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官王桂荣
1. 2·12武汉博士生捐精猝死案的庭审过程
没钱请律师 自带6包证据
2012年6月19日时许,郑金龙背着一大包开庭用的名种书证材料,重约15公斤,站在鄂州洪山区法院门前,
为了搜集证据,他数十次往返老河口、武汉和鄂州,已搜集了6大包证据。背上的包里有120多份证据,是当天开庭用的,他的身边的两个农民乡亲,身边放还着5个大包。特意从鄂州请来,帮他保管余下的5包证据。两名乡亲每天100元报酬。
郑金龙表示自己请不起。律师要按标的400多万提9%就是36万,另外还有其它费用。等不到开庭就要花上60多万,而郑金龙一个月退休金才1000多元,但是对于走进法庭,他表示证据充足,有信心为儿子的死讨个说法。
边念起诉书边流泪
开庭后,旁听席上,只有郑刚的几位亲戚。
被告席上坐着两人,一位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法律顾问、专职律师,一位是校方代表。60多岁的郑金龙初中毕业。当法官请原告报出姓名、住址等信息时,郑金龙拿出身份证在面前晃了晃,却不知要如实回答。
一份错句病句连篇、仅有2000多字的起诉状,郑金龙却讲了一个小时。400多万的索赔金额,起诉书写成4000多万。在郑金龙念起诉书时,法官问他是不是把赔偿金额改了,他这才发现多写了一个零。
满头大汗仍未找齐证据法官非常有耐心
法官要求郑金龙举证时,首先要求他提交证据目录。他却在桌上一堆材料中,找了十多分钟。郑金龙标明共有100多种证据。法院要求郑金龙一一找出来,交给被告方质证。
郑金龙从10点20分开始,郑金龙翻来覆去地找证据,他边找边哭。法官发现实在一时难以找全,只得休庭,让他有时间找全,再继续开庭。郑一页页地翻着,边找边拍头。每找到一份证据后再找另一份证据,他又得把桌上的材料翻一遍。桌上越翻越乱。
到了11时40分,证据只找到几份。审判员与原告和被告协商后,宣布择日重新开庭,再次提醒郑金龙把证据找齐。同时,还提醒下次开庭时,一定要找一个懂法律的人帮他。
一条命不如一头牛
郑刚的舅妈王桂荣也出现在旁听席上。她表示郑刚身高1米78,重约80多公斤,是在读博士,学校多次动员他去捐精。2011年正月初四,郑刚还到她家拜年,没想到几天后就死了。郑刚妻子吴某也在华中科技大学读博士,两人没有生育儿女。
2. 如何看待华中科技大学在读医学博士捐精猝死事件
郑刚,祖籍鄂州,系华中科技大学在读医学博士,响应学校号召捐精。2011年2月12日,郑刚走进隶属华中科技大学的湖北省人类精子库捐精,“在取精室意外发生猝死”。事发后,校方“出于人道主义”支付各种费用8.8万元,并减免郑刚妻子吴某在读研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2万元。
昨日,对这一处理结果不满的郑刚父亲郑金龙状告华中科技大学,向该校索赔各种费用共计400多万元。武汉市洪山区法院公开审理了此案。
没钱请律师 自带6包证据
昨日上午8时许,记者在洪山区法院门前见到郑金龙时,只见他背着一大包东西。沉重的包压得他有点驼背。包里全部是开庭用的名种书证材料,重约15公斤。
盼开庭这一天,他盼了一年多。为了搜集证据,他数十次往返老河口、武汉和鄂州,饿了啃一口馒头,渴了喝一口自来水。他说,他已搜集了6大包证据。背上的包里有120多份证据,是当天开庭用的。
他的身边还有两个农民模样的人,身边放着5个大包。他说这两个人是他的乡亲,他特意从鄂州请来,帮他保管余下的5包证据。两名乡亲每天100元报酬,管吃管住。
记者有点好奇,这么大的官司为何不请律师?他叹息道,请不起。他算了一笔账,律师要按标的400多万提9%就是36万,另外还有其它费用。“等不到开庭就要花上60多万,而我一个月退休金才1000多元,怎么请得起?”
