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被法官追求

被法官追求

发布时间: 2021-11-17 09:52:34

法官如此表态,是“任性”还是“无奈”

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法官裁量权渐渐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焦点之一。在我国,普通老百姓基于认识上的偏颇,并不认可法官享有裁量权,认为法官判案就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进行裁判,非黑即白。不依照法律审判,随心所欲,就是不公正的。传统观念如此,依据裁量权所作出的裁决便不能产生应有的权威,老百姓并不认可这样的裁决是公平公正的,尤其是当法官裁量权被普遍滥用的时候,更是如此。然而,从法的运行规律看,法官裁量权是与法共存的,也就是说,法官在审判案件的过程中不可能不运用裁量权。正如“法官绝对不可以改变法律织物的纺织材料,但他可以也应当把法律的皱褶抚平。” 而要把法律的皱褶抚平实际上就是一个法官为追求正义而行使裁量权的过程。故法官裁量权存在和发展有重要的价值。 一、法官裁量权的概念、特征 依《牛津法律大辞典》所谓裁量权,指(法官)酌情作出决定的权力,并且这种决定在当时情况下应是正义、公正、正确和合理的。法律常常授予法官以权力或责任,使其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行使裁量权。有时是情势所需,有时则仅仅是在规定的限度内行使之。[2]法官裁量权,亦称司法裁量权(当然,在我国,广义的司法裁量权的主体还包括检察机关),是指法官或者审判组织根据自己的认识、经验、态度、价值观以及对法律规范的理解而选择司法行为和对案件作出裁判的权力。 其基本特征为:1.法官裁量权贯穿于法律适用或案件审理过程的始终。即始于对案件事实认定后法律的适用,终于对案件的审结(即判决的作出); 2.法官裁量权由特定的主体——法官或审判组织来行使,主体具有特定性; 3.法官裁量权的行使,必须以事实认定正确为基础和前提(即法官不能对事实进行乱认定,事实认定错误,可能导致法律适用的错误); 4.法官行使裁量权“有时是根据情势所需,有时则仅仅是在规定的限度内行使”; 5.非经法定程序变更或撤消,法官裁量权一经作出,即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 6.法官裁量权的行使必须正当、合法、合理,体现和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原则。因为“正义是人类一种最基本的价值理想”,“作为一种法价值对其它法价值具有优越性”,“法必须体现一定的正义要求,最终必须以正义为依归”。 二、我国法官裁量权的现状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司法的范围不断扩大,法官裁量权存在于司法的全过程,具有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3]。司法审判包括发现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和作出裁判三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里都存在着裁量权的行使。如证据是否采信、无证据佐证的部分事实认定、情节严重的认定、如何承担责任,如何定罪量刑等过程通常都需要通过一定的裁量来实现。 法官裁量权具有普遍性,也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是由社会事务、社会存在的复杂多变性决定的。法律用来调整社会关系,但社会关系纷繁复杂,而且日新月异,不断变化,要使固定的法律明确、详尽地规范所有变化的社会关系显然是不可能的。 第二、是由人的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决定的。人在制定法律的时候不可能对所有的关系都规定得周密、详尽,也不可能对所有的事物都作出无误的调整,因而在客观上不得不留有一些余地,有时候是故意为之,并不是水平问题或失误所致。 第三、是实现个别正义和实质正义所决定的。司法追求的目的是公平、正义,但如果仅仅用一个简单的条文去规范千差万别的社会关系时,表面看来也许公正,但实际上不一定公平,从整个社会来看,可能实现了绝对公平,但对于个案来说不一定公平。比如,古话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句话流传了几千年,但考虑到杀人有很多种情况,包括故意杀人、过失杀人、正当防卫致人死亡、依法执行死刑杀人等如果统统套用“杀人偿命”那就会更加不公平了。所以就要求具有一定的裁量权,具体情况具体,区分情况区别对待,以实现个别正义和个体公平。 三、理性正确对待法官裁量权 法官裁量权具有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但是,法官裁量权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必须理性正确地对待法官裁量权,一方面要看到她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她的危害性。 法官裁量权的优越性表现在:1、司法裁量权是实现个别正义和实质正义的工具;2、是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方法;3、是克服我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造成司法标准不统一负面影响的重要手段;4、是提高法官司法能力、培养法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如果法律把任何事物都规定得很具体,法官就会成为一个适用法律的工匠,而不可能成为司法[4],这显然不适应现阶段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 法官裁量权的危害性表现在:1、可能造成法官滥用权力,使作出的解释和裁判远离法律的精神和目的;2、可能造成对同一类事实作出不同的裁判,出现“同罪而异罚”现象;3、可能成为个别法官消极判案、枉法裁判、破坏法律实施,甚至打击报复的工具。 正是由于法官裁量权具有双面性,所以必须对其进行适度的限制和规范: (一)严格依法裁量。即行使裁量权要体现法的公正价值,切实做到有法必依,这既是对裁量权的约束和限制,也是对裁量权的引导和指导。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说具体法律规范在执行时可以根据情况加以改变的话,那么法律的精神、法律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能改变的,都必须加以遵守和执行。”严格依法裁量要求法官在具体案件中必须依据已有的证据法规则审查和运用证据,从而认定案件事实;必须正确、全面地理解和适用法律,依据已有的法律原则对此作出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依法作出公正、公平的裁判。如果违背了法律的指引,法官任意的裁量便成为滥用权力。如果法官不能从法律精神的基本要求出发,片面、机械地适用法律,必然导致裁判的错误。 (二)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平正义。也就是《牛津法律大辞典》里所谓的“这种决定在当时情况下应是正义、公正、正确和合理的。”具体地就是要求法官行使裁量权必须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相统一、审判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程序是实现正义的必由之路,是实体公正的前提和基础。忽视程序公正的价值,将难以保证实体公正;反之,如果只注重程序公正,忽视实体公正,将会导致更大更多的不公正。因此,法官在行使裁量权时,必须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法律效果是审判工作的立足点,是社会效果的前提条件。社会效果则是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法律效果的集中体现。所以,法官行使裁量权既应追求法律效果,又应追求社会效果。 (三)必须是在特定情势下对正义和合理的事物行使衡平权。这是设定裁量权的价值目标。这里要注意把握四个问题,第一是必须在特定情势下才能行使裁量权,没有特定情势这个条件,法官不能行使裁量权,否则就是“向一般条款逃避”。第二是必须针对正义和合理的事物,如果不是正义的事物和合理的要求,就没有必要行使裁量权来予以保护。第三是为了对正义和合理的事物行使衡平权,对正义和合理的事物如何进行保护,需要法官行使裁量权来衡平各方当事人的利益,也就是说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平正义。第四是对该正义和合理的事物衡平各方当事人的利益没有法律的具体规定,只能由法官行使裁量权来实现。 (四)依据合乎情理原则裁量。所谓情理即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指事物的客观规律和多数人关于公平合理的社会共识。这种价值观表现为一定时代的社会结构所决定的并被普遍接受的某些正义观念。合乎情理就是指“不任性、不个人化和不(狭义上的)化”。[5]在实施法律过程中应给大众合理的正义期待,法官行使裁量权不仅应让大众知道他们是在主持正义,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大众知道并能合理地期待他们会主持正义,会就争议的事项作出合理的裁决。

