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律内在道德性

法律内在道德性

发布时间: 2021-12-07 13:08:48

道德和法律的内在关系是什么求大神帮助

关系: 1 道德是法律的理论基础。道德理论、理念,观点等是法律理论、理念等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没有道德理念、思想的更新和发展,……,就不可能形成法律大厦的坚实基础。 2 道德是法律的价值基础,是判断、评价法律的价值尺度。 3 道德是法律运用的社会基础。法治的形成和实现都离不开道德信念的支持,人们的道德水平越高,守法的程度也越高,选择法律所认可的合法行为的程度也越高。 4 道德是法律的补充。 5 法律是道德的承载者,弘扬和发展一定社会道德。 6 法律是形成新的道德风貌、新的精神文明的强大力量。 作用: 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1 道德是法律制定的价值指导。法的创制一般以道德为指导,比如道德的正义、合理等会体现在法律中。 2 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促进作用。良好的道德状况有助于法的有效实现。 3 道德可以弥补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的不足。法律不调整的社会关系可以由道德加以调整。 4 过法律教育和实施活动,可以促进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㈡ 法律的内在道德

法律必须有其内在的道德,包括法律应该具有充分的一般性、法律的公开性、明确性、稳定性、不矛盾性、非溯及既往性、法律不得要求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官方行为与公布的规则必须一致性等八条准则。富勒认为这些程序“美德”与实体法实现的“外在道德”相比,乃是一种“内在道德”。法律必须有其内在的道德,包括法律应该具有充分的一般性、法律的公开性、明确性、稳定性、不矛盾性、非溯及既往性、法律不得要求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官方行为与公布的规则必须一致性等八条准则。富勒认为这些程序“美德”与实体法实现的“外在道德”相比,乃是一种“内在道德”。

㈢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法律是调整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暴力性的行为规范,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依靠强制力保证施行。
道德是调整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劝导性的行为规范,通过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维系。
1、区别
①法律是强制性的社会规范;道德是非强制性的社会规范。
②法律属于政治上层建筑;道德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2、联系
①道德是法律的基础,良法理应是符合道德的。
②法律是道德的保障,有道德者受到法律保护。

㈣ 富勒认为法律的内在道德体现在哪八个方面

富勒认为,法是“有目的的事业”,法有其道德性。法的道德性有两个方面,即“外在道德”和“内在道德

㈤ 求助,西方法律思想史的三个名词解释。 法律的内在道德 政体循环论 综合法学 感谢!!!

1 新自然法学代表人富勒针对自然法学派忽视法的形式方面的特征的问题,提出了“程序自然法”理论,即认为一个真正的法律制度必须包含着自己应有的道德性。法律必须有其内在的道德,包括法律应该具有充分的一般性、法律的公开性、明确性、稳定性、不矛盾性、非溯及既往性、法律不得要求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官方行为与公布的规则必须一致性等八条准则。富勒认为这些程序“美德”与实体法实现的“外在道德”相比,乃是一种“内在道德”。

2 波里比阿(Polybius,前204~前112年)认为:每种政体本身都包含走向衰颓的因素,六种政体是按君主制、独裁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暴民制再到君主制……的顺序不断循环的。
国家产生后的第一种政体是君主制。君主最初不世袭,但由于君主逐渐演变为世袭,君主们改变了最初那种简朴的生活和对臣民的关心,开始超出法度而为所欲为,君主制变成了暴君制。暴君的统治引起愤恨,一些高贵而勇敢的人领导人民推翻暴君制而建立了贵族制。起初,贵族统治者仍把关心公共幸福作为自己的施政目的,但随着贵族们的权力变成世袭权力,并掌握在那些根本不了解社会平等和自由的要求的人手中,贵族制就演变成为寡头制。
寡头制的核心就是权力的滥用、贪财、纵欲无度和违法行为;人民奋起反抗,将原来的统治者或处死或驱逐,建立了民主制。民主制下的主宰力量是大多数人的决定,对法律的服从和对神、父母、长者的尊重居于统治地位。不久,民主制的第一代创立者所珍视的自由与平等,在他们的后代那里失去了意义。富人们用小恩小惠去腐化人民,人民则推选shan动家作首领,自己不再参与国事的实际管理,导致了民主制向平民制的堕落。在平民制下,暴力的统治确立起来,聚集于首领周围的一群人进行了杀戮、放逐和土地的重新分配,直到他们完全变成粗野并重新为自己找到一个专制君主为止。这表明,平民制不仅是最坏的政体,而且是政体更替的最后一个阶段,政体自然发展的终点与其起点在此重合。君主制又重新登场,新一轮的循环开始了。“这就是国家的循环,这就是自然的秩序,统治形式据此而变化,从一种形式转向另一种形式,最后又重返自身。”

