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草原地方立法

草原地方立法

发布时间: 2021-02-07 02:36:12

① 谁有有关草原保护法的资料,提供一下,谢谢!只要提供没就给评最佳答案

草原保护法
草原无论从何种角度,均一致被认为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维持生态平衡、保持水土、
防风固沙等环境效益生产饲料、燃料、工业原料等多种经济效能,与牧区人民生活休戚相关。
而,在我国草原建设过程中,由于忽视生态规律,存在着一些问题工革场退化严重,草群变
得稀疏低矮,优良牧草减少,产草量低,生态条件恶化(旱化、沙化、盐渍化),鼠、虫害
加重,使草原变劣,动植物遭到严重破坏等。
国家非常重视草原立法,现已颁布《草原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牧渔业部关于制
止乱搂发莱、滥挖干草、保护草原资源报告的通知》。内蒙、宁夏、河北、育海等省、自治
区也分别制定了草原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原法》中所称“草原”,指我国境内的
一切草原,包括草山、草地。它的宗旨是,加强草原的保护、管理、建设和合理利用,保护
和改善生态环珠,发展现代化畜牧业,促进民族自治的地方经济的繁荣,适应社会主义建设
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二、草原护法的内容
《草原法》共计23条,其主要内容是保护草原资源,具体表现如下:、
1、国家鼓励在农、林、牧区和城江种草,促进畜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国家保护草
原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草原法》第9条第2、3款)
2、严格保护草原植被,禁止开垦和破坏。草原使用者进行少工开垦、必须经县级以上地
方人民政府批准。已经开垦井造成草原沙化或者严重水土流失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
限期封闭,责令恢复植被,退耕还牧。(《草原法》
第10条)
3、在草原上割灌木、挖药材、挖野生植物、刮碱土、检肥土等,必须经草原使用者同意,
报乡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在指定范围内进行,并做到随挖随填,保护一部分植物的母株。
禁止在荒漠草原、半荒漠草原和沙化地区砍挖灌木、药材及其他固沙植物。未经县级人民政府
批准,不得采集草原上的珍稀野生植物。(《草原法》第11条)
4、合理使用草原,防止过量放牧。因过王放牧造成草原沙化、退化、水土流失的,草原
使用者应当调整放牧强度,补种牧草,恢复植被。对已经建成的人工草场应当加强管理,合理
经营,科学利用,防止退化。(《草原法》第12条)
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来取措施,防洽草原鼠虫害,保护捕食鼠虫的益乌益兽。同时,
来取措施,防洽草原地区 牲畜疫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猎捕草原野生动物,应当严格遵守当
地人民政府预防疫病流行的有关规定。
6、机动车辆在草原上行驶,应当注宕保护草原;有固定公路线的,不得离开固定公路线
行驶。收购牲畜应当按指定的路线赶运和放牧,不得与牧民争用牧场和水源!《草原法》第15条)
7、加强草原防火工作,贯彻“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建立防火责任制,制定草原
防火制度和公约,规定草原防火期。在草原防火期间,应当来取安全措施,严格管理。发生草原
火灾,应当迅速组织群众扑灭,查明火灾原因和损失情况,及时处理。(《草原法》第16条)
8、违反本法规定开垦草原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牧业部门有观责令停止开垦,恢复
植被;情节严重的,还可处以罚款。违反本法规定的草原上砍固沙植物和野生植物或者采土,致
使草原植被遭受破坏的,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农牧业部门有机制止。并责令恢复植被,
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还可处以罚款。(《草原法》第19、20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新华网北京12月28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1985年6月18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草原权属
第三章 规 划
第四章 建 设
第五章 利 用
第六章 保 护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发展现代畜牧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草原规划、保护、建设、利用和管理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草原,是指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
第三条 国家对草原实行科学规划、全面保护、重点建设、合理利用的方针,促进草原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草原保护、建设和利用的管理,将草原的保护、建设和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的宣传教育。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草原法律法规、保护草原的义务,同时享有对违反草原法律法规、破坏草原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第六条 国家鼓励与支持开展草原保护、建设、利用和监测方面的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和先进成果,培养科学技术人才。

