獬豸和法官
A. 上十大神兽之一的獬豸是什么
遭受惩罚,后世也因此将其画像融入判官的官服之中。人们经常引用獬豸的形象,取意于对中国传统司法精神的继承。它的角却没有神奇力量,这是它与欧洲传说中的独角兽相区别的地方。上十大神兽之一的獬豸是什么?獬豸怎么读是什么? 獬豸又称解廌或解豸,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皇帝“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的象征。
B. 中国司法公正的象征和西方司法公正的象征名称各是什么,有什么含义
西方:
1、正义女神(法律女神)
正义女神最早见于古希腊的神话。古希腊神话中正义女神的名字叫泰米斯(Themis),是天与地的女儿,她的名字的原意为“大地”,转义为“创造”、“稳定”、“坚定”,从而和法律发生了关系,是法律、正常秩序女神;其手中常持一架天平。后来这位正义女神与万神之神宙斯结合,生下了正义女神——狄凯来协助她共掌法律、秩序和正义。狄凯掌管着白昼和黑夜大门的钥匙,监视人间的生活,在灵魂转世时主持正义。她的造型则是一位手执宝剑的美少女。古罗马兴起后,罗马人接受了希腊的诸神。他们将泰米斯与狄凯母女二人的形象合而为一,取名为朱斯蒂提亚(Justitia),她一手持天平,一手执宝剑,但双眼却开始用布蒙上。“正义”,在拉丁语中写作“Justice”,来源于古罗马女神朱丝蒂提亚(Justitia),她代表了正义、正直、无私、公平、公道,是正义的守护神。在英文中,justice就表示“正义、公正”,justicer表示法官。所以,法官伸张正义是理所当然的。
中国:
2.独角兽
独角兽,又名獬豸,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它似羊非羊,似鹿非鹿,头上长着一只角,故俗称独角兽。独角兽的样子类似麒麟,它们同为传说中的神兽,不同之处在于独角兽头部正中长有一角。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独角兽多有记载。最早的记载出现在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当时“豸”被写作“灋”,即“法”的古体字。“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法” 以水作偏旁,比喻“平之如水”,代表公平,是衡量人们行为是否符合“公平”这个准绳。法字中的“廌”,传说是一种头长独角、秉性公正的奇兽;《说文解字》云:獬豸,兽也,似牛,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者;王充《论衡》认为:
汉代杨孚所著《异物志》写道:“北荒之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咬不正者”。《后汉书.舆服志下》:“獬豸,神羊,能辨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王充《论衡.是应第篇》:“獬豸者,一角之羊,性识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斯盖天生一角圣兽,助狱为验。”
C. 獬豸和麒麟的区别
一、外形特征不同
1、獬豸: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
2、麒麟:集狮头、鹿角,虎眼、麋身、龙鳞、牛尾就于一体;尾巴毛状像龙尾,有一角带肉。
二、寓意不同
1、獬豸: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
2、麒麟: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有时用来比喻才能杰出、德才兼备的人;传说麒麟为仁宠,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带来子嗣。
三、特性不同
1、獬豸: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
2、麒麟:造型是将许多实有动物的新合拼体,它把那些备受人们珍爱的动物所具备的优点全部集中在麒麟这一幻想中的神兽的建构上,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集美”思想。
D. 在古代直接成为法律的化身!法字中到底有什么神兽
春秋时期,齐庄公手下有两个人打官司。
一个叫壬里国,另一位叫中里缴。
案情复杂,打了三年官司也没有打赢。
齐庄公就找了一头神兽帮忙,这神兽就是“廌”。
壬里国先说,神兽没动静,中里缴说了一半,神兽用自己的角顶翻了他。
E. 法院门口的独角兽叫什么名字
獬豸
解豸(xiè zhì),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
獬豸高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人,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
獬豸在我国古代法制监督史上仍有着非凡的涵义。由于獬豸是“法”的化身这一特性,从先秦到明清,“獬豸”形象被当成监察、审计和司法官员廉明正直、执法公正的象征,在各种场合被经常使用并作为监察御史和司法官员等的重要标志。
在现代,法院门口常摆有一对獬豸雕塑,象征司法公正。
(5)獬豸和法官扩展阅读
法律象征
作为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獬豸一直受到历朝的推崇。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秦代执法御史带着这种冠,汉承秦制也概莫能外。
到了东汉时期,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饰品,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名,执法官也因此被称为獬豸,这种习尚一直延续下来。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
F. 法院门口的石狮子叫什么
叫獬豸(xiè zhì),寓意辨别是非曲直,也是“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
獬豸与法有着不解之缘,从古代“法”字的结构上就能体现出来。古代的“法”字写作“灋”(fǎ),《说文解字·廌部》记载:“灋,刑也,刑平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灋”字由“水”“廌”“去”三部分组成。
“水”代表执法公平如水,“廌”代表惩罚不法者,“去”代表坚决除去不平。
对于“廌”这种动物,《说文解字·廌部》云:“廌,解廌兽也,似山牛,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象形,从豸省。”学者多认为“廌”就是獬豸。“廌”“法”二字合为一体,取公正不阿、公平如水之意。随着时间的推移,为方便书写和记忆的需要,“灋”字中的“廌”字被隐去,简化为“法”。
獬豸作为“法”的化身,从春秋战国时期便出现在古代法官的服饰上。《后汉书·舆服志》中记载:“獬豸,神羊,能辨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讲的是,相传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
“獬豸冠”寓意执法者铁面无私、明辨是非、公平公正。明清时,御史等执法者不仅要戴“獬豸冠”,还要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以表明辨善恶,刚正不阿。即使到了现代,也能看到很多法院门口摆放着一只或两只独角兽雕像,以表示对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6)獬豸和法官扩展阅读:
在我国古代,传说獬豸能辨是非曲直,可识善恶忠奸,故历来被视为司法正义的标志。在古籍中,獬豸又写作解廌、獬廌、解豸,又称神羊、任法兽等。
汉代学者杨孚在其专著《异物志》中对獬豸的特性进行过概述:“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咋不正者。”意思是说,獬豸能辨别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凡是世间有人不遵纪守法,胡作非为,见到别人在争斗,他会用犀利之角触那个不正直的人;听到有人相争,它会用嘴咬不讲理的一方。
关于獬豸,还流传着一则寓言故事,苏轼曾在《艾子杂说》描写道:“齐宣公问艾子道:‘听说古时候有一种动物叫獬豸,你熟悉吗?’艾子答道:‘尧做皇帝时,是有一种神兽叫獬豸,饲养在宫廷里,它能分辨好坏,要是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把他吃下肚子。’
艾子停了停接着感慨道:‘如果今天朝廷里还有这种猛兽的话,我想它不用再寻找其他的食物了。’”艾子所说的话不仅讽刺了当时的官场奸臣、贪官太多,也说明了獬豸是“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
G. 法院门前为什么摆石狮,而不摆獬豸
就是普通的狮子,不是什么兽.至于它踩什么,是你楼主辨别它是公还是母.这个是母的,因为他踩得一个小狮子,还有一个狮子,楼主仔细看,那个狮子踩得一个绣球,那么,那只就是公的.嘿嘿.
