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基本道德
A. 做人要什么基本道德
“五伦十义”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道德究竟为何物?什么是道?什么是德?
道是宇宙整体自然的规则,自然的秩序,自然的纲领。举例来说,我们人的身体,从母亲生下来之后,整个身体器官就按一定的规则在运作,整个身体的运作规则,就是道。道不是谁设计的,自自然然就是道。如吃下的食物自然就能被消化吸收,走路时,各个部位的肌肉自然就能够彼此协调运动。人在世间如能随顺自然的规则就是行道,这是多么科学、多么自在的生活!
行道有得于心,行道有得于身,谓之德,它是局部运作的原理原则。譬如我们眼睛是一个局部,眼能见,见就是眼之德。眼之德能见、耳之德能听、鼻之德能嗅、舌之德能尝,每个器官皆有它的特殊作用与规则,若规则错乱,人就生病了。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与自然环境相处也有其道。如果我们了解人道的内容,在人与人相处时,就自然能和谐有序,从而减轻现今人们所承受的来自人际关系紧张、人事冲突频繁的精神压力。如果我们掌握了人与自然环境相处之道,怎么会遭受生态危机和自然灾害的威胁?即便是君子爱财,也要取之有道。这种种人类生存之道就在传统文化里。
现在我们通过人道伦常揭开传统文化的一角:
古人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为五伦:夫妇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君臣(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朋友关系。
相应的,人类道德伦常是: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诚友信。在这种情况下,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秩序井然,人们生活工作心情顺畅,有安全感。
相反,人类若失去道德伦常,则表现为:家庭矛盾加剧,离婚率攀升;父母“孝养”孩子,自身却老无所养的颠倒人伦,人丧失了做人的基础;兄弟关系淡漠,甚而反目为仇;工作场上,上级欺压下属、下属反叛上级或单位;人与人相互欺诈,没有人情和信义。在这种情况下,从家至社会人际关系反常、紧张,社会缺乏信用和规则,冲突加剧,人们精神压力大,内心痛苦,缺乏安全感。
道不是制度学说,而是自然的关系法则。道德也没有古今、中外的界限。人行道,心有所得则生智慧,身有所得则健康长寿。道法自然,所以道德本身绝不是人为的框架,而是随顺自然的产物。
由此可见,能够实践“五伦十义”的人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B. 做人的最基本道德底线是什么
所谓道德底线,就是道德的最起码的基本规范,即对行为主体的最低道德要求。对回社会成答员而言,社会道德底线是:诚实,厚道,有良心,...那时,社会将是什么样子呢?我想,社会也不会大乱的,人们会在生活中找到新的平衡点的。正象前面的例子,在以前,要是谈到放开来让人跳...
C. 做人最基本的品德
做人最基本的品德,我们应该有爱心,而且有责任感有担当,这样别人才愿意与我们相接触呢。
D. 做人的基本道德
感恩,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一个人如果不知感恩或不会感恩,那他就不是一个真诚的人。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塞涅卡说,报恩之心,比什么都高尚。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赵匡胤曾是后周柴世宗手下一名战将,在一次战斗中,坐骑中箭而死。他自己也跌落马下,敌将乘机围拢过来。这时,赵匡胤的一名骑兵,将战马让给他,以使他与敌人继续厮杀。战斗结束后,赵匡胤怎么也找不到那名骑兵。后来,陈桥兵变,他黄袍加身。他还惦记着当年舍身救他一命的骑兵。几经周折,当赵匡胤见到那名骑兵后,感慨地说,若不是当年你把战马让给我,我哪里还有今日!他的感恩之心,溢于言表。类似于此种故事,史书有众多记载。笔者以为,感恩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感恩是做人之美德。感恩是维系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纽带之一。一个国家,如果人人都知道感恩,都学会感恩,文明程度一定会很高。所以,感恩不是小事,而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人只要活在世上,就应常怀感恩之心。 但是,如今,并不是人人都怀感恩之心的。