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德国民法科学与立法
A. 古罗马有什么法学成就
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亡,宗教随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惟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罗马帝国不仅在当时成就了并远播了古代社会最发达、最完备的法律体系——罗马法,而且,整个中世纪西欧法学智识的发端与发展就是一部罗马法的诠释与发展史。在古代罗马遗留给后世的诸多遗产中,罗马法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其影响逾千年而不衰。
以历史的长时段锻造罗马法。正如罗马城不是一天造起来的一样,罗马法也不是一夜之间骤成的。从公元前451年至前450年间的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十二表法》的问世,到公元530年至533年完成的《国法大全》中的《优士丁尼法典》、《学说汇纂》和《法学阶梯》为止,罗马法历经了一千余年的发展。它从最初一种狭小和简陋的农村共同体的法,发展成一种强大的城邦国家的法,进而发展成一种帝国的法。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有赖于多项因素,撇开政治的、经济的这些宏大的背景性的动因不论,仅就法本身来看,在一千余年的时间跨度中,罗马法从粗陋质朴走向精细缜密,有赖于法学家穷经皓首地著书立说,亲力亲为地解答、撰约、协助诉讼,条分缕析地对每一项法律规则的讨论与争鸣;有赖于裁判官通过拟制诉讼和扩用诉讼的方式,在司法实践中拟制某种法定要素,或参照已有的法定诉讼形式,对社会中新衍生出的而立法又来不及规定专门的司法救济手段的情况和关系,以具体、灵活、变通的做法提供司法保护,以至于裁判官法成为市民法的活的声音;还有赖于普通社会民众的参与与推进。可以说,罗马法诸项法律规则的形成,发端于当事人对纠纷的提起,确定于裁判官的裁决与处理,抽象化、理论化于法学家的著述。由罗马法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法律规则、法律制度、法律理念乃至法学传统的形成,必须假以时日,不可能百十年间一蹴而就。在一千多年的时光流转中,那些对日常生活的持之以恒的关注,那些对因社会变迁而引发的新问题、新挑战的不断的回应,那些对司法实践的一再的审慎的反思,最终沉淀为了一种规则体系、一种逻辑体系和一种意义体系。不夸张地说,罗马法系积千年人类生活经验和理性智慧锻造而成的。
以追求艺术的精细与完美之心雕琢罗马法。古代罗马法并不单纯是法条文本、皇帝敕令或法学家的解答与著述的集合物,超乎文本和法典之上的是法的精神与法的理念,从中我们可以明白无误地发现,罗马人不是仅仅把法律作为经时务世的技术工具,而是将法律作为体现了一定价值观念的艺术来对待的。公元1世纪初期的法学家P?J?塞尔苏斯定义道:“法(ius)是善良和公正的艺术”。优士丁尼的《学说汇纂》中注称:善良指合乎道德,公正即合乎正义。由此又引申出,“法”当是符合正义的。乌尔比安指出:法律是关于神和人的学问——是关于公正和不公正的科学;法的箴言不是别的,就是诚实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这些是古代社会对法和法学最精练的概括与说明。由此,有学者断言:“罗马法是欧洲文化史上最伟大的精神力量之一”(萨拜因)。
罗马法的实践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一面,体现在流传甚广的诸多法律格言中。这些法律格言涉及各个方面。在法的一般理论方面的格言有:法不是针对个别人的,而是为所有人普遍创设的;法律应当能被所有人理解;通晓法律不在于了解它的文字表述,而在于掌握它的精神和实质;违反法律原则的规定不应得到因循;习惯是法律的最好解释者;法则产生于事实;对法的不知是不可原谅的;任何人不得通过损害他人的方式为自己获利;行使自己的权利以不损害他人权利为限等。在刑法方面的格言有:刑罚应当成为对人的改造;法律考虑激愤者,激愤者却不考虑法律(指刑法一般对在激愤状态中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减轻处罚);疑罪从无;任何人均无义务指控自己有罪等。在私法方面的格言有:公法不得被私人简约变通;契约起源于意愿,随后变为必须遵守的义务;和解协议相当于已决案;不得要求任何人履行不可能的给付;不得推定任何人遗弃自己的财产物;不情愿者之间缔结不了婚姻等。在程序方面的格言有:诉讼只不过是通过审判获取应得之物的权利;没有原告就没有法官;法官不得自动审判;审判员不得审理与己有关的案件;法官只知法,事实须证明;举证的义务由主张者而不是否认者承担;一目了然之事无须证明;单一证据不能证明,与其他证据相结合可以证明;判决应当与请求相对应;一事不再理等。我们还很难发现其他哪个民族有如此丰富的法律格言。而且,这些格言不是类似于我国古代宋、明、清时期的律学读本或讼师秘本中的仅仅是方便记诵的法律歌谣,而是对法律规则高度浓缩化后的艺术锤炼的结晶。今天,透过这些格言,我们仍能够领略到规则背后的信念。今天,也仍有法学家坚持这样的见解:“在任何时代中,法的确定性都是通过如下方面得到保证:一是法律艺术,它居于统治地位;二是法学,它的任务局限于形成法的技术因素……;三是立法,它相对于法学只能居于次位,其任务是构成法的政治因素。”(�德�霍尔斯特?海因里希?雅科布斯:《十九世纪德国民法科学与立法》)
以信仰巩固和弘扬罗马法。在古代罗马,指称“法”的有两个词:ius和Lex。ius指自然形成的法与习俗,它本身即含有潜在的完善性,是所有人定法Lex的正当性源泉。而lex则专指由世俗权力机构制定、认可的人定法或曰制定法。Lex的含义比ius要狭窄,Lex的中心意义是命令。西塞罗把Lex称为“有关命令和禁止的正确理性”。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莫德斯丁则说,法律(Lex)的效力在于命令、禁止、允许和惩罚。制定法(Lex)要尽可能地遵循、符合自然的固有的法与习俗(ius)。罗马法的这一观念我们简言之谓“自然法观念”。
自然法观念为罗马法的被信仰奠定了道德基础。对于这一观念,西塞罗有过美妙的阐述:
