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道德价值观
1. 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就在前不久的几天,北京市网信办依法约谈微博、今日头条、腾讯、一点咨询、优酷、网易、网络等网站,责令网站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用户账号管理,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健康向上主流舆论环境……
动作上也是很快,依法关停了“中国第一狗仔卓伟”“长春国贸”“娱乐圈揭秘”等违规账号。
然后我们注意到,被万千人追捧的自媒体大咖“咪蒙”在6月6日推送了一条《嫖娼简史》的文章,因涉及低俗和色情信息被删除,这之前的很多相关文章点击进去也是被删除,咪蒙被禁言(有的说是7天,有的说是30天)。
反正6月6号禁言,还是双击666的。
1.
其实之前我们也有关注咪蒙的公众号,我们不是追捧她的文章,而是学习她的营运思路。
实话实说,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特别懂得如何引爆朋友圈,如何点燃80、90青年人内心那种躁动不安,但是真正看完之后,文章都是套路,真诚的东西太少,真正能够留给读者的东西不多,看时一时爽。
诚如她所说的,现在人们关注最多的就是:性、金钱和暴力。
文章所谓的立场和三观真是没眼看,我懂了什么叫不符合核心价值观。
为了吸引眼球和爆款、言语粗俗、立意扭曲、迎合大众狂欢G点,丧失最起码的底线和原则。
我们来看看她之前的一些毒鸡汤:
咪蒙粉丝不能娶?呵呵,是你娶不起。(故意营造男女性别的对立)
我为什么支持实习生休学?(迎合现在大学生躁动的心,殊不知她自己就是硕士生)
致贱人:我凭什么要帮你?!(天呐,自己为了小孩上学还在公众号找粉丝帮忙,自己有脸说这个?)
自媒体和纸媒有着明显的区别,自媒体是一个群体的集结点,就像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同类项才能合并。关注某一个公众号、微博的人,都是因为性格中有相类似的特质。
咪蒙的粉丝群体绝大多数是8090群体,这样的年轻人,遇到正能量的输出,便会向善而行,遇到负能量的输出,便会沾染戾气。
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文字能够教化人向善向上,也能让人万劫不复,这就是现实。
人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你才会和你追求的幸福越来越近。
2.
咪蒙的故事都是不是针对某个具体人设,而是一个群体,然后在“我的闺蜜”“我闺蜜的朋友”等等一些列故事的包装下,然后在每一次转发中引爆一个群体,每个人都觉得这里面说的不就是我身边的某某某和某某吗,让读者好像就是其中的圣人,不沾染任何尘埃,而周围的人都是LOW逼,都是蠢货。
然后读者就会不自觉的被咪蒙调教的如梦如幻,文章看完后,那种如瘾君子虚幻散开后,感觉并没有0.5毛钱的用处,生活该是怎样就是怎样,你还能真正的像她说的那样去生活,那是真正的愚蠢。
咪蒙在公号中所展现出来的自己并不是她真正的自我,看起来她就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和读者掏心掏肺,把自己的人生经历讲的天花乱坠,这一切看起来她都是真实的,没有一点点装逼的成分在里面,营造出这种真实,更加吸引了读者觉得这就是真正的人生
殊不知,这就是在一种精心伪装下为了“不装”的“装”。
你所看到的只是她设计好了需要展示给你的东西,之所以肆无忌惮、张牙舞爪那都是为了变现粉丝的智商,你不就是想看这种麻醉大脑的东西,不就是希望借此来发泄自己对现状的不满吗,咪蒙她都满足你。
现实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般的鉴别能力,所以,咪蒙能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每个人都应该把智商装在脑袋里面,而不是放在眼睛上,要明白你现在活着的人生才是真实的没有改变过的东西。
3.