例如,个别人有了成绩,获得了荣誉,不知是党和国家的培养,而是以成绩和荣誉为资本,向组织上讨价还价;个别人从学校毕业了,工作了,成家了,不知父母为他付出的辛劳,而是冷眼相待,视年迈的父母为累赘;个别人做官了,工作上有成绩了,不知妻子的辛苦,而是舍去“糟糠”,做当代陈世美,包二奶、三奶,道德败坏到了极点;个别人学术成就显著,得了奖,成了专家,不知老师之辛劳,而是不尊师长,把老师贬得一无是处,什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全抛之脑后;个别人有困难了,束手无策了,朋友帮他渡过了难关,不知朋友待他的真诚,而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甚至诬蔑朋友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不知感恩的人虽人数不多,但危害极大,不但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而且影响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因此,有必要在全社会经常性地开展感恩教育,帮助不知感恩的人转变态度,使他们经常扪心自问:“我有感恩之心吗?”现在,有人质疑感恩教育,反感这种提法。其实,感恩教育是对的。只不过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引导小学生去看母亲分娩过程的录像就是了。 写到这里,笔者还有几点需要提及的。不知感恩的人,绝不要培养他当干部,一旦他当了官,他想的、图的只是个人利益。不知感恩的人,绝不要与他成家,一旦他有权有势了,他就会舍你而去。不知感恩的人,不要与他为友,一旦他欲望达到了,他就会把你忘到九霄云外,你有求于他,他决不会帮你……不知感恩的人,心是冰冷的。“乌鸦尚能反哺,羊羔尚能跪乳”,人有冰冷之心,还不如这两个小动物。社会需要善良的心,社会需要火热的心,社会需要诚挚的心。人有冰冷之心,怎能和社会相融?又怎能和人友好相处呢?赵匡胤,一个封建皇帝都知道感恩、报恩,难道1000多年以后的人,连他都不如吗?但愿化冰冷为火热,盼更多的人知道感恩、想着感恩、学会感恩,让感恩之风吹遍大地。
E. 做人的基本道德素质
不管您在哪里,诚信待人是做人的第一准则,一个人如果失了信,就算他再怎么强大,都是徒劳无功,一个人的成功得不到别人的肯定就不叫成功。
2
/10
切忌浮夸
浮夸是自己不诚信的第一表现,往往有很多人都愿意夸下海口或者平时老是吹牛,往往这样的人,很容易被别人排挤,人活一世,因为自己不切实际,会有几个知心的人愿意同你真心做结交。
3
/10
切忌忘形
得意忘形这种通常是骄傲自大的表现,当自己有某成就某了不起的事迹,通常都爱与他人自夸,第一两次也许人家能受得了你,经常这样自夸,相信你的朋友都会离你而去,而且往往老是重提的,说明自己觉得很骄傲,更多的是一种炫耀,然而这样的人,你自己想想呢?你还会喜欢吗?
4
/10
切勿争强好胜
生活中不是学习,争强好胜是没有好处的,往往过份的出风头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与麻烦,特别是做为上下级时,不要随便的出风头,以免死得快,容易得罪人,凡事做好自己的事,摆正心态,是金子会发亮的,如果不发亮,只能说自己没这个命。
F. 什么是做人的道德标准
1、百德孝为首。对父母的孝敬,居所有道德中的首位,如果一个人对父母不孝敬,做其他事情也不会很好地去遵守道德规范的。
2、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人的立身基础,没有这一点,其它一切都无从谈起。
3、知荣辱。知荣辱是做人基本道德的方向,人的修养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就是知道荣辱,知道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行为就有了方向。什么是荣辱,在以后的具体道德标准中加以说明。
4、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地反映事实,从事实中总结道理。
5、凭借自己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的利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6、幸福地感知通过自己劳动获取的利益,把享受自己劳动获取的利益视为幸福。
7、平和为人,追求自己利益的满足,但不损害他人利益,寻求人与人之间的互利互惠。
8、守诚信。说话办事都要讲诚信,讲诚信就是用真实的自己与他人交往,说到做到,做不到不说,如果因为客观的原因无法兑现自己的承诺,要把真实的原因告诉对方,求得原谅,并负起相应的责任。
9、为人热情,但要防范被他人伤害。人与人的交往,是以平等为前提的,如果在别人谋划伤害你的同时,你还在热情地与他交往,这就是愚钝。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制止住他人的伤害行为,然后再与其交往,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10、处事为人要勇于负责任。负责任不是人的天性,而是人的社会性的表现,是要经过长期修养才能做到,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虽然如此,但是在需要的时候,人是必须要负起责任的。你得到了权力,获得了利益或欠了他人利益,之后这必须要负起责任。例如:父母把你养育成人,你必须负起赡养老人的责任;你娶了妻生了子,必须负起家庭的责任;你与邻居共用一个走廊,每天从邻家门口路过,你就应当负起清扫走廊的责任;你的孩子伤了别人,你要负起给他人治伤与教育自己孩子的责任;你当上了公司的领导,你必须负起公司利润和员工利益的责任。