“真正的法律是与自然相一致的正确理性;它适用于所有人且不变而永恒,……对于真正的法律,其神圣性不可能被贬低,其合法性不可能被扭曲,其效力不可能被废止;我们不能通过元老院抑或公民大会的命令来驱逐它,我们无须诉诸任何人来确定和解释它;若是真正的法,……它是唯一而一同的法,永恒而不可改变,约束所有时代的所有民族;……对永恒的法的违反即是对人自己以及人的本性的违背,因此,谁若违背之,哪怕他逃避了对他的行为作出的其他相应惩罚,也将受到最严厉的处罚。”
在此基础上,西塞罗陈述了法律至上原则:
“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
“在一个以法律为根基的国度,弃法律于不顾的行径将会是更大的耻辱。因为法律是维系个人在共同体中的利益的纽带,是我们得享自由的基础,是正义的源头……没有法律的国家犹如缺失头脑的人体……执政官司掌法律之执行,法官照看法律之解释。总而言之,我们遵守法律,是因为法律赋予我们自由。”
如果说西塞罗的观念多少还带有某种永恒的神圣的色彩的话,那么罗马法中实践性的自然法及信仰法律的例子亦俯拾可得:例如《十二表法》自从颁行后,千年间几乎未经任何改动,也从未被宣布废止过,它一直居于准神圣的地位;又如,罗马最早的一些法学家,把解释法律当作对社会公共生活的贡献,他们公开和无偿地提供法律咨询,同时在此过程中完善自己,努力追求法律智慧与道德正义感相统一的高尚的伦理形象。直至乌尔比安时代,法学家仍把法律职业看作是献身于人类的善好生活的神职人员的工作。
法律被信仰,在古代罗马不仅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实践。
B. 民法书籍推荐
一、民法史与概述
1、谢怀栻:《外国民商法精要(第三版)》,法律出版社 2014 年版
2、[德]茨威格特、克茨:《比较法总论》(上),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年版
3、[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4、[德]罗尔夫·克尼佩尔:《法律与历史——论德国民法典的形成与变迁》,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5、[德]霍尔斯特·海因里希·雅科布斯:《十九世纪德国民法科学与立法》,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6、[德]维亚克尔:《近代私法史》,上海三联书店 2006 年版
7、[美]弗里德曼:《美国法律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8、[美]弗里德曼:《二十世纪美国法律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年版
9、[美]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普通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二、民法总则
(一)教科书
1、王利明:《民法总则》,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版
2、[德]哈里·韦斯特曼等:《德国民法基本概念(第1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德] 汉斯·布洛克斯:《德国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4、[日]山本敬三:《民法讲义Ⅰ·总则》(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年版
(二)体系书
5、[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
6、[德]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上、下),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7、朱庆育:《民法总论(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年版
8、李永军:《民法总则》,中国法制出版社2018年版
(三)专著
9、董安生:《民事法律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10、邵建东:《德国民法总则编典型判例 17 则评析》,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11、[德]维尔纳·弗卢梅:《法律行为论》,法律出版社 2013 年版
12、芮沐:《民法法律行为理论之全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四)注释书
13、石宏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三、人格权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
1、[日]五十岚清:《人格权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2、王泽鉴:《人格权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年版
3、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年版
4、谢远扬:《个人信息的私法保护》,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年版
四、物权法
(一)教科书
1、王利明、尹飞、程啸:《中国物权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8 年版
2、崔建远:《物权法(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 年版
3、孙宪忠:《中国物权法总论(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4、[日]我妻荣:《新订物权法》,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8 年版
5、[德]曼弗雷德·沃尔夫:《物权法(第 18 版)》,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
(二)体系书
