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吕祖注

道德经吕祖注

发布时间: 2021-12-05 17:27:21

『壹』 道教著名人物

老子

老子,中国道家学派创始人,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教认为,老子就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因其传下道家经典《道德经》,故称老君为太清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为道祖。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有着朴素的辩证法,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到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在道教的主要经典《道德经》中,其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验证了“道”是世界的本源。

庄子

庄子是道教四大真人之一,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作为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其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后,成为了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对后世影响深远。

列子

列子是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道家代表人物。先秦道家创始于老子,发展于列子,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列子》一书,内容篇篇珠玉,如家喻户晓的《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均为道家经典,后被尊奉为“冲虚真人”。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对中国人思想影响甚大,他对生命表现出极为达观磊落的态度,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

鬼谷子

鬼谷子是著名道家代表人物,战国时期著名谋略家,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云梦山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王禅老祖”是道教后人对鬼谷子的尊称,将他与老子同列。鬼谷子更是道教的洞府真仙,位居第四座左位第十三人,被尊为玄微真人,自号玄微子。在道教中,真仙又称为真人,只有得道成仙方可称为真人,所以历来有鬼谷子经数代而不老的传言。最经典的著作有《鬼谷子》《关令尹喜内传》等。

张道陵

张道陵是道家正一派的创始人,师从太上老君,被“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后世尊称为“老祖天师”“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师”,著书有《老子想尔注》,弟子达3000多人。张道陵所创始的正一派以老子为教主,为最高信仰,符箓斋醮为传播方式,以追求长生不死和成仙为最高境界的一种宗教组织。由于张道陵开始炼丹修道于龙虎山,于是龙虎山可称为中国道教第一山。

『贰』 道德经!不是吕洞宾写的么

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版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权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的远古语录体。在秦时《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则直呼《老子》。自汉景帝起此书被尊为《道德经》,至唐代唐太宗自认是老子李耳之后,曾令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文。唐高宗尊称《道德经》为《上经》,唐玄宗时更尊称此经为《道德真经》。

『叁』 吕祖注道德经与河上公注道德经是一回事吗

1923年俞平伯与朱自清同游秦淮河 但各写了一篇散文 都叫《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而吕祖跟河上公都读了《道德经》 但各写了一份注解 都叫《道德经解》

『肆』 老子创立的道家和道教之间有什么关系

道教由张天师创立。请参考
"1.叩礼地藏大士!请问老子是否独觉极果的辟支迦佛?答:所向处难开化 2.请问是已证到斯陀含或阿那含圣果吗?答:观所疑为不实 3.请问是声闻极果阿罗汉吗?答:观所梦为吉利 4.请问老子今在天界否?答:观所梦为吉利 5.请问老子是在多罗夜登陵舍天吗?答:观所疑即为实 #地藏菩萨木轮相法占验选辑# ​

请问虚云和尚出生时是个肉球,后卖药者剖开肉球见一男婴,事涉荒诞神怪,是有附会吗?谢谢!此事千真万确,一代高僧,岂有妄语?圣人出世,有异象不可思议之事,历来皆有。如佛陀右胁而生,老子左胁而生,此等非同常人之途径而生,也并不可视为荒诞。今引一段撰集百缘经,以证肉球出生之说,古来皆有。

在道教,我信仰吕祖,学过吕祖符法及剑,厉害哇!但甚少甚少用。吕祖有两把飞剑,一黑一白,可以用来斩妖除魔,鬼见到,当然就反过来惊到震了!信仰并不等如皈依呀,不要弄错了,法门无量中的一法誓愿学罢了。吕祖师有几个咒,假若大家行霉运撞鬼撞邪可以念,决定有效;有篇吕祖宝诰,一念祖师就到了。 ​

如果你的信仰是道教,可以心中默念金光神咒或南无太乙救苦天尊;心中不断念,不要停。道教太乙救苦天尊,好像是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一样、寻声救苦;诚心一念,很快速就感应,天尊会立刻化现或派部属来助你脱离苦厄险难的。至於金光神咒,一念就有金光到,罩住你,天兵天将都会到,所以鬼邪自然退避了! ​