《乌合之众》一书中有个观点:任何时代的领袖,包括意见领袖,都是特别偏激的。所有人处在一个群体中,那么他的个体思维将不复存在,他只会跟随着群体的指引。
每一个自媒体当他形成一个意见领袖,他就能够引导着他粉丝群体的思维,而一个只是寻求引爆眼球而谋取个人利益的意见领袖,那是多么的可怕。
所以,咪蒙有个《你有没有想过,你会平庸到死》,以一种意见领袖的人设居高临下的告诉你,你就应该来参加她所办的新媒体创作大赛,现金50万(注意这里就是多次提到的“金钱诱惑”),签约出书,出IP剧等等。
吃瓜群众看到这个,感觉自己还真是,我好像是可以活得更牛逼些,然后就畅想着未来飘飘然起来。
咪蒙是为了真正发掘这个时代真正的写手,真正能够引导正能量的写手么,真正培育那些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写手么,按照她的一贯作风,谁指导呢。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自媒体可以通过内容创作获得自己的收入。
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零成本的分发内容,让是个人都认为通过那些黄段子就能来做自媒体,糟粕的东西污染着祖国的花骨朵。
所以,现在这个自媒体泛滥的时代,能够真正保持自己独立思考能力,传递一种温暖的温度,为社会培育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2. 美国的文化价值观是什么
多元文化(包括民族包容,宗教包容,人种包容,文化包容等)
公民自由(包括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人自由,多党竞选等)
限制公权力
美式价值观的核心差不多就是这些,其它的,像爱国主义、人权、民主等,算是普世价值观,大部分现代国家都有。
--------------
顺便说一句,一个国家宣传的价值观,不等于这个国家真能做到,我国是这样,美国也是这样。
美国也有爱国主义教育。民主写在24字核心价值观里,人权写在我国宪法里。爱国主义不是我国独有的,民主、人权也不是美国独有的,这些不要搞混了。
3. 美国价值观是什么
美国史坦福大学国际咨询研究所的社会学家阿诺德·米歇尔,通过大量的资料,将当代美国人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归纳为九种,即:1.苟活者型;2.维持者型;3.附属者型;4.竞争者型;5.成就者型;6.自我型;7.经验者型;8.社会意识型;9.整合型。以上九种生活方式若按群体类型划分,则可分成四大类:需要驱动型(1.2);外向型(3.4.5.);内向型(6.7.8.);内外向联合型(9)。
下面,简略描述美国人的这九种生活方式。
一、苟活者型:美国有600万苟活者,他们带有极端贫困的特点,倾向于绝望、压抑、退缩、怀疑。他们对自己的处境不满,并反对保守主义。绝大部分人教育水平低下,多病和衰老。在所有美国人中,他们认为环境变化得最快。
二、维持者型:美国有1,100万维持者,这些人具有愤怒、怀疑和反叛的倾向,被认为是不考虑事情后果而好斗的人们。他们不象苟活者那样已经丧失了希望,仍力图在经济上取得进展。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为贫困所迫,经常参与地下经济活动,如走私贩毒。
三、附属者型:这是各种生活方式类型中最大的部分,大约有6,000万人。美国的附属者一般被看作中等阶层,是传统的、一致的、保守的、有道德的、非经验的和家庭导向的、爱国的——最古老样式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群体。他们的主要驱动力是适应,而不是表现。
四、竞争者型:这些人有强烈的进取心、抱负、竞争力和浮夸作风,他们努力工作,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比附属者有着更多的欲望和要求。大约有1300万美国人属于此类,这是一个由已经充满自我信心的附属者向成就者生活方式群体转换过程中的过渡性群体。
五、成就者型:大约有3,500万美国人,在外向群体中处于登峰造极的地位。他们建立起这个“系统”,而且现在依然掌握着该系统的航向,这是一个已经建立具体的生活方式的群体,他们具有天赋,努力工作,自我依赖,事业上成功和生活幸福。成就者型的人比较坚定地倾向于保守主义,在政治和社会方面反对急剧的变革。
六、自我型:这是美国最年轻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群体(该类型人平均年龄21岁)。这些年轻的美国人(600)是在汹涌澎湃的变动中由外向型群体转化而来的。他们发展成为具有内部导向、参与、发现、并创造新利益、制定新的目标的自我型的人。愿贡献、有进取心、严肃、好出风头、自我超越和自我陶醉、富有革新精神,是这种青年的鲜明特征。
七、经验者型:从总体上说,他们比自我型群体中的人年龄要大,因而离开抚育他们长大的外向生活方式群体更远。他们通过个人对问题和思想的深刻思考或是通过享乐主义和实验,来寻求直接的生动体验。其数目约1,100万。这些人受过良好的教育,大多从事高报酬的技术和专业工作,但是与成就者型不同,他们讲究政治上的自由,对组织的领导者缺乏信心。
八、社会意识型:约有1,500万人,他们关心社会问题,社会趋势和社会事件。他们是成功的、有影响的同时是成熟的——内向和外向成就者的综合体,虽然这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群体,但他们却有共同的信念,认为人类与自然和其他生物应该、而且能够和谐共存,生活的非物质方面要比物质方面更为重要。
九、整合型:并不是很多人都会对生活获得一个真正整合的信念——这个类型大概只有300万美国人。他们具有外向的决断性和内向的渗透性两种双重特性。
整合型反映了成就型和社会意识型群体的双重特质:他们是创造者、煽动者、观察者和创作者;他们开放、自信、喜欢自我表现而且经常进行目标性预测。
以上划分的九种生活方式群体,正是目前西方流行的一种说明“我们是谁”?