3 20世纪以来西方法学的发展存在着一种“综合”的趋势,进而形成了综合法学思潮。综合法学思潮的出现是20世纪科学发展的综合性和边缘性总趋势在法学中的体现。综合法学思潮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强调对自然法学、分析法学和社会学法学的融合,主张法是价值、形式和事实的统一,倡导用综合的方法研究法律现象,形成综合的法律观念、法律哲学和法学体系。综合法学思潮既体现了三大法学流派“合流”的趋势,又反映为试图综合三大法学流派并超越三大法学流派的综合法学的产生;同时, 法律政策学、多元论法学和新修辞学法学等法学派别中也大量的渗透出综合法学思想。

㈥ 法律与道德的范畴不同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区别: (一)表现形式不同 1 法意国家意志形式出现,主要表现在规范性文件中;而道德以社会意志形式出现,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社会舆论 2法律规范的假定,行为模式,后果三部分通常是明示的,而道德规范的假定部分和后果部分通常是暗示的 (二)违反的后果不同 1道德制裁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统一性;而法律制裁则是十分确定的 2 道德制裁无须经特定程序;而法律制裁必须有特定机关按一定程序进行 (三)调节人们行为的方式不同 1法通过权利义务的双向规定来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 2道德则主要通过为人们指出社会生活中的义务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四)调整对象不同 1法主要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关系和行为方式 2道德则要求人们的内在行为动机符合道德标准 (五)规范体系的结构不同 1法律调整行为的依据是由法律部门组成的法律规范体系 2道德规范体系则只是由个别的道德制度直接组成的。