若依道德天尊──老子之清净无为法门而修,至极之处,当可从人天善法一步步进级修成如佛教之独觉圣者。 然道法及道术亦有修为层次,但一般依道法而修,多成仙道。至若神者,最基本能守道教之《初真十戒》,命终後或成天人、或受玉帝策封天职。 ​"~常观世音师父

『伍』 肾窍的道德经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说:“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分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恍惚者神气之枢旋;杳冥者真精之胎蕴,此合三为一,乃太极之根,先天之宰,所谓从道妙一,孕玄分元,日月之所由判,天地之所由生也。
恍惚者指似来非来,若有若无,杳冥者深昧莫测也,这些联兆景象只有在“至虚极”、“守静笃”中体验之,稍纵即逝。虚极静笃,必须经过恍惚杳冥之时。恍惚杳冥之时,即是神气交礴而入于混沌之状态。在混沌状态中,则昏昏默默,不识不知。识神之思虑念想,人欲之喜怒哀乐,一概捐除,而造化之大炁,一往一来,一呼一吸,一收一放,一开一阖,尽于此际可以体验出来。当时景象,真有上下与天地同流之概。故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实为超凡入圣修道学仙的必由之路。恍惚中之象,杳冥中之精,亦即丹经所说的先天一炁,叫做药物。因此种药物,完全是由神气精三者混合一处;从恍惚杳冥中产生出来的,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是由调呼吸之气,渐为胎息,摄取为先天之炁,这就是服炼长生大药。 上帝居高上洞元,即《参同契》所谓“上有神明居”也。朝者,以下奉上、复初返元之意。默者,回光袭明。一纪者,十二年,极月数也。飞升,则移居上苑。此炼神而化,飞仙之道也。行之三乘以渐,道则一也。
上帝,根据陈樱宁的解释,一是有形有相之上帝;一是无形无相之上帝。有形有相之上帝,为上帝之体相。即人心目中认为如人间帝王一样,不过道德、神通、智慧三者异于人间之帝王。这个上帝,等于佛家所说的报身。道教很多称作上帝的神,如:昊天上帝、玉皇上帝、玉虚上帝、五老上帝、玄天上帝等等。虽然名称很多,实则可以说是由一个上帝分身变化出来的。这等于佛家所说的化身。儒家的经书中也有上帝,如:“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上帝临汝,毋贰尔心”等,此则虽似指宇宙之主宰者,然儒家出于道家,儒家之上帝与道家之上帝有同意义。至于无形之上帝,乃是言道之全体,神之妙用,是先天的主宰。《道德经》说“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盖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者,即佛家所谓法身也。吾身之中,亦有个上帝,这个上帝即指人之本性灵光,就是不思善不思恶之先天元神。默朝上帝,就是默朝这个先天元神。若能“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三家相见,五气朝元,日日如此,经过一纪之期,则可白日冲举。或云默朝上帝,是指阳气上升于泥丸。此说也是讲得通的。 道本无难,易知。行亦无二致。而人之智愚分焉。知者返求诸己,而征于天地时物,故易悟。昧者驰心于外,而蔽于爱欲,故难行。