的方法。它以人们的需要、抱负、内驱力和期望的差异来解释:为什么某些人支持某些观点;为什么某些人是强大的统治者,而另外一些人则是弱小的服从者;为什么某些人有着数学的天赋而其他一些人则具有艺术家的才能等等。
生活在各种生活方式群体中,你会思考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如果简朴的志愿是一个人对于社会的理想图景,那么他将过着简朴的生活。因此,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运用各种生活方式塑造未来是十分有效的。
4. 美国核心价值观6个字是什么
不是6个字,是6条。
1、今世我做主。美国人不相信天命。认为,事在人为,没有不可能的事。认准的事,无论花多大的代价,也要把它做成。美国人最瞧不起不思进取、对前途失去信心或哀叹“命该如此”的人。自己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2、求变。在美国人看来,变化是同成长、发展、改进、进步联系在一起的。变,意味着条件的改善。今天,美国人之所以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一是因为美国人认为世界上没有他们做不到的事,二是因为美国人坚信,任何一个美国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有责任、都应尽力地把每一件事情做好。美国人不喜欢按部就班的、一成不变的或者连续稳定的、祖辈遗留下来的传统的价值理念。
3、惜时如金。时间,对美国人来说,是最最重要的。在外国人看来,美国人似乎更在乎能否按计划准时完成工作,而不愿意把时间花费在内部的人和人关系协调上。工作计划一旦制定,美国人就会去不折不扣地落实。在美国,迟到,哪怕只迟到10分钟,也是十分不礼貌的。如果迫不得已要迟到,应该提前电话告知。在美国的词语里,与时间有关的字或词组有:on(准时)、kept(赶上)、filled(安排满的)、saved(节约)、used(用掉的)、spent(花掉的)、 wasted(浪费掉的)、lost(失去的)、gained(赢得的)、planned(计划的)、given(给定的)、made the most of(充分利用) 、kill(虚度)等。
4、公平公正。人人生而平等,意味着生活中人人享有平等的成功的机会。只不过,如何将理想变为现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外国人即使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对美国人这种不问职位和社会地位信奉人人平等的价值观感到不可思议。一个外国人特别是在本国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去美国之前,一定要有“在美国是个普通人”的心理准备。
5、张扬个性。张扬个性的价值观起源于西方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到了21世纪的美国,这种价值观被发展到极至。无论是思想,还是行动,美国人处处表现出与众不同。他们会加入很多组织。但在一个组织中,他们也会显示出与其它成员哪怕是一点点的差别、一点点的独特、一点点的特别。美国人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绝对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到选举美国总统时,他们会要么投民主党的票,要么投共和党的票。
6、自由竞争。在美国,学校和家庭从小就对孩子进行竞争意识教育,鼓励孩子在课堂上踊跃回答问题。美国人相信,竞争能产生挑战和压力,只有竞争,才有最好。自由竞争促进了美国企业和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样,也是由于自由竞争,才有了美国体育、教育和艺术的快速进步。
5. 美国人的价值观是什么
美国史坦福大学国际咨询研究所的社会学家阿诺德·米歇尔,通过大量的资料,将当代美国人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归纳为九种,即:1.苟活者型;2.维持者型;3.附属者型;4.竞争者型;5.成就者型;6.自我型;7.经验者型;8.社会意识型;9.整合型。以上九种生活方式若按群体类型划分,则可分成四大类:需要驱动型(1.2);外向型(3.4.5.);内向型(6.7.8.);内外向联合型(9)。
下面,简略描述美国人的这九种生活方式。
一、苟活者型:美国有600万苟活者,他们带有极端贫困的特点,倾向于绝望、压抑、退缩、怀疑。他们对自己的处境不满,并反对保守主义。绝大部分人教育水平低下,多病和衰老。在所有美国人中,他们认为环境变化得最快。
二、维持者型:美国有1,100万维持者,这些人具有愤怒、怀疑和反叛的倾向,被认为是不考虑事情后果而好斗的人们。他们不象苟活者那样已经丧失了希望,仍力图在经济上取得进展。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为贫困所迫,经常参与地下经济活动,如走私贩毒。
三、附属者型:这是各种生活方式类型中最大的部分,大约有6,000万人。美国的附属者一般被看作中等阶层,是传统的、一致的、保守的、有道德的、非经验的和家庭导向的、爱国的——最古老样式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群体。他们的主要驱动力是适应,而不是表现。
四、竞争者型:这些人有强烈的进取心、抱负、竞争力和浮夸作风,他们努力工作,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比附属者有着更多的欲望和要求。大约有1300万美国人属于此类,这是一个由已经充满自我信心的附属者向成就者生活方式群体转换过程中的过渡性群体。
五、成就者型:大约有3,500万美国人,在外向群体中处于登峰造极的地位。他们建立起这个“系统”,而且现在依然掌握着该系统的航向,这是一个已经建立具体的生活方式的群体,他们具有天赋,努力工作,自我依赖,事业上成功和生活幸福。成就者型的人比较坚定地倾向于保守主义,在政治和社会方面反对急剧的变革。
