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官审查

法官审查

发布时间: 2022-01-25 14:08:27

法官审查判断鉴定意见时,主要审查哪些内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九条规定: 鉴定人应当出内庭接容受当事人质询。 鉴定人确因特殊原因无法出庭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书面答复当事人的质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条规定:经法庭许可,当事人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询问证人、鉴定人、勘验人不得使用威胁、侮辱及不适当引导证人的言语和方式。

法官对对鉴定结论的审查,通常关注如下方面:
a、供鉴定的材料是否充分可靠;
b、鉴定部门和鉴定人的资格;
c、鉴定所采用的方法和操作程序是否科学;
d、鉴定人在鉴定过程中是否受到外界的干扰;
e、鉴定结论与有关证据是否一致;
f、鉴定结论与有关证据有矛盾,或者对鉴定结论有异议,应一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通知鉴定人出庭接受当事人询问。

② 法官:什么是审慎审查

该案承办法官介绍,根据我国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医疗机构在购买药品过程中,应当对供货方及其委托人的资质进行审查。具体审查的标准,一般分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形式审查即肉眼审查,主要审查出卖人提供的材料在数量上是否齐全,形式上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而实质审查即审慎审查,即审查出卖人提供的材料本身是否真实,内容是否合法。因药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故要求购买药品一方应按照《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严格规范自己的药品采购行为。本案中,吴某提供给原告的药品销售资质证明及往来凭证中存在着明显的瑕疵,而原告仅是对其所提供的药品销售资质及身份材料作了一些形式上的审查,如果原告能够与阜阳一药直接接洽或及时警觉作进一步了解,就能很容易地核实吴某的真实身份及经营资格,避免此类违法行为的发生。

③ 法官有调查权吗

(一)法官庭外调查权的行使是对实体公正的追求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法官庭外调查是法官履行其案件事实查证责任的一种较为特殊的方法,是其审判职权的积极运用。法官行使这一权力实施庭外调查,其积极意义在于,当某一事实对裁判具有实体上的意义而尚在不确实之中,或者控辩双方对某一事实的举证明显相互排斥而当庭一时无法判断证据的真伪时,法官进行必要的庭外调查核实,避免因一方的诉讼权利不能有效行使而致判决对其不利,防止判决结果过多地依赖于控辩双方的语言和辩论技巧,将判决裁定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以实现司法公正的实质即实体公正,从此意义上讲法官行使庭外调查权是对实体公正的一种追求。

(二)法官庭外调查权的行使存在的弊端

首先,法官中立者裁决的形象被破坏,违背程序公正。中立性的原则是程序性的基础,不得不承认在社会现实中完全的中立性并非总能达成,其判断标准也不是十分清楚。但是法官中有一些基本规则是被共同遵守的,在证据制度方面表现为:法官庭外调查权应该受到严格的限制,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例外。因为法官在庭审过程中休庭调查核实证据,就会处于对自己所收集的证据的真伪做出审查和判断的境地。这种自查自裁的情况会使法官处于非常矛盾的状态:他无法既做到积极主动地全面收集证据,又能冷静、客观地评价这些证据的证明效力和可采性。同时,在进行这些司法调查活动中,法官往往会对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形成预先的判断,以致于影响其在庭审中作出公正的裁判,影响法官中立者的形象。

其次,法官行使庭外调查权,抑制了控、辩双方举证的积极性。现行庭审方式要求公诉人、辩护人各自独立承担起举证责任,辩护人也有收集证据的权利,双方各自拥有并负责在法庭上提出证据。公诉人向法庭出示的是力图证实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辩护人则提出证明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控、辩双方通过出示各自的物证、书证,展开针锋相对的对抗,能够调动双方运用证据、参与法庭调查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法官行使庭外调查权,事实上造成了法官或是代替公诉人收集证据,法官同时扮演追诉与裁判的双重角色,从而背离了控审分离的现代刑事诉讼原则;法官或是代替辩护人收集证据,法官同时扮演裁判与辩护的双重角色,从而背离了控、辩、审各司其职的刑事诉讼原则。因而法官不宜庭外调查核实证据,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公诉人与辩护人积极承担起举证责任,有利于充分实现控诉与辩护两种对立的诉讼职能,也使法官从代替公诉人进行举证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有利于法官彻底摆脱追诉心理,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上,全面、冷静地判断、审核证据。