② 作为法官这个案子怎么判

1、法院不仅不能判决,而且还不能受理。

2、此案涉及到强奸妇女和砍下强奸人手臂的重大刑事案件,被害人为什么不报警?
3、既然不报警,公安、检察都不能介入,此女孩怎么能提供一系列的证据呢?
4、既然没有证据,法院怎么能受理呢?

③ “不是你撞的,为什么你要去扶”是南京法官说的吗

原话并非如此,只是在判决中,出现大量“按常理推定”的推理过程,有些人称之为“自由心证”或“经验主义”,也就是在案后从媒体宣传中看到的:

如果人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她?

如果人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送她去医院?

如果不是你撞得,为什么不向家属讨要为老太太垫付的200元钱?

彭宇案中可以看出,法官的审判更倾向于实体正义的追求,因为他绕过了正常的审判路径,去扮演了一个“调停”、“和稀泥”的角色,但可怕的是他绕过的路径却是案件审理的核心——证据。当这样违反法律思维的推理过程,出自于一位司法者、审判者的判决之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对于彭宇案只能用一个“反常”来评价,因为它不符合法律、逻辑、经验甚至是道德

(3)被法官追求扩展阅读:

抛开法律不谈,它还激发了社会道德的一次危机。当人们谈及“扶老太太”这个话题的时候,往往伴随的是言谈者脸上蔑视的表情。没有人敢再去扶摔倒的老人,除非先找来别人来帮他作证或者录像。