六、自我型:这是美国最年轻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群体(该类型人平均年龄21岁)。这些年轻的美国人(600)是在汹涌澎湃的变动中由外向型群体转化而来的。他们发展成为具有内部导向、参与、发现、并创造新利益、制定新的目标的自我型的人。愿贡献、有进取心、严肃、好出风头、自我超越和自我陶醉、富有革新精神,是这种青年的鲜明特征。
七、经验者型:从总体上说,他们比自我型群体中的人年龄要大,因而离开抚育他们长大的外向生活方式群体更远。他们通过个人对问题和思想的深刻思考或是通过享乐主义和实验,来寻求直接的生动体验。其数目约1,100万。这些人受过良好的教育,大多从事高报酬的技术和专业工作,但是与成就者型不同,他们讲究政治上的自由,对组织的领导者缺乏信心。
八、社会意识型:约有1,500万人,他们关心社会问题,社会趋势和社会事件。他们是成功的、有影响的同时是成熟的——内向和外向成就者的综合体,虽然这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群体,但他们却有共同的信念,认为人类与自然和其他生物应该、而且能够和谐共存,生活的非物质方面要比物质方面更为重要。
九、整合型:并不是很多人都会对生活获得一个真正整合的信念——这个类型大概只有300万美国人。他们具有外向的决断性和内向的渗透性两种双重特性。
整合型反映了成就型和社会意识型群体的双重特质:他们是创造者、煽动者、观察者和创作者;他们开放、自信、喜欢自我表现而且经常进行目标性预测。
以上划分的九种生活方式群体,正是目前西方流行的一种说明“我们是谁”?
的方法。它以人们的需要、抱负、内驱力和期望的差异来解释:为什么某些人支持某些观点;为什么某些人是强大的统治者,而另外一些人则是弱小的服从者;为什么某些人有着数学的天赋而其他一些人则具有艺术家的才能等等。
生活在各种生活方式群体中,你会思考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如果简朴的志愿是一个人对于社会的理想图景,那么他将过着简朴的生活。因此,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运用各种生活方式塑造未来是十分有效的
6. 美国六大价值观
例外主义,实用主义,与生俱来,与众不同,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乐观主义)
7. 美国普世价值观是什么
普世价值,顾名思义,就是普遍适用的价值观。它超越民族、种族、国界和信仰,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价值观,是衡量是非善恶的最低尺度,或者说是人类道德的共同底线。具体的说,普世价值观由三个基本要件组成:公平、正义、自由。
美国宣传的价值观根本不是什么“普世价值观”。美国的学者常常说,美国大学实行的通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反思批判能力、理性判断能力,等等,给人的感觉是西方那套价值观是最客观、最公正的,是全世界都适合的“普世价值”。其实,美国高校的价值观教育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是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西方高校所宣扬的价值观,其实质就是资本主义自由、民主、人权、博爱等价值观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反映。这种价值观,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贯穿于美国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全过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局限性和面临的困境表现得更加明显。西方有识之士认为,金融危机背后的价值根源就是个人主义。所以,不要为西方价值观光鲜的外表所迷惑,要揭露其实质,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和批驳。
8. 什么是美国的核心价值观
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公民社会、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在当今中国,西方价值观念主要是指来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思潮,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宣扬的“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公民社会、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政治思潮及其宣扬的西方政治价值观,而并不包括那些正确的西方社会科学知识。
(8)美国道德价值观扩展阅读:
核心价值观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1、它是判断善恶的标准;
2、核心价值观是这个群体对事业和目标的认同,尤其是认同企业的追求和愿景;
3、在这种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对目标的追求;
4、形成一种共同的境界。
9. 美国和西方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观是什么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建议你读读《美国独立宣言》,很经典地诠释了这些价值观。
10. 什么是美国价值观什么是中国价值观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能解释:
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钱,到老了买了一套房子,没享受几年去世了。
美国老太太贷款买了一套房子,享受了一辈子,到老了也还清贷款了。
这就是美国和中国不同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