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判案原则
❶ 法官是如何断案的
呵呵,一楼回答的很幽默。虽然目前有这样的风气,但并不是所有的法官都这样,不能以偏内概全嘛。但楼容主问的这些问题很抽象,尽量解释吧。
从我接触的情况来看,正常法官判案时:
第一,法理因素:法律法规,最高院司法解释,地方政府及部门规章,以及上级法院传达的思想,本行政区域法院的内部精神,学者观点等。这些因素并不一定按前后顺序排名,一般都会有个司法实践,也就是以法院内部大方针确定,但前提是法律在这方面尚存在空白。
第二,公平理念。尽管有时候法律是明确这样那样规定的,但法官会考虑到社会舆论、当事人的客观情况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适当调整。
第三,作为法官本身,断案的必要因素包括理论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哈哈,当然是有些形而上了,实际上我认为能做到问心无愧是很不容易的。
第四,法院不是你家或我家开的,法官也不会专门考虑一方当事人的家长里短,他是站在天平中央,来尽量平衡原告与被告之间的利益冲突,所以只要公正就好。
❷ 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审判的基本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在审判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它贯穿于审判活动的全过程,并对审判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根据宪法和三大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进行审判活动除了必须遵循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外,还必须遵循审判活动的特有原则。这些原则包括:不告不理原则、审判权独立行使原则、直接言词原则、审判及时原则。集中审理原则等。
一、不告不理原则
不告不理,是指没有原告的起诉,法院就不能进行审判。具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原告的起诉,法院不得启动审判程序,即原告的起诉是法院启动审判程序的先决条件;二是法院审判的范围应与原告起诉的范围相一致,法院不得对原告未提出诉讼请求的事项进行审判。
二、审判权独立行使原则
我国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三大诉讼法均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三、直接、言词原则
直接、言词原则,是指审理案件的审判人员(包括法官和陪审员)必须在法庭上亲自听取当事人、证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口头陈述,对于案件事实和证据必须由双方当事人当庭口头提出并以口头辩论和质证的方式进行庭审调查。直接、言词原则是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的合称。
四、审判及时原则
审判及时,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应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进行,而且应尽量做到快速结案。
五、集中审理原则
集中审理原则,又称不间断审理原则,是指法庭对各类诉讼案件的审理原则上应当持续进行,除了必要的休息时间以外,不得中断审理。
❸ 法官基于什么原则进行判定
法官基于公正司法公平用法严格执法的原则原则进行判定
❹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遵循的原则: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❺ 刑法三原则在法官断案时如何适用
刑法三原则,这法官断案时如何使用?其实说实话,对于这法律法规这一块个人建议你还是去请教专业的律师。
❻ 法官判案依据什么
法院审理案件,可以参照部门规章,不是依据部门规章。
“参照”的意思是版,部门规章符权合法律规定或者法律精神的,可以确认其效力予以适用;但如果部门规章不符合法律规定或者法律精神,法院将不予适用。
“依据”的意思是,法院没有选择的自由,必须无条件适用。
❼ 法官判案的依据,是以事实为依据还是以证据为依据
可法官告诉我的是:因为浙江省还没有先例!所以不能依据法律。一样的,法律对于“有钱有权的人就是特权”,它只是对普通老百姓形成约束。
❽ 法官在判决时必须遵循刑法三大原则
第三条【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回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答,不得定罪处刑。
第四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第五条【罪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