6、[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上、下),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
7、王利明:《物权法研究(第四版)》(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年版
8、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上、中、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1 版
9、崔建远:《物权:规范与学说》(上、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三)专著
10、王轶:《物权变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田士永:《物权行为理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程啸:《不动产登记法研究(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8年(即将出版)
13、尹飞:《物权法·用益物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14、崔建远:《土地上的权利群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5、高圣平:《担保法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6、程啸:《担保物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四)注释书
17、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年版
(五)工具书
18、程啸编著:《物权法一本通》,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五、债法总则
(一)教科书
1、张广兴:《债法总论》,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
2、王洪亮:《债法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年版
3、[德]罗歇尔德斯:《德国债法总论(第 7 版)》,中国人民出版社 2014 年版
(二)体系书
4、黄立:《民法债编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5、邱聪智:《新订民法债编通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5、孙森焱:《民法债编总论》(上、下),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
6、[日]我妻荣:《新订债权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8 年版
六、合同法
(一)教科书
1、崔建远:《合同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年版
2、王利明:《合同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3、谢怀栻等:《合同法原理》,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
(二)体系书
5、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三版)》(第 1、2、3、4 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依次出版
6、崔建远:《合同法总论(上卷)》(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7、崔建远:《合同法总论(中卷)》(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8、韩世远:《合同法总论(第四版)》,法律出版社 2018 年版
9、邱聪智:《新订债法各论》(上、中、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三)释义书
10、胡康生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释义》,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
(四)工具书
11、程啸编著:《合同法一本通(第二版)》,法律出版社 2017 年版
七、侵权与损害赔偿法
(一)教科书
1、程啸:《侵权责任法教程(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 年版
2、[德]福克斯:《德国侵权法》,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
3、[德]埃尔温·多伊奇等:《德国侵权法(第 5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年版
(二)体系书
4、程啸:《侵权责任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 2015 年版
5、王利明、周友军、高圣平:《中国侵权责任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
6、王泽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三)专著
7、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立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澳]彼得·凯恩:《阿蒂亚论事故、赔偿及法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9、[美]彼得·凯恩:《侵权法解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
