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司法礼仪与法官形象

司法礼仪与法官形象

发布时间: 2021-03-02 15:54:07

⑴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准则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保证法官正确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和其他相关规定,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公正、廉洁、为民。基本要求是忠诚司法事业、保证司法公正、确保司法廉洁、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司法形象。
第三条法官应当自觉遵守法官职业道德,在本职工作和业外活动中严格要求自己,维护人民法院形象和司法公信力。
第二章忠诚司法事业
第四条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捍卫者。
第五条坚持和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尊崇和信仰法律,模范遵守法律,严格执行法律,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第六条热爱司法事业,珍惜法官荣誉,坚持职业操守,恪守法官良知,牢固树立司法核心价值观,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认真履行法官职责。
第七条维护国家利益,遵守政治纪律,保守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不从事或参与有损国家利益和司法权威的活动,不发表有损国家利益和司法权威的言论。
第三章保证司法公正
第八条坚持和维护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客观公正审理案件,在审判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敢于坚持原则,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不受权势、人情等因素的影响。
第九条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努力查明案件事实,准确把握法律精神,正确适用法律,合理行使裁量权,避免主观臆断、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确保案件裁判结果公平公正。
第十条牢固树立程序意识,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执法办案,充分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避免执法办案中的随意行为。
第十一条严格遵守法定办案时限,提高审判执行效率,及时化解纠纷,注重节约司法资源,杜绝玩忽职守、拖延办案等行为。
第十二条认真贯彻司法公开原则,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同时避免司法审判受到外界的不当影响。
第十三条自觉遵守司法回避制度,审理案件保持中立公正的立场,平等对待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不偏袒或歧视任何一方当事人,不私自单独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
第十四条尊重其他法官对审判职权的依法行使,除履行工作职责或者通过正当程序外,不过问、不干预、不评论其他法官正在审理的案件。
第四章确保司法廉洁
第十五条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廉洁底线,依法正确行使审判权、执行权,杜绝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行为。
第十六条严格遵守廉洁司法规定,不接受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请客送礼,不利用职务便利或者法官身份谋取不正当利益,不违反规定与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不正当交往,不在执法办案中徇私舞弊。
第十七条不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的经营活动,不在企业及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法律顾问等职务,不就未决案件或者再审案件给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提供咨询意见。
第十八条妥善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不利用法官身份寻求特殊利益。按规定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教育督促家庭成员不利用法官的职权、地位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五章坚持司法为民
第十九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司法为民的理念,强化群众观念,重视群众诉求,关注群众感受,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条注重发挥司法的能动作用,积极寻求有利于案结事了的纠纷解决办法,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第二十一条认真执行司法便民规定,努力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提供必要的诉讼便利,尽可能降低其诉讼成本。
第二十二条尊重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人格尊严,避免盛气凌人、“冷硬横推”等不良作风;尊重律师,依法保障律师参与诉讼活动的权利。
第六章维护司法形象
第二十三条坚持学习,精研业务,忠于职守,秉公办案,惩恶扬善,弘扬正义,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第二十四条坚持文明司法,遵守司法礼仪,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行为规范、着装得体、语言文明、态度平和,保持良好的职业修养和司法作风。
第二十五条加强自身修养,培育高尚道德操守和健康生活情趣,杜绝与法官职业形象不相称、与法官职业道德相违背的不良嗜好和行为,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维护良好的个人声誉。
第二十六条法官退休后应当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不利用自己的原有身份和便利条件过问、干预执法办案,避免因个人不当言行对法官职业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人民陪审员依法履行审判职责期间,应当遵守本准则。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参照执行本准则。
第二十八条各级人民法院负责督促实施本准则,对于违反本准则的行为,视情节后果予以诫勉谈话、批评通报;情节严重构成违纪违法的,依照相关纪律和法律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第二十九条本准则由最高人民法院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本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0月1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同时废止。