不过,走进法庭前,他还是信心满满。他说,他证据充足,有信心为儿子的死讨个说法。
边念起诉书边流泪
开庭后,旁听席上,只有郑刚的几位亲戚。
被告席上坐着两人,一位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法律顾问、专职律师,一位是校方代表。60多岁的郑金龙初中毕业。当法官请原告报出姓名、住址等信息时,郑金龙拿出身份证在面前晃了晃,却不知要如实回答。
一份错句病句连篇、仅有2000多字的起诉状,郑金龙却讲了一个小时。400多万的索赔金额,起诉书写成4000多万。在郑金龙念起诉书时,法官问他是不是把赔偿金额改了,他这才发现多写了一个零。
郑刚,1977年出生,曾是郑家的骄傲。从三峡大学毕业后,在老河口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7年,被晋升为“心脑外科主治医师”。2008年,郑刚自费到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外科学硕士,2010年3月15日硕士毕业,然后继续在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校期间,从全校两万研究生中脱颖而出,成为该校20名“优秀研究生标兵”中的一员。他还曾获得“优秀学生共产党员”称号,并多次在比赛中获奖。
郑金龙在读起诉书时,不时放下起诉书,拿起桌上的一大包证据,讲述儿子的不幸和一家人的痛苦,讲着讲着,眼泪就哗哗流了出来。他用手把眼泪一抹,又继续讲了起来。
第五次捐精时出意外
父亲要求尸检遭拒
对于他抛开起诉书杂七杂八讲一气的做法,连旁听席上的亲戚听了都直摇头。法官却耐心地听着,一个小时内,只两次轻声提醒要讲与起诉有关的事实。
2011年元旦,隶属华中科技大学的湖北省人类精子库在试运行期间,在校园内拉起横幅招募在校“高智商优质基因”学子捐精子。郑刚响应号召捐精。2011年2月12日上午11时,当他走进湖北省人类精子库第5次捐精时,身体出现异常,在送医途中死亡。从走进省人类精子库到死亡,前后只有一个多小时。
儿子去世后,郑金龙曾多次要求尸检,但是均遭拒绝。
对于郑金龙索赔400多万的诉讼请求,被告方代理律师只有简短的两句话,一是郑刚系自愿捐精,与校方毫无关系;二是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满头大汗仍未找齐证据
法官很有耐心
法官要求郑金龙举证时,首先要求他提交证据目录。他却在桌上一堆材料中,找了十多分钟。尽管法庭有空调,他却满头是汗。证据目录终于找到了,标明共有100多种证据。法院要求郑金龙一一找出来,交给被告方质证。
从10点20分开始,郑金龙翻来覆去地找证据,他边找边哭。法官发现实在一时难以找全,只得休庭,让他有时间找全,再继续开庭。记者看到,郑一页页地翻着,边找边拍头。每找到一份证据后再找另一份证据,他又得把桌上的材料翻一遍。桌上越翻越乱。一名陪审员看不过去,走下审判席,告诉他如何编号如何找,还提醒把“乱七八糟,毫不相干”的东西放在一边。
到了11时40分,证据还只找到几份。审判员与原告和被告协商后,宣布择日重新开庭,再次提醒郑金龙把证据找齐。同时,还提醒下次开庭时,一定要找一个懂法律的人帮他。
“一条命不如一头牛?”
王桂荣是郑刚的舅妈,也出现在旁听席上。她不停地叹息道,这么优秀的人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
她说,郑刚身高1米78,重约80多公斤,人高马大,又是在读博士,“学校多次动员他去捐精”。2011年正月初四,郑刚还到她家拜年,没想到几天后就死了。
郑刚妻子吴某也在华中科技大学读博士,两人没有生育儿女。
“郑刚出事后,校方与郑妻谈了4个小时,然后让郑刚的父亲签字同意火化。在吴某同意火化后,校方称如果郑父不签字同样可以火化。无奈,郑父只得签字同意火化。”王桂荣说。这一说法得到郑金龙的证实。
盖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公章的协议书,是校方与郑刚父母及郑妻吴某签的,日期是郑刚死亡的第二天。
协议书称,“郑刚系自愿捐精,在取精室意外发生猝死”,校方“出于人道主义”支付各种费用8.8万元,同时减免吴某在读研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2万元。
王桂荣说,协议第五条还约定校方考虑解决吴某的工作问题。
郑金龙说,农村一头黄牛也要卖个10万。一个博士命只值8.8万元?还不如一头牛?