再次,法官庭外调查所获证据在举证、质证、认证的方式上难以操作。根据现行刑诉法的有关规定,法官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宣读或者出示证据,是法所不允的。如果法院庭外调查核实的证据由法官直接在法庭上举证,再经过双方质证,无异于公诉方和辩护方向法官提问题,那么法官就不是仲裁者,倒成了举证一方,如此质证的证据形式不合法。对于法官庭外调查所获证据举证、质证、认证如何操作,法无明文规定,客观上也是难以操作的。从立法者的本意分析,法院庭外调查核实证据,目的不是取得新证据,而是为了判断控辩双方所举证据的真假,在证据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作一个判断的基础。但是,只要是作为定案的证据,都必须无例外的要进行质证、认证,决定其可采性,这种进退维谷的情形,是现行刑诉法和证据制度所无法解决的。

④ 法官和主审法官有什么区别

法官和主审法官的抄区别在于,法官是对普通法官和主审法官的统一的职务称呼;主审法官是在法庭上对某个案件主理法官的称呼,在案件中,主审法官是可以申请更换的,但是必须提供法定理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二条规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

(4)法官审查扩展阅读:

主审法官是为了提高办案效率而在合议庭内部进行分工的产物,主审法官的主要职责如下:

1、与其他法庭上的成员(普通法官等)平等地参与案件的审理、评议和裁判等审判活动;

2、负责处理该案件办案过程中产生的某些具体事务,比如主要包括保管案卷材料、调查收集证据、委托鉴定或审计、组织庭外调解、制作法律文书等辅助性事务;

注意事项:主审法官在处理具体事务时,是以合议庭的“代理人”角色出现的,只能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合议庭的名义行事,要接受审判长的指导和其他成员的监督并做好通报工作,当然行为后果也由合议庭承担。

⑤ 证据书证审查通过 审查法官什么意思

如果被告不认可原告证据的,需要提出反驳,是否认可原告的证据,
需要由人民法院依法审查。民事诉讼证据审查与判断的方法与技巧

⑥ 请问考检查官和法官政审的要求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

(二)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试纪律行为的人员;

(三)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

(四)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含试用期);

(五)现役军人;

(六)全日制普通高校在读的非2018年7月31日前毕业的学生(全日制普通高校就读的非2018年7月31日前毕业的人员不能以已取得的较低层次学历、学位证书报考);

(七)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

(八)具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

(九)报考人员不得报考与招录机关人员有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第五条所列情形的职位。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同一领导人员,包括同一级领导班子成员。

(十)报考公安机关、森林公安机关、监狱机关、强制戒毒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除上述款项规定的不得报名的情形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也不得报名:

1.血亲和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血亲中有被判处死刑或者正在服刑的;

2.血亲和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血亲中有在境内外从事颠覆我国政权活动的;

只要没有以上情况,基本上政审都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⑦ 法官审查司法鉴定意见是否可采,应当具体审查哪些内容急啊!!!!!