知者易悟,昧者难行,也就是说,对超凡入圣的道理,若有智慧夙根,必定容易明白。若是愚昧没有夙根,就必定不懂这种道理,难以用功行持。 履者,循其迹。践者,步其纪。天不自光,以日月星为光。循其迹,则日有昏时,月有弦望,星有建次,所以观天也。步其纪,则迎日推月合辰,所以执夭也。履践有顺有逆。顺者人即地以法天。逆者人契道以先天并行一致者也。呼吸者,息也。呼则辟,吸则合。呼吸之间一生焉。清者天之一,即光之根也。动物之生恃乎息。息者人得天之一。以人一养天一,光风相搏,而道居焉。
履践,就是脚踏实地,真履实践的做工夫。天光是指天道是光明的。此句是说,要履践天道的光明,必须善调其呼吸,以育清阳。调呼吸何以能育清阳?盖一呼一吸之中,有真机在焉。
夫呼为阳,吸为阴。能将呼吸调和,则真机发动。于是一辟一阖,玄关显现,真空之虚无窍中,有一灵之妙有发生。此一灵之妙有,即是真阳,故曰“呼吸育清”。 以其分而言之,玄天牝地。出也以为入,入也以为出。以其合而言之,玄牝一而已,出入有无,同门合化,存亡一其候若者其象其物之真。
《道德经》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谷神是虚谷中之灵气,即天谷元神。玄牝即一阴一阳。心中神为玄,肾中气为牝,神气合一产生之虚无一炁,便是谷神。若以呼吸论,也可以说呼是玄,吸是牝,呼吸所育之清,便是谷神。玄牝是出入的门户,门户之中便有谷神在内。出玄入牝,就是出此入彼,出彼入此,阴阳沟通之象。《黄庭经》说:“出清入玄二气焕”,“出日入月呼吸存”。若亡若存,即若有若无,是说呼吸之细而深,由口鼻之呼吸至于胎息。 独往独来,无有断际,柔若水,刚若金,道之自然,其妙如此。花有蒂,蒂在上;树有根,根在下。固蒂深根,精神水火归一之地也。
绵绵不绝,是呼吸出玄入化若亡若存之景象。绵者细也,细则若亡。不绝者,不间断也,不间断则若存。人之两肾中间谓命门,丹经名之曰元海。常使元气充满其中,绵绵不绝如胎息,则可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也。此即“虚其心,实其腹”也。仙诗有云:“心在灵台身有主,气归元海寿无穷”。盖心虚,元气方能下降直贯于腹,腹实则深根固蒂下元镇定。久而久之,其气渐贯于四肢百脉,乃能周身通畅愉快融和也。
也有说“固蒂”谓固我命根。命根即人之两小腰子。腰子去掉,人尚不死,小腰子去掉,人即立死,因为小腰子内有肾脏腺,所以它是命根子。这个命根子处,称之为人之命点,人体发育即从此处向上、向下发育。比之树木,向上长枝叶,向下长根系。元气充盈于此,则自然命根性蒂得以深固。 人秉乾坤之真一以生,精虽藏而不见,乃为妙有生本。人以妄想感之,顺而成人。不知先天真壬即含于癸。所谓上善若水,清而无瑕者是也。知其时,因其动而制之,使沉者就浮,以合于神,则壬丙相交,铅投汞也。
人各有精之精,非指浊精,而指的是元精。元精是在恍惚杳冥中忽然间似有一觉一动,而非为外界的感触所致之谓。精合其神的神。非指思虑之识神,而指的是元神,即人的灵明知觉。以元精投元神即坎离相交,水火既济也。 名所以表真,法于自然者也,失真则名不立。
