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航最美法官
❶ 法官妈妈观后感
看了电影《法官妈妈》,有两个人物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一个是为了保全儿子而不惜卖肾的妈妈,一个是既用法律审判张帅、又用真情感化张帅的女律师安慧。她们一个是爱的使者,让我们感受到天下至高至上的母爱;一个是善的化身,让我们感受到人间至成至善的真情。这份爱、这份情,如同雨露阳光,滋润着张帅的心灵,沐浴着张帅的成长,使其走上正道,获得新生。
孩子需要父亲的爱,他们需要通过爱去感受亲情、感受美好。也许有人会说,谁不爱自己的孩子。是的,动物也有添犊之情,何况人?而问题在于:我们是否用心地去爱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舍得花钱,让他吃好穿好,这是爱;尽量创造条件,保障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这是爱。然而,这不是爱的全部。从某种意义上讲,父亲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包容,是一种理解,是思想的沟通,是心灵的撞击,当我们唠唠叨叨,要求孩子样样出人头地的时候;当我们教孩子学会世故的时候;当孩子犯了错而我们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脑一顿训斥的时候,这就忘却了爱的饿真谛,实是对孩子的饿伤害。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用心地爱孩子,就要用包容的之心,用沟通之法,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武断,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孩子需要父母的关爱,也同样渴望他人的关心,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同。一个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要遭遇一些挫折,经历一些坎坷。尤其是十多岁的孩子,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都未定型,对大千世界、对纷繁复杂的事物缺乏正确的认识,可塑性很大。因此,在他们遭到挫折和失败甚至误入歧途的关键时候,我们的心要广大起来,给他们机会,用博大的胸怀去接纳他,用火热的情怀去温暖他,用积极的态度去引导他。采取“一棍子打死”的办法,或者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只能把他们推向对立面。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影片中的安慧法官可以说是实践这一道德标准的典范。当然,我们不可能企望人人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我们希望人们都能做一个好人,都能从自己做起,给失足的孩子一次机会,给沿街乞讨的小孩一个铜板,给辍学的儿童一笔资助,如此等等,要让孩子明白:人间自有真情在。
孩子是我们的寄托,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为父母者,为公民者,爱我们的孩子吧,善待我们的孩子吧,让我们营造一个雨露滋润、阳光普照的世界
❷ 如何有效强基固本,提升履职能力
如何有效强基固本,提升履职能力
按通辽市科尔沁区质量技术监督现行管理体制,在各市城区均设立了质量技术监督分局,同时加挂稽查队。城区分局没有所属技术机构作为有效支撑,人员编制也比较少。但同时又处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类敏感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城区分局如何有效履职的问题。
我们根据几年来创建和谐质监、发展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探讨和思考,我认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要发展,必须把工作定位在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的中心上,强基固本,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企业发展护航,把好两个安全为政府分忧。