见义勇为、尊老爱老变成“笑”谈,当然这一切并非始于彭宇案,但至少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甚至有人评价彭宇案说道:它让中国人的道德素养倒退了20年。

当然不是因为人们素质低,而是素质高的成本太高。虽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但是可以客观地说,彭宇案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④ 这个法官被人打会不会还手

正当防卫是要在一定情况下的才算,并不是说你打我我还手就简简单单的属于正当防卫了。总之最好还是不要跟人动手,结果都不会怎么好的。

被人打了不能还手,还手就是斗殴。但是没还手挨打了还要做了伤情鉴定才能追究打人者的刑责。如果没构成伤害的话,最多就是只是行政拘留而已。对于去医院的钱是可以由打人者赔偿,被打的人仅仅能得到的是一句道歉。如果是打着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情况,事后派出所判定打人者最低赔偿被打者一千元,这是在不需要去医院的情况下,被打者最高可以要求在无伤的情况下要求五千元人民币的赔偿。如果需要去医院的可以另外再要求赔付所有费。这样就可能会很多人宁愿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就没有那么多的打架斗殴了。

在生活里,如果遭到殴打,应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马上去报警或者立马跑路,躲避殴打。但是如果还手打了对方的话,就会造成事态扩大,那么双方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正当防卫的本质在于制止不法侵害,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别人先动手打你,你还手,通常被认定为互殴行为,斗殴双方都在积极追求非法损害对方的结果,因而根本上不存在正当防卫的意图,不能构成正当防卫。

人与人之间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也许双方坐下来谈谈问题就可以完美的解决,打架前请三思!

⑤ 你们说,一45岁的法官追求一军嫂,发短信要求要与她发展关系,会被判刑吗

shang 尚不构成破坏军婚罪,仅是语言,无行为。

⑥ 真正的法官是什么

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有一句名言,“法律只有被信仰,才能得到切实的遵守。”法官、法官,无“法”不成官,法官就要是从心里面信仰着法律!宋雨水之所以能够严格司法、公正办案,这与她坚定的法律信仰是分不开的。她说:“维护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社会对法律的信任就增加一分;而伤害一个当事人,就会多一群怀疑法律的人。”正是因为有着这份对法律的真诚信仰,她才能够不辞辛苦地为送菜农民讨回救命钱,她才能够在气势汹汹的彪形大汉前毫不畏惧,她才赢得了当事人“胜败皆服”的真心称赞! 俗话说,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就是说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心灵的沟通与理解是最为珍贵的。听完宋雨水的事迹报告会后,我一直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宋雨水确实是在用“心”做事,她是真心实意地为群众着想。前来打官司的人,都是希望化解矛盾,使自己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宋法官就能体会当事人这种迫切心情,就能够真心实意、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在办理案件时,她不仅仅是一个裁判者,更是一个细心的倾听者和安抚者。她在调解时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总能深深地打动当事人,就像一阵春风拂面而来,就像一股清泉流淌在心间,让原本针锋相对的当事人最终心平气和地达成调解协议,使当事人利益得到最大实现,使社会财产损失减到了最小。 即使要通过判决的方式解决问题,她也会细心的做好工作、耐心的解答疑问,使当事人赢得堂堂正正,输得明明白白。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真心”,老作家才会感动的说:“宋法官,你是第一个完整听完我讲话的人。”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真心”,她才赢得了同事的尊重,赢得了当事人的称赞,赢得了群众的信赖! 法律的力量在于公正,法官的份量更在于公正。宋雨水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她,对真理、对正义的追求显得慷慨而激昂——她说:我对法官这两个字的理解,就是最大限度的追求公平和正义。办案11年来,她始终维护着真理、坚守着正义:在她办理的1200件案中,没有一件因裁判不公被投诉和举报,甚至,连败诉的当事人也专门送上了感谢的锦旗。为了反思当事人是否得到了公正、判决是否做到了实事求是,她经常睡不着,在夜里辗转反侧。没有对真理、对公正的执着追求,她能够十年如一日的这样坚持吗? 共产党员就讲一个“真”字。听完事迹报告会,我感觉到宋法官还有许许多多的“真”。她有真才实学,在她手里,审判变成了公正和善良的艺术。她富有真情,面对经济困难而打不起官司的群众,她泪流满面。她求真务实,为了真相,从冰天雪地的东北小镇到寒风刺骨的中原大地,从茫茫无际的内蒙草原到阴雨连绵的岭南地带,她四处奔波着。 作为一名“真正”的法官,宋雨水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她真诚信仰法律,她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她追求真理、坚持正义。她是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代表!她是人民群众口中无言的丰碑! “一个党员一面旗”。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让我们向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学习,努力做一名的“真正”的法官!