10、邱聪智:《从侵权行为规则原理之变动论危险责任之构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11、[德]克里斯蒂安·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
(四)释义书
12、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
(五)工具书
13、程啸编著:《侵权责任法一本通》,法律出版社 2018 年版
八、民法方法论
(一)入门阶段
1、[德]鲁道夫·冯·耶林:《为权利而斗争》,法律出版社 2007 年版
2、[德]迪特尔·梅迪库斯:《请求权基础》,法律出版社 2011 年版
3、[日]北川善太郎:《日本民法体系》,科学出版社 1995 年版
(二)初级阶段
4、[德]齐佩利乌斯:《法学方法论》,法律出版社 2009 年版
5、[德]伯恩·魏德士:《法理学》,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6、梁慧星:《民法学解释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 2009 年版
(三)高级阶段
7、王利明:《法律解释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8、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第五版),法律出版社 2007 年版
9、[德]卡尔·恩吉施:《法律思维导论(第二版)》,法律出版社 2014 年版
10、[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 2005 年版
九、法经济学著作
1、[德]汉斯-贝恩德·舍费尔等:《民法的经济分析》(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2、[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第 6 版)》,格致出版社 2012 年版
3、[美]斯蒂文·沙维尔:《法律经济分析的基础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年版
4、[美]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第七版》,法律出版社 2012 年版
5、[美]卡拉布雷西:《事故的成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6、[美]兰德斯、波斯纳:《侵权法的经济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十、民法思维与案例分析
1、王泽鉴:《民法思维》,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2、梁慧星:《裁判的方法》,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3、国家法官学院、德国国际合作机构:《法律适用方法:侵权法案例分析》,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2 年版
4、国家法官学院、德国国际合作机构:《法律适用方法:合同法案例分析》,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2 年版
C. 德国民法典和法国民法典的主要区别
特点 内容
概说 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欧洲一些国家或者为了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或者为统一国家的法律,法典编纂运动随之兴起。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是19世纪民法典的一个典型。1896年颁布的《德国民法典》是19世纪民法典的另一个典型。
《法国民法典》 《法国民法典》是在拿破仑亲自领导下完成的,他对于纯粹的法律论争极少参与,而是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生活的现实而不是法律的技术上。他坚持法典的风格对于即使如他那样的非法律家也应当透明易懂。 《法国民法典》的体系参考的《法学阶梯》的体例,但把诉讼法分离出去,开创了实体法和程序法分别立法的先河。该法典共2283条,分为三编:第一编人,第二编财产及对于所有权的各种变更,第三编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1804年生效。《法国民法典》确认了人人平等的法律地位,贯彻了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和过失责任三大原则。
《德国民法典》 《德国民法典》从1873年开始起草,经过了23年,到1896年颁布,1900年1月1日施行。早在17世纪末期德国各邦就开始编纂法典,在法典编纂过程中民法理论水平逐步提高,至19世纪后半期最终形成了潘德克顿法学派。1896年颁布的《德国民法典》是19世纪民法典的另一个典型。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各邦早已有了各自的法律或法典,制定民法典主要是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并通过民法典统一各邦的法制,以加强帝国在政治上的统一。德国统治者不要求迅速完成民法典的制定,而要求起草者尽量细致地进行工作。
《德国民法典》是为法律家制定的,结构严谨,概念精确,逻辑清晰,被法制史学者称为19世纪德国法律科学的集成,对20世纪一些国家的民法典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德国民法典》对契约自由原则作出了一些限制,规定了一些一般条款,如“诚实信用”、“善良风俗”,法官可以根据一般条款处理法律上没有具体规定的问题。但是,《德国民法典》没有体现时代特色,文字艰深晦涩是其缺陷。 《德国民法典》的编纂深受罗马法《学说汇纂》的影响。编纂技术比《法国民法典》有显著提高。从学理上来看,《德国民法典》是潘德克顿法学的产物,该法典共2385条,分为五编:第一编总则,第二编债务关系法,第三编物权法,第四编亲属法,第五编继承法。
【备注】潘德克顿:
法学上所说的潘德克顿,大体有3中不同的含义。
其一,是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编纂《民法大全》的所以部分,即《学说汇纂》,是当时著名法学家的言论集,可以作为有效的法律渊源,但是本身不是立法的产物。一般将其称为潘德克顿。
第二,是14世纪以后,德国法学界在继受罗马法后在改造“学说汇纂”的基础上形成的德国普通法,约形成于16世纪,以当时《当代法典汇编》为达标。它在未统一的德国发挥着普通法的作用,一直到《德国民法典》颁布才逐渐式微。称之为“潘德克顿体系”。
第三,十九世纪中期以后,在德国制定统一的民法典已经是大势所趋,围绕民法典的制定,出现了潘德克顿法学派(强调罗马法是德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法律渊源)。后来潘德克顿法学派按照罗马法的《学说汇纂》阐发的民法“五编制”体例,为德国民法典所最终采用。
“备注”资料来源:
http://ke..com/view/2637551.htm
关于“历史法学派”,详细内容参阅:“历史法学派概念”
本框架内资料来源“高教红皮书”(P4—P5)
D. 什么叫做债权行为
债权是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民法上权利。本于权利义务相对原则,相对于债权者为债务,即必须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民法》上义务。因此债之关系本质上即为一司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债权和债务都不能单独存在,否则即失去意义。
E. 被法制史学者称誉为19世纪“德国法律科学的集成”的法典是什么
1900年德国民法典
F. 哪里能下载法学理论这类法律书籍
《古代法》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593.html
《法哲学原理》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615.html
《法学基础理论》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616.html
《经济法》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617.html
《经济法规汇编》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618.html
《法学总论》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619.html
《拿破仑法典》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633.html
《什么是所有权》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661.html
《法哲学原理》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681.html
《论出版自由》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712.html
《论实证精神》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763.html
《保守主义》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764.html
《劳动组织》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766.html
《社会契约论》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767.html
《刑事法学》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774.html
《行政法学》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775.html
《论法的精神》(上)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776.html
《美国刑法》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777.html
《美国专利法》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778.html
《美国宪法概论》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779.html
《美国与国际人权法》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780.html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学说研究》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813.html
《人民政协学》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815.html
《新集体主义:乡村社会的再组织》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816.html
《程序民主论》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820.html
《德国债法总论》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040.html
《国际经济法》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041.html
《美国冲突法导论》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042.html
《美国国际民事诉讼法》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043.html
《商事法学 经济法学》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240.html
