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官陵墓
① 乾陵是哪个皇帝的陵墓
乾陵是唐高宗与皇后武则天的陵墓。乾陵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陵园规模宏大,陵域占地“周八十里”(《唐会要》)。
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03月0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陵是唐代“依山为陵”纪念性建筑工程的杰作,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秦汉以后,皇帝、皇后多不合葬,而乾陵夫妻“二圣”合葬墓独树一帜。乾陵是唐代帝王陵墓中唯一发现有双重城垣的墓葬,内城象征京城长安的皇城,外城相当于官员和土民居住的郭城,反映了当时中国古代都城的整体格局。
② 明十三陵中,为什么有一座太监的陵墓呢
明十三陵,是在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开始的,然后明朝的各个皇帝(除了明代宗朱祁钰)皆葬在这里,这里因为一共埋葬了十三位明朝的帝王,所以被人们命名为明朝十三陵。一般十三陵中埋葬的大多是帝王,妃子以及继承了大统的直系皇室成员,所以说一些旁门偏支的皇族压根是进不去的。然而,在这样一个帝王级陵墓群中有一座太监的陵墓,这名太监,就是陪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的王承恩。而这个太监墓属于朱由检身边的心腹太监王承恩。一般,能进入皇陵陪葬的都是皇亲国戚和王公大臣,那么,他究竟做了什么事情,才被葬在了崇祯身边呢?
十九日早上,朱由检鸣钟召集百官,试图做最后的努力,然而没有一个大臣前来,心灰意冷的朱由检登上了煤山,此时身边只有王承恩,朱由检在衣服上留下最后一段话: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然后在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了,见朱由检已去,王承恩也不想独活,吊死在旁边的海棠树上。三天后,两人的尸体才被找到,被李自成停放在东华门,四月四日,朱由检同周皇后葬入田贵妃墓中。
攻破紫禁城的大顺军将朱由检及周皇后的尸体被葬在田贵妃的墓中(后来思陵),而王承恩也被草草地葬在朱由检的附近。
然而大顺军还没坐稳皇位,就被入关的清军打得四散而逃。清军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顺治掌权后,为了缓解满汉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为了安抚汉人,在听说了王承恩的事迹后,不光为他建了一座祠堂,还专门在崇祯陵寝的附近为他修建了一座陵寝,让他与朱由检生死相随,并亲自在碑上撰写“贞臣为主,捐躯以从”八个大字,以颂扬他忠心不事二主的精神。
这就是为何在明十三陵中会出现一座太监的陵墓的整个过程。
③ 暗黑血统2执法官的墓穴怎么走我是在打完公正官之后,就不知道怎么走了,求大神指点迷津!
原路返回,把电梯开到4楼,走进来的门出去,之后有还有一个电梯,打下水晶直接升到顶,然后从大门出去就到沙漠里了,出去后跟着任务黄点走就到了
④ 我想知道一个最标准的古代陵墓的内部结构图
地下结构
(1)墓道:一条墓道,则墓室平面为“甲”字形,两条对称墓道,则墓室平面为“中”字形
(2)过洞:一般有多个。帝王墓过洞前两壁绘有城墙、阙楼、宫城、门楼及车骑仪仗,象征帝王都城、宫殿景象。过洞顶部绘有天花彩画。
(3)天井:一般有1-4个。帝王墓葬天井两壁绘有廊屋楹柱及列戟,与宫门、殿门制度相同。
(4)小龛:根据墓葬规模数量不一
(5)甬道:可分前后甬道,帝王墓葬甬道的壁上绘有侍女图。
(6)墓室:方形,可分前后墓室,其中后墓室置石椁,帝王墓葬其石椁造型为庑殿式。墓室四壁为弧形结构。唐代上流社会墓室多有壁画。
⑤ 盗墓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为何包拯墓谁都不能碰,甚至要保护他