第七条 国家对在草原管理、保护、建设、合理利用和科学研究等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八条 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草原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草原监督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草原保护、建设和利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根据需要可以设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负责具体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章 草原权属

第九条 草原属于国家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国家所有的草原,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草原。

第十条 国家所有的草原,可以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等使用。

使用草原的单位,应当履行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的义务。

第十一条 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等使用的国家所有的草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核发使用权证,确认草原使用权。

未确定使用权的国家所有的草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并负责保护管理。

集体所有的草原,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核发所有权证,确认草原所有权。

依法改变草原权属的,应当办理草原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 依法登记的草原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十三条 集体所有的草原或者依法确定给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国家所有的草原,可以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家庭或者联户承包经营。

在草原承包经营期内,不得对承包经营者使用的草原进行调整;个别确需适当调整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牧)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牧)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集体所有的草原或者依法确定给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国家所有的草原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牧)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牧)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四条 承包经营草原,发包方和承包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草原承包合同的内容应当包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承包草原四至界限、面积和等级、承包期和起止日期、承包草原用途和违约责任等。承包期届满,原承包经营者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承包权。

承包经营草原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履行保护、建设和按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草原的义务。

第十五条 草原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可以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转让。

草原承包经营权转让的受让方必须具有从事畜牧业生产的能力,并应当履行保护、建设和按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草原的义务。

草原承包经营权转让应当经发包方同意。承包方与受让方在转让合同中约定的转让期限,不得超过原承包合同剩余的期限。

第十六条 草原所有权、使用权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有关人民政府处理。

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草原权属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草原利用现状,不得破坏草原和草原上的设施。

第三章 规 划

第十七条 国家对草原保护、建设、利用实行统一规划制度。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依据上一级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经批准的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确需调整或者修改时,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八条 编制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遵循下列原则:

(一)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草原的可持续利用;

(二)以现有草原为基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三)保护为主、加强建设、分批改良、合理利用;

(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

第十九条 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应当包括:草原保护、建设、利用的目标和措施,草原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各项专业规划等。

第二十条 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与环境保护规划、水土保持规划、防沙治沙规划、水资源规划、林业长远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其他有关规划相协调。

第二十一条 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十二条 国家建立草原调查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定期进行草原调查;草原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应当支持、配合调查,并提供有关资料。

第二十三条 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全国草原等级评定标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草原调查结果、草原的质量,依据草原等级评定标准,对草原进行评等定级。

第二十四条 国家建立草原统计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统计部门共同制定草原统计调查办法,依法对草原的面积、等级、产草量、载畜量等进行统计,定期发布草原统计资料。

草原统计资料是各级人民政府编制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的依据。

第二十五条 国家建立草原生产、生态监测预警系统。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对草原的面积、等级、植被构成、生产能力、自然灾害、生物灾害等草原基本状况实行动态监测,及时为本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动态监测和预警信息服务。

第四章 建 设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增加草原建设的投入,支持草原建设。

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草原,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保护草原投资建设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七条 国家鼓励与支持人工草地建设、天然草原改良和饲草饲料基地建设,稳定和提高草原生产能力。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开展草原围栏、饲草饲料储备、牲畜圈舍、牧民定居点等生产生活设施的建设。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草原水利设施建设,发展草原节水灌溉,改善人畜饮水条件。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加强草种基地建设,鼓励选育、引进、推广优良草品种。

新草品种必须经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由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公告后方可推广。从境外引进草种必须依法进行审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草种生产、加工、检疫、检验的监督管理,保证草种质量。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进行火情监测、防火物资储备、防火隔离带等草原防火设施的建设,确保防火需要。

第三十一条 对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的草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划定治理区,组织专项治理。

大规模的草原综合治理,列入国家国土整治计划。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在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安排资金用于草原改良、人工种草和草种生产,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管理。

第五章 利 用

第三十三条 草原承包经营者应当合理利用草原,不得超过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载畜量;草原承包经营者应当采取种植和储备饲草饲料、增加饲草饲料供应量、调剂处理牲畜、优化畜群结构、提高出栏率等措施,保持草畜平衡。

草原载畜量标准和草畜平衡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三十四条 牧区的草原承包经营者应当实行划区轮牧,合理配置畜群,均衡利用草原。

