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在我国广义的立法机关

在我国广义的立法机关

发布时间: 2021-02-20 11:28:43

A. 在我国。广义的法律和狭义的法律分别是指什么具体怎么区分

这个法律啊,都有一些擦边球,有的呢这样说争取有的那样说不正确,也就是它的广义和狭义之分。

B. 简答我国的立法结构

中国的立法机关从复狭义制上讲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从广义的“法”而言,立法机关的范围也相应扩大。如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制订自治法规等。
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是中国的立法机关。宪法还规定,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的职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的职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中国的立法机关是什么

是中国人大~~
我国统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就是全国人大。全国人大也是最高立法机关。
其他如最高院、最高检、国务院这样的司法、行政机关都是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并对其负责。

D. 全国人名代表大会是我国唯一的立法机关 对不对

“全抄国人名代表大会是我国唯一的立法机关” 对。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一节 立法权限

第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第九条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E. 我国有哪些立法机关哪些机关享有立法权

导引:先对下面几个表述进行判断,检验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情况。1、凡是立法机关都有立法权。2、凡是有立法权的机关都是立法机关。3、我国的立法机关是人大和人大常委会。4、在行政机关中,只有国务院拥有立法权。正确答案是:1对、2错、3错、4错。如果你对这几句话没有判断正确,或者不知道正确的说法是什么,那么,你就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 现有观点与结论:按照我国现行《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正确的观点应该是:立法机关:《宪法》第五十八条和《立法法》第七条都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由此可见,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除此之外,其他任何国家机关都不是立法机关。享有立法权的机关:《立法法》第七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第五十六条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第六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本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第六十六条 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第七十一条规定:“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第七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由此可见,在我国,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包括:1、国家权力机关系统(人大和人大常委会)的: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常委会,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2、国家行政机关系统(政府及政府下设机构)的: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央行、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国务院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除此之外,其他国家机关都不享有立法权。由此可见,凡是立法机关都有立法权,享有立法权的机关不一定都是立法机关。这些享有立法权的机关,享有的权限大小不同,所立法律法规名称不同,法律法规的效力也不同。具体如下:享有立法权的机关立法类别立法名称效力高低全国人大修改宪法,制定、修改基本法律××法宪法最高(1级)基本法律(2级)全国人大常委会基本法律外的其他法律××法3级国务院行政法规条例、规定、办法、暂行条例、暂行规定4级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条例、规定、实施办法、规则5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条例2级(特殊法)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地方政府规章规定、办法6级较大的市政府地方政府规章规定、办法7级国务院各部委、央行、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国务院直属机构部门规章规定、办法6级 进一步的讨论:关于立法机关和立法权的讨论似乎到此结束,实则不然。立法权与立法机关的内在一致性问题细心的人会发现一个问题:享有立法权的机关范围要大于立法机关,也就是说,有很多享有立法权的机关不是立法机关。为什么享有立法权,而不能称为立法机关?可能有三种解释:1、只有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才有完全自主的立法权,其他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必须依照宪法和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或者根据授权,属于从属性的不完全的立法活动,所以,只有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才可以称为立法机关。2、各级政府的是行政机关、执行机关,地方人大和人大常委会的主要职责是落实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他们的主要职责都不是立法,只有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主要职责是立法。所以,只有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才能称为立法机关。3、只有制定“法律”的机关才能叫做立法机关,那些制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规章的国家机关只享有一定的立法权,而不能称为立法机关。三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也都存在明显不足。第一种观点最具有说服力。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没有看到我国立法的实际情况。在我国,由于大多数法律都规定的比较宽泛,缺少操作性,所以,绝大多数法律都需要国务院及其部委制定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再加上中国地区差异较大,地方,尤其是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了较多的权力,可以制定较多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最终的结果就是,在我国的立法体系中,国务院和地方分享了更多的立法权限,甚至出现了没有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法律就无法得到贯彻落实的情况。尤其是国务院,不但可以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而且在尚无法律规范的领域,国务院可以先行制定行政法规,此时,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就代替了法律的作用,具有了更高的法律效力。人大被称为“橡皮图章”和政府实际享有的较多的立法权限不无关系。第二种观点虽然陈述的是实际情况,但是,却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主要”与“次要”是相对的。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除了制定和修改法律,还有很多职责,比如监督、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决定等等。随着中国法律体系的逐渐完善,未来立法在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工作中的分量会越来越轻。所以,很难说立法就是其主要职责。所以,以此为理由说明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是立法机关是站不住脚的。第三种观点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立法权中的“法”和立法机关中的“法”的含义问题。二是什么是“法”的问题。先来讨论第一个问题,无论什么是“法”,立法权中的“法”和立法机关中的“法”的含义都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就会出现逻辑上的混乱。如果只有法律才能称为“法”,那么,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既享有立法权,又是立法机关。其他的国家机关制定的就不是“法”,因而享有的也不是立法权,也不是立法机关。如果我们承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都是“法”,那么,制定这些法的机关享有的当然是立法权。至于是不是立法机关,则需要再加上“是否享有完全、自主的立法权”这一条标准,做进一步的区分,分出立法机关和非立法机关。所以,判断是否享有立法权,关键看是否能够进行立法活动。判断是否是立法机关,关键看这种立法活动是否是完全、自主的。 什么是“法”?那么,到底什么是法?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法的几个主要特征是: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规范;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法规定了权利和义务;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不仅“××法”是法,从宪法、法律,到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都是法。而且,从我国的司法实际看,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法律做出的司法解释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有时候比法律还要重要。所以,从广义上说,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其实也是“法”,也是一种立法活动。从我国的执法实际看,很多政府部门的红头文件的规范性更强,其实,也是广义上的“法”。由此看来,如果从最广义的角度理解“法”,在我国实际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很多的,也可以说,在我国,凡是国家机关都享有立法权。 其他相关问题:1、各级人大和常委会都是国家权力机关,但并非都享有立法权,更不都是立法机关。只有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常委会,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享有立法权。只有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国家立法机关。2、我国的全国人大和常委会虽然是立法机关,但从性质上看,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西方三权分立制度下的议会,只能称为立法机关,而不能称为权力机关。3、全国人大只能修改宪法,但不能制定宪法。制定宪法需要成立专门的制宪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只能解释宪法,监督宪法实施,不能修改宪法,更无权制定宪法。 4、国务院从性质上说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最高执行机关,但是,也享有一定的立法权,即制定行政法规的权力。

