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民事普通程序

法院民事普通程序

发布时间: 2021-11-16 12:59:09

❶ 民事诉讼中普通程序可以转为简易程序吗

你好,1、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内立案之日起三容个月内审结。

故,在此期间内不能审结的要转为普通程序。

2、根据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在简易程序审理过程中发现案情复杂的,可以转为普通程序。
普通程序不能转为简易程序,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❷ 最高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普通程序需要几个法官审理

普通程序,需要组成合议庭……1个审判员,2个陪审员;2个审判员,1个陪审员;3个审判员都可以。没有强制规定。

❸ 法院的普通程序是什么

感谢邀请!普通程序是法律诉讼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程序,不管是民事、刑事还是行政诉讼都是如此。普通程序只存在于一审程序中,二审没有普通程序,再审程序中也有普通程序。普通程序与法院级别没有关系,比如中院作为一审法院照样可以适用普通程序。
说到普通程序,就必须说说简易程序,做个对比。简易程序指的是基层法院审理案件的一个法律程序,它和普通程序是相辅相成的。但是简易程序和法官独任审理案件还不一样,在民事诉讼和我行政诉讼中简易程序采取法官独任审,在刑事诉讼中不一定,简易程序也可能是合议庭审理。
从审限上,民事诉讼普通程序六个月,在案情复杂、难以审结的情况下,可以申请延期,延期不超过六个月。刑事诉讼普通程序一般两个月,经批准可以延长至六个月。简易程序的期限较短,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介绍了。另外目前还有个速裁程序,在某些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简单明了、可以直接了断的民事、刑事等案件中经常适用。

❹ 民事诉讼的普通程序有哪些

普通程序的概念普通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时通常适用的最基本的一种诉讼程序,又称为通常程序。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普通程序的内容包括起诉和受理、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诉讼中止和终结、判决和裁定。

起诉和受理①起诉。起诉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人民法院给予司法保护的诉讼行为。②受理。受理是指人民法院通过对原告起诉的审查,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决定立案审理的诉讼行为。

审理前的准备审理前的准备,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开庭审理前,为保证审判得以顺利进行,以便正确、及时、合法地审理案件,由承办该案的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依法定程序所进行的各项诉讼活动。审理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内容:①向被告发送起诉状副本,并限期提出答辩状;②向原告发送答辩状;③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和义务;④依法组成合议庭,并告知当事人;⑤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⑥必要共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

开庭审理

开庭审理,又称法庭审理,是指在审判人员主持下,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对案件进行的审理活动。开庭审理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中心环节。

合议庭评议和宣告判决合议庭评议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陪审员参加合议的,和审判员有同等权利。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宣判,不管是否公开审理,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判的,应当在10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

❺ 民事案件法院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的区别

民事案件法院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的区别:

1.立案手续办理不同:普通程序的立案,由办案人员根据立案线索提出立案报告或立案审批表,报负责人审批或集体研究决定,认为后果性质严重,且具有惩戒效应需给予处罚才审批立案;而简易处罚程序中没有明确规定审批手续,现场检查中来不及办理立案审批手续。

2.调查形式不同:普通程序调查终结,要形成综合报告,分别作出处理意见,按照案件管理的有关规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和不给予行政处罚,由办案单位负责人签字生效;而简易程序不强制适用这种复杂的登记式处罚形式,当场发现当场处理。

3.处罚不同:普通程序处罚幅度对法人或其他组织一千元以上,对个人五十元以上的罚款。适用听证程序对单位以五万元以上,个人处以三千元以上罚款决定;而简易程序仅适用对个人五十元以下处罚,法人和其他组织一千元以下的处罚或警告。

4.结案的时间不同:适用简易程序案件结案时间一般是当场处罚,最长时效不超过三个月;而普通程序案件的结案时间一般为六个月,重大疑难案件经允许还可延长。

5.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时间不同:普通程序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10日前提出,并经过人民法院许可。简易程序不受该规定的限制,当事人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的任何时间内提出。

❻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普通程序包括哪些诉讼阶段

普通程序是指抄我国人民袭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通常适用的程序。因与特别程序、简易程序相对而得名。第一审程序是全部民事审判程序的基础,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通常可分为四个阶段:
(1)起诉和受理。民事诉讼程序的开始阶段。包括原告起诉和人民法院受理两方面的诉讼行为的结合。
(2)审理前的准备。审判人员在受理案件之后、审理之前应作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弄清双方当事人的请求与答辩,调查、收集证据,通知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参加诉讼,以及其他保证正确、及时审理案件的工作。
(3)开庭审理。即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审查证据,查明案情,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确认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进行调解或判决。开庭审理又可分为:
①准备阶段。由法庭查明和解决案件能否进行实体审理的问题。
②法庭调查。即在法庭上审查各种证据,对案情进行直接、全面调查。
③法庭辩论。
④调解或判决。
法庭在审理和辩论的基础上可进行调解,达成协议,审理即告终结;调解未达成协议的,依次判决。
(4)宣判。人民法院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到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❼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普通程序包括哪些诉讼阶段