《刑事侦查学》(第二版)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241.html
刑事侦查学课件 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243.html
《法学基础理论和宪法学》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245.html
《最佳辩护》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246.html
《自由的魂魄所在:美国宪法与政府体制》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247.html
《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与审查要点》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248.html
重点法条释义—物权法 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249.html
《中青年法学文库:法律是什么》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275.html
《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279.html
《刑法各论案例分析》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282.html
《网络法律导论》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336.html
《十九世纪德国民法科学与立法》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405.html
《我的辩词与梦想》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403.html
G. 急!急!论述德国法律科学《德国民法典》的影响
(一), - 4卷,总则;
(二),5 - 11卷,审判;
(三),12 - 19卷,物;
(四),20 - 27卷,买卖、利息、婚姻、监护、保佐等;
(五),28 - 36卷,遗嘱、遗赠、信托;
(六),37 - 44卷,继承、赠与、所有权、占有的取得、诉讼等;
(七),45 - 50卷,行政法、刑法、刑事诉讼法。
后来,“潘德克顿学派”在建立其私法体系时,对“学说汇纂”的结构加以改进,把包括刑法、刑诉法和行政法在内的公法排除在外,把(三)和(四)两个部分的次序加以颠倒,形成五个部分。
我们看到,“学说汇纂”经过这番整理,其结构和顺序就和《德国民法典》的编排基本一样了,这反映了两者之间学术上的渊源关系。《德国民法典》称之为“现代学说汇纂”,其言不虚也。
《德国民法典》还吸收了德国工业革命实践的新经验。十九世纪中期,德意志各邦订立“关税同盟”,形成统一大市场。以后,德国的工业革命发动,经济开始“起飞”。半个多世纪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德国成为一个发达的工业强国。德国市场化工业革命丰富的实践经验,被吸收到《德国民法典》中,使它成为一部更加现代化的民法典,思想和学术水平大大超过了《法国民法典》。要知道,《法国民法典》公布时,法国基本还是一个农业社会,那时候,连“法人”的概念还没有呢。
当然,民法学术精进和《德国民法典》的颁布,同时为德国工业革命提供了严谨周详的产权规范,也使德国的“经济起飞”,不仅比英、法等国更加成功,而且进行得更为井然有序。比如,德国的工业革命虽然也是私有制和市场化的,但却没有发生英国和法国像狄更斯的《双城记》和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多夫》等小说里描述的那种腐败和混乱的社会情景。
《德国民法典》对欧洲和世界民事立法的深刻影响
《德国民法典》凝结了“历史学派”的学术成就,是“罗马法复兴运动”的又一杰出成就。它打破了《法国民法典》近一个世纪的垄断地位,世界近代以来的民法立法,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辉煌典范。此后,《德国民法典》和《法国民法典》并列,成为“大陆法系”的两大支系,这种地位维持至今仍未改变。
在德国当年编纂的包括宪法、刑法等五部法典中,《德国民法典》是最好的一部。它的编纂和实施,不仅对德国有很大的意义,在国外也引起广泛的兴趣,受到各国法学界的重视,对世界法律进步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并且为近代欧洲和世界许多国家的立法所效仿,比如:
瑞士1912年实施的《民法典》,体例上独具特色,开头是一个简短序言,然后是“人格法”、“亲属法”、“继承法”和“物权法”,“债权法”另由“债务法典”规定。它是在总结法德两国民法典编纂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一部民法典,吸取了法国民法典的实用精神,文字通俗,法规具体;但从内容和编纂风格来看,它受德国民法典的影响较大。
奥地利《民法典》早在1811年就己颁布,但为了吸收德国民法典的某些思想,又于1914— 1946进行了修订。
1933年的波兰《债务法》,1946年的希腊《民法典》,1926年的土耳其《民法典》,1924—1935年的泰国《民法典》,1916年的巴西《民法典》等,这些国家的民法立法,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德国民法典》的影响。
应当指出,《德国民法典》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主要是在法律的理论和学术方面,在实际采用方面则比《法国民法典》要少,这是因为《民法典》的颁布,法国比德国早近一百年,先到为君,许多国家己经习惯了,也是由于《德国民法典》结构严谨、概念抽象,学习和掌握起来难度比较大。