⑦ 伪造证据法官不追求,并作判案证据,法官违法吗

你凭什么说对方伪造证据。你自己猜的还是有实质性证据,如果有你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局会以伪造国家证件罪立案侦查。没有证据就不要乱说。

⑧ 法官有调查权吗

(一)法官庭外调查权的行使是对实体公正的追求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法官庭外调查是法官履行其案件事实查证责任的一种较为特殊的方法,是其审判职权的积极运用。法官行使这一权力实施庭外调查,其积极意义在于,当某一事实对裁判具有实体上的意义而尚在不确实之中,或者控辩双方对某一事实的举证明显相互排斥而当庭一时无法判断证据的真伪时,法官进行必要的庭外调查核实,避免因一方的诉讼权利不能有效行使而致判决对其不利,防止判决结果过多地依赖于控辩双方的语言和辩论技巧,将判决裁定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以实现司法公正的实质即实体公正,从此意义上讲法官行使庭外调查权是对实体公正的一种追求。

(二)法官庭外调查权的行使存在的弊端

首先,法官中立者裁决的形象被破坏,违背程序公正。中立性的原则是程序性的基础,不得不承认在社会现实中完全的中立性并非总能达成,其判断标准也不是十分清楚。但是法官中有一些基本规则是被共同遵守的,在证据制度方面表现为:法官庭外调查权应该受到严格的限制,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例外。因为法官在庭审过程中休庭调查核实证据,就会处于对自己所收集的证据的真伪做出审查和判断的境地。这种自查自裁的情况会使法官处于非常矛盾的状态:他无法既做到积极主动地全面收集证据,又能冷静、客观地评价这些证据的证明效力和可采性。同时,在进行这些司法调查活动中,法官往往会对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形成预先的判断,以致于影响其在庭审中作出公正的裁判,影响法官中立者的形象。

其次,法官行使庭外调查权,抑制了控、辩双方举证的积极性。现行庭审方式要求公诉人、辩护人各自独立承担起举证责任,辩护人也有收集证据的权利,双方各自拥有并负责在法庭上提出证据。公诉人向法庭出示的是力图证实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辩护人则提出证明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控、辩双方通过出示各自的物证、书证,展开针锋相对的对抗,能够调动双方运用证据、参与法庭调查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法官行使庭外调查权,事实上造成了法官或是代替公诉人收集证据,法官同时扮演追诉与裁判的双重角色,从而背离了控审分离的现代刑事诉讼原则;法官或是代替辩护人收集证据,法官同时扮演裁判与辩护的双重角色,从而背离了控、辩、审各司其职的刑事诉讼原则。因而法官不宜庭外调查核实证据,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公诉人与辩护人积极承担起举证责任,有利于充分实现控诉与辩护两种对立的诉讼职能,也使法官从代替公诉人进行举证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有利于法官彻底摆脱追诉心理,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上,全面、冷静地判断、审核证据。

再次,法官庭外调查所获证据在举证、质证、认证的方式上难以操作。根据现行刑诉法的有关规定,法官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宣读或者出示证据,是法所不允的。如果法院庭外调查核实的证据由法官直接在法庭上举证,再经过双方质证,无异于公诉方和辩护方向法官提问题,那么法官就不是仲裁者,倒成了举证一方,如此质证的证据形式不合法。对于法官庭外调查所获证据举证、质证、认证如何操作,法无明文规定,客观上也是难以操作的。从立法者的本意分析,法院庭外调查核实证据,目的不是取得新证据,而是为了判断控辩双方所举证据的真假,在证据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作一个判断的基础。但是,只要是作为定案的证据,都必须无例外的要进行质证、认证,决定其可采性,这种进退维谷的情形,是现行刑诉法和证据制度所无法解决的。

