的大国战略而言,公约同样也是具有滞后性的。也就是说,公约对于霸权国家的完全自由行动具有限制作用。另一方面,在以主权国家体系为主的国际社会,平等主义和民主化,使得大国对于公约的控制力减弱,无法完全以大国意志控制各国的外交诉求了。如1999 年,美国在科索沃事件中蓄意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中国即以公约第22 条关于使馆馆舍不可侵犯的规定为依据,谴责美国暴行是公然践踏国际法的霸权主义行径。
随着国际社会相互依赖程度愈来愈高,国际行为体的交往也愈来愈频繁,各国对于外交活动的制度化需求增加了,《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普遍接受为指导外交领域活动和人事安排的原则和规范,制度化程度的不断加强,使得外交行为体的行为也日趋规范化,进而国家的外交行为也趋于规范化了。外交关系公约不仅是国家间外交关系发展主观需求的产物,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国际社会的客观事实。但是无政府状态是国际关系的本质属性,《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对于外交基本问题的解释虽然具有独立性,但却不是万能的,国家仍然是国际体系中的自助体,因而它必将受到国际环境的现实制约。
⑶ 国际法院与国际海洋法庭的异同
国际法院与国际海洋法庭主要有成立时间、功能和管辖范围的区别:
1、成回立时间的不同,海牙国答际法庭(简称是联合国国际法院),根据《联合国宪章》于1945年6月成立。国际海洋法法庭(ITLOS)自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便存在。
2、功能的不同,国际法院 是联合国六大主要机构之一和最主要的司法机关,是主权国家政府间的民事司法裁判机构。国际海洋法法庭是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设立的特别法独立司法机关,旨在裁判因实施(解释和适用)《公约》所引起的争端。
3、管辖范围的不同,国际法院是具有明确权限的民事法院,没有附属机构,国际法院没有刑事管辖权(与海牙国际刑事法院无关),因此无法审判个人。国际海洋法庭管辖权包括根据《公约》及其《执行协定》提交法庭的所有争端,以及在赋予法庭管辖权的任何其它协定中已具体规定的所有事项。
⑷ 什么是国际法院
国际法抄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又称为国际法庭,是联合国的司法裁决机构,根据《国际法院规约》于1946年2月成立。院址在荷兰海牙的和平宫,亦称“海牙国际法庭”。国际法院的主要功能是对各国所提交的案件做出仲裁,或在联合国大会及联合国安理会的请求下提供咨询性司法建议。它还可以审理涉嫌违反国际法的案件。
⑸ 试论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和国际公法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国际私法的价值所在.
调整对象上
国际经济法主要调整的是国际间国务买卖、国际技术合同转让等版、国权际税收、国家金融等涉外因素的经济活动方面的。
国际公法也称国际法,调整的主体是国家、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比如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外交等等。
国际私法解决的是在涉外民事关系方面适用哪国、哪地的法律问题。
⑹ 国际刑事法院和国际法院有什么区别求大神帮助
国际刑事法院不是国际法院的下属机构.国际刑事法院主要审理的是刑事案件,而国际法院则审理的是违反国际法的案件.
⑺ 国际法庭和国际法院有什么区别
国际刑事法院将对批准国及联合国安理会移交的案件进行审理,但只审理2002年7月1日以后发生种族灭绝罪、战争罪和反人类罪等严重的国际犯罪案件。国际刑事法院与现有的其他国际司法机构的不同,其他法庭均有一定存在期限,而国际刑事法院是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司法机构。 是联合国的司法裁决机构,根据《国际法院规约》于1946年2月成立。院址在荷兰海牙的和平宫,亦称“海牙国际法庭”。国际法院的主要功能是对各国所提交的案件做出仲裁,或在联合国大会及联合国安理会的请求下提供咨询性司法建议。它还可以审理涉嫌违反国际法的案件。
麻烦采纳,谢谢!