⑵ 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有哪些

一、保障司法公正
二、提高司法效率
三、保持清正廉洁
四、遵守司法礼仪
五、加强自身修养
六、约束业外活动

⑶ 司法秘书礼仪的主体即法官助理、书记员为代表的司法秘书本身是正确的吗

这个问题我认为是有两个回答的。第一,正确,因为在司法机关主要是内法官办案,而助理书记员容也是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法官不可能去做礼仪小姐先生了,那么如果司法机关的秘书礼仪就是靠助理和书记员去代表进行了。第二,不正确,司法机关也可以存在后勤财务这些部门,这些部门不办案件,只是为办案的法官、助理,书记员服务,那么司法礼仪秘书就应该是后勤部门人员作为主体。

⑷ 有哪位兄台有“河南出台的首部省级司法礼仪规范”全文啊

河南出台首部省级司法礼仪规范 列11句法官忌语
时间:2007年11月09日 09:57 作者: 新闻来源:河南商报

法官说话“太冲”,将受到相关规定的处罚。

昨日,记者从省高级人民法院获悉,由省高院制定的《河南省人民法院司法礼仪规范(试行)》(简称《司法礼仪规范》)已正式下发,并将于明年8月1日起试行。据悉,这是全国首部省级《司法礼仪规范》。

55条规范约束法官言行

“司法礼仪不仅可以展现法官的风度和魅力,还能体现法官的职业水准、法律学识和法律修养。”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谢德安说,法官恪守司法礼仪有助于增强亲和力,赢得当事人的信赖。

谢德安说,刚刚出台的《司法礼仪规范》分6个部分,共55条,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酒后开庭和随意更改开庭时间问题、个别法官存在的语言粗俗及随意打断诉讼人发言的问题,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司法礼仪规范》还规定,法官制服不得与便服混穿,着制服时不得有与他人勾肩搭背、挽手、嬉闹等不雅行为。另外,法官在庭审中不得擅自离开审判席,不得接听电话、玩游戏,不得有穿拖鞋、掏耳朵、剪指甲、吸烟、吃零食等不雅行为。

11句话也被列为法官忌语,法官一旦说了“你懂法还是我懂法”“我说了算还是你说了算”等话语,将受到处罚。

法官行为不规范可投诉

庭审中,当事人如果发现法官有一些不合乎规范的行为,可以向法院纪检部门投诉。

省高院纪检组组长张中林说,此次省高院出台的《司法礼仪规范》,专门设置了《惩戒》这一部分,从而使规范有了刚性作用,能更好地规范法官的行为。

根据规范确立的内容,如果法官违反了规范的相关规定,将面临批评教育、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调离工作岗位、追究纪律责任、免除或提请免除法官职务等6项惩戒。

省高院将暗访落实情况

暗访,将成为检验《司法礼仪规范》落实情况的秘密武器。

下一步,省高院将组织全省法官学习《司法礼仪规范》的具体内容,并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敦促法官注重司法礼仪。但是,规范能不能落到实处,仅靠表面的检查是起不了作用的。

省高院纪检组组长张中林说,在教育宣传阶段过后,省高院将组织人员对各基层法院、中级法院的礼仪规范情况进行暗访,并将结果汇总,向全省法院予以通报。

体现对律师和当事人的尊重

听说省高院出台了《司法礼仪规范》,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奎认为,这是法官向律师和当事人发出的友好信号。

“法官用语文明,穿着得体,体现了对律师和当事人的尊重。”陈奎说,庭审过程中,极个别法官态度有些不好,与当事人起了争执。相信《司法礼仪规范》出台后,这一现象会大大减少。

法官忌语

1.别再说了。

2.你当法官还是我当法官。

3.你懂法还是我懂法。

4.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

5.听你的还是听我的。

6.不同意调解对你可没好处。

7.你这个案件肯定要输(赢)的。

8.你这个律师怎么当的。

9.法院不是为你一个人开的。

10.烦人。

11.我就这样判了,你去告好了,想找谁找谁,想去哪告去哪告。(记者 邵振纲 通讯员 刘改华 王海清)

