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依法治贪

依法治贪

发布时间: 2021-12-08 05:15:42

1. 依法治国、反贪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内“感”,可以是从作品容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

2. “乾隆治贪,越治越贪”,甚至出现不少冤假错案,这是为什么呢

清朝乾隆在位时期,对贪污腐败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为什么贪污却越演越烈,出现了许多令人瞠目结舌的大案,如甘肃捐监冒赈贪污案、乌鲁木齐侵贪案等案。

乾隆惩贪屡禁不止的根源,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正因清朝处在封建社会,且又是末期,那些弊病显露无疑,所以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措施,在不改变制度的前提下,都不能取得惩贪的最终胜利,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

3. 【50分】历史上治贪制度

明太祖 剥皮实草 肯定是最著名也是最狠辣的啦。朱元璋还鼓励百姓检举揭发,实行全民监督反腐。 两宋 是士大夫的乐园,很少杀高级官僚,岳飞的死是一个巨大的悲哀和罕有的例子。他们反腐用的是高薪养廉法。 再早就好像没有明确的制度了,北魏开国一百年后才给公务员发工资,真不知道那些人怎么养活自己。汉朝以后逐渐形成九品中正制,有道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官位被世家大族所垄断,上下沆瀣一气,没听说有什么有效控制手段的。 说来,某某青天、某某青天是从宋代以后才开始叫开的:包青天、海青天、于青天。是不是由于政府对贪官打击逐渐加强而涌现呢?

4. 中国法律治贪谁提出来的

在惩治官员贪腐方面,重典为什么会屡屡失灵呢?答案依然要从重典栖身的政治上去找。在传统的专制政治架构之下,包括重典在内的所有法律往往难以得到严格有效的实施,规避法律、选择性执法必然会成为风气,至于立法者和执法者双双知法犯法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而立法者和执法者的主要组成部分也都是官员,更让监管形同虚设。重典虽好,但终究奈何不了立法者和执法者对它的规避与蔑视,正所谓“徒法不足以自行”。
要想法律在治贪反腐方面有所作为,关键并不在于法律有多严厉。相反,严刑峻法犹如下药过猛,不但无益而且有害。治贪的要义在于执法本身的严厉,即依法惩罚具有必然性。
早在1764年,意大利犯罪学家贝卡里亚就指出,对于犯罪最强有力的约束力量不是刑罚的严酷性,而是刑罚的必定性。如果让人们看到他们的犯罪可能受到宽恕,或者刑罚并不一定是犯罪的必然结果,那么他们就会滋生犯罪不受处罚的幻想。而执法不严,贪污腐化并不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正是我国法律在惩治腐败方面效果不彰之关键。
贝卡里亚还说,法律应当是铁面无私的,每一具体案件中的执法者也应当是铁面无私的。但是立法者应当是温和的、宽大的和人道的。他们是一些明达的建筑师,使自己的大厦以自爱为基础平地而起,使普遍利益集中地体现个人利益。
斯言诚哉。与重典相比,我们更应该追求充满宽容与人道的良法。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曾指出:“如果刑法的每一种刑罚都是依据犯罪的特殊性质去规定的话,便是自由的胜利。”人类想要刑法,不是要创设刑罚,而是要限制刑罚。重典式刑法既不利于对违法犯罪者的改造,又无助于有效遏制违法犯罪的发生。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雄辩地证明,试图依赖重典去治贪反腐,就像企图扯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是很不现实的。治理官员腐败,与其用重典,不如像朱列玉代表提出的那样,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承载宽容与人道精神的良善之法。

5.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对吗

正确的——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通篇体现了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治权、依法治官,坚专决把权力关进属制度的笼子里。“在学习讨论四中全会《决定》时,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同志提出,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治权,依法治权首先要依法治官,尤其要严治贪腐高官。这可以说是深得四中全会《决定》的要义的”。

6. 谈谈反腐与从严治党,依法治国的关系

反腐倡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
反腐倡廉是新一届领导集体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回,它的成效直接关系着答改革开放事业能否继续推进,关系着党在人民群众中威望的高低,关系着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能否稳固。八项规定的严格执行、反“四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扎实推进以及“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有力举动,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央反腐倡廉和从严治党的勇气和决心。反腐倡廉既需要从思想上、作风上下功夫,更需要从制度上、法制上着力。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战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用法治规范权力、约束权力,使广大党员干部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现实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让人触目惊心的腐败案件,莫不是以权压法、以权越法、以权替法、以权傲法、权大于法的结果。经验一再表明,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必须依靠健全的制度和法律,走法治反腐的道路,才能真正有效地遏制腐败,才能使各级党政干部在铁面无私的法律面前“不想贪”“不敢贪”“不能贪”。