我们还发现,以上受《德国民法典》影响的国家,并不是德国的殖民地。如果说,当年《法国民法典》的传播,有时在有些国家,是由拿破仑的武力强加的。那么,由于德国是个后起的殖民帝国,一次大战后,不多的殖民地又全部丢掉了,因而没有拿破仑用武力传播《民法典》影响的条件。所以,《德国民法典》在世界上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它在法律方面精湛的理论和学术。一种人类文明智慧杰出成果的传播,没有伴随着血与火的战争与征服,是令人欣慰的,这使《德国民法典》在世界的传播,成为一种令人感到温馨的文化现象。
从哲学的角度看,《德国民法典》作为“历史法学派”杰出的学术成就,之所以能够对世界不同民族产生广泛影响并被许多国家的民事立法所效仿,说明“历史法学派”的学术思想要旨反映的,不是萨维尼说的德国的“民族精神”,而是黑格尔讲的“世界精神”。
当然在那个时代,同萨维尼一样,黑格尔说话写文章也不是无所顾忌的;实际上,黑格尔的所谓“世界精神”,其实指的就是“自由”。而“自由”,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就是“法的理念”。
H. 德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法典有哪些
公元843年, 法兰克王国分裂,东部法兰克逐渐演变为德意志王国。公元919年, 萨克森公爵一世创立了德意志封建王朝,开始了封建德国的历史。自公元11世纪至12世纪以后,德国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封建领地,到13世纪,境内形成全面封建割据状态。与这种分裂割据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相适应,德国在1871年统一前,始终以其法律的分散性和法律渊源的多样性为主要特征。中世纪德国法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
(一)14世纪以前日耳曼法占统治地位时期
1.这一时期, 德国主要沿用由法兰克时代的日耳曼法演变而来的地方习惯法(邦法)。13世纪时,开始编纂习惯法法典,较为著名的有:
(1)《萨克森法典》
(2)《士瓦本法典》
2.14世纪前后,随着城市的兴起,开始出现城市法,它们都比较详细地规定了有关商品货币关系的法规。
(二)15世纪以后全盘继受罗马法时期
德国法对罗马法的继受早在13世纪即已开始。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兴起、 罗马法的复兴和注释法学派的影响,这种继受日渐广泛。1495年帝国法院正式确认罗马法为德国民法的有效渊源,各邦法院也加以正式援引,从而导致德国法对罗马法的全盘继受。
15世纪末叶,涌现了许多罗马法学家,他们特别偏重对查士丁尼《学说汇纂》的注释与研究,并且注重创造出了一些抽象的法的概念,因而被称为“概念法学”或“潘德克顿法学”学派,他们根据《学说汇纂》 拟定法律的编纂体系,这对后来的德国立法有很大影响。
但是,德国对罗马法的继受并未完全排斥固有的日耳曼法。1532年德意志帝国中央议会以帝国名义颁布了《加洛林纳法典》,这是一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典,共179条。它无次序地列举了犯罪和对犯罪行为的各种惩罚,以刑罚异常残酷为特色。它被作为范本予以推行,被多数邦国长期援用,在德国封建法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它反映了德国封建后期刑法的特点。
(三)18世纪末开始的法典编纂时期
许多邦进行了法典的编纂,巴伐利亚于1751年率先编纂了刑法典,之后,又制定了诉讼法典和民法典,其他各邦纷纷仿效。其中最有影响的是1794年的《普鲁士邦法》,又称《普鲁士民法典》,它以大量篇幅确认和巩固农奴制度、贵族特权、教会干预世俗法律事务的特权等,同时又宣布所有权是人的最重要和绝对的财产权,是全部法典的基础。在1900年被《德国民法典》取代之前,它一直施行于普鲁士。
I. 求一篇外国法制史中有关德国法的五百字讲稿
《德国民法典》
德国统一以前,各邦都有自己的法律,民法尤为纷繁杂乱。1874年,联邦议会成立了11人组成的法典编纂委员会,历经13年完成民法典的第一个草案。这个草案受到多方批评。在这种情况下,1890年联邦议会又成立了新的法典编纂委员会,经过了5年时间制定出第二个草案。帝国国会对草案作了若干修改,于1896年7月1日通过,于1900年1月1日起正式旅行。
《德国民法典》是19世纪末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制定的法典,也是德国资产阶级和荣克贵族相妥协的产物,具有时代的特征和特点:
(1) 法典适应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在贯彻资产阶级民法基本原则方面有 所变化。首先,法典肯定了公民私有财产不受限制的原则。其次,法典肯定了资本主义“契约自由”原则,并直接保护资产阶级和荣克贵族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最后,法典在民事责任方面,也确定了“过失责任”原则。
(2) 法典规定了法人制度。《德国民法典》在人法编中单独规定了法人制度,承认法人为民事权利主体,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这是资产阶级民法史上第一部全面规定法人制度的民法法典。
(3) 法典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主要表现在:第一,以大量篇幅对荣克贵族的土地所以权以及基于土地私有而产生的其他权利,如地上权、地役权等加以特别保护。第二,在亲属方面保留有中世纪家长制残余。
(4) 法典在立法技术上,逻辑体系严密、概念科学、用语精确。
《德国民法典》是资产阶级民法史上的一部重要法典,它的颁布对统一德国法制作用巨大,并成为德国民法发展的基础。
德国民法典是德国在统一后编纂的五部法典中最成功的一部,它以独特的风格登上世界私法编纂的舞台,打破了法国典的产生,使大陆法系划分为法国支系。对20世纪大陆法系而言,德国法也继承了罗马法,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较多固有的日耳曼法因素。《德国民法典》是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最有影响的民法典之一,它体系完整、用语精确,既体现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民法的基本原则,又反映了垄断时代民法的某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