责任编辑: 佟海晴

⑸ 法官应当遵守的司法礼仪有哪些

一、保障司法公正 二、提高司法效率 三、保持清正廉洁四、遵守司法礼仪 五、加强自身修养 六、约束业外活动

⑹ 年轻法官需具备哪些司法职业素养

人民法官所需的职业素养
法官应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所谓法官的“悲天悯人”,是指对国家和社会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对基层人民群众要有深切的同情和关怀。时时刻刻对基层群众抱有同情心,甚至换位思考,把自己处于当事人的位置,才能做到“司法为民”。
法官应具有高尚的人格,坚守职业道德。法官也是人,也有人的弱点,容易受到诸如收入、权力、美色、娱乐、闲暇等的诱惑。但是,法官不是一般的人,而是品格高尚的人。一个能够拒绝物质诱惑、坚守道德原则的人,才能取信于人,也才能服务于司法。法官应坚持职业道德,做一个勤勉和谨慎的人。
法官应具有良好的文化及人文素养。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使法官做到尊重和理性。法官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熟知文学、哲学、历史、经济等知识,不仅仅给判决文书增加理性思考,也在审判时能够具有足够的广博的知识,从更加宽广的角度审视纠纷的解决途径。
法官应具有良好的司法能力。司法能力主要是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庭审驾驭、裁判思维、裁判效率、文书制作等能力。这是一个法官的基本职业技能。在新类型案件越来越多的时代里,司法能力也应当与时俱进。在“调判结合、调解优先”的工作方针下,调解能力也是广义上的司法能力,不过裁判与调解对法官的要求是不同的,在不分裁判法官和调解法官的情形下,一个优秀法官应同时具备良好的裁判能力和调解能力。

法官应具有良好的司法形象。司法形象是社会公众对法院的最直观的认识。司法形象是指法官对当事人的态度、言语、举止等。法官的态度应当谦和、耐心,言语应当文明,不一味追求法言法语,举止应当大方得体。司法形象是内心修养的外在体现,是对当事人的尊重和对法律信仰的外在表现。美国司法界将司法裁判中的法官的好脾气称之为“司法涵养”,这一术语反映了好脾气在良好的司法裁判中的重要性。审判可能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个人的气质、情感、经验等等将会影响审判,因此良好的司法形象不仅仅构建良好的法院公众形象,也是公平正义的前提性要求。
法官应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丰富的社会阅历,不仅仅有助于与人处事,更有助于案件的裁判。社会阅历有助于法官找到解决纠纷的最佳办法,也能够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对案件的洞察力,可以更加有助于发现案件背后的因素和纠纷形成的根本原因。
法官应具有实现公平正义的理想和勇敢精神,应当是一个孤独的理想者。法官职位并非是一种谋生的职业,而是坚守公平正义的理想。在纷扰与躁动的社会中,坚守公平正义的理想,注定是孤独的。一个法官应当具有坚守公平正义的勇气。法官不畏惧外在的暴力威胁,同时一个具备勇气的法官,将会严格依法办案,而不会为了迎合舆论而牺牲法律的公平正义。因此,法官的勇气首先是对待暴力威胁的勇气,其次是坚持法律信仰的勇气。
职业素养是指一个人从事某种职业所应具备的素质和修养,是一个人在品德、知识、技能等方面先天的禀赋和后天的学习、实践综合作用的结果。法官的职业素养不仅包括他的司法理念、司法形象和司法能力,也包括他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
司法形象是指法官的仪表、态度、言行等。这是社会公众对法院最直观的认识。在办案过程中,他总是保持文明、谦和、耐心的态度,给当事人以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司法能力主要是指裁判能力,包括法律学养、裁判思维、庭审驾驭、文书制作、审判效率等,在“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下,也包括调解能力。
法官的工作针对的对象是“人”,使用的手段是“法”,在工作中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十个字:“正人先正己,修业必修身。”他很注重个人修养,坚持堂堂正正做人,淡泊名利,清正廉洁,在内心深处有自己的人格追求。他很爱惜羽毛,坚持无愧于当事人、无愧于亲人和朋友、无愧于身上穿着的法服和胸口佩戴的法徽。