修仙学道,得不到此玄珠真种,皆是外象形式,毫没实际。就是《悟真篇》所说:“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此真乃是真真,是天地之至精,元始之祖炁。修道者不得此真焉能证果成仙,故不可不采撷以得此真也。 石金类,形属土;石至顽,而含金玉;形块然而化光明,皆神为之。自外渝内曰入,自伏之举曰飞。易曰:“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
神是虚灵的,石是冥顽的,神能入石者,因神之虚而灵也。譬之于电,电无形而有性。无形,故金属不能碍;有性,故能传电于金属。或生光热,或成动力,皆因具虚灵耳。此譬,仅就金属而言,非是电同于神,电也还有不导电者。神本虚灵而轻清,故能飞。但仅能飞而无形不足以自见。今神在形中,以神炼形,则神力愈旺,形随神化,故神能飞,形亦能飞。形之能飞,赖神之力,故修仙者,但能出神尸解,则其次也。若能肉体飞升者,则是上乘也。 水火一神而已,水能溺其非水者,而不能溺水。火能焚其非火者,而不能焚火。入则浑然而一,一则道。
这是说神的功能。水至阴,火至阳,故水溺,火能焚。唯水入水而不溺,火入火而不焚。神者玄妙至灵,入水同于水,入火同于火,虽同于水火,而其至灵又不泯于水火,故神之为物,往而无碍。 形为器,形者神之舍。气为母,精者气之子。
以烛、火喻之。神比之火,形比之烛。火无烛,则不可见,烛无火则不发光。神若无形,神隐于造化而无所凭依,故火依烛而发光,神依形而显灵。烛之油量越充足,火光也越明亮。烛之油浊则神浊;形旺则神旺,形衰则神衰;形坏则神离也。故修性命之学者,重性(神)重命(形)之双修也。
精之与气,二者相须为用。精因气而盈,气因精而旺。精能生气,气亦能生精。比之云水,水气盛则密云多,云气盛则雨水大。 木德之厚者松柏也,青帝之所始化也。人能返朴则受气足,如松柏青青而长春。
既知神依形生,精依气盈,则可知以形摄神,以神炼形;以气生精,以精化气。自然精气充盈,形神俱妙,则如松柏之长青,永不衰老矣。 神气精,自道言之本一,自药言之有三。三一其理可稽。以神为主者,则炼精气以还元神。以气为主者,则炼神精以还元气。以精为主者,则炼神气以还元精。曰三元三性三家三丹之说悉本于此。分而为六候,陈而为九鼎,序而为八十一之火符,其实一而已。一即神也,即精也,即气也,即元也,即丹也,即道也。此元始以一音流转者也。道不能无言,有言皆明三,三数无尽。言三则万生,得三忘三则知一。知一妙一,言无可言,复无声,何可听。
后天之神气精分而为三,到了先天则元神元气元精混合为一,故曰三品一理。以其玄妙精微,无声无臭,故曰妙不可听。 七窍皆居首,为载阳之器。火数七,眼耳口鼻四而七窍。火体金用而水注之者也。水即精也,金即气也,火即神也。生之来谓之精水,为元即玄也,窍即牝也。而火金之用行焉。火金者,日月之体,光明之主也。火光而金明,玄牝之门在焉。相通则天门开,七窍为一而清玄育,故道立蔫。
七窍,有外七窍与内七窍。外七窍:耳腒诒恰D谄咔鲜粜脑啵ト似咔辖钥奕艘磺喜煌āF胀ㄈ嘶蚩欢窍,或开二三窍。人欲内窍通,必须外窍闭。外闭则内通,内通则视听食息不用耳腒诒牵於垩郏源有怨庵蟹⒊觯坏匏晃牛匏患匏恢一肷砉饷鞫闯梗蚯掀肟础霸窭赐Γ蚯戏⒐饷鳌?孙不二诗)。《悟真篇》云:“近来透体金光现,不与凡人话此规”也。 日月者乾坤之至精。圣日圣月者坎离之真光,道主之,天地不得而私有之者也。金庭即黄庭,天之黄道也,日月行中而合符化金耀于其庭焉。