⑨ 法官如何实现对正义的追求

我们说,罗马人把他们自己认为是狼的传人,一方面意味着他们非常清楚地认识到现实,人的生存处境,人的生存环境,其实是很艰难的,这个是来不得半点浪漫主义、空想。你必须要现实地对待、现实地面对,这种生存的现实他非常清楚、非常明白,这样一种冷酷,这样一种征战、战争的品性是必须要保持。但是,要长久地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下,那也不是人的所需,我们人又同时总希望进到一种和平、安宁、美好的状态下,我们需要有一种正义的秩序。
母狼哺婴,它又显示了这样的一种正义的、这样一种爱的,这一对孪生兄弟是被仇人完全不讲道德、没有正义感(丢弃),狼可偏偏体现出了这一点,所以这个隐谕是非常深的。说到罗马城,说到母狼哺婴,我们可能也联系得起来,大家都知道,一说到罗马,最残忍的一个场景,就是那个古代的斗兽场,那些奴隶,把他弄去和饥饿难忍的这些野兽一块儿搏斗,这个是非常残忍的,那些贵族就坐在上边观看、喝彩。但是就在罗马城传说当中,两兄弟建立起来的罗马城,里边后来发展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说世界上著名的罗马城有三多,一个是教堂多、一个是喷泉多、一个是雕像多,它还有很伟大的其他文明成就,就在那个罗马法院的广场上,就竖立了一座非常著名的石雕像,就是正义女神。
当我们看到这个正义女神,这个雕像的时候,怎么样才能和那个母狼哺婴这个青铜像关联起来。这允许我们联想的,而这里边确实是韵味无穷的。罗马人他们为了生存,他们确实曾经征战四方,没有少干那些残忍的事情,但是当他们一旦成为了世界的霸族,他们非常清楚,不能不理性地来对待自己的帝国,来对待被自己所征服的那些人,那些地区,它不能不传承一种正义的精神。
就像母狼哺婴一样,我征服了你,吃掉了你,打下了你,这是狼的残忍一面,还得哺育你,不然你长大以后恐怕比我还残忍,这个帝国恐怕就如坐针毡,恐怕很难稳定,所以它有另外一个,正义女神像,这很有意思,同时在罗马城里边,那个正义女神她是个什么形象呢?怎么雕塑的呢?她是一手握着宝剑,一手拎着天平,注意,这个正义女神,她的双眼是用布给蒙住的,就在这个正义女神雕像的背后,还刻有一句著名的罗马法律的箴言,说“为了正义,哪怕它天崩地裂”。这表达了罗马人要统治他们的世界,就必须建立起一种法律的秩序,必须要惩治罪恶,伸张正义。他们认为,这就是爱。就像那个母狼要哺婴一样,这就是爱,是大爱。用法律、用秩序、用追求正义、主张正义来体现这样一种爱。
这个正义女神,她实际上象征着一种法官,她来自于哪个地方?这个正义女神实际上继承了希腊文明的,在古希腊神话当中,这个正义女神有很高的地位,在希腊神话里边,这个正义女神的名字叫泰米斯,她是天地的女儿,泰米斯在希腊文明里面,意思是什么呢?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大地,她的引申意是生命和稳定。在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雕像当中,正义女神被塑成了一个什么形象呢?是一个庄严的、慈祥的母亲形象。她手中拿着个什么东西呢?只是托着一架天平,没有那把利剑,它象征的是什么呢?象征的就是法律它应该是成熟、稳重、公平、正义的。只有这种成熟、稳重、公平、正义,才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祥和、一种生命的希望。
这个正义女神她主要的职责就是主持人间的正义,哎呀,那可忙了,忙死了,累得不行,怎么办呢?总得有个帮手吧,总得有个助手吧,神话里边说,这个正义女神就和这个最高的神宙斯结婚了,生下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命名叫什么,叫狄克,那么这个女儿跟她母亲不太一样,她的性格恐怕比较暴烈一些,她也要帮她母亲主持伸张正义,可是她干什么呢?她不是静静地坐在那个地方等待有案件来了,然后我给你主持一下正义,公平地审判,不是这样,而是提着一把利剑,对那些犯罪,对破坏人间秩序的这些犯罪分子,四处追杀,杀掉他,显得跟她母亲不太一样。