⑺ 法院的工作人员要有哪些职业道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0月18日发布,2010年12月6日修订后重新发布)

第二章 忠诚司法事业

第四条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捍卫者。
第五条 坚持和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尊崇和信仰法律,模范遵守法律,严格执行法律,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第六条 热爱司法事业,珍惜法官荣誉,坚持职业操守,恪守法官良知,牢固树立司法核心价值观,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认真履行法官职责。
第七条 维护国家利益,遵守政治纪律,保守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不从事或参与有损国家利益和司法权威的活动,不发表有损国家利益和司法权威的言论。

第三章 保证司法公正

第八条 坚持和维护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客观公正审理案件,在审判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敢于坚持原则,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不受权势、人情等因素的影响。
第九条 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努力查明案件事实,准确把握法律精神,正确适用法律,合理行使裁量权,避免主观臆断、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确保案件裁判结果公平公正。
第十条 牢固树立程序意识,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执法办案,充分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避免执法办案中的随意行为。
第十一条 严格遵守法定办案时限,提高审判执行效率,及时化解纠纷,注重节约司法资源,杜绝玩忽职守、拖延办案等行为。
第十二条 认真贯彻司法公开原则,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同时避免司法审判受到外界的不当影响。
第十三条 自觉遵守司法回避制度,审理案件保持中立公正的立场,平等对待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不偏袒或歧视任何一方当事人,不私自单独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
第十四条 尊重其他法官对审判职权的依法行使,除履行工作职责或者通过正当程序外,不过问、不干预、不评论其他法官正在审理的案件。

第四章 确保司法廉洁

第十五条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廉洁底线,依法正确行使审判权、执行权,杜绝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行为。
第十六条 严格遵守廉洁司法规定,不接受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请客送礼,不利用职务便利或者法官身份谋取不正当利益,不违反规定与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不正当交往,不在执法办案中徇私舞弊。
第十七条 不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的经营活动,不在企业及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法律顾问等职务,不就未决案件或者再审案件给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提供咨询意见。
第十八条 妥善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不利用法官身份寻求特殊利益。按规定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教育督促家庭成员不利用法官的职权、地位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五章 坚持司法为民

第十九条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司法为民的理念,强化群众观念,重视群众诉求,关注群众感受,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条 注重发挥司法的能动作用,积极寻求有利于案结事了的纠纷解决办法,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第二十一条 认真执行司法便民规定,努力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提供必要的诉讼便利,尽可能降低其诉讼成本。
第二十二条 尊重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人格尊严,避免盛气凌人、“冷硬横推”等不良作风;尊重律师,依法保障律师参与诉讼活动的权利。

第六章 维护司法形象

第二十三条 坚持学习,精研业务,忠于职守,秉公办案,惩恶扬善,弘扬正义,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第二十四条 坚持文明司法,遵守司法礼仪,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行为规范、着装得体、语言文明、态度平和,保持良好的职业修养和司法作风。
第二十五条 加强自身修养,培育高尚道德操守和健康生活情趣,杜绝与法官职业形象不相称、与法官职业道德相违背的不良嗜好和行为,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维护良好的个人声誉。
第二十六条 法官退休后应当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不利用自己的原有身份和便利条件过问、干预执法办案,避免因个人不当言行对法官职业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⑻ 职业法官有什么特征

法官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产生,在司法机关(一般指法院)中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专判人员,是司法权的执行属者。
具有的素质:一 专业素养,必须具有法律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学历要求,通过司法考试。
二 通过国家或者地方公务员招考笔试、面试被录用。大城市和发达地方的法院新进法官一般要求法学硕士以上学历。并且应当符合《法官法》所要求的全部条件。
三 具有职业道德素养。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持清正廉洁、遵守司法礼仪、加强自身修养和约束业外活动六个方面。