11、与人交往不能自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这必须是高度修养的结果。从人的天性来讲,在与人的交往中,往往都是考虑自身的利益为多,但是这样的结果就无法与他人交往,自私反而获得不了利益,客观使人懂得自私反而满足不了自己的利益,社会要求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必须考虑双方的利益,不能自私,自私是人与人交往的最大障碍。
12、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礼貌就是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对他人表现出谦虚与恭敬;礼貌表现出本人的修养与对他人的理解;礼貌是人与人软接触的胶垫,是社会和谐的需要。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受到各种不同的教育,必然形成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思维方式。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由于不同必然要发生矛盾,矛盾的硬碰硬使人无法交往,为了人们之间的顺利交往,就要进行有弹性的接触,这种弹性接触的中间环节就是礼貌。礼貌使人与人之间顺利交往成为可能,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润滑剂。
例如:有人要求你办事,你不想办或办不到,这时宛然谢绝就是礼貌,冰冷拒绝就是不礼貌,回避是技巧,不回答是没有智慧。
13、与人交往要注意界限。这个界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话要注意界限,二是做事要注意界限。
说话办事对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界限,交往众多繁杂,这个界限是非常难掌握的。按照人的天性,在与人交往的时候,都是以自己的感受为界限的,这个界限是不准确的。
与人交往办事,必须以自己与他人的综合感受为界限,例如:你向邻居借1000元钱,邻居有点舍不得,后来借给你300元钱,那么这300元钱就是你与邻居的金钱往来界限;再如,你向朋友借5000元钱,朋友有点为难,答应借给你4000元钱,那么这4000元钱就是你与这位朋友的界限;再如,你向姐姐借20000元钱,姐姐全借给了你,并且还问是否还缺钱,那么你与姐姐的界限就在20000元以上;你向爸爸借30000元钱,爸爸说自己总共有50000元,让你把储蓄折拿去用,那么你与爸爸就没有界限。
与人说话要注意界限,例如:老张到朋友家去做客,朋友的孩子不懂礼貌,老张当着众人的面教育这孩子,朋友很没面子,场面也很尴尬。在这里就是老张说话不注意界限的结果。孩子没礼貌,是应当教育,但是老张是客人,却当着众人的面教育主人的孩子,这就是超越界限的表现。
说话办事要注意界限,在这里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要了解他人,要理解他人,只有了解、理解他人,才能掌握好与他人交往的界限。理解他人是一个长期修养的过程。
14、大事必须清楚,小事需要糊涂。大事清楚,这需要人的知识与智慧,做到这一点需要学习自然与社会的科学知识,有了知识,就能清楚大事,这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对小事清楚这是人的天性,而不去计较小事,对小事糊涂,就比较困难,这需要经过长期的修养才能做到。
G. 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什么·
两个方面,
第一,内在方面,无所愧疚
把内心培养成善良,完满,富足,不忧不惧,从容不专迫,属无所愧疚。
当一个人在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禁得起推敲时,这是一个人的内在道德。
第二,外在方面,匹夫有责
我们在奋斗自己理想的同时,也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为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美好建设出一份力,能达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境界,但这种境界不是以损害自己或他人的个人利益为前提而实现的。应该是一个人在保障自己基本利益的基础上,尽量为社会做多的贡献,这就是外在道德。
有了这两点道德底线,我们既能对得起自己,又能对得起天下。
H. 做人基本品德有哪些
正直,坦率,正义,文明,进取
I. 人的基本道德标准是什么
1:有信仰(不一定非得是宗教);2:人生有目标;3:做事有原则;4:有点悲悯之心;5:尊重他人、诚实、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