因为包拯他是一个大公无私的好官,那些盗墓贼他们虽说也是个贼,但是在某些方面上他们还是懂得大是大非的,对于包拯这样难得一见的好官,他们是十分尊敬他的,所以他们的盗墓界就出现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保护包拯的墓,以此来报答他的惩恶扬善。再加上包拯一生廉洁他的陵墓里其实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所以在他死后有很多人想将他们的怨气撒在包拯的尸体上,因此他们对包拯的陵墓虎视眈眈。包拯他在出殡的那天用的是21口棺材,这起到了一种掩人耳目的作用,那些人并不清楚二十一个棺材中哪个里面有包拯,后来又加上盗墓贼对包拯陵墓的保护,所以直到现在包拯的陵墓还是完整无缺的,所以终究好人还是有好报的。
⑥ 周瑜的墓在哪里
最终确认安徽省庐江县的周瑜墓为周瑜首丘之地。
详细墓址:
周瑜墓中国有多处。据唐朝梁肃所作的《周公瑾墓下诗周瑜墓地序》和陆广微所撰《吴地记》记载,周瑜墓位于苏州,“周瑜坟,在县东二里。 ”
据陆游所撰的《南唐书》记载,周瑜墓位于宿州,“瑜葬宿松,即墓为祠,子孙居其旁者,犹数十家。”
而据明朝《一统志》记载:“周瑜墓在庐江县安丰乡”。公元1422年(明正统七年),提学御史彭勖,令知县黄金兰立碑题曰:“吴名将周公瑾之墓”。清《庐江县志》又载:“周瑜之妻小乔墓,在西门外真武观西百步,墓墩俗称瑜婆墩”。清咸丰年间,墓地被毁。1926年和1942年,周瑜墓先后进行了两次修缮。
1989年春,安徽省文物事业管理局召开有关专家论证会,对湖南岳阳,江西新淦,安徽庐江、巢县、舒城、宿松等地的周瑜墓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论证,取得一致意见,确认安徽省庐江县的周瑜墓为周瑜首丘之地。1989年5月,周瑜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汉末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⑦ 十三陵墓每个陵墓的名字叫什么
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
1、长陵
明长陵为明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主峰南麓。
明长陵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陵园规模宏大,用料严格考究,施工精细,工程浩繁,营建时日旷久,仅地下宫殿就历时四年。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
长陵的陵宫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196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献陵
献陵的营建是在仁宗死后开始的。仁宗临终曾遗诏:“朕既临御日浅,恩泽未浃于民,不忍重劳,山陵制度务从俭约。”
宣宗朱瞻基即位后,遵照仁宗遗诏营建献陵。他召尚书蹇义、夏元吉至皇宫,对他们说,国家以四海之富葬其亲,岂惜劳费?然古之圣帝明王皆从俭制。作为孝子也只是想使亲人体魄永久保存,并不想厚葬。
秦、汉时期厚葬的弊病,足为明戒。何况皇考遗诏从俭建陵,天下共知,今建山陵,我认为应遵皇考先志,卿等以为如何? 蹇义等回答说:圣见高远,发于孝诚,这是对千秋后世都有益处的事。于是,宣宗亲定陵园规制,并委派成山侯王通、工部尚书黄福总理修陵事宜。
从洪熙元年七月兴工,到八月玄营落成,埋葬仁宗,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地面建筑也陆续营建。八月,行在工部奉命营建门楼、享殿、左右庑配殿和神厨。正统七年(1442年)十二月建造明楼,次年三月,陵寝建筑全部完工。
3、景陵
景陵的营建始自宣宗去世之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随即派人赴天寿山陵区卜地。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十一日,陵寝营建正式动工。太监沐敬、丰城侯李贤、工部尚书吴中、侍郎蔡信等奉命督工。
成国公朱勇、新建伯李玉、都督沈清及内府各衙门、锦衣卫等共发军民工匠10万人兴役。六月二十一日,葬宣宗。天顺七年(1463年)三月十九日,陵寝工毕。其间断断续续共历28年的时间。
陵园制度,一遵献陵俭制。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南向东分出,长约1.5公里,途中建单空石桥一座。陵宫朝向为南偏西55°,占地约2.5万平方米。
宝城因地势修成前方后圆的修长形状。前面的二进方院和后面的宝城连成一体。中轴线上依次修建祾恩门、祾恩殿、三座门、棂星门、石供案、方城、明楼等建筑。