⑻ 国际法有什么用大国真的在乎国际法么
当然在乎,只是这个在乎,要看大国的需要而已。
英国学者菲利普.桑斯,写过一个《无法无天的世界》,里面探讨了嘴里说着支持国际法,但内心又多少不希望国际法规则影响到本国利益的英美两国,他们是如何适用国际法规则的具体例子和他们对国际法规则的态度。
冷战结束后,美国奉行单边主义,动不动就是美国例外,这是典型的不要国际法的例子。细节就不需要说了。但国际法还是有其存在的意义的,就从英美说起,一开始国际法规则的建立就是为了保护他们自己国家的利益,就像欧美财产法一开始所树立的“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规则一样。这样建立起来的规则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却往往又不希望包括中国在内的别国适用该规则来损坏他们的利益,因为毕竟一个国家使用了这个规则,就代表别的国家也可以用这个规则来对付你。
国际法到底是否虚无?这是显而易见的,国际法规则就摆在那里,它也发挥了几百年的作用,也逐渐地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只是目前国际法对于国际社会的事务还没有足够的管辖力而已。换句话说,对于大国违反国际法时,目前的国际社会还没有完全的强制执行力。
假以时日,随着国际法理论基础(主权原则)的改变,国际法的约束力应该会有质的改变。对于中国来说,中国接触国际法规则也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算一算,也就只有70年左右,加上中国对于“遥远”的国际法并太关心,也不信赖,就会导致中国对于国际法规则的研究和适用都十分陌生,那么中国在面对国际争端的时候,肯定会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当然不一定只有发达国家才会完全掌握国际法理论,也不一定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掌握国际法理论),所以中国要不落后与国际社会,对于国际法的态度应该转变,也应该逐渐重视国际法规则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⑼ 国际法庭是做什么的
国际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又称为国际法庭,是联合国的司法裁决机构,根据《国际法院规约》于内1946年2月成立。院容址在荷兰海牙的和平宫,亦称“海牙国际法庭”。国际法院的主要功能是对各国所提交的案件做出仲裁,或在联合国大会及联合国安理会的请求下提供咨询性司法建议。它还可以审理涉嫌违反国际法的案件。 法院由大会和安理会分别投票选出的15名法官组成,设正副院长各一人,由法官中推选。法官不代表任何国家,其中不得有两人属于同一国籍,根据规约,法院的管辖包括各当事国提交的一切案件和《联合国宪章》或任何现行条约及公约中所特定的一切事件。争端当事国的同意是法院对诉讼案件管辖的基础。 法院设在海牙,但法院的审判得根据案件的需要在其他地方进行。所有联合国成员国都是国际法院规约的当然参加国。非联合国会员国经联合国安理会建议并取得大会同意后,也可作为规约参加国,如瑞士。(现瑞士已是联合国的成员国),国际法院的正式语言是法文和英文。
⑽ 国际刑事法院与联合国、国际法院的关系
国际刑事法院与联合国、国际法院并无直接关系,仅有合作关系。
国际刑版事法院成立于2002年,权其主要功能是对犯有种族屠杀罪、危害人类罪、战争罪、侵略罪的个人进行起诉和审判。国际刑事法院成立的基础是2002年7月1号开始生效的《罗马国际刑事法院规约》,因此该法院仅对规约生效后的前述四种国际罪行有管辖权。但是实际上,国际刑事法院暂时还不能对侵略罪行使管辖权。
根据《罗马规约》,国际刑事法院将对批准国及联合国安理会移交的案件进行审理,但只审理2002年7月1日以后发生的案件。国际刑事法院与现有的其他国际司法机构的不同,其他法庭均有一定存在期限,而国际刑事法院是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司法机构。
而国际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位于荷兰海牙的和平宫,是联合国六大主要机关中唯一设在美国纽约之外的机关。国际法院的职责是依照国际法解决各国向其递交的法律争端,并就正式认可的联合国机关和专门机构提交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