捐精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郑金龙称,儿子健壮如牛,捐精前曾经过体检。是不是在捐精过程中出现问题?否则怎么可能死亡呢?
郑刚的导师林教授曾老泪横流地拉着郑金龙的手讲:你养了一个好儿子。当他听说郑刚出事,不管从什么角度都不信。他说,他在国外工作多年,捐精在国外已有百年历史,没见过一例捐精而死人的报道;在中国,捐精机构22家,此前也无一人死亡;郑刚身体很好,跟他三年,从来没生过病。
郑金龙的话,也得到了郑刚在老河口市第一人民医院同事的证实。一份盖有“老河口市第一人民医院”公章及9名前同事签名的《证明》称,郑刚在该院工作期间,身体健康、无心脏病史。郑刚春节回老河口时,该院为了表示感谢,还对郑刚进行脑、心、肝、肾等免费体检,结果都很正常。没想到10天后,郑刚就猝死在校内,他们认为不可思议。
3. 刑事法官面临职业风险怎么办
河南一名年近五十的刑事女法官,其因在刑事审判中将非法证据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以玩忽职守罪被判刑。该判决书中认定被告人王桂荣的渎职行为包括三个方面:
1、违反程序擅自准许检察院撤诉;
2、始终没有审查出案卷中存在矛盾的相关重要书证,没有核实出卷宗中来源不合法的证据及证据复印件;
3、对辩护人提出的辩解没有认真调查核实。
那么刑事法官应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王桂荣。
一、重视程序价值:
判决书认定王桂荣在处理川汇区检察院的撤诉申请时,违法撤诉。在检察院递交撤回起诉决定书后,王桂荣组织了合议庭合议,准许检察院撤诉,之后王桂荣按照当时的审判环境和审判工作的惯例,作出了口头裁定。这种情况反映出程序价值仍然没有深入部分法官的内。“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残留使得部分法官认为只要实体结果是公正、公平的,即使是违反法定程序也没什么影响。实际上程序公正也是“公正”应有之义,并且程序价值对司法公正的巨大影响在近年来各个冤假错案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先不论判决书以王桂荣违法撤诉作为认定其玩忽职守的依据是否合理,如果刑事法官在审判工作中坚守程序公正,也就不会落人口实了。
二、重视证据采信规则与证据的合法性审查。
刑诉法修改后,相继出台了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解释,以指导刑事案件的证据采信以及合法性审查。王桂荣在审判于某诈骗案时可谓是几经周折:组织合议庭四次合议,三次提交审委会讨论,向上级法院请示。这样曲折的历程可以表明王对于案件的审判是比较审慎的,但是这样的审慎更应该体现在证据采信和证据合法性审查的过程中。根据刑诉法第162条规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方可作出有罪判决。进一步而言,作为定案根据的每一个证据都必须具备客观性、关联性与合法性,且全案证据同案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结果一致,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如果定案的证据在判决前存在疑点,来源不合法,矛盾没有排除,应当根据无罪推定原则作出无罪判决。现今,民众的权利意识不断提高以及民主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刑事法官只有坚持无罪推定才能避免陷入错案追究的漩涡中。
三、摒弃书面主义。
现行司法环境下,法官于开庭审判之前早已通过阅读全案移送的证据对案件的整体状况有详细的了解。这样能够有利于法官对庭审过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控,提高司法效率。但弊端在于,部分法官受书面主义的影响,在阅读了随案移送的材料后,对案件事实、证据以及相关的法律适用问题早已有了主观判断。于是,案件进入审判阶段后,对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的质证意见以及辩护意见的产生不信任感,使得意见被采纳的难度进一步上升。如此一来,目前司法环境下,控辩双方本就不平等的地位愈加明显。王桂荣在审理于某某诈骗一案中基于对案件有了先入为主的判断,忽视了被告人的辩解以及辩护人的辩护意见,进一步导致了错案的产生。故刑事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应当摒弃书面主义,防止因轻信书面材料而致使冤假错案的发生,进而避免刑事风险。
王桂荣的判决书在司法工作者中持续发酵,有刑事法官表示“有些不寒而栗”。的确,细读该篇刑事判决书会发现很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之处,但不论如何,这份判决书给了刑事法官警示:随着社会大众对冤假错案的关注,刑事法官只有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才能在获得尊重的同时避免刑事风险的产生。
4. 如何看待刑庭庭长王桂荣被判玩忽职守罪
在中国法官真可怜。法官没有地位,普通百姓就不可能享受到公正的待遇。
5. 如何看待刑庭庭长王桂荣被判玩忽职守罪
审者不判,判者不审,这体制确实应该改一改了!
