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立法与群众

立法与群众

发布时间: 2021-12-02 16:33:03

① 如何让立法真正体现民意

所谓“开门立法”,即在立法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积极参与,实现立法版民主化。具体而言,就是采权用公开征求立法建议、立法听证等方式,使民主立法延伸到最起始阶段,让民众的意志从立法的最初就得到体现,从而提高立法的透明度,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渠道,使立法更好地集中民智、体现民意、符合民心。

②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不管用,能不能解

立法只能说让人民群众有个可以依靠信赖的东西,但是现在这个社会有钱有势的就说了算,他们说什么都是对的,别人说的哪怕是对的,只要他们反对,那也是错的!

③ 人民在立法中有怎样的地位

立法,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法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民主立内法是我国立法的基本原则容,所以立法应当“开门立法”,倾听人民的呼声,征求人民的意见,真正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确认和保障人民的利益;应当通过法律规定,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使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具有开放性和透明度,立法过程中要坚持群众路线。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通过选举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自己行使各项权力。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主要的立法主体。

然而近年来,我们的全国人大和各级人大会议上,不断爆出“女性家务劳动工资化”、“医改成功是人民的悲剧”之类一个又一个“另类提案”或称“雷人提案”,引起全社会一片嘘声。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些提案代表了谁?提案者还是不是人民的代表?人大代表在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权时,要充分听取人民的意见,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体现人民群众的诉求,使所立之法是真正的人民之法。这是人民立法主体地位的根本保证,是法为“良法”的根本保证,也是法律得以实施的前提。

④ 所谓“开门立法”,即在立法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积极参与,实现立法民主化。具体而言,就是采用


①我国是复人民民主专制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3分)
②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3分)
③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原则,为人民服务是其工作宗旨。(3分)
④是政府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3分)
(任意三个要点得满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⑤ 政治辨析:开门立法,就是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行使立法权,确保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此观点错误,开门立法并不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直接行使立法权。我国只有人民代表大会享有立法权。所谓开门立法应该是立法过程清晰,开门听取社会各界对法律的意见,以使法律更能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

⑥ 全国人大“开门立法”就是群众立法吗

开门立法,复即在立法制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积极 参与 ,实现立法民主化。 “群众立法”的说法显然误认为群众是立法的主体。在我国,立法机关指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也就是说不能说是由群众直接立法。二者不可等同。

⑦ 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形式

你好,楼主~ 在中国立法向着专业化和正规化发展的同时,普通百姓如何参与立法内,立容法如何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理论上说,人民当然拥有立法权。而这种权力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实现的。但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人民行使这项权力的,它的来源是人民。公众广泛参与立法,对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按理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⑧ 拓展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渠道这句话对不对

你的东西(权利)不是你的,却要给你有限使用权,合理吗

⑨ 开门立法就是人民群众参与立法。因此,有人认为只有人民群众才享有立法权。

错。
参与立法抄和拥有立法权是不同的。
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背景下,人民的民主权利有了越来越多的实现渠道,民主的权利越来越具体明确,其中就包括了参与立法的权力。
但是在我国享有立法权的只有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有最高立法权)、人民政府(享有部分立法权)、民族区域自治机关(享有和自己民族自治区相关的部分立法权)、澳门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和自己行政区相关的立法权)。人民群众是没有立法权的。

⑩ 立法为民含义

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
首先建设法治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前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权威性;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条件;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保障。
其次,树立法治权威。“法者,天下之准绳也。”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四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一方面,就党而言,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另一方面,就社会成员来说,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要保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确保权力在法治的框架下运行。
再次,运用法治思维。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这表明,今后的改革将逐步由过去的政策主导型转向法律主导型。要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发挥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基础性作用。要不断推进国家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法治化、规范化,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高度关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司法的公正、法治的力量。要用法治思维化解改革风险,用法治方式推进改革有序进行。把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最后,形成法治文化。法治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也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形成法治文化是一篇大文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面来看,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重要内容,要把法治教育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
从社会治理的层面看,要把依法解决纠纷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方式,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从干部考察和选拔层面看,要把能不能依法办事、遵守法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条件,党员干部应该带头遵法守法;从法治教育的层面看,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使全体人民都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热点内容
人民法治杂志社级别 发布:2025-05-22 01:29:58 浏览:99
行政法规法律部门吗 发布:2025-05-22 01:16:10 浏览:291
经济法教材练习答案 发布:2025-05-22 01:14:42 浏览:460
证据法和诉讼法的关系 发布:2025-05-22 01:13:15 浏览:917
现代行政法基本理论章剑生 发布:2025-05-22 01:13:11 浏览:114
北京大学法律硕士法学和非法学有什么区别 发布:2025-05-22 01:13:08 浏览:440
经济法基础2019第一章总论 发布:2025-05-22 00:34:42 浏览:691
2017法律硕士讲课视频 发布:2025-05-22 00:24:05 浏览:619
当前法治建设存在问题 发布:2025-05-22 00:24:03 浏览:26
全国道德模范庄仕华 发布:2025-05-22 00:16:36 浏览: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