日月,有以左目为日。右目为月者;有以耳为月,目为日者,因耳为肾窍,肾属坎,坎为水、为月;目为肝窍,而肝木生心火,实即心窍,心属离,离为火、为目。总之是耳目要收视返听,精神内守,则光明照耀乎金庭。金庭,指黄庭,即丹生之炉。 吕祖曰:天地三才,人得一。既得一,永无失。盖以三致一,一得则永得矣。以一炼百骸,百骸无不一。炼一化一,斯化形仙矣。
一得,指得大药而言。大药得而不失,谓之永得。先天大药秉纯阳之性,其气温和而轻清,至柔中有至刚之德,至刚中含至柔之性,故能变化幻躯重浊之质,所以云自然身轻。此即质随气化,神能飞形之理也。 太和元气自中达外,无不充溢。所谓黄中通理,润泽达肌肤也。
此言太和元气充盈周身,筋骨变换之景象。骨散者,骨节融化若酥软而解散也。寒琼者,骨节凉爽松透,周身若有琼瑶之气。总之是言周身舒畅,融融和和,妙不可名之象。 丹者金火之妙用,火性能炼金,能消金,善用火者,金火相伏,食而还灵。不善用火者,火焚金而命失。慎哉。
金丹大药既得,则能通灵变化,神妙莫测。不得则生老病死,终究倾丧其身。 《大丹赋》曰:千周灿彬彬,万遍将可睹,道妙心明转,经自得可也。
但能至诚诵持,则心能束气,气能束心。神会于理,理合于神。于是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出玄入牝,若亡若存,绵绵不绝,固蒂深根等情形景象,于诵经之时,即能证其一斑。所谓妙理,不特经文之妙理,而身中之妙理亦能得经力之不可思议而通明。《参同契》所谓:“千周灿彬彬兮,万遍将可睹。神明忽告人兮,心灵乍自悟”。持诵经文之心力念力,一贯于身中,久之自可与大道相通,造化合一,精诚感格,天即人,人即天矣。诵是念诵,久诵而至诚可至开悟,明心见性。这只是做的性功。持是行持,即以了悟之性灵做修炼大药的工夫,即做阴阳合一,由无生有的命功。才能得到神能飞形的体道合真,肉体飞升。
心印经,是阐敷至道之玄机,剖露性命之根蒂。实登真之路径,为度世之梯航。学者苟能造其理,达其辞,穷神以知化,参玄以入妙,知心为一身之宗,操养不失;勿塞勿闭,四闼光明,天宇泰定,虚室生白,即心是印,即印是心,心印相融,上下洞彻,如月现于江,如星涵于海,真空寂照,一性超然,不知孰为心,孰为印,至于心印俱忘,神与道俱返其天真,则心印之妙,自我而得之矣。 肾脏为成对的扁豆状器官,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浅窝中。约长10-12厘米、宽5-6厘米、厚3-4厘米、重120-150克;左肾较右肾稍大,肾纵轴上端向内、下端向外,因此两肾上极相距较近,下极较远,肾纵轴与脊柱所成角度为30度左右。
肾为暗红色实质性器官,形似蚕豆。肾表面光滑,可分为上、下两端,前、后两面,内、外侧两缘。
1.肾门renal hilum 是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及淋巴管等结构出入的部位。
2.肾蒂renal pedicle 出入肾门所有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肾蒂。右侧肾蒂较左侧肾蒂长。
3.肾窦renal sinus 是肾门向肾实质内凹陷而形成的腔隙。其内含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肾动脉分支、肾静脉属支、淋巴管、神经和脂肪组织等
肾外缘为凸面,内缘为凹面,凹面中部为肾门,所有血管、神经、及淋巴管均由此进入肾脏,肾盂则由此走出肾外。肾静脉在前,动脉居中,肾盂在后;若以上下论则肾动脉在上,静脉在下。