第三十五条 国家提倡在农区、半农半牧区和有条件的牧区实行牲畜圈养。草原承包经营者应当按照饲养牲畜的种类和数量,调剂、储备饲草饲料,采用青贮和饲草饲料加工等新技术,逐步改变依赖天然草地放牧的生产方式。

在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区,国家对实行舍饲圈养的给予粮食和资金补助,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部门规定。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对割草场和野生草种基地应当规定合理的割草期、采种期以及留茬高度和采割强度,实行轮割轮采。

第三十七条 遇到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需要临时调剂使用草原的,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由双方协商解决;需要跨县临时调剂使用草原的,由有关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组织协商解决。

第三十八条 进行矿藏开采和工程建设,应当不占或者少占草原;确需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第三十九条 因建设征用集体所有的草原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给予补偿;因建设使用国家所有的草原的,应当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对草原承包经营者给予补偿。

因建设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应当交纳草原植被恢复费。草原植被恢复费专款专用,由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用于恢复草原植被,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草原植被恢复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和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十条 需要临时占用草原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临时占用草原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并不得在临时占用的草原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占用期满,用地单位必须恢复草原植被并及时退还。
.........................................................................

② 包头附近有草原吗

包头附近有草原的,比较近的是希拉穆仁草原,包头南海湿地景版区草原。

1、希拉穆仁草原位于权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希拉穆仁蒙古语意为“黄河”希拉穆仁草原旅游俗称“召河”,因在希拉穆仁河畔有一座清代喇嘛召庙“普会寺”而得名。

2、南海湿地景区位于内蒙古包头城区东南侧,黄河之滨,占地面积200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580公顷,湿生草地面积1000余公顷。北有青山朦胧辉映,南有黄河玉带环绕,风景独秀。

3、包头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市、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是内蒙古的制造业、工业中心及最大城市,呼包银经济带、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中国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和全球轻稀土产业中心,被誉称“草原钢城”、“稀土之都”。

③ 草原法律法规在草原利用方面有哪些禁止性规定

甘肃“12316三农”服务抄热线草袭原法律法规、征占用管理专家李建廷老师回答:
《草原法》有下列禁止性规定:
第九条规定:草原属于国家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国家所有的草原,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草原。第四十六条规定:禁止开垦草原。第四十九条规定:禁止在荒漠、半荒漠和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的草原以及生态脆弱区的草原上采挖植物和从事破坏草原植被的其他活动。第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禁止在草原上使用剧毒、高残留以及可能导致二次中毒的农药。
《甘肃省草原条例》有下列禁止性规定:
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禁止在草原上猎取、捕杀、买卖和运输鹰、雕、鹞、隼、猫头鹰、百灵鸟、沙狐、狐狸和鼬科动物等草原鼠虫害天敌和草原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采集、收购、出售国家一级保护草原野生植物。第三十条规定:禁止采集、加工、收购和销售发菜。第三十一条规定:禁止开垦草原。禁止在草原上铲挖草皮、泥炭,防止造成新的植被破坏、草原沙化和水土流失。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草原资源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④ 请问有没有人知道,今年新出台了《草原法》,规定开草原20亩即触动法律,但是如果是2011年开的也算吗

应该算的抄吧。最好退牧袭还草哦
鉴于此,《解释》明确规定,违反草原法等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草原,改变被占用草原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草原大量毁坏的,依照刑法相关规定,以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定罪处罚。其中,非法占用草原“数量较大”的标准一般为“20亩以上”;曾因非法占用草原受过行政处罚,在3年内又非法占用草原的,则为“10亩以上”。

“2008年至2009年,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等10个省区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面积的80%,非法开垦10亩以下草原的案件占非法占用草原案件总数的65.6%。开垦10亩以上的案件占34.4%,开垦20亩以上的案件占15.2%。考虑到实践中非法占用草原主要表现为非法开垦草原种粮,实施人往往出于生活或经济需求,入罪门槛不宜定得太低,将20亩定为定罪标准是比较适宜的。”胡伟新说。