一、加强政策学习,提高理解政策、执行政策的能力。把城区分局定位在市局的窗口来考虑各项工作,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各类文件、政策的学习,及时掌握上级精神,把握政策脉搏,提高政治敏锐性。一是获取信息的渠道要畅通、快捷。二是处理信息要及时。三是在组织学习现有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于总局和区局新制、修订的法律法规及时组织学习、讨论和应用。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执法人员不仅要严格依法行政,而且对业务要十分熟悉,做到业务不空档、不越位。一是要组织经常性的业务学习,通过各专业业务骨干带领学习、自学等方式,使业务学习保持经常性,并形成学习业务、钻研业务的良好风气。二是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参加各类培训班,了解新动向,提高对法律内涵的理解。三是通过调整领导分工、业务人员轮岗等方式,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综合执法水平,实现交叉执法。四是通过考试、领导现场考察等方式进行业务能力测试,并记入执法档案,以督促业务学习。
三、加强合作,实现双赢。特种设备和食品质量安全是政府的关切,也是我们的职责。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优势在于技术和执法的有机结合,城区分局由于没有技术机构所属做支撑,只有加强和相关技术机构的合作,才能充分发挥我们部门的优势。
从近几年各地频发的两个安全事故来看,行政监管的责任重大,但能力却是有限,单凭行政监管难以承担重任。如何与技术机构合作实现双赢,尤为重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是解决合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办法。联席会议不仅解决存在的问题,还就一些可能发生的事情提出预见性解决办法,涉及协助检验检定、协助执法、联合检查等问题迎刃而解,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整体发展。
四、强化服务意识,丰富服务内容和方式。
针对各类企业的不同发展现状,应当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对小型企业和小作坊宣传法律法规为主,对较大企业,应以现场办公,帮助企业梳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不断丰富为企业服务的内容,探索为企业服务的新形式。
借力网络,拓展发展空间。当前,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机关、个事业单位之中,网络宣传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宣传手段,在网络中获取信息成为一种快捷的渠道。我们在政府网站内设置的网页存在点击率不高、不易查找和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缺点。为充分利用网络的宣传优势,扩大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影响,为企业和市民提供优质服务,科区分局在市局关心和支持下建设了科尔沁质量网。由于我们全方位致力于网站的建设,现在科尔沁质量网已经成为宣传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宣传企业和加强与社会沟通的平台,成为质量技术监督和企业、消费者共同参与的“网上质量技术监督局”。
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是我们强身的措施,是有效履行职能的内因,加强与技术机构的合作,激发全社会对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热情和支持,是加强我们工作力量的方法,是有效履行职能的外因。城区分局有效履行职能,必须打造一支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熟练的业务能力、全员的创新意识、服务中心的大局意识的干部队伍,以深入细致的管理、严格公正的执法和优质的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尊重。
❸ 美国法庭是怎么判案的
可以说,美国法官多数情况下审案而不判案。怎么讲,美国一审时多数案件由陪审团判定“事实问题”(question of facts),而法官仅负责解释法律问题(question of law),当事人可以放弃陪审团审判,要求改由法官审判。如果是刑事案,陪审团定被告有罪(convict)后再由法官量刑(sentencing)。民事案中,赔偿金额也由陪审团决定。美国时而出现上百万、上千万乃至上亿美元的赔偿金,都是陪审团所为。法官要审慎的多。但美国人不信政府,不信法官,美国人只信自己。