㈦ 富勒是怎样论述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的

(一)法律的内在道德:程序自然法
作为一种“有目的的事业”,法有其道德性。法的道德性有两个方面,即“外在道德”和“内在道德”。法的外在道德即“实体自然法”,指法的实质目的或理想,如人类交往和合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抽象的正义等等。法的内在道德即“程序自然法”,是有关法律的制定、解释和适用等程序上的原则或法治原则是使以规则管理人类行为的事业成为可能的道德,也就是法律能够成为法所绝对必需的前提条件。
富勒特别强调法律的内在道德,并对此作了较详细的论述。他认为,律法的内在道德包括八个要素(法治原则)1.一般性(普遍性)2.公布。3.非溯及既往。4.明确。5.不矛盾。6.可为人遵守 7.稳定性 8.官方行为与法律的一致性。
(二)法律的外在道德:实体自然法
富勒指出,程序自然法不涉及法律规则的实体目标,而是有关调整人们行为的规则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的方式,世便能够有效地达到它所要实现的目的。实体自然法则事关法律的实体目标,这就是法律的外在道德。富勒将“实体自然法”归结为最基本的两条:一是保持人类目的的形成过程的健康性;二是保持人类交流渠道的开放性。在他看来,正是交流使社会成为一个整体。法律的外在道德指通常意义上的道德,即由“正确”、“好坏”、“公平”、“正义” 等原则和观念组成的道德。
法律为什么既要有内在道德又要有外在道德呢?富勒解释说,法律的内在道德是中性的,具有内在道德的法律可以为不同的法律实体目标服务。比如,围绕避孕问题产生了有关的道德问题,显然合法性原则本身不能解决这一难题。法律制度可能保持其内在道德而不论其规则是禁止还是鼓励避孕,但任何实体目标的采纳都离不开法律的内在道德。在某些情况下,对避孕的法律禁止也会危害法律的内在道德。正如人们常常能看到的,如果禁止避孕的法律停留在纸上,并知道这难以执行,那么法律的内在道德就受到严重的损害,而且还会影响到其他法律的执行。由此可见,作为完善的法律制度。内在与外在缺一不可。按照富勒的说法,法律的外在道德与正义是一致的。
法律的外在道德作为法律制度争取的实体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这种实体目标与广泛的社会问题有关。富勒在(法律的道德性)一书中分析了法律的外在道德与效率、正义和反种族歧视、人本身及其自由、经济资源的分配、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设计等之间的关系。正如富勒在谈到追求的道德时所说的,人们追求的至善生活是经过平衡的多元目标,因此,人们在制定至善的法律制度时所追求的实体目标也必然是一个具有丰富内容的综合概念。
综上所述,富勒的新自然法思想主要围绕分析法律的内在道德与外在道德及其区别而展开的,其中程序自然法的概念及其八条合法性原则是富勒的主要理论贡献。

㈧ 哈特认为的法律内在道德是指什么

看来兄弟对这个问题不太清晰,我来说说我的看法。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伴随着法哲学发展的始终,一直备受讨论和争议。尤其在二次大战之后,哈特与富勒的论战中,讨论的核心问题即是此。哈特的著作《法律的概念》和富勒的《法律的道德性》集中反映了两个人的观点。
英国法哲学家哈特是实证主义法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法律与道德相分离,他认为法律的正当法律效力来源于承认规则,关于哈特的“法律规则说”,就不再详细说了。因此,他没有提出内在道德一词。
富勒代表的是自然法学派的观点,认为法律与道德有必然的联系,法律不能与道德分离,富勒证明其观点的核心主张即是提出的“内在道德”的观点,富勒认为法律道德不同于社会道德,可分为内在道德和外在道德,内在道德是法律的正当性来源,是法律的合法性基础,内在道德是一种形式道德,此即富勒所谓的“程序自然法”,所有法律只有符合内在道德的要求,才可以称之为法律,否则就不是法律;内在道德深藏于法律体系内部,是法律的基础和轴心,道德还可以分为义务的道德和愿望的道德,内在道德大部分为愿望的道德等等吧,富勒通过内在道德理论,将法律与道德紧密联系在一起,他首次将法律与道德的联系方式进行了清晰的阐述,这是前辈自然法学家没有做到的,也是他的理论对自然法学派的贡献。富勒的理论很丰富,对现当代法理学影响甚大,你可以找相关书籍看一下。
外在道德主要指的是法律的实体目标,如公平正义等;内在道德和外在道德相互影响,内在道德能促进外在道德的实现。嘿嘿,在火车上没事干,掏出来手机复习一下之前的知识。

热点内容
法治频道新闻 发布:2025-05-19 17:25:43 浏览:422
法官成东日 发布:2025-05-19 17:10:27 浏览:905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自然人刑事责任 发布:2025-05-19 17:01:33 浏览:863
职中经济法基础知识教案 发布:2025-05-19 16:59:05 浏览:487
土地权属证明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9 16:58:22 浏览:845
长居条例 发布:2025-05-19 16:58:21 浏览:814
法学院门 发布:2025-05-19 16:57:09 浏览:373
李欣律师 发布:2025-05-19 16:52:50 浏览:955
新安法社会发展 发布:2025-05-19 16:45:18 浏览:416
道德根据善恶 发布:2025-05-19 16:40:25 浏览: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