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公开审理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的案件都会公开审理吗
你好,最高人民法院也要遵守法律的规定,因此法律规定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就不可以公开审理。其次案件也可以分很多类型,例如民事案件与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的范围是不同的
② 什么情况下人民法院必须公开审理
不属于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情形的案件人民法院须公开审理,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四条审理方式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
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第一百三十五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需要进行巡回审理,就地办案。
第一百三十六条开庭通知和公告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③ 最高法发布规定,自今年9月1日起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将通过互联网公开审判流程信息。这件事,你怎么看
3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通过互联网公开审判流程信息的规定》。根据该《规定》,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凭借法定的身份证件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立案、开庭、审判组织等程序信息以及上诉状、判决书等诉讼文书信息。通过互联网公开审判流程信息将会极大的便利民众诉讼,更好地满足当事人的知情权,同时也能降低法院自身的工作负荷,是一项互利共赢的重要改革举措。
由于案件量的爆炸式增长,全国各地法院都存在着“案多人少”的矛盾。法官办案量太大、负荷过重,不仅直接影响了案件办理的质量,而且经常导致诉讼当事人的“司法体验不佳”。比如,案件时间拖的过长,而对于案件走到了哪一步、处于什么阶段,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往往并不知情。于是,不少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便不断的给法官办公室打电话,甚至去法院约见法官。对于法官而言,原本就有限的时间需要用于阅卷、取证、开庭、调解、撰写法律文书,根本就没有精力来应对当事人及其律师的电话或来访咨询。造成的结果是,法官电话难打通、人更见不到,而案件却始终没有着落。
《规定》实施后,当事人不仅可以及时查询收案、立案、庭审、上诉、抗诉、审判组织、审判程序、审理期限等程序信息,而且可以查询起诉状、上诉状、答辩状、庭审笔录、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等实体信息。这意味着从理论上,所有能公开的案件信息,当事人都能够从这个统一的互联网平台上获取。对于当事人及其律师而言,再也不用“磨破嘴,跑断腿”,哪怕相隔千里,只要轻点键盘即可对自己的案件了如指掌。
公开审判流程信息,民众最关心的毫无疑问是及时、准确。但美中不足的是,现行《规定》条文中没有信息公开期限以及信息公开违规的救济机制。理想状态下,案件每进入一个新的流程节点,互联网平台都应当第一时间公布。如果信息公布太过滞后,那么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轻则导致当事人重操之前电话咨询或者约见法官的老办法,重则影响、侵害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与此同时,如果法院不按时公开流程信息或者流程信息公开错误,当事人却不能寻求便捷、有效的矫正或者救济机制,那么基于“完全自觉”的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制度同样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挑战,面临各种不同的未知前景。
不同于最高人民法院自2016年开始推行的通过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此次审判流程信息公开是指向案件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公开,而非向全社会公开。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着眼点在于以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而通过互联网公开审判流程信息的着眼点主要在于提升司法效率、保障当事人知情权。按照以往的实践做法,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在法院内部会有专门的行政人员负责。员额制改革背景下,这无疑可以节省办案法官的事务性时间,从而腾出更多的精力用于办案本身。而由专门人员来集中、统一处理这些程序性、事务性工作,同样可以提高效率。
两会尚未结束,最高法就推出这一重大改革举措,着实令人鼓舞。司法改革千头万绪,但只要牢牢抓住公正和效率这个牛鼻子,出实招,解实题,就一定能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行进。
④ 最高人民法院审理过哪些一审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的职责 (1)审判下列案件:法律、法令规定由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和它认为应当由自己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对高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不服的上诉和抗诉案件;最高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 (2)核准死刑。杀人、强奸、抢劫、爆炸以及其他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判处死刑的案件的核准权,最高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可授权高级人民法院行使。 (3)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4)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法院再审。 (5)对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在适用类推上,有核准权。 (6)对于在审判过程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等问题,进行解释。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主要职责 (一)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 (二)依法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 (三)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确定检察工作方针,部署检察工作任务。 (四)依法对贪污案、贿赂案、侵犯公民民主权利案、渎职案以及认为需要自己依法直接受理的其他刑事案件进行侦查。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侦查工作。 (五)对重大刑事犯罪案件依法审查批捕、提起公诉。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对刑事犯罪案件的审查批捕、起诉工作。 (六)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开展民事、经济审判和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 (七)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确有错误的判决和裁定,依法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抗诉。 (八)对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在行使检察权作出的决定进行审查,纠正错误决定。 (九)受理公民控告、申诉和检举。 (十)受理对贪污、贿赂等犯罪的举报,并领导全国检察机关的举报工作。 (十一)提出全国检察机关体制改革规划的意见,经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规划和指导全国检察机关的检察技术工作和物证检验、鉴定、审核工作。 (十二)对于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进行司法解释。 (十三)制定有关检察工作的条例、细则和规定。 (十四)负责检察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队伍建设。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依法管理检察官的工作。制定书记员管理办法。 (十五)协同地方党委管理和考核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副检察长,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或不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专门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撤换下级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副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委员。 (十六)协同主管部门管理人民检察院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十七)组织指导检察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和指导检察系统的培训基地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 (十八)规划和指导全国检察机关的计划财务装备工作。 (十九)组织检察机关对外交流,开展有关国际司法协助;审批与港、澳、台地区间的个案协查工作。 (二十)管理机关干部和直属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审批院直属事业单位的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 (二十一)负责其他应当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承办的事项。
⑤ 需要向法院公开审理的案件有哪些呢
需要人民法院公开审理的案件有: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审理。一般情况下都是会公开审理的,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当事人可以申请公开审理,也可以申请不公开审理。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八条
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⑥ 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唯一一次公开开庭审理是哪个案子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3年6月17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杨 方 振 案,是死刑复核程序首次开庭,体现了公开、公正的法律原则,杨方振涉嫌抢劫罪、故意杀人罪。该案为中国死刑复核第一案,是目前唯一一次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程序公开开庭审理的案件。
⑦ 人民法院须公开审理的案件是()
不属于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情形的案件人民法院须公开审理、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四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
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第一百三十五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需要进行巡回审理,就地办案。
第一百三十六条开庭通知和公告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⑧ 法院在什么情况下对案件进行公开审理公开审理个人可以要求吗
一般情况下都是会公开审理的,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当事人可以申请公开审理,也可以申请不公开审理。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如下:
第一百三十四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
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如下:
第一百八十八条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8)最高法院公开审理扩展阅读: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
1、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一款规定:“ 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还规定:“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为有的案件涉及党、政府和军队的秘密,有的涉及尖端科学技术和专业秘密,一旦公开审理,可能导致失密,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有些案件的案情,涉及公民个人的阴私和隐私,为避免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给个人造成名誉上的损害,为保护当事人的权益,也不公开审理。
2、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从保护未成年人利益出发,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这样既有利于缓解未成年人的精神压力和紧张状态,又有利于未成年人重新做人,促使其健康成长。
3、对当事人提出申请的确属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法庭可以决定不公开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 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
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离婚案件是涉及人身权利案件,案情主要涉及双方当事人的感情。感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有其各自的独特性,而且有的还有隐私问题,有的当事人不愿将其公诸于众。
离婚案件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申请不公开审理,法院一般情况下都公开审理。而对于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有些涉及商业秘密的案情公开后,或者不利于当事人从事某些经济贸易和商业交往,或者可能造成某种损失,当事人要求保守商业上某种秘密的,也可以不公开审理。
参考资料: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