法官审查的一般都是程序符合否,鉴定机构与鉴定人有无资质和执业证件等。

⑧ 最高人民法院有哪些规定是规范法官审核和认定证据的

最高人民法院规范法官审核和认定证据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
1、《最高内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容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2]21号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33号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12〕21号
4、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司法部 《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法发〔2010〕20号

⑨ 法官审判过程

不同的案件是不同的,比如刑事与民事不完全一样。
一审与二审不完全一样。
给你个刑一
第一百五十条 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
第一百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进行下列工作:
(一)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
(二)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对于被告人未委托辩护人的,告知被告人可以委托辩护人,或者在必要的时候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三)将开庭的时间、地点在开庭三日以前通知人民检察院;
(四)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
(五)公开审判的案件,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上述活动情形应当写入笔录,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
第一百五十二条 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第一百五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判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支持公诉,但是依照本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的规定适用简易程序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
第一百五十四条 开庭的时候,审判长查明当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宣布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告知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告知被告人享有辩护权利。
第一百五十五条 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公诉人可以讯问被告人。
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向被告人发问。
审判人员可以讯问被告人。
第一百五十六条 证人作证,审判人员应当告知他要如实地提供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的法律责任。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对证人、鉴定人发问。审判长认为发问的内容与案件无关的时候,应当制止。
审判人员可以询问证人、鉴定人。
第一百五十七条 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辨认,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当庭宣读。审判人员应当听取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
第一百五十八条 法庭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对证据有疑问的,可以宣布休庭,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可以进行勘验、检查、扣押、鉴定和查询、冻结。
第一百五十九条 法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
法庭对于上述申请,应当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第一百六十条 经审判长许可,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且可以互相辩论。审判长在宣布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
第一百六十一条 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如果诉讼参与人或者旁听人员违反法庭秩序,审判长应当警告制止。对不听制止的,可以强行带出法庭;情节严重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或者十五日以下的拘留。罚款、拘留必须经院长批准。被处罚人对罚款、拘留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对聚众哄闹、冲击法庭或者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严重扰乱法庭秩序,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六十二条 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第一百六十三条 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
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
第一百六十四条 判决书应当由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和书记员署名,并且写明上诉的期限和上诉的法院。
第一百六十五条 在法庭审判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影响审判进行的,可以延期审理:
(一)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
(二)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建议的;
(三)由于当事人申请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的。
第一百六十六条 依照本法第一百六十五条第二项的规定延期审理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
第一百六十七条 法庭审判的全部活动,应当由书记员写成笔录,经审判长审阅后,由审判长和书记员签名。
法庭笔录中的证人证言部分,应当当庭宣读或者交给证人阅读。证人在承认没有错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
法庭笔录应当交给当事人阅读或者向他宣读。当事人认为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的,可以请求补充或者改正。当事人承认没有错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
第一百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有本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
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
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第一百六十九条 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

⑩ 法官对鉴定意见的审查方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九条规定: 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内当事人质询。 鉴定人容确因特殊原因无法出庭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书面答复当事人的质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条规定:经法庭许可,当事人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询问证人、鉴定人、勘验人不得使用威胁、侮辱及不适当引导证人的言语和方式。

法官对对鉴定结论的审查,通常关注如下方面:
a、供鉴定的材料是否充分可靠;
b、鉴定部门和鉴定人的资格;
c、鉴定所采用的方法和操作程序是否科学;
d、鉴定人在鉴定过程中是否受到外界的干扰;
e、鉴定结论与有关证据是否一致;
f、鉴定结论与有关证据有矛盾,或者对鉴定结论有异议,应一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通知鉴定人出庭接受当事人询问。

热点内容
2017面向全国选调法官 发布:2024-04-24 07:41:54 浏览:899
不道德读音 发布:2024-04-24 05:42:50 浏览:614
罗山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4-04-24 04:15:37 浏览:827
大同南郊法院电话 发布:2024-04-24 01:03:48 浏览:797
合同法维护第三人利益扣质保金 发布:2024-04-24 00:47:14 浏览:520
法院庭长述职报告 发布:2024-04-23 23:52:35 浏览:297
萍乡市法院 发布:2024-04-23 21:16:11 浏览:837
劳动法二十四条 发布:2024-04-23 20:51:31 浏览:566
公司解散法律意见书 发布:2024-04-23 20:09:58 浏览:496
法院投诉案件 发布:2024-04-23 20:09:52 浏览: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