F. 我国哪些机关有立法权,他们制定的法律统称为什么

1、凡是立法机关都有立法权.2、凡是有立法权的机关都是立法机关.3、我国的立法机关是人大和人大常委会.4、在行政机关中,只有国务院拥有立法权.正确答案是:1、凡是立法机关都有立法权.2、凡是有立法权的机关都是立法机关.3、我国的立法机关是人大和人大常委会.4、在行政机关中,只有国务院拥有立法权.正确答案是:1对、2错、3错、4错.如果你对这几句话没有判断正确,或者不知道正确的说法是什么,那么,你就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 现有观点与结论:按照我国现行《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正确的观点应该是:立法机关:《宪法》第五十八条和《立法法》第七条都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由此可见,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除此之外,其他任何国家机关都不是立法机关.享有立法权的机关:《立法法》第七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第五十六条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第六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本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第六十六条 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第七十一条规定:“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第七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由此可见,在我国,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包括:1、国家权力机关系统(人大和人大常委会)的: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常委会,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2、国家行政机关系统(政府及政府下设机构)的: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央行、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国务院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除此之外,其他国家机关都不享有立法权.由此可见,凡是立法机关都有立法权,享有立法权的机关不一定都是立法机关.这些享有立法权的机关,享有的权限大小不同,所立法律法规名称不同,法律法规的效力也不同.具体如下:享有立法权的机关立法类别立法名称效力高低全国人大修改宪法,制定、修改基本法律××法宪法最高(1级)基本法律(2级)全国人大常委会基本法律外的其他法律××法3级国务院行政法规条例、规定、办法、暂行条例、暂行规定4级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条例、规定、实施办法、规则5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条例2级(特殊法)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地方政府规章规定、办法6级较大的市政府地方政府规章规定、办法7级国务院各部委、央行、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国务院直属机构部门规章规定、办法6级 进一步的讨论:关于立法机关和立法权的讨论似乎到此结束,实则不然.立法权与立法机关的内在一致性问题细心的人会发现一个问题:享有立法权的机关范围要大于立法机关,也就是说,有很多享有立法权的机关不是立法机关.为什么享有立法权,而不能称为立法机关?可能有三种解释:1、只有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才有完全自主的立法权,其他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必须依照宪法和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或者根据授权,属于从属性的不完全的立法活动,所以,只有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才可以称为立法机关.2、各级政府的是行政机关、执行机关,地方人大和人大常委会的主要职责是落实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他们的主要职责都不是立法,只有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主要职责是立法.所以,只有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才能称为立法机关.3、只有制定“法律”的机关才能叫做立法机关,那些制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规章的国家机关只享有一定的立法权,而不能称为立法机关.三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也都存在明显不足.第一种观点最具有说服力.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没有看到我国立法的实际情况.在我国,由于大多数法律都规定的比较宽泛,缺少操作性,所以,绝大多数法律都需要国务院及其部委制定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再加上中国地区差异较大,地方,尤其是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了较多的权力,可以制定较多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最终的结果就是,在我国的立法体系中,国务院和地方分享了更多的立法权限,甚至出现了没有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法律就无法得到贯彻落实的情况.尤其是国务院,不但可以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而且在尚无法律规范的领域,国务院可以先行制定行政法规,此时,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就代替了法律的作用,具有了更高的法律效力.人大被称为“橡皮图章”和政府实际享有的较多的立法权限不无关系.第二种观点虽然陈述的是实际情况,但是,却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主要”与“次要”是相对的.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除了制定和修改法律,还有很多职责,比如监督、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决定等等.随着中国法律体系的逐渐完善,未来立法在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工作中的分量会越来越轻.