7.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我市普法贪污治理工作中发挥作用。

在职能履行上实现新突破 发挥办公室职能。杭州市将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定位为“组织、指导、协调、监督、考核、服务”,每年将年度工作任务分解到有关职能部门,由职能部门各自履行,办公室则重点为各单位、各部门做好服务、协调、指导,并与党委、人大、政协共同做好监督检查。这样既能做到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又能使办公室从繁重的具体事务中抽身而出,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全局性、前瞻性的调研与思考,上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下为基层做好指导服务,从而形成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政府普法依法治理主管部门指导规划、各部门各行业组织实施、人大政协监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运行机制。 实现“两个转变”。杭州市坚持将办公室工作职能从“主演”向“导演”、从“独唱”向“合唱”转变,着重发挥好组织、指导、协调的作用,把握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全局,较好地避免了唱“独角戏”。在杭州市“五五”普法依法治市规划中,按照市委提出的建设“法治杭州”工作目标和全市各部门职能,直接明确了市级各职能部门的基本职责和任务要求,并作为将来“五五”规划考核验收的重要依据,真正形成了各部门协调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格局。 做好“两个结合”。为切实履行普法依法治理办事机构的职能,采取了“单打”与“团体”相结合、“自选动作”与“规定动作”相结合的工作部署方式,督促各地各部门根据自身实际,在完成好上级要求的“规定动作”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开展本地本部门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培育和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自选动作”。目前,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已初步形成“社区依法治理”、“区域法治文化”、“外来务工创业人员学法”、“市民学法大讲堂”、“节假日、纪念日、主题日法制宣传教育系列活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目标考核”六大特色品牌。 在工作方式上实现新突破 利用现代传媒开展工作。杭州市在积极引导电视、报刊、广播等大众传媒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法制宣传。目前市级有杭州普法网、市辖十三个区(县、市)已开通区域性专业普法网站9个。余杭普法网内容丰富多彩,版面生动活泼,点击率很高,较好地起到了法制宣传教育的作用。市政府各职能部门都在自己的政府门户网站上开辟了法律、法规宣传专栏。 利用法治文化“大餐”开展工作。杭州市注重法律与文化、法理与情理、说教与熏陶相结合,一些制度创新在国内外有着重大影响,如在社区局域网创立“模拟法庭”,即结合社区某个涉及道德和法律的事件,发动社区居民参与讨论和公开评议,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和摩擦。同时还推出包括普法文化大使、普法动漫形象、普法主题歌、系列普法文化传播载体等具有浓郁杭州特色的法治文化系列活动。 围绕市民法律需求开展工作。杭州市围绕各个时期不同的工作重点和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指导开展法制宣传工作。处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境,市民群众就会有不同的法律需求。市依法治市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都要开展社会法律需求倾向的调查研究,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法律需求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重点对象普法上实现新突破 以领导干部学法为龙头。多年来,在抓领导干部的普法教育上始终以求实效为目标,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较好地实施了“五个一工程”:市管领导干部每季度参加一次学法讲座;领导干部撰写一篇学法用法调研文章;向市级机关各单位发送一套《干部法律知识读本》教学光盘;完成一本“学习与思考”学法作业;市级机关中层干部定期参加一次法律知识考试。 以社区、农村两委会干部学法为主体。为提高社区、农村两委会干部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杭州市在“五五”普法规划中将社区工作者、农村两委会干部列为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坚持每年开展专门针对这两支队伍的法律知识培训,对全市670个社区、3682个村的20000多名基层干部进行了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民事诉讼法、信访条例婚姻法、继承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物权法等法律知识的培训,有效提高了社区干部和农村两委会干部的法律素质。 以青少年学法为基础。杭州市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学科教学主渠道作用,对全市13个区(县、市),中小学领导和承担法制课教育的教师3400余人进行了统一培训和考试,实行持证上岗。几年来,坚持推广“法制副校长”、“青少年法制学校”、“法治故事大赛”等成功做法,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全市所有的中小学均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学校法制辅导员、法制宣传委员机制正在积极探索中。

8.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正确吗

正确的——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通篇体现了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治权、依版法治官,坚权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学习讨论四中全会《决定》时,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同志提出,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治权,依法治权首先要依法治官,尤其要严治贪腐高官。这可以说是深得四中全会《决定》的要义的”。

9. 结合材料谈谈反腐与从严治党依法治国的关系

反腐倡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
反腐倡廉是新一届领导集体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它的成效直接关系着改革开放事业能否继续推进,关系着党在人民群众中威望的高低,关系着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能否稳固。八项规定的严格执行、反“四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扎实推进以及“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有力举动,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央反腐倡廉和从严治党的勇气和决心。反腐倡廉既需要从思想上、作风上下功夫,更需要从制度上、法制上着力。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战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用法治规范权力、约束权力,使广大党员干部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现实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让人触目惊心的腐败案件,莫不是以权压法、以权越法、以权替法、以权傲法、权大于法的结果。经验一再表明,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必须依靠健全的制度和法律,走法治反腐的道路,才能真正有效地遏制腐败,才能使各级党政干部在铁面无私的法律面前“不想贪”“不敢贪”“不能贪”。

10. 为什么反腐倡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

反腐倡廉是新一届领导集体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它的成效直接关系着改革开放事业能否继续推进,关系着党在人民群众中威望的高低,关系着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能否稳固。八项规定的严格执行、反“四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扎实推进以及“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有力举动,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央反腐倡廉和从严治党的勇气和决心。反腐倡廉既需要从思想上、作风上下功夫,更需要从制度上、法制上着力。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战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用法治规范权力、约束权力,使广大党员干部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现实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让人触目惊心的腐败案件,莫不是以权压法、以权越法、以权替法、以权傲法、权大于法的结果。经验一再表明,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必须依靠健全的制度和法律,走法治反腐的道路,才能真正有效地遏制腐败,才能使各级党政干部在铁面无私的法律面前“不想贪”“不敢贪”“不能贪”。

热点内容
以下属于法律效力的范围的是 发布:2025-05-18 04:24:18 浏览:767
执行法律知识包括什么 发布:2025-05-18 04:21:33 浏览:135
山东计划生育条例罚款 发布:2025-05-18 04:14:57 浏览:877
法律服务采购河南 发布:2025-05-18 04:10:37 浏览:956
富宁县律师 发布:2025-05-18 03:56:57 浏览:608
人身侮辱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8 03:56:52 浏览:714
教育局贯彻劳动合同法情况汇报 发布:2025-05-18 03:35:02 浏览:844
法律硕士对英语的要求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916
公司合伙人之间的法律协议有效吗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208
抵押司法拍卖 发布:2025-05-18 03:25:11 浏览: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