H. 法律和独角兽是什么关系
独角兽,是传说中一种神秘的生物。通常被形容为是修长的白马,额前有一螺旋角(这也是独角兽的特征)。关于独角兽的形态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的说它像一匹大马,头上有一只角,是难以驯服的生物。有些人则认为它是山羊般的生物,独角,神圣的生物,有些民族甚至信奉独角兽。古罗马博物学家普利斯形容独角兽为四肢似大象,狮子尾,上半身像山羊,头上有一黑螺旋纹的角,是极凶猛的怪兽。有一希腊哲学家Ctessias对独角兽作出一种普遍形态。他说独角兽是印度一种野生生物,有白色的身体,紫色的头,蓝眼,一只又直又硬的角,底白,中黑,顶部是红色。这有可能是把独角仙神化后所形成(独角仙也叫unicorn)。在希腊的兽传中,独角兽是全身洁白,额头上的角是金黄色锥形,是雅典娜女神的座骑,也有一对翅膀可以带着雅典娜女神悠游漫步在云端 某些基督教派认为独角兽是耶苏的化身,当独角兽把角探进圣母玛利亚的腹中,独角兽就变成了人。可惜最后被他所爱的人(世人)杀死。正因如此,独角兽象征永恒不变,纯洁和坚定。
也许 纯洁和坚定是和法律共通之处!但是有每每被人玷污!哎!!!!!!!!!!
I. 法院徽为什么用华表不用獬豸
华表矗立在天安门前,象征人民政权的,有公权力的象征。獬豸是公平正义的象征,版是中国古典神话里的神兽权,用獬豸难免太古典,不够现代。当然,法院徽章上已经有象征公平的天平,再加獬豸有点画蛇添足,而且大多数人对獬豸并不了解,不利于识别。不多一般法院门口或者院子内会有獬豸的雕塑。
J. 很多行业都有祖师爷,那司法官的祖师是谁
皋陶,东夷族首领,偃姓,虞夏时人(约公元前21世纪),生于曲阜,上古时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法律家,又名皋繇、咎繇、咎陶、大业,与尧、舜、禹并列为上古四圣。舜时“作士理民”,制法作狱,被后世奉为司法鼻祖。葬于今安徽六安。
皋陶是中国神话中公正的法官。清脸鸟嘴,铁面无私。生活在公元前(大约2280一2170年)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当时在晋南一带的尧、舜、禹等部落结成强大的联盟,形成了华夏诸国的核心。尧都平阳(今山西临汾)。皋陶卓有成效地辅佐的尧、舜、禹三代君主,成为我国先秦史中一位深远影响的人物。其创刑、造狱,倡导明刑弼教以化万民的思想为四千多年来我国各个时期制定、完善、充实各项法律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上被人们喻为“圣臣”。
相传皋陶有一只獬豸(獬豸又称直辨兽。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能知道谁是有罪的人,皋陶审理案件,遇到疑难,就牵来獬豸,獬豸只触有罪的人。
传说舜时被任为掌管刑法的官。禹继位后按禅让制举荐皋陶为他的继承人,“且授政”(即叫他处理政务),但皋陶先于禹而亡故,未继位。后来禹又举荐益为继承人。
皋陶,与尧、舜、禹同为“上古四圣”,是舜帝执政时期的士师,相当于国家司法长官。皋陶又是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司法鼻祖”,他的“法治”、“德治”思想,与今天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着历史渊源关系,皋陶文化中的司法活动与法律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有着重要影响。皋陶还被后人神话为狱神,他辅佐夏禹理政、治水和发展生产,并为融合夷夏和后来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禹根据皋陶的品德和功劳而举他为继承人,并授政于他。但皋陶未继位即去世,禹便把英、六一带封给其后裔。唐玄宗以李氏始祖皋陶为荣,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追封其为“德明皇帝”。
皋陶(gāo yáo),偃姓,又作咎陶、咎繇,亦作“皐陶”、“皋繇”或“皐繇”,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史书典籍中多称为“大业”,传说他是我国上古“五帝”之首的少昊(玄嚣)的后裔,东夷部落的首领。皋陶是是舜帝和夏朝初期的一位贤臣,传说中生于尧帝统治的时候,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闻名天下。他还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上古中华第一任司法部长和首席大法官,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所以称他为法律之祖。今洪洞县士师村人,一说为李氏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