所以,很难说立法就是其主要职责.所以,以此为理由说明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是立法机关是站不住脚的.第三种观点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立法权中的“法”和立法机关中的“法”的含义问题.二是什么是“法”的问题.先来讨论第一个问题,无论什么是“法”,立法权中的“法”和立法机关中的“法”的含义都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就会出现逻辑上的混乱.如果只有法律才能称为“法”,那么,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既享有立法权,又是立法机关.其他的国家机关制定的就不是“法”,因而享有的也不是立法权,也不是立法机关.如果我们承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都是“法”,那么,制定这些法的机关享有的当然是立法权.至于是不是立法机关,则需要再加上“是否享有完全、自主的立法权”这一条标准,做进一步的区分,分出立法机关和非立法机关.所以,判断是否享有立法权,关键看是否能够进行立法活动.判断是否是立法机关,关键看这种立法活动是否是完全、自主的. 什么是“法”?那么,到底什么是法?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法的几个主要特征是: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规范;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法规定了权利和义务;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不仅“××法”是法,从宪法、法律,到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都是法.而且,从我国的司法实际看,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法律做出的司法解释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有时候比法律还要重要.所以,从广义上说,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其实也是“法”,也是一种立法活动.从我国的执法实际看,很多政府部门的红头文件的规范性更强,其实,也是广义上的“法”.由此看来,如果从最广义的角度理解“法”,在我国实际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很多的,也可以说,在我国,凡是国家机关都享有立法权. 其他相关问题:1、各级人大和常委会都是国家权力机关,但并非都享有立法权,更不都是立法机关.只有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常委会,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享有立法权.只有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国家立法机关.2、我国的全国人大和常委会虽然是立法机关,但从性质上看,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西方三权分立制度下的议会,只能称为立法机关,而不能称为权力机关.3、全国人大只能修改宪法,但不能制定宪法.制定宪法需要成立专门的制宪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只能解释宪法,监督宪法实施,不能修改宪法,更无权制定宪法. 4、国务院从性质上说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最高执行机关,但是,也享有一定的立法权,即制定行政法规的权力.1对、2错、3错、4错.如果你对这几句话没有判断正确,或者不知道正确的说法是什么,那么,你就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 现有观点与结论:按照我国现行《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正确的观点应该是:立法机关:《宪法》第五十八条和《立法法》第七条都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由此可见,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除此之外,其他任何国家机关都不是立法机关.享有立法权的机关:《立法法》第七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第五十六条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第六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本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第六十六条 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第七十一条规定:“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第七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由此可见,在我国,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包括:1、国家权力机关系统(人大和人大常委会)的: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常委会,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2、国家行政机关系统(政府及政府下设机构)的: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央行、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国务院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除此之外,其他国家机关都不享有立法权.由此可见,凡是立法机关都有立法权,享有立法权的机关不一定都是立法机关.这些享有立法权的机关,享有的权限大小不同,所立法律法规名称不同,法律法规的效力也不同.具体如下:享有立法权的机关立法类别立法名称效力高低全国人大修改宪法,制定、修改基本法律××法宪法最高(1级)基本法律(2级)全国人大常委会基本法律外的其他法律××法3级国务院行政法规条例、规定、办法、暂行条例、暂行规定4级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条例、规定、实施办法、规则5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条例2级(特殊法)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地方政府规章规定、办法6级较大的市政府地方政府规章规定、办法7级国务院各部委、央行、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国务院直属机构部门规章规定、办法6级 进一步的讨论:关于立法机关和立法权的讨论似乎到此结束,实则不然.