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A. 论述如何正确认识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正确认识道德和法律的关系,需要从根本上面认识到道德和法律的各自优点和各自缺陷,具体如下:
法律不是万能的,在法律不完善或者缺失的情况下,道德应该成为我们内心的价值判断标准。法律和道德相互碰撞和融合是内在的规律,而核心应该落在社会个体的自律、自觉和对德行的遵从。
法律在与其他事物交融与碰撞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人类的法制建设和社会和谐有着重要影响。在法律还没有产生之前,人们依靠社会习俗、习惯来规范行为。法律是建立在社会道德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故二者的产生有母子衍生的关系。在当今的社会状态下,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的关系基本不会改变。孟子曾经说“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其原因就在于此。
(1)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扩展阅读:
道德和法律的作用:
道德是人们内心的行为准则,通过人们的内在意识影响人们的行为,需要人们自觉自愿地遵守,不具强制性。而法律是社会强制性的规范准则,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施行于社会的行为规范。法律作为最低限度的道德,本身应当具有善的意旨,是人们应当遵守的起码价值标准。
在社会价值标准的考量中,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的那部分就是法律;依靠个人的内心期待实现的那部分就是道德。
国家治理过分强调刚性规制,社会就会变得死气沉沉,也容易产生来自底层的反抗;而过分专注于柔性指引又会使治理国家的方案难以落实,使整个社会丧失合理的预期,最终也将很难获得进步;因此,刚柔相济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法律与道德不能分道扬镳,更不能相互对立,而应当相互补充、浑然交融。
B. 论述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一句话,道德是不同社会和不同社会意识形态下人与人,人与社会形成成的普遍社会规范,法律是调解这种规范的工具。
以前好像回答过,你在看看。
C. 如何看待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对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来说,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十分重要,制定法律规则同样重要。法律与道德二者各有各的边界,道德是道德,法律是法律,它们有各自发挥作用的范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范畴,不能简单偏重于某一个方面。
1、对于法律规则来说,无论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还是社会习俗演化而成的法律,都适用于社会公共行为领域。在法律规则管辖的公共领域,维护社会正义、任何人不得侵犯他人权利是根本要求。而道德更多涉及个人内心的自我修为,它可以高标特立,但只能针对自己,不能强迫他人。因此,法律以公共利益为指针,道德以效法圣贤为理想;法律讲求的是底线正义,道德追求的是高尚人格。
2、法律与道德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法律能够为社会道德的生成提供有益制度构架,为个人道德培育提供良好生活环境。法律固然不是道德,但能够净化人们的内心,让人们激浊扬清、去恶存善。因此,虽然法律规则不等同于道德良知,但可以培育和激发人们的道德良知。
3、法律要深入人心、发挥作用,也必须符合社会的道德追求。换言之,法律规则要有道德性。这个道德性不是法律规则自身生长出来的,而是法律规则吸收了道德理念,从而彰显一个社会的道德价值。与此同时,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提升,可以使人们强化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弘扬社会公序良俗,自觉遵守法律。另外,实践中被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也可能上升为法律规则。
(3)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扩展阅读: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我们不能简单地分割或统合。使二者绝缘甚至截然对立起来肯定不行,但混同乱用的做法也行不通。应当明确,依靠法律所建立的正义秩序,是任何一个社会都离不开的基础。今天,我们既要赞美道德,更要信奉法律。法律并不排斥道德,相反,它可以促成道德生长。这个促成不是代替,而是为道德提供一个制度环境。一个法治昌明的社会,才有望成为一个道德纯净的社会。
D.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
在法律的范畴内,来讲到底源是不合适的,在道德底线钱讲法律也是扯淡的,但是我觉得这两个东西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在我看来法律基本上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我记得在法律中有一个规定就是在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公利益的同时要维护良好的道德风尚,这是法律的一条基本原则。
总结:
从这个案子可以看到,就算是法律有时候也不是万能的,更多意义上来讲,法律只是道德的最低限度,那个法律的规定,只是给法律的一个圆场说法而已。
E. 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律是根据道德和国情制定的,但不是所有的道德都能上升为法律。
F.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
道德与法律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动的。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权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
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总之,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
综上所述,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有这辨证统一的关系,他们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G. 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道德是来人类通过一定的源约定,经过历史发展而不断演化而来的东西。道德是为了人们更好的生活而产生的。它规定了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爱?什么是友情?什么是善?如何行善?如何保持正义?等等这些问题。道德是为了让人们更好更协调生活而形成的。道德没有强制性。而法律就不同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强制执行的。法律是根据道德而制定的。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道德的发展可以促进法律的进步,而法律的进步规范又引发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法律与道德的相同点是:1、法律与道德都是为了人们更好的生活而产生的2、法律与道德都对人们的生活有约束作用。不同点: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强制执行的,而道德是是通过人们约定形成的。2、法律具有强制行,道德不具有强制性。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