当事人相信自己,就是要雇佣“枪手”---律师,在法庭上唇枪舌剑,斗个你死我活。而法官则相对超脱,相对逍遥,有时是袖手旁观。有位美国一审法官私下谈起,如果是杀人越货、作奸犯科的案子,审理起来还能抖擞精神;遇到枯燥的商事案,那简直是昏昏欲睡强打精神。
陪审团审案中,法官像是裁判,但只是裁判双方律师“格斗”是否“规范”,而并不是认定事实的裁判。陪审团则是观众,所以,美国一审中永远是法官一人独审。当然不容忽视。足球场上,世界顶尖的高手被裁判的“黑哨”一吹,也是心绪全无,败下阵来。同样,法官也可以“刁难”律师,逼其就范,从而影响审判结果。
美国联邦法院是三审制,地区法院(一审)、巡回法院(上诉法院)、美国最高法院(终审);州法院是四审制,一审、上诉法院、州最高法院、美国最高法院。美国上诉法院以上的法院审案时原则上只审法律问题,不问事实。如果事实严重有误或是有新情况,上诉法院将案件发回一审法院重审。美国法官的理念是,上诉法院只问一审法官运用法律是否得当。一审法官与陪审团身临其境,直接观察证人,在事实问题上最有发言权,上诉法院应尽量不介入。美国上诉法院的判决书也是在“造法”(make laws)。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不可能完全割裂,上诉法院的法官有时也通过法律问题迂回事实问题。但这是技巧上是做法;原则上诉法院不过问事实问题。
上诉法院审案时是三位法官组成合议庭。三位法官的资力有深浅区别,但在职务上并没有高低之分,审案时完全是平起平坐。遇到大案要案,上诉法院也可以是“全体法官同审”(en banc)。美国最高法院是9位大法官会审。美国法官的独到之处是,持不同意见的法官可以将其观点写在判决之中。有时是截然相反的观点。法律不同于自然科学。后者找出的是自然界早已存在的定律,有对错真伪之分。而法律则是人类自己“造”出来的条条框框,其释义与运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既然结果是两可的,公正需要体现在程序方面。这就是美国之所以特别强调“正当程序”(e process)。简单说,正当程序就是当事人(或是被告)应有辩解的机会,法官有倾听辩解的义务。此外,法官判决时必须自圆其说,前后一致。写判决的重要意义也就在于此。
律师大多个性较强,而美国法官也是律师出身,不愿听命于他人。制度上美国是司法独立,也就是法官独立。但美国法官很少独断独行,胆大妄为。美国法官大多德高望重,而且都当过资深律师与名教授,爬到法官的位置可谓历尽千心万苦,不会为了区区小利而坏了自己一世的英名。美国联邦法官有一份很好的俸禄,且享受终身制(人生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如果愿意他们可以在任上干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大法官马歇尔干到80岁时已是病入膏肓,美国的“右派”也盼着这位“左派”尽早让“贤”(美国最高法院只有9个席位)。马歇尔死活不走,而且扬言:“我就是要站着进来,躺着出去。”美国法官大多干得笑眯眯的,决无贪脏枉法的非份之想。
美国法官待遇优厚,不求加官晋级,可以专心致致地工作。联邦法官的待遇更好,而且是终身制,又没有领导督促,可工作起来还是兢兢业业。美国法官,尤其是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的法官,把审判当作一门艺术,一心要超越自我的得意之作。其作品也不乏鉴赏者。美国法学院的教授们的工作与嗜好之一就是对判决品头论足,或喝彩叫好或口诛笔伐。美国律师协会每年要给法官打分,所以法官审案时,对自己讨厌的律师也不敢乱吹“黑哨”。
❹ 有那些最美普陀人
最美普陀人——首届普陀区道德模范:
1、卢秉刚,男,1963年12月出生。浙江飞鲸漆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作为飞鲸漆业的领头人,卢秉刚坚持忠孝善良的企业文化,从关心人着眼,以鼓励人为手段,以凝聚人为目标,视职工为企业的主人翁。十多年来,他尽己所能,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企业建立了职工互助保障制度,所有职工都参加了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五大保险。企业每年利润的5%捐助社会。他所领导的飞鲸漆业连续15年被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连续被评为市、区各级“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和“文明单位”,浙江名牌产品和浙江省著名商标。