立法权与立法机关的内在一致性问题细心的人会发现一个问题:享有立法权的机关范围要大于立法机关,也就是说,有很多享有立法权的机关不是立法机关.为什么享有立法权,而不能称为立法机关?可能有三种解释:1、只有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才有完全自主的立法权,其他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必须依照宪法和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或者根据授权,属于从属性的不完全的立法活动,所以,只有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才可以称为立法机关.2、各级政府的是行政机关、执行机关,地方人大和人大常委会的主要职责是落实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他们的主要职责都不是立法,只有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主要职责是立法.所以,只有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才能称为立法机关.3、只有制定“法律”的机关才能叫做立法机关,那些制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规章的国家机关只享有一定的立法权,而不能称为立法机关.三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也都存在明显不足.第一种观点最具有说服力.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没有看到我国立法的实际情况.在我国,由于大多数法律都规定的比较宽泛,缺少操作性,所以,绝大多数法律都需要国务院及其部委制定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再加上中国地区差异较大,地方,尤其是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了较多的权力,可以制定较多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最终的结果就是,在我国的立法体系中,国务院和地方分享了更多的立法权限,甚至出现了没有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法律就无法得到贯彻落实的情况.尤其是国务院,不但可以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而且在尚无法律规范的领域,国务院可以先行制定行政法规,此时,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就代替了法律的作用,具有了更高的法律效力.人大被称为“橡皮图章”和政府实际享有的较多的立法权限不无关系.第二种观点虽然陈述的是实际情况,但是,却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主要”与“次要”是相对的.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除了制定和修改法律,还有很多职责,比如监督、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决定等等.随着中国法律体系的逐渐完善,未来立法在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工作中的分量会越来越轻.所以,很难说立法就是其主要职责.所以,以此为理由说明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是立法机关是站不住脚的.第三种观点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立法权中的“法”和立法机关中的“法”的含义问题.二是什么是“法”的问题.先来讨论第一个问题,无论什么是“法”,立法权中的“法”和立法机关中的“法”的含义都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就会出现逻辑上的混乱.如果只有法律才能称为“法”,那么,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既享有立法权,又是立法机关.其他的国家机关制定的就不是“法”,因而享有的也不是立法权,也不是立法机关.如果我们承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都是“法”,那么,制定这些法的机关享有的当然是立法权.至于是不是立法机关,则需要再加上“是否享有完全、自主的立法权”这一条标准,做进一步的区分,分出立法机关和非立法机关.所以,判断是否享有立法权,关键看是否能够进行立法活动.判断是否是立法机关,关键看这种立法活动是否是完全、自主的. 什么是“法”?那么,到底什么是法?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法的几个主要特征是: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规范;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法规定了权利和义务;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不仅“××法”是法,从宪法、法律,到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都是法.而且,从我国的司法实际看,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法律做出的司法解释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有时候比法律还要重要.所以,从广义上说,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其实也是“法”,也是一种立法活动.从我国的执法实际看,很多政府部门的红头文件的规范性更强,其实,也是广义上的“法”.由此看来,如果从最广义的角度理解“法”,在我国实际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很多的,也可以说,在我国,凡是国家机关都享有立法权. 其他相关问题:1、各级人大和常委会都是国家权力机关,但并非都享有立法权,更不都是立法机关.只有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常委会,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享有立法权.只有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国家立法机关.2、我国的全国人大和常委会虽然是立法机关,但从性质上看,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西方三权分立制度下的议会,只能称为立法机关,而不能称为权力机关.3、全国人大只能修改宪法,但不能制定宪法.制定宪法需要成立专门的制宪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只能解释宪法,监督宪法实施,不能修改宪法,更无权制定宪法. 4、国务院从性质上说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最高执行机关,但是,也享有一定的立法权,即制定行政法规的权力.

