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执行案例
㈠ 法院如何执行牛羊的案例
不管是民事审判还是刑事审判,在审核活动的最后都会宣读判决书,案件最后流程就是依据判决执行。对于一审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如果当事人不服,那么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提起上诉。但有能力而拒不依据法院判决、裁定执行,可能会强制执行,甚至还可能触犯刑法。根据《刑法》第313条规定: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三百一十四条隐藏、转移、变卖、故意毁损已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第三百一十五条依法被关押的罪犯,有下列破坏监管秩序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殴打监管人员的;
(二)组织其他被监管人破坏监管秩序的;
(三)聚众闹事,扰乱正常监管秩序的;
(四)殴打、体罚或者指使他人殴打、体罚其他被监管人的。
㈡ 执行中止的案例
武汉某通讯器材公司欠某钢铁炉料公司货款12万元,进入执行程序后,除执行了价值3万余元的已淘汰禁止使用的四芯电话线外,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进入执行中止。后经过委托中信通商务调查公司查询后得知,被执行人在某家电城有一经营部在经营空调器,经实地查访,营业执照上为“负责人”,而非“法定代表人”,显然是被执行人的分支机构,而非独立法人组织,告知法院后恢复执行,查封了十余万元的空调器,尽管该负责声称是承包经营的,并有协议申明:“承包人对公司的债务不负责任的。”但法院告知承包人只能向发包人追偿,不影响本案的执行。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执行庭法官日前圆满执结一起因当时被执行人没有履行能力而中止执行9年的民事赔偿案,并驱车近百里将全额赔偿款项送至身体残疾的申请人家中。
据法院介绍,1993年11月,时年12岁的闫某骑车在海淀区白水洼与同村的左振雅相撞发生交通事故,
造成左振雅脑挫裂伤、脑外伤后遗症、脑软化,经鉴定为七级伤残,并留有严重后遗症,造成其终身伤残。
1995年初,左振雅诉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要求被告闫某赔偿其损失。1995年4月,法院判决被告闫某给付原告左振雅赔偿费11059元并承担部分诉讼费240元。判决生效后,左振雅于1995年5月向法院申请执行,因被执行人闫某当时系未成年人,且其家庭生活困难,无固定收入和可供执行财产,故法院于同年9月裁定中止了该案执行工作。
2004年2月16日,现年67的退休工人左振雅以被执行人闫某现已成年并已工作,有能力履行赔偿义务为由,向海淀区法院申请恢复执行。执行法官根据申请人提供的执行线索,通过有关部门的协助,反复联系查找被执行人闫某的具体工作单位,费尽周折通知到被执行人闫某,要求其于次日到法院。 被执行人闫某到庭后提出种种理由试图不履行判决所确定的赔偿义务,并提出法院早在1995年终结了此案的执行,同时其认为只应当给付赔偿费1.1万余元,拒绝给付法定的延迟履行金。后经执行法官耐心的批评教育和宣讲法律,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闫某当即履行了法定义务,将赔偿费及延迟履行金共计1.78万元交到法院。
执行法官考虑到申请人因交通事故造成脑外伤后遗症,严重残疾且行动不便,其居住地位于海淀区与昌平区交界的山后地区,交通十分不便,于是当天驱车近百里将案款直接送到申请人左振雅的手中。
㈢ 法院对补偿决定后强制执行案例
是指抄无法达成征收补偿袭协议,即被征收人拒绝签订协议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的,由房屋征收部门报请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按照征收补偿方案作出补偿决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予以公告。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第二十六条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协议,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的,由房屋征收部门报请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按照征收补偿方案作出补偿决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予以公告。
补偿决定应当公平,包括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有关补偿协议的事项。
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八条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附具补偿金额和专户存储账号、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用房的地点和面积等材料。
㈣ 法院执行案例
我国民事是二审制,即二审判决为最终判决,当事人收到或应当收到之日起,该判决即具有法律效力,哪怕有当事人提起申诉,也不能暂缓执行。也就是说被执行人从收到二审判决开始履行二审判决所规定的义务。
如果你对二审判决满意的话,可以马上向法院立安庭递交申请强制执行书,进入强制执行阶段。
㈤ 法院受里案例什么时候能执行
有财产线索即会安排查实,若属实则会开始执行。若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六条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㈥ 法院执行,相同当事人的两个案件能不能放一起执行
法院执行,相同当事人的两个案件应该是可以放在一起执行的。我曾看过一个案例,这个案例当中就是一个公司的法人在两个项目当中欠了同一家公司的钱,最终法院在强制执行的时候,就是选择的合并执行,当时新闻报道的就是合并执行,提高执行效率之类的。由此可见,只要是相同的当事人,两个案件应该是可以放在一起执行的。
毕竟,法院在工作当中也可以尽可能的减少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合并执行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对方的欠款金额达到一定程度,直接就可以用欠债人的房产等抵押即可,这样连法拍的流程都不用走,可以说大大节省了强制执行的时间,切实的保障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法院执行,相同当事人的两个案件可以放一起执行。
㈦ 有关于对人效力的法院执行案例及分析
有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的暂行意见》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对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一些疑问做出的更详尽的解释和说明,对实际的案子更具有现实意义。关于中国法律体系的说明:中国的广义法律体系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上面所说的暂行规定是法律体系以外具有法律效力的一种解释,虽然不是立法机关制定,但是在司法应用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一般主体是最高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检察院。
㈧ 没有犯罪为什么全国法院执行网上有案例
请问你知道怎么回事吗?解决了吗
㈨ 关于法院执行的案例分析,150高分求助。
1.现在还可以要求A将剩余的资金支付吗?
可以向法院申请继续执行
2.如果A还是不愿支付,有什么具体办法可以让其支付
申请冻结其银行账户等差不多等额的财产 对方确实困难的 那么就会暂缓执行
3.现在可否要求法院再次执行,毕竟7年过去了,A肯定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作为对过去行为的反省和补偿,他理应赔偿到位。
可以申请法院再次执行
4.如果是法院执行,通过哪些方法可以让他们的执行有效并且到位?
法院强制执行无非也就是冻结存款 扣押车 房等 这个是法院的事情了
祝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