⑼ 初任法官如何适应角色转换

在美丽静谧的河南法官学院里,近距离的聆听各位资深法官传道授业,与同龄预备法官一起学习交流,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和珍贵的友谊。这次培训,我最大的收获是深化了对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所学所感,我从四个方面来谈谈初任法官如何适应今后的审判工作的问题。 一、热爱法官职业 培训时,授课老师郑州中院副院长李保甫给法官职业作了定位。他说:“法官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但绝对不是一个高雅的职业,法官是要为普通老百姓办事的。”的确,法官职业在神圣光环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与无奈。法官这一职业与律师等其他高收入职业相比,存在着工作重、压力大、待遇低的客观情况。基层法院更是案多人少,常年的审判工作并非如公众理解得那样新奇光鲜,日复一日的办案有时是很枯燥的,甚至是影响心情的,但正是这种枯燥维持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一旦选择做法官,就意味着要对社会做出奉献。法官是在对社会的奉献过程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初任法官,我们首先要从心底里热爱和珍惜这个职业,时刻坚守工作岗位,勤勉谨慎,脚踏实地,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如何保持对法官职业的忠诚和热爱,我想我们或许可以从省法院行政庭庭长刘天华讲到的美国法官恩格尔的就职誓词中得到启示:“我祈祷,当我的法官生涯结束时,无论在明天早上还是在三十年以后,别人都会说我的工作是完美的,为人是诚实的,我为美国的司法体制增了光;我希望,对自己的法律知识永远不感到满足和懈怠;我希望能够有效、有序地主持法庭,使其成为一个能够做出公正判决的法庭,同时也让所有出庭的人感到公正和客观;我将不在法庭上讽刺和挖苦,因为我知道法官的一言一行,无论对治愈创伤还是造成创伤都将有深远影响;我希望最重要的案件就是现在正审理的案件。” 二、培养法官的职业思维 法官的职业思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法官的行为、法官的思想和法官的判决。初任法官要高度重视职业思维的培养,这是胜任审判工作的内在要求。在职业思维体系中,我们尤其要重点培养以下思维意识。 1、政治性思维--大局意识 审判活动不是单纯的法律适用活动,而是定纷止争、化解纠纷的司法行为。法官的审判权是国家和人民意志的体现,也是党和国家政策的体现,如果不及时领会不同时期党和国家政策的调整,就无法正确运用审判权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国家。在办案过程中,初任法官不能就案办案,而要牢固树立“为人民司法、为大局服务”的大局意识。在审理具体案件时,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案件的事实,而应充分了解相关的国情、市情和乡情。这些信息的了解不是一朝一夕得到的,它需要我们日常的留心积累。我们平时应注意加强政治学习,多读党报党刊,多看当地电视新闻,了解当地的发展大局,增强自己的政策分析能力和利益平衡能力。 2、社会性思维--群众观点 在当今社会转型、社会矛盾凸显的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并以案件的形式涌入法院,群众工作是法院工作的根本。记得省高院的一位法官说过,法律不可能不顾及民意,素质高的法律人把群众的感受当做自己的必修课之一。而大多数的初任法官由于工作时间短,社会阅历浅,生活经验少,对于社情民意、乡俗民约等法律之外却与司法实践息息相关的东西缺乏了解和认识,不善于做群众工作,这些都不利于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也不利于法官形象的塑造。 作为初任法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提高为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要自觉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快速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及群众的司法需求,把法理、情理用群众语言表达出来,让群众乐意接受。我们在执法办案中要善于换位思考,理解、体谅当事人的难处,平和理性的对待当事人,耐心细致的做好法律释明或判后答疑工作。在办理案件时,我们的行为不仅要依法规范、于法有据,还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意愿和感受。我们要认真对待手中的每一起案件,以高度的责任心办好案件,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3、法律性思维--规则意识 “法律是法官唯一的上司”,法律说到底是由公开宣布的所有治理国家的规则组成的体系。法官不仅要牢固树立规则意识,而且其规则意识要高于其他人。 初任法官刚开始办案时要严格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一是要学好法学基础理论。法学基础理论是对千差万别的法律现象的高度概括与浓缩,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再健全、再完善的法律也不可能包罗万象,不可能对所有法律现象一一作出规定,因而需要法官的职业判断。