4、裕陵
裕陵始建于英宗去世后的天顺八年(1464年)二月二十九日,太监黄福、吴昱,抚宁伯朱永,工部尚书白圭,侍郎蒯祥、陆祥奉命督工。参加营建的军民工匠共达8万余人。
蒯祥和陆祥是明代初年两位技艺高超的匠师。
蒯祥,江苏吴县人,原为香山木工,后授职营缮所丞,官至工部左侍郎。他技艺超群,能主大营缮,“凡殿阁楼榭,以至回廊曲宇随手图之,无不中上意者。
能以双手握笔画双龙,合之如一。每修缮持尺准度若不经意,既造成,不失厘毫。宪宗时,年八十余,犹执技供奉,上每以‘蒯鲁班’呼之”,正统年间曾主持重建皇宫三大殿的工程。
5、茂陵
明茂陵,位于明十三陵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二十二日去世年41岁。谥“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同年十二月十七日葬茂陵。
茂陵始建于1487年9月,同年12月玄宫建成,葬入宪宗皇帝和纪氏。1488年4月,陵寝建成,历时八个月。茂陵陵园的形制大体与裕陵相同,但规模略大。宝城内琉璃照壁后面设有左右两个方向的踏跺,这一点与其他各陵不同。
⑧ 刘彻的陵寝墓地
在西汉的11座帝陵中,最大的当数汉武帝茂陵。茂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下辖的兴平市东北原上,西距兴平市12公里,东距咸阳市15公里。其北面远依九嵕山,南面遥屏终南山。东西为横亘百里的“五陵原”。此地原属汉时槐里县之茂乡,故称“茂陵”。它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0米。据《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12丈,方120丈,惟茂陵高14丈,方140丈。”上述与今测量数字基本相符。总占地面积计为56878.25平方米,封土体积848592.92立方米。陵园四周呈方形,平顶,上小下大,形如覆斗,显得庄严稳重。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公元25元,赤眉军入长安,刘盆子称帝,茂陵被掘空 ,珍贵史料《茂陵书》很可能便是在此时从茂陵中被取出。终于重见天日的《茂陵书》,为后世对西汉政区地理和秩禄职官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⑨ 中国十大陵墓有哪些
黄帝陵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相传黄帝御升天,故此陵墓为衣冠冢。
乾陵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的陵墓,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脚下。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
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内蒙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现今的成吉思汗陵乃是一座衣冠冢,它经过多次迁移。
汉阳陵
汉阳陵,又称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
清东陵
清东陵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首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群,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约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
汉茂陵
汉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桥陵
桥陵位于陕西渭南市蒲城县城西北15公里的丰山。
⑩ 狄仁杰的墓在哪里
转载英王府博客:大唐名相狄仁杰墓考证
不久前全国各地热播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神探狄仁杰前传》、《狄仁杰断案传奇》等,我们有不少网友都看过。可有多少人知道这位历史传奇人物却与我们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息息相关!