2010年,飞鲸漆业参与制定《氯化橡胶防腐涂料》等11个国家标准,获2009年全国涂料行业标准化先进单位和浙江省标准创新型企业。飞鲸漆业还获得2011年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浙江省最具投资价值的成长型中小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卢秉刚也多次荣获舟山市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安全生产(工作)先进个人,普陀区十一届党代会党代表,全区创安工作先进个人。 2010年被评为普陀区企业文化建设优秀管理者。
2、陆满根,男, 1955年1月出生,舟山普陀六横镇人
2010年8月26日下午6时许,突然,紧靠台门电厂码头的一只木质鱼货船冒出了火光。火情就是命令!陆满根第一个冲入火场救火。面对烈火他孤军扑灭钢质渔船上大火后,接着他又与接警赶到的六横消防队官兵一起对付还在燃烧的木质鱼货船。救火中他右眼不幸被水枪射伤,至今留下后遗症。这是他第三次救火。四年前,台门庙宇失火他奋勇扑救;七年前,台门山林救火他冲在前面。为此,陆满根被省政府记为一等功,并授予“浙江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被舟山市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普陀区政府给他记三等功一次。
3、洪斌,男,1967年4月生,中共党员,白沙乡港里村人
面对火灾和强烈的爆炸,洪斌奋不顾身,勇救韩国渔民。2005年2月28日,在渔船爆炸下沉情况下,洪斌的渔船不顾自己船只危险和网具损失,经过近2个小时的全力营救,在渔场救起8名落海韩国渔民。体现了中国渔民抢险救灾的高尚风格,发扬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由此,洪斌所在的生产单位被评为2006年浙江省抢险救灾先进;2007年,获“感动舟山”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奖。
在生产中他发扬渔场风格,扶贫帮困更是受到大家的赞誉。
4、焦志安,男,1957年5月出生。六横邮政局职工
自1982年参加邮电工作以来,他情系海岛群众,30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奔忙在乡邮投递的路上,步班邮路累计行程16万多公里,自行车邮路行程12万多公里,穿破了几十双解放鞋,共投递报刊、信件等邮件200余万件,从未发生延误和错投邮件。他急人所急,竭尽全力将信件送到地址不详的台胞家中,千方百计将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改名的学子手中,总共处理疑难邮件500余封,出色地完成了一名邮政工作者的光荣任务,他负责投递的邮路被评为红旗邮路,多次受到表彰和嘉奖,体现了一名邮政普通共产党员的风采和先进性。
5、周峥俜,男, 1956年12月出生,普陀区人民法院虾峙法庭法官
周峥俜是虾峙法庭的第一任庭长,从1985年8月至今,坚守海岛基层法庭27年。荣获一次一等功,二次三等功,虾峙镇优秀党员,浙江省优秀法官,舟山市2011—2012优秀党员,2012年荣获全国优秀法官荣誉称号。他常年奔波在走马塘、双山、湖泥、东白莲、西白莲等大大小小的岛屿,足迹遍布虾峙镇的角角落落。1990年周峥俜办案超百起,成为舟山法院历史上办案超百起第一人。90年代初,他患上了严重的痛风病,但他仍带病坚持工作。1998年6月,在上海做完股骨头置换手术的周峥俜拄着拐杖上班了,成了一名“拐杖法官”。即便如此,他的办案量也都保持在平均水平以上。27年如一日,周峥俜以自己对法律的忠诚,对审判事业的热爱,手持天平,头顶国徽,演绎着维护正义的神圣职责。
6、王延强,男,1982年5月出生,舟山市普陀区公安分局民警
2007年,王延强从浙江海洋学院毕业后,通过公务员招考,成为普陀区公安分局沈中派出所小干社区的一名社区民警。在小干岛工作的5年时间里,先后荣获个人二等功、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全省公安机关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先进个人、个人三等功、全市“十佳社区民警”、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诸多荣誉称号,成为一名优秀的80后民警。5年来,他虽为社区民警,却又身兼消防、交警和社区调解员等多重角色,真诚服务,成为群众的“贴心人”;5年来,他披星戴月,走遍小岛的村村落落,岙岙口口,布网小岛,在治安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却让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一半,成为小岛“守护神”;5年来,他改革创新警务模式,响应公安发展新需求,自主研发了一套快速办理临时居住证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成为年轻一代的创新先锋。