法律赋予法官必要的自由裁量权,这种“自由”不是随意,它源自对法学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法律规范的全面掌握,只有学好基础理论,才能正确理解法律规范,领会立法原意,从而正确运用裁量权作出合理、公正的判决。其次,初任法官要学好法律规范,即法律、立法和司法解释、行政法规。全面、正确的理解法律规范,是准确查明事实,适用法律的前提。不学好程序法,就无法保证审判程序的公开、公正,必然要影响到证据的认定、事实的查明和实体审判的公正;不学好实体法,就无法准确适用法律,无法把握执法的尺度。初任法官必须对法律规范温故知新,做到烂熟于胸,才能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从而赢得诉讼各方的尊重和信任。 三、增强办案能力 “法律乃沉默的法官,法官乃会说话的法律”。法官是运用法律去解决现实问题的人。衡量法官称职与否的最直接标准,是其业务能力的高低。而初任法官在裁判思维、群众工作和实践经验方面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我们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主动积累经验,逐步增强办案能力。办案能力是多方面的,我们亟待增强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必须增强调查案件事实的能力,尽力维护案件处理结果的公正;二是进一步强化对各项法律法规的理解掌握,提高法律适用能力;三是增强驾驭庭审的能力,把握案件审理的程序和节奏;四是做好裁判文书,做到以理服人;五是提高司法礼仪修养能力,展现法官人格魅力。 法官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知识的一生。初任法官要严格要求自己,排除各种干扰与诱惑,静下心沉住气,抓住身边的一切学习机会和社会资源,不断的向优秀法官、老法官学习办案经验和技巧,同时,还要在自己的审判实践中探索新的经验、技巧,努力提高自己的办案能力,去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环境。此外,初任法官还要从最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去学,善于观察社会,洞察人的心理,增加社会常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办案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地处理好的类社会矛盾和纠纷。 四、保持健康的身心 当前,经济高速发展带来案件数量呈井喷之势,新类型案件、复杂疑难案件层出不穷,每位法官的办案压力都与日俱增:送达法律文书、调查取证、诉讼保全、开庭审理、组织调解、制作法律文书及宣判、接待上访当事人,法官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在法院工作过的人都知道法官的工作是多么忙碌和繁琐,都能切身体会到法官工作所不为人知的苦与累。 基层法院案多人少,成为初任法官后,我们也即将投入到办案一线,且逐渐形成办案的主力,面对如此忙碌复杂的审判工作,没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是无法承担起繁重的工作任务的,更奢谈办理好数以上千的案件。因此,饿哦么必须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好坚实的硬件基础。具体来说,要努力做好以下两点:一是树立良好心态,善于对待环境。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平和的心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在人际交往中,要禁得起诱惑,忍得住委屈,吃得起大亏,坦然豁达的面对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扰和烦恼。二是锻炼好身体,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把身体锻炼的棒棒的,我们才能有更充沛的精力去迎接各种压力和挑战,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和干好审判工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初任法官的我们将会遇到很多困难与挑战,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以一颗热情和无私奉献的心,从以上四个方面脚踏实地的去付诸努力,就一定能够适应审判工作需要,快速完成法官角色的转换。 第1页 共1页

热点内容
行政法直属同一领导如何理解 发布:2025-08-15 10:05:02 浏览:446
在线求助律师 发布:2025-08-15 09:54:34 浏览:358
行政法非政府组织 发布:2025-08-15 09:49:31 浏览:346
黑龙江省供热报停条例 发布:2025-08-15 09:33:54 浏览:955
浙江师范大学法律硕士 发布:2025-08-15 09:25:22 浏览:937
绍兴法律咨询电话 发布:2025-08-15 09:25:12 浏览:304
2015注册会计师经济法答案 发布:2025-08-15 09:25:12 浏览:98
一带一路法治地图 发布:2025-08-15 09:22:18 浏览:719
校园法治漫画 发布:2025-08-15 09:19:55 浏览:478
李佳行政法课 发布:2025-08-15 09:08:27 浏览: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