《解释》还对草原“毁坏”的认定标准做了明确。于厚森介绍说,对于非法开垦草原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木,或者在非法占用的草原上建窑、建房、修路、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剥取草皮的,采取“改变用途即毁坏”的认定标准。(完)

⑤ 自己家的草原开荒种地了,现在的法律应该是怎么处理

如果是你承包的草原,还在承包期内,应该给你补偿;
草原都是国家的,不是私人家专属,你还在承包期内的草原,被开荒 种地应该给你合理的赔偿。

⑥ 草原法设定的行政处罚种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的规定,行政处罚有以下7种:
1.警告。 是国家对行政违法行为人的谴责和告诫,是国家对行为人违法行为所作的正式否定评价。从国家方面说,警告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正式意思表示,会对相对一方产生不利影响,应当纳入法律约束的范围;对被处罚人来说,警告的制裁作用,主要是对当事人形成心理压力、不利的社会舆论环境。适用警告处罚的重要目的,是使被处罚人认识其行为的违法性和对社会的危害,纠正违法行为并不再继续违法。
2.罚款。是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行为人强制收取一定数量金钱,剥夺一定财产权利的制裁方法。适用于对多种行政违法行为的制裁。
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是行政机关将行政违法行为人占有的,通过违法途径和方法取得的财产收归国有的制裁方法;没收非法财物,是行政机关将行政违法行为人非法占有的财产和物品收归国有的制裁方法。
4.责令停产停业。是行政机关强制命令行政违法行为人暂时或永久地停止生产经营和其他业务活动的制裁方法。
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是行政机关暂时或者永久地撤销行政违法行为人拥有的国家准许其享有某些权利或从事某些活动资格的文件,使其丧失权利和活动资格的制裁方法。
6.行政拘留。即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在短期内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性惩罚措施。由于行政拘留是行政处罚中最严厉的一种,因而法律对其适用作了严格的规定:1)在适用机关上,只能由公安机关决定和执行;2)在适用对象上,一般只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自然人,但不适用于精神病患者、不满14岁的公民以及孕妇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一周岁以内的婴儿的妇女,同时也不适用于我国的法人和其他组织;3)在适用时间上,为1日以上,15日以下;4)在适用程序上,必须经过传唤、讯问、取证、裁决、执行等程序。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一、人身自由罚:包括行政拘留和劳动教养。
二、行为罚:主要形式有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执照等。
三、财产罚:主要形式有罚款、没收财物(没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
四、声誉罚:主要形式有警告、责令具结悔过、通报批评等。
行政处罚法除以列举方式规定了上述行政处罚外,考虑到这六种行政处罚可能不足以处罚行政违反行为,又授权法律和行政法规这两种全国性的法律文件可以创设六种行政处罚以外的其他行政处罚。由法律和行政法规新创设的行政处罚主要有劳动教养、通报批评、强制履行兵役、驱逐出境、撤销注册商标、注销城市户口等。

⑦ 违反《草原法》第46条禁止开垦草场规定是否属于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这样的合同是否无效

是的,《草原法》第46条属法理上的强制性规范。
根据《合同法》第52条第5款之规定,
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则该合同无效。

⑧ 草原保护的主要法律措施论述题

草原保护的主要法律措施论述题
草原保护法
草原无论从何种角度,均一致版被认为是宝贵的权自然资源,具有维持生态平衡、保持水土、
防风固沙等环境效益生产饲料、燃料、工业原料等多种经济效能,与牧区人民生活休戚相关。
而,在我国草原建设过程中,由于忽视生态规律,存在着一些.问题

热点内容
纪律条例新 发布:2025-07-01 18:12:10 浏览:337
公安部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7-01 18:04:11 浏览:610
枝江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2025-07-01 17:48:33 浏览:768
法治国家其他国家有吗 发布:2025-07-01 17:43:12 浏览:325
梅州市梅县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7-01 17:42:26 浏览:476
国家黑人条例 发布:2025-07-01 17:41:16 浏览:999
法院学员 发布:2025-07-01 17:17:29 浏览:974
国际经济法争议 发布:2025-07-01 17:12:27 浏览:921
民法对触电 发布:2025-07-01 17:12:14 浏览:13
法国政法学院 发布:2025-07-01 17:10:06 浏览: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