『陆』 老子《道德经》养生之道的目录

第一章总序言
第一节黄帝、老子丹道益人天
第二节西方科学权威赞丹道
第三节中华各界泰斗炼丹道
第四节吴老炼丹道百岁童颜
第二章老子史传与吕洞宾史侉
第一节《史记·老子列传》
第二节《老子新传》
第三节吕洞宾史传
第三章老子《道德经》吕洞宾秘注之一
第一节张三丰赞老子《道德经》吕洞宾秘注诗
第二节老子《道德经》吕洞宾秘注全文
一、重刊老子道德经吕祖秘注二种肖天石序
二、老子《道德经》释义河上公旧序
三、老子《道德经》吕祖秘注李明彻序
四、老子《道德经》吕祖秘注释义凡例
五、道德经释义卷之上
六、道德经释义卷之下
第四章老子《道德经》吕洞宾秘注之二
第一节《道德经解》纯阳山人序
第二节重刊《道德经解》刘沅序
第三节《道德经解》吕洞宾注
第五章《老子内丹经》
第一节《老子内丹经》原文
第二节老子五十六字内丹道功真诀
第六章尹喜传承老子《道德经》养生之道
第一节尹喜尹真人传
第二节尹真人《文始真经》
文始真经直解跋引
关尹子
第一卷一宇篇
第二卷二柱篇
第三卷三极篇
第四卷四符篇
第五卷五鉴篇
第六卷六匕篇
第七卷七釜篇
第八卷八筹篇
第九卷九药篇
《文始真经》后序
第三节尹真人《东华正脉皇极阖辟证道仙经》序
一、添油接命章
二、凝神入窍章
三、神息相依章
四、聚火开关章
五、采药归壶章
六、卯酉周天章
七、长养圣胎章
八、乳哺婴儿章
九、移神内院章
十、炼虚合道章
第四节尹真人廖阳殿问答
第一升座篇
第二吸提篇
第三始基篇
第四神室篇
第五河车篇
第六秘授篇
第七章老子《道德经》养生之道系列经典选集
第一节《老子说常清净经》
一、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二、太上老君清静经叙
三、无极品第一
四、皇极品第二
五、太极品第三
六、三才品第四
七、道心品第五
八、人心品第六
九、六贼品第七
十、三尸品第八
十一、气质品第九
十二、虚无品第十
十三、虚空品第十一
十四、真常品第十二
十五、真道品第十三
十六、妙有品第十四
十七、圣道品第十五
十八、消长品第十六
十九、道德品第十七
二十、妄心品第十八
二十一、人神品第十九
二十二、万物品第二十
二十三、贪求品第二十一
二十四、烦恼品第二十二
二十五、生死品第二十三
二十六、超脱品第二十四
二十七、后记
第二节《道德经》(昆仑山秘本)
第三节《太上老君内观经》
第四节《老子说五厨经》
第五节《太上老君日用妙经》
第六节《太上老君枕中经》
第八章易道名家唐明邦论老子《道德经》与道家养生要诀
第一节老子《道德经》与道家养生要诀
一、养性贵守和
二、炼身贵守恒
三、饮食贵守淡
四、起居贵守时
第二节老子《道德经》和谐观
一、谨守心性和谐
二、促进社会和谐
三、维护自然和谐
四、世界企盼和谐
第三节唐明邦:《太极拳赞》
第四节老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一、老子思想涵化诸子百家
二、老子思想激发古代科学
三、老子的养生思想
四、老子是直觉思维的首创者
第五节老子“爱民治国”的政治理想
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二、“治大国若烹小鲜”
三、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第九章修真图浅释
第一节“修真图”浅释
第二节“还精补脑”内丹成,生命再造的工程
第十章关于“中国老子《道德经》诞生地里河南三门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一、本文缘起
二、中国和世界“申遗”形势竞争激烈
三、三门峡市“申遗”优势与不足
四、“申遗”工作方略之建议
五、“申遗”工作具体方案
六、附言
第十一章与老子《道德经》养生之道的有关重要文章
一、老子度孔子
二、《鬼谷子全书》中的尹真人内传
三、罗浮奇人苏华仁话养生
四、老子《道德经》与养生大智慧
《中国道家养生与现代生命科学丛书》编辑缘起、致责任编辑赵志春的信
……

『柒』 作为本土信仰,道教拜什么人

中国的本土信仰是道教,那么现在全国有道教大约1500余座,乾道和坤道,共2.5万余人,当然这个数字是官方统计的数字,实际的数量肯定比这个要多得多。但是实际上和国内其他的几个宗教相比,道教的人数相当少,道教现在一共有两个教派,一是正一教,另外一个叫全真教,那么注册在案的信徒大概有30万人左右。


那么也有人说,道教的信徒广泛来讲,拜的人很多,比如说拜财神拜关公都可以算作是信教,因为道教起源于中国是土生土长的宗教,与中国人的思想是最为相近的,很多思想都融入了民间传统之中,有的人虽然不信教,没有特殊的宗教信仰,但是他的所言所行可能都尊奉着道教的原则。

