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有
① 举例说明影响企业管理道德的因素
价值观是决定企业管理道德的关键因素。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或组织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即对社会、人际、事物的是非对错、喜欢讨厌的判别与反应。 如甲企业选择人才的标准把会赚钱、有能力放在第一位,道德是次要的;乙企业选择人才的标准把品德、忠诚度放在第一位,能力放在次位。
② 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主要有:
(一)道德发展阶段:道德发展阶段不同,社会对管理伦理的认识也不同
(二)个人特征:每个人进入组织时,都有一套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
(三)结构变量:组织的结构设计有助于管理者伦理行为的产生。
(四)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强弱也会影响伦理行为
(五)问题强度
(一)道德发展阶段
国外的研究表明:道德发展阶段要经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为两个阶段
有关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表明:
1:人们依次通过六个阶段,而不能跨越
2:道德发展可能中断,可能停留在任何一个发展水平上
3:多数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处在4阶段以上
(二)个人特征
人们发现2个变量影响个人行为:“自我强度”和“控制中心”
自我强度:用来衡量一个人的信念强度。自我强度越高,