7、王赛娣,女,1954年12月出生,普陀区六横镇清港村人
她不图名,不图利,三十五年来细心,耐心把全部爱心倾注在无血缘关系,也无财产可继承的奶奶王彩华身上,谱写了一曲令心动情的孝老爱亲之歌。九十六岁的王彩华老人在九十岁和九十二岁两年内,不慎两次腿部骨折,王赛娣到处求医,精心护理,使老人很快得到康复,94岁那年,老人又一次股骨骨折,市区医院医生也给老人下了最多只能活半年的诊断。但王赛娣不顾高血压腰椎突出等疾病,每天晚上和老人睡在一起,白天也形影不离,衣不解带,在老人大小便失禁的情况下,没有一句怨言,天天为老人擦洗身子,端茶端饭,服持大小便,老人几次骨拆期间,恰逢王赛娣两个孙儿陆续出生,儿子、儿媳急切盼望王赛娣能照顾孙儿,但王赛娣含泪拒绝了两个还在南京和沈家门的儿子媳妇,被医生已宣布只有半年生命的王彩华老人至今还健在,每天每餐能吃一碗饭,王赛娣孝老爱亲的美德在六横受到了民间一致好评。
8、李晓红,女,1968年5月出生,舟山普陀朱家尖街道人
自12年前的一个夏天,李晓红的丈夫因车祸不幸双下肢高位瘫痪,公公婆婆因难以接受精神上的打击,双双卧病在床后,这个身材矮小的李晓红每天不仅为瘫痪在床的丈夫做按摩、翻身擦洗等护理外,又要给卧病在床的公婆端屎、端尿、倒水送饭,但她从无怨言。为了生活和扶养孩子,她白天在环卫所扫地,晚上一有时间给人家补网、打工补贴家用。在漫长岁月里,这个挑起护理、养家、育儿三付重担的弱女子赢得了村民的尊重,她及她的家庭曾获得市级“我的E家” 十佳家长、街道十佳好夫妻、区级孝敬家庭等荣誉称号。
9、张梅兰,女,1952年4月出生,普陀沈家门街道人
2002年8月2日,街道管民政工作的王老师打电话给张梅兰,说有个被遗弃的残疾孩子,暂时无人领养,请她帮忙照顾几天。
这是一个只有两岁的重度脑瘫患儿。
张梅兰把孩子抱回家,细心照顾,度过了几个不眠之夜。6天后,联系好的领养人并没出现。张梅兰家境清贫,家人和亲友都极力反对,但她实在不忍心将这可怜的小生命弃之不管,就答应了王老师的恳求,收养了这个孩子。
这一养,就是11年。
11年来,这个名叫沈笑笑,生活完全无法自理,连刷牙、洗脸、上厕所都要帮助,踢掉了被子便无法自己盖上的孩子,几乎占据了她全部的生活。
区福利院曾试着接手笑笑,但离开了张梅兰,笑笑几天不吃不喝,哭闹不止。
“那我们回家吧,”来福利院看望笑笑的张梅兰说了这样一句,笑笑竟然咧着嘴笑了.这样,张梅兰又把笑笑从福利院接回了家。
10、姚涛,男,1972年3月出生,安徽阜阳人
姚涛早年因家境贫穷,来舟山打工,历经艰辛,8年后勤劳致富。
富起来的姚涛,每逢过年都要拉一车年货回老家,分发给孤寡老人、残疾人和贫困户,资助范围从村扩大到镇,受助对象从最初的十余户增加到七十多户,并出钱在当地修建了4座桥,捐款捐物共计300多万元。
然而姚涛的爱心善举并不都是致富以后的事。1995年,还很贫穷的他心生怜悯,收留了一个名叫花桂南的流浪汉。
2000年,姚涛夫妇带着200元钱,来舟山打工。留在老家的花桂南犯了赌博的老毛病,偷偷将姚涛家900多斤小麦卖掉,揣着钱跟人跑到广东深圳赌博,花光了钱,生活难以维持,又托人联系上了姚涛夫妻。
姚涛夫妇再伸援手,赶到深圳,接他来到沈家门。
为了让他远离赌博,姚涛让他在自己的摊位上帮忙,每月给工资,年底发红包。这样,花桂南在水产码头一呆就是12年,把姚家当成了自己的家。
姚涛的事迹在央视《致富经》、东方卫视、《安徽商报》等多家媒体均有报道。
❺ 我们十五年前承包了一百多亩荒山.现在政府要无条件的收回.上法庭我们官司打赢了法官歪起判我们该怎么
向上级人民法院申诉,要求司法监督
❻ 如何去看待那些所谓的“荣誉”
有人爱好收集邮票,有人爱好收集徽章,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所以,也版有很多人爱好收集单权位里的各项荣誉,从什么季度五星、优秀共产党员、再到先进工作者、全省业务专家之类的,趋之若鹜。
就荣誉来说,级别越高、含金量越高,过去是真的含“奖金”,但现在基本上就是面子上好看了。
从荣誉的分类来看,就法检而言,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业务领域的,比如十佳公诉人、十佳反贪侦查员之类的。
还有一类就是综合评价的,比如前面提到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哦,对了,还有那些自创的诸如五星、最美法官、青年法律卫士等等。
荣誉种类虽多,但数量总的来说还是稀缺的,用狼多肉少来形容是很贴切的。所以,每当荣誉即将降临的时候,有些单位里就像要召开武林大会一样热闹,大家纷纷摩拳擦掌,各种明争暗斗,简直比宫斗剧还好看。
❼ ‘积累正能量’(4分)从“最美妈妈”吴翠萍、“最美教师”张莉莉、“最美司机”吴斌到“最美战士”高铁
(1)思想道德建设。