普通程序是指我国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通常适用的程序。因与特别程序、简易程序相对而得名。第一审程序是全部民事审判程序的基础,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通常可分为四个阶段:
(1)起诉和受理。民事诉讼程序的开始阶段。包括原告起诉和人民法院受理两方面的诉讼行为的结合。
(2)审理前的准备。审判人员在受理案件之后、审理之前应作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弄清双方当事人的请求与答辩,调查、收集证据,通知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参加诉讼,以及其他保证正确、及时审理案件的工作。
(3)开庭审理。即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审查证据,查明案情,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确认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进行调解或判决。开庭审理又可分为:
①准备阶段。由法庭查明和解决案件能否进行实体审理的问题。
②法庭调查。即在法庭上审查各种证据,对案情进行直接、全面调查。
③法庭辩论。
④调解或判决。
法庭在审理和辩论的基础上可进行调解,达成协议,审理即告终结;调解未达成协议的,依次判决。
(4)宣判。人民法院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到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❽ 民事诉讼审理普通程序多长时间

民事诉讼普通程序是民事诉讼当事人进行第一审民事诉讼和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所通常适用的诉讼程序。其审理期限民事诉讼一审一般为6个月,二审一般为3个月。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七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❾ 民事诉讼普通程序可以变为简易程序吗

民事诉讼普通程序可以变为简易程序。

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各方自愿选择适用简易程序,经人民法院审查同意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二条:

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各方自愿选择适用简易程序,经人民法院审查同意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人民法院不得违反当事人自愿原则,将普通程序转为简易程序。

(9)法院民事普通程序扩展阅读:

普通程序是指我国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通常适用的程序。因与特别程序、简易程序相对而得名。第一审程序是全部民事审判程序的基础,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普通程序通常可分为四个阶段:

1、起诉和受理。民事诉讼程序的开始阶段。包括原告起诉和人民法院受理两方面的诉讼行为的结合。

2、审理前的准备。审判人员在受理案件之后、审理之前应作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弄清双方当事人的请求与答辩,调查、收集证据,通知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参加诉讼,以及其他保证正确、及时审理案件的工作。

3、开庭审理。即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审查证据,查明案情,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确认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进行调解或判决。

4、宣判。人民法院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到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简易程序是指较之通常为第一审程序更为简便易行的诉讼程序。为普通程序的简化程序。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即:

1、原告人可以口头起诉,当事人双方可以同时到基层人民法院或它派出的法庭请求解决争议;基层人民法院或它派出的法庭可以当即审理,也可以另定日期审理。

2、可以用简便的方式随时传唤当事人、证人。

3、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不受开庭的有关规定、法庭调查顺序和辩论顺序的限制。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自诉案件和轻微的刑事案件,可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不必组织合议庭进行。

审判员对自诉刑事案件可以进行诉讼上的调解,调解成立,与判决发生同等效力。上述诸规定,可以理解为审判程序的简易形式。

❿ 法院普通程序是什么意思!

普通程序 :是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诉讼案件时通常所适用的程序。从普通程序的基本结构来看,包括起诉和受理、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诉讼中止和终结、判决和裁定等5个环节。

普通程序是诉讼程序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一种程序,是诉讼程序的基础,具有审判程序通则的功能。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普通程序位列众多程序之首,而且与其有关的条文最多——共有31条,内容最复杂,集中体现了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完整性和层次性。

(10)法院民事普通程序扩展阅读:

法院普通程序的诉讼方式和内容

方式: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根据这一规定,起诉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即口头起诉或书面起诉。

内容:

1、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即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和联系方式;原告是法人的或其他组织的,应写明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

2、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写明其名称、住所等信息。有诉讼代理人的,应写明代理人的基本情况和代理权限。

3、诉讼请求和所依据的事实与理由。诉讼请求应当明确具体,以便于受诉法院明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应当充分客观,理由应当充分,以利于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和裁判。

4、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由于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诉讼中当事人要说服法官支持自己的诉讼主张,必须提供确实可靠的证据。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5、为此,原告在诉状中应当写明证明自己诉讼主张的证据。同时为便于审查和查证事实,还应当提交或记明证据的来源和相关证人的姓名、住所,以便诉讼审理中有对于相关事实的查证。

6、起诉状除要写明上述法律规定的内容外,还应写明受诉法院的全称和起诉的具体日期,并由原告签名或盖章。

热点内容
北京女法官案件背景 发布:2025-07-28 08:00:59 浏览:370
美国参议院法官 发布:2025-07-28 08:00:52 浏览:448
给我百度一下法律咨询 发布:2025-07-28 08:00:03 浏览:917
民事诉讼法七十五条第二款 发布:2025-07-28 07:48:47 浏览:722
公司法公司章程 发布:2025-07-28 07:30:32 浏览:174
法官怎样看待二审诉讼 发布:2025-07-28 06:51:32 浏览:302
试论述行政法及其特点 发布:2025-07-28 06:49:26 浏览:209
法学概论书 发布:2025-07-28 06:44:06 浏览:280
引起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失的原因 发布:2025-07-28 06:37:20 浏览:107
19年修改劳动法 发布:2025-07-28 06:34:16 浏览: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