G. 我国的立法机关是什么

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我国的立法机关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这是我国唯一的立法机关。

H. 我国所有的立法机关是哪些请法律界专业人士回答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制定法律
国务院 制定行政法规
省 自治区 直辖市 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制定地方性法规

还有一些记不清 你查一下立法法就清楚了 去新华书店看就行 不用买

I.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法机关有哪些

中国的来立法机关从自狭义上讲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从广义的“法”而言,立法机关的范围也相应扩大。如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制订自治法规等。
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是中国的立法机关。宪法还规定,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的职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的职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J. 在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也就是立法机关,对吗

不对,因为不够准确。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十六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

依照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国家权力机关中只有以下国家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

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并有权在不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的前提下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作出部分修改或者补充;批准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2.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批准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批准自治州`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3.较大的市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

4.民族自治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从上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国家权力机关都有立法权;而且立法权也不是只由国家权力机关来行使,比如行政法规的制定修改权由国务院行使,部门规章的制定修改权由国务院部门行使,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修改权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人民政府行使,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第一百零五条第一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规定,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人民政府都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而不国家权力机关,但是它们也有部分的行政立法权。

综上所述,在由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所确立的政治体制下,国家权力机关不能完全等同于立法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并不都拥有立法权,而不属于国家权力机关的部分行政机关也拥有部分行政立法权。

热点内容
刑法总则101条 发布:2025-06-28 01:48:20 浏览:302
行政法主观题答题经验 发布:2025-06-28 01:46:44 浏览:737
被法官减刑 发布:2025-06-28 01:39:27 浏览:204
自留地和责任田的法律解释 发布:2025-06-28 01:18:51 浏览:642
浩洋法律服务有限公司 发布:2025-06-28 01:17:57 浏览:628
刑法学推荐 发布:2025-06-28 01:00:33 浏览:923
合同法电大选择题 发布:2025-06-28 01:00:30 浏览:806
医生职业道德要求 发布:2025-06-28 00:42:17 浏览:841
法治动漫贷价 发布:2025-06-28 00:30:28 浏览:682
商法经济法国际法专题讲座 发布:2025-06-28 00:15:25 浏览: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