(2)答案多元化,凡符合题意(属于社区公共生活中的回真善美行动),言之有理即答可。如:在社区内义务植树;爱护花草树木;帮助他人;见义勇为;尊敬长辈;团结邻里;参加捐书捐款等捐赠行动;参加学雷锋活动;参加公益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等等。 ❽ 美国法官如何判案 可以说,美国法官多数情况下审案而不判案。怎么讲?美国一审时多数案件由陪审团判定“事实问题”(question of facts),而法官仅负责解释法律问题(question of law),当事人可以放弃陪审团审判,要求改由法官审判。如果是刑事案,陪审团定被告有罪(convict)后再由法官量刑(sentencing)。民事案中,赔偿金额也由陪审团决定。美国时而出现上百万、上千万乃至上亿美元的赔偿金,都是陪审团所为。法官要审慎的多。但美国人不信政府,不信法官,美国人只信自己。当事人相信自己,就是要雇佣“枪手”---律师,在法庭上唇枪舌剑,斗个你死我活。而法官则相对超脱,相对逍遥,有时是袖手旁观。有位美国一审法官私下谈起,如果是杀人越货、作奸犯科的案子,审理起来还能抖擞精神;遇到枯燥的商事案,那简直是昏昏欲睡强打精神。陪审团审案中,法官像是裁判,但只是裁判双方律师“格斗”是否“规范”,而并不是认定事实的裁判。陪审团则是观众,所以,美国一审中永远是法官一人独审。当然不容忽视。足球场上,世界顶尖的高手被裁判的“黑哨”一吹,也是心绪全无,败下阵来。同样,法官也可以“刁难”律师,逼其就范,从而影响审判结果。美国联邦法院是三审制,地区法院(一审)、巡回法院(上诉法院)、美国最高法院(终审);州法院是四审制,一审、上诉法院、州最高法院、美国最高法院。美国上诉法院以上的法院审案时原则上只审法律问题,不问事实。如果事实严重有误或是有新情况,上诉法院将案件发回一审法院重审。美国法官的理念是,上诉法院只问一审法官运用法律是否得当。一审法官与陪审团身临其境,直接观察证人,在事实问题上最有发言权,上诉法院应尽量不介入。美国上诉法院的判决书也是在“造法”(make laws)。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不可能完全割裂,上诉法院的法官有时也通过法律问题迂回事实问题。但这是技巧上是做法;原则上诉法院不过问事实问题。上诉法院审案时是三位法官组成合议庭。三位法官的资力有深浅区别,但在职务上并没有高低之分,审案时完全是平起平坐。遇到大案要案,上诉法院也可以是“全体法官同审”(en banc)。美国最高法院是9位大法官会审。美国法官的独到之处是,持不同意见的法官可以将其观点写在判决之中。有时是截然相反的观点。法律不同于自然科学。后者找出的是自然界早已存在的定律,有对错真伪之分。而法律则是人类自己“造”出来的条条框框,其释义与运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然结果是两可的,公正需要体现在程序方面。这就是美国之所以特别强调“正当程序”(e process)。简单说,正当程序就是当事人(或是被告)应有辩解的机会,法官有倾听辩解的义务。此外,法官判决时必须自圆其说,前后一致。写判决的重要意义也就在于此。律师大多个性较强,而美国法官也是律师出身,不愿听命于他人。制度上美国是司法独立,也就是法官独立。但美国法官很少独断独行,胆大妄为。美国法官大多德高望重,而且都当过资深律师与名教授,爬到法官的位置可谓历尽千心万苦,不会为了区区小利而坏了自己一世的英名。美国联邦法官有一份很好的俸禄,且享受终身制(人生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如果愿意他们可以在任上干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大法官马歇尔干到80岁时已是病入膏肓,美国的“右派”也盼着这位“左派”尽早让“贤”(美国最高法院只有9个席位)。马歇尔死活不走,而且扬言:“我就是要站着进来,躺着出去。”美国法官大多干得笑眯眯的,决无贪脏枉法的非份之想。美国法官待遇优厚,不求加官晋级,可以专心致致地工作。联邦法官的待遇更好,而且是终身制,又没有领导督促,可工作起来还是兢兢业业。美国法官,尤其是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的法官,把审判当作一门艺术,一心要超越自我的得意之作。其作品也不乏鉴赏者。美国法学院的教授们的工作与嗜好之一就是对判决品头论足,或喝彩叫好或口诛笔伐。美国律师协会每年要给法官打分,所以法官审案时,对自己讨厌的律师也不敢乱吹“黑哨”。美国是个多元化的国家,遍地都是行行色色的势力集团、群众组织,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美国法官审案时也是如此,虽然是独立审判,但也有有形与无形的监督或“领导”。 ❾ 五年级作文公正的法官两百字
题目:我喜欢妈妈的微笑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