我们看,罗马人塑的这个正义女神的形象,正好是把泰米斯和她的女儿狄克,把她结合起来,她是一手拎着天平,一手握着宝剑、利剑,这预示着我们对于法律、对于法官那些主持正义的人,他的职责,一个更为全面的把握,它向整个罗马人,乃至于后来整个欧洲人,甚至可以说向我们全世界,表达了这样一种观念,法就是公平正义,就像那个天平,同时谁要是违法,破坏秩序,那就是犯罪。就要遭到惩罚,那就是那把利剑,在罗马女神的前额上,还有一绺头发、秀发,很美的,这一绺秀发象征什么呢?真相。哎呀,挑开你这一绺秀发来看看长得怎么样?看出真相。你要主持正义,你要惩罚犯罪,就必须建立在事实真相的基础之上。而且他的名字改了,改成什么呢?改成朱丝提提亚,这是中文音译,实际上就是拉丁文里边的jus,就是法律这个词。
更有趣的是,为什么这个女神的眼睛给蒙住了,我们大家想一想,我们中国也有关于主持正义的,类似于法官的这样一种形象,大家都知道,每一个法学院的门口几乎都要塑这个东西,一只神兽,这个神兽眼睛没被蒙住,反而是怒目仇视,哎呀,看着就恐怖,两个眼睛圆圆的、大大的、凸凸的,凸出来的,一个怪怪的,很恐怖,可能我们更多看重的是打击罪犯这样一个方面。她为什么要蒙住眼睛呢?这个给大家讲一下,这个很有意思。
法官你要主持正义,你要了解真相,肉眼看到的恰恰是表象,恰恰不是真实。而且我们肉眼常常容易被那种表象所蒙蔽,所以你要真正看到真实,你要用你心灵的眼睛去关照,用心灵的眼睛去洞察事情的真相。而一个法官,你要真正了解事实的真相,要做出一个公正的裁判,不需要你四处去搜寻,用你这一双肉眼,因为罗马这个时候法庭已经建立起来了,有公诉人、有辩护律师,法官干什么?就需要你坐在那个地方,静静地倾听,你动脑筋、用心,不要开小差嘛,这个时候你才能把握真实,所以最好把你眼睛给蒙上,不要开小差,不要受那些外在的其他的一些现象的干扰,要洞察事情的真实,用心灵的眼睛,听,用心灵去洞察真实,最重要的有一个途径,就是语言和逻辑,听你怎么说?这个怎么推导,这里边有什么样的逻辑矛盾?你法官就干这个,仔细地倾听,用心灵去倾听,不需要你睁那么大的眼睛。这是法官要做出公正裁判的基本要求。用你那颗正义的心灵去裁断,那么这就是罗马的那尊正义女神像的法律隐谕,我们今天正在推行司法改革,这个雕像值得在我们的心中多留一段时间、多思考一下 一个象征权力、荣耀的帝国
罗马人曾经三次征服过世界;
一个关于母狼哺婴的传说;
罗马人自己认为他们是狼的传人;
一则关于正义女神的希腊神话;
她实际上象征着一种法官;
一位蒙眼的正义之神;
你要用心灵去关照,用心灵的眼睛去洞察事情的真相;
一个象征权力、荣耀的帝国
罗马人曾经三次征服过世界;
一尊象征公平、正义的雕塑
为了正义,哪怕它天崩地裂。
一位希腊神话中的正义女神;
她只是着一架天平,没有那把利剑;
一位手持利剑的女神;
对破坏人间的犯罪分子四处追杀;
一则关于正义女神的传说
为了正义,哪怕它天崩地裂。
一位蒙眼的正义之神;
你要用心灵去关照、去洞察事情的真相

⑩ 法官与被告私下接触允许吗,有法律条文吗哪一条

法官在立案以后就不能和案件当事人私下接触,虽然法官不一定收受了他儿子的钱财,但是仍然违背了法律规定。也就是说在庭审时可以提出申请主审法官回避。
基本上没有

热点内容
民事诉讼法七十五条第二款 发布:2025-07-28 07:48:47 浏览:722
公司法公司章程 发布:2025-07-28 07:30:32 浏览:174
法官怎样看待二审诉讼 发布:2025-07-28 06:51:32 浏览:302
试论述行政法及其特点 发布:2025-07-28 06:49:26 浏览:209
法学概论书 发布:2025-07-28 06:44:06 浏览:280
引起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失的原因 发布:2025-07-28 06:37:20 浏览:107
19年修改劳动法 发布:2025-07-28 06:34:16 浏览:508
行政诉讼法解释86条 发布:2025-07-28 06:32:38 浏览:163
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法律文书 发布:2025-07-28 06:32:35 浏览:217
行政法38条 发布:2025-07-28 06:20:12 浏览: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