根据判决书中描述,王桂荣本人辩称,自己当时作为于某某诈骗案件中的主审人和审判长严格履行了庭前审查,开庭前汇报院领导并提出让审委会委员参加旁听,组织合议庭进行了四次合议,三次提交审委会讨论,并在罪与非罪问题上向市中院请示,市中院也作出构成诈骗罪的书面答复……判决的结果是因为业务能力有限,在证据上采用上自己当时不知道什么是“三无”证据。
简而言之,王桂荣认为案子已经请示了领导,判处有罪不是我说了算,现在出问题了,凭什么怪到我头上。
针对此,判决书也很有意思。其最终将王桂芳的此节辩护,简单驳斥如下:王桂芳作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审理报告相继汇报到院审委会和市中院,导致院审委会和市中院作出错误决定。这也成为了王桂芳构成玩忽职守罪的五大证据之一。
这判决书写的好呀。好就好在:如果审委会和市中院只是根据王桂芳的汇报来决定案件是罪与非罪,那么要审委会和市中院来决定这个案子罪否有何意义呢?再者说,如果审委会与市中院对于案件的决定性起的作用不大,王桂芳何必三番五次请示,并得到书面报告呢?再退一步讲,于某某案最终是上诉的,那么市中院在二审中维持原判,难道也只是简单审核了王桂芳的情况汇报吗?
王桂芳的抗争是有道理的。但是这种道理的来源确是很荒诞的。中国司法体制中,存在着所谓的审委会,请示上级法院这种陋习,这让承办的法官放不开手脚,到后面,干脆也不伸手脚了,反正有审委会和上级法院,疑难案件怎么判,由他们说了算。这就导致审者不判,判者不审。但是,这种情况是有很大问题的。根据司法亲历的原则,只有审判者才是最了解这个案子的,你必须让他做出裁判,他才能够对自己的判决负责,而如此,他才能够对整个案子,整个法律有敬畏的精神。
今年上海进行的司法改革就提到了“去行政化”和“案件终审负责制”,其最终目的就是改变院庭长签批案件、审委会过度介入案件的现象,防止“审的人不判、判的人不审”,最终确保由裁判者负责,达到权责一致的效果。
如果真正能够做到审者来判,那么审判的法官会因为担心错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对于案件也有了敬畏感,使命感,对于无罪的案子不用担心考核指标,改判压力,敢于敲法槌,判无罪,那么无罪的人不用蒙不白之冤,疑罪从无也将深入司法判决。那么到时候再出现王桂荣案也不会有人叫冤了。
6. 河南师范大学现任领导名单
党 委
张亚伟
党委书记
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具体分管党委办公室。
焦留成
党委副书记 协助书记主持党委工作。
刘纯献
党委副书记
分管组织工作,具体分管组织部、党校、统战部、老干部和政保工作。
纪委书记 主持纪委全面工作。
王海旺
党委副书记
分管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分管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团委和稳定办公室。
行 政
焦留成
校 长
全面负责行政工作,具体分管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
王桂兰
副校长
具体分管人事处、外事办公室、监察处、审计处、离退休职工管理处、档案馆。
徐存拴
副校长
具体分管教务处、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电教中心。
王新生 副校长 具体分管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集团、保卫处、基建处。
杨 林
副校长
具体分管科研处、研究生学院、图书馆、学报编辑部、学科建设办公室、网络中心。
黑建敏
副校长
具体分管财务处、新联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
孙先科
副校长
分管学生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招生办公室、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校艺术教育委员会、校体育委员会
工 会
王海旺 工会主席 全面负责工会工作。
调研员
杨素英 调研员
(正校级)
校长助理
朱华北 助 理 具体分管附中、校医院、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劳动服务公司、附小、幼儿园。
吴益民 助 理
(兼研究生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