『捌』 道家除了道德经,还有什么经典的著作 啊

《管子》 《老子》 《列子》 《清戒》
《庄子》 《百字碑》 《翠虚篇》 《翠虚吟》
《大道论》 《道窍谈》 《地理说》 《福寿论》
《关尹子》 《管窥编》 《淮南子》 《还源篇》
《黄庭经》 《慧命经》 《金丹歌》 《楞严经》
《七破论》 《敲爻歌》 《日用经》 《入药镜》
《十二叹》 《十二笑》 《说戒喻》 《胎息经》
《太玄经》 《天口篇》 《通关文》 《悟道录》
《悟真篇》 《西升经》 《下苦歌》 《泄天机》
《修道辩》 《玄肤论》 《玄要篇》 《玄珠录》
《训世文》 《阴骘文》 《玉皇经》 《指玄篇》
《坐忘论》 《韬光歌》 《百回详注》 《百字碑注》
《碧苑坛经》 《常清静经》 《唱道真言》 《初真十戒》
《大成捷要》 《大丹直指》 《大道真传》 《道门语要》
《恨六贼歌》 《黄帝四经》 《既济真经》 《金丹妙诀》
《金丹问答》 《金丹要诀》 《金丹真传》 《金华宗旨》
《金仙证论》 《敬日月文》 《孔易阐真》 《炼阴精歌》
《灵宝毕法》 《吕祖心经》 《七言律诗》 《青华秘文》
《三车秘旨》 《神室八法》 《水石闲谈》 《谭子化书》
《天仙心传》 《通玄真经》 《铜符铁卷》 《五篇灵文》
《五言律诗》 《悟真直指》 《西游原旨》 《西游箴言》
《象言破疑》 《修真辩难》 《修真后辨》 《修真后辩》
《修真九要》 《玄机直讲》 《玄科戒律》 《玄谭全集》
《延生心经》 《玉井奥诀》 《云笈七签》 《蛰龙睡功》
《正易心法》 《周易阐真》 《?i冠子》 《赤文洞古经》
《道德经真义》 《得道了身经》 《洞天福地记》 《还丹复命篇》
《还源篇阐微》 《黄帝阴符经》 《金丹就正篇》 《金丹四百字》
要找的话还有。。

『玖』 吕洞宾著书,除了道德经心传和百字碑,还有哪些,清静经集注和医道还元是他的原著吗十分谢谢

没有考证,不知道真假
全唐诗 ----吕洞宾
《金花的秘密》,中文名字叫《太乙金华宗旨》


序二
凡例
卷一 吕祖本传
卷二 灵应事迹
卷三 文集(上)
卷四 文集(中)
卷五 文集(下)
卷六 指玄篇
卷七 忠诰
卷八 孝诰
卷九 前八品仙经(卷上)
卷十 前八品仙经(卷下)
卷十一 后八品仙经
卷十二 五品仙经
卷十三 清微三品经(上)
卷十四 清微三品经(中)
卷十五 清微三品经(下)
卷十六 参同经(上)
卷十七 参同经(中)
卷十八 参同经(下)
卷十九 圣德诸品经
卷二十 金丹直指诸品经
卷二十一 醒心经
卷二十二 度厄、救劫、救苦、涤氛四神咒397
卷二十三 雪过修真仙忏
卷二十四 玉枢宝经赞
卷二十五 葫头集(上)
卷二十六 葫头集(下)
卷二十七 涵三杂咏
卷二十八 涵三语录
卷二十九 修真传道论(上)
卷三十 修真传道论(下)
卷三十一 《敲爻歌》《沁园春》注解
卷三十二 吕祖诸诰
全书跋
附 禅宗正指
佛说禅宗秘密
修证了义集经
阿难尊者开演
语录六则

『拾』 哪个版本的《道德经》译注比较好

我推荐早年看过的古籍出版社的。
还有陈鼓应的版本。
其实最推荐买本版古文辞典,自己看。权

学术界较为重视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个抄本,称为帛书甲本、乙本。帛书道德经,早王弼本400余年,近些年许多学者推崇帛书,但甲本缺字1400,乙本缺字600。
千百年来,为《道德经》作注疏者不计其数。元代正一天师张与材曾说:“《道德经》八十一章,注本三千余家。”据学者调查,流传至今的《道德经》注本约有一千余种。

若要准点的 有文物出版社的《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本》

热点内容
合同法若干问题 发布:2025-05-20 09:54:20 浏览:381
最新劳动法2017txt 发布:2025-05-20 09:54:18 浏览:214
论新会计法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20 09:35:09 浏览:628
临床研究方法学 发布:2025-05-20 09:35:06 浏览:396
晚清司法改革 发布:2025-05-20 09:31:12 浏览:349
合同法对格式条款的法律规制 发布:2025-05-20 09:31:10 浏览:424
伊春市律师 发布:2025-05-20 09:21:45 浏览:2
公司发的邮件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5-20 09:07:25 浏览:47
苏格兰法学家 发布:2025-05-20 09:06:25 浏览:189
南京移民律师 发布:2025-05-20 09:05:43 浏览: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