狄仁杰(630—700)字怀英,生肖虎,汉族,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南郊区)人;唐(武周)时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当政时期宰相。举明经。历官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宁州、豫州刺史,武则天即位,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为来俊臣诬害下狱,贬彭泽令,转魏州刺史,神功初复相,后入为内史。公元700年,积劳成疾的狄仁杰因病谢世,“则天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赠文昌右相,谥日文惠”。之后,唐中宗追封他为司空,唐睿宗又追封他为梁国公。在武则天当政时,狄仁杰以不畏权贵著称。狄阁老一生光明正大、秉公执法,尤善于断案,被誉为“东方的福尔摩斯”,留下了许多神奇的故事和传说,被人写成多种著作。其中,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更是以此为题材,撰写的巨著《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狄公案》)先后被译成十多种文字。
狄仁杰墓目前国内有三处旧址,一处位于洛阳市郊区白马寺镇白马寺山门外。另一处位于陕西乾州的乾陵,也就是武则天的陪陵,还有一处就是我们安庆太湖县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花亭湖。
一、目前影响最广的是白马寺狄仁杰墓,证据是该墓为唐(武周)梁国公墓,墓前今存碑石两方,其中一方是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重立,刻有“有唐忠臣狄梁公墓”八字。而大家都知道武则天有一男宠名薛怀义,生前他也被封过梁国公。
薛怀义原名冯小宝,是武则天的第一个面首。京兆鄠县(今陕西省雩县)人,受太平公主推荐成为武则天的男宠。为掩人耳目,在武则天的安排下出家为僧,并改姓薛与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绍合族。垂拱初年,说服武则天于洛阳城西修复故白马寺。寺院建成后,薛怀义自为寺主,并且因此被封为正三品左武卫大将军、梁国公,甚至多次担任大总管,率军远征突厥,而且他每次出兵,突厥都已退兵,薛怀义以此居功。其后来薛怀义日益骄倨,令武则天恶之,公元694年,武则天下令太平公主设计将其杀死,辇车载尸送至白马寺。
1、可见薛怀义卒于狄仁杰之前,多处史料明确记载薛怀义葬白马寺(或其附近);
2、一座白马寺怎么可能有两座梁国公墓?
3、嫌恶薛怀义人品的狄仁杰,他的墓怎么可能与此人为邻?
4、反对奢建白马寺的狄仁杰,无论是他本人、还是他家人,甚至是朝廷,都不会让他的墓葬于白马寺。
5、狄仁杰一生虽简朴,但此墓规格不符合封建非常重视等级的唐朝礼仪。
6、有力证据来自明代,距离狄仁杰病故近千年,证据明显缺乏。
7、另一有力的证据是史料《资治通鉴》记载:“薛怀义入宫,竞走宰相之道。宰相蘇良嗣令下人打了薛怀义十几耳光,後又遭武皇训斥。此後薛怀义颇厌入宫,多居白马寺。广收力士僧者千人,纵横犯法。佛教中人称其为“野狐禅”。侍御史周矩疑其聚众谋反,禀请按察逮捕,薛得知立刻跃马逃亡,流放远州,後又被召回。695年,明堂修复後,薛怀义被抓,被建昌王武修甯帅壮士乱刀杀死。薛怀义屍首送回白马寺,葬于寺院中。”
二、乾陵狄仁杰墓,影响范围比白马寺狄仁杰墓小得多,甚至还低于太湖狄仁杰墓。
1、证据不足,缺乏历史遗迹;
2、乾陵只有八位陪臣墓,他们分别是王及善、薛元超、杨再思、刘审礼、豆卢钦望、刘仁轨、李谨行及高侃,并没有狄仁杰。
3、狄仁杰卒于武则天之前、李治之后,狄阁老陪葬乾陵这么大的事,史料不可能不记载。
三、安庆太湖狄仁杰墓,影响虽没有白马寺狄仁杰墓大,但各项证据证据确凿、理由也非常充分。
1、《唐书?本传》记载:“狄仁杰,太原人,曾贬彭泽邑令,邑人德之为置生祠,圣历三年卒,并未言其葬地。”
2、明天顺六年《直隶安庆郡志》卷之八《寺观》记载:“太湖县--狄藤寺。在治永福乡。宋因禅师创。洪武甲辰年僧通昶重建。”
3、明嘉靖三十三年《安庆府志》卷之五《地理志》记载:“寺--二百二十有八--太湖三十有四--狄蕂。在永福乡。”
4、《广舆》记载:“狄仁杰墓壹在河南洛阳,壹在陕西乾州,并此凡三,狄仁杰巡抚江南後有墓亦未可知。”
5、清康熙四十年胤祉与陈梦雷等奉旨编纂《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第七百八十卷《安庆府部汇考》记载:“狄胜寺,明洪武初重修。今废。”
6、清乾隆《太湖志校补》记载:“狄胜寺,明洪武初重修。今废。”
7、清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卷之四《地理志--陵墓》记载:“太湖县--唐--狄仁杰墓。在永福乡九村坂。其前有庙,有碑记,今亡。”
8、清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卷之四《地理志--寺观》记载:“太湖--寺--十四--狄胜寺,明洪武初重修。”
9、清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卷之四《地理志--寺观》记载:“太湖--庙--九--狄梁公庙,在县北三十裏。庙後二裏,即其墓。”
10、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卷之四《地理志--寺观》记载:“望江--庙--十有八--狄梁公庙,在罗林村。”
11、《太湖县志》记载:“狄公庙,县北三十裏,九村畈保(近属寺前镇)。乾隆二十四年大水侵袭,咸丰七年贼毁老庙。”
12、《太湖县志》记载:“唐梁国公狄仁杰墓在永福乡九村畈保。相传元末有避乱匿其中者,获金银器物以出,後墓门倾塞,其前有庙有碑”。
13、翰林院编修朱书《狄梁公祠堂记》记载:“邑东三十五裏,有山屈如盤。盤中有菴。菴中神,冠服若宰辅,美丰姿,岳峙而渊凝者,狄梁公也。……公之祠在松者三:洿池,则墓存焉,曰中节。泾江口祠,曰白云,与彭泽相望。祠于是者,又与忠节、白云鼎峙而为三。自明季乱,淄流踞祠,改为高觉菴……大书‘唐梁国公狄公之祠’于门。”中洿池误,宿松洿池是洿池河,太湖洿池是洿池冲,九村畈附近。后面三条可见朱书误解。
14、明嘉靖三十三年《安庆府志》卷之五《地理志》记载:“庙--二十有七--宿松七—忠节候 在县南。晋永和间创,国朝弘治间重修。”
15、明嘉靖三十三年《安庆府志》卷之五《地理志》记载:“寺--二百二十有八--宿松二十六—忠节 在夸池山。”
16、清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卷之四《地理志--寺观》记载:“宿松--寺--二十有九--忠节寺,在夸池,县南五十裏。晋慧远禅师建。”
17、清光绪沈葆桢、吴坤修等修《重修安徽通志》记载:“卷五十四--舆地志--坛庙--安庆府--八--狄梁公庙,在太湖县三十裏,祀唐狄仁杰,今毁。”
18、清光绪沈葆桢、吴坤修等修《重修安徽通志》记载:“卷五十九--舆地志--陵墓--安庆府--二--梁国公狄仁杰墓,相传在太湖县九阪村。”
19、望江县狄梁公庙旧址附近老人们说世代相传,唐朝狄宰相墓在太湖,这里是他生前恩泽的地方,建庙供奉纪念他,以保风调雨顺。
20、太湖县寺前镇毕岭村沙咀组古称“九村畈”,旧时此地建有狄梁庙,也称狄公庙,坐东朝西,一进两院。祭祀唐朝梁国公狄仁杰的庙宇。
21、毕岭村有老人听祖辈说,以前狄梁庙前后三殿,每殿都有大匾,四周石碑刻林立,有破碎的石马(石象生),寺庙香火非常旺盛,后面两华里小山冈大墓就是狄公墓。抗战毁坏第一进,抗战胜利后庙宇大殿简单修理;解放后,村民将此庙拆毁,改建为狄梁小学。1959年建设花亭湖大坝,狄梁庙和狄公墓都被蓄水淹没。
以上是三处狄仁杰墓的证据对比,本人认为狄仁杰墓最有可能在安庆太湖,希望安庆有关部门结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花亭湖的规划建设,尽快打造“大唐名相狄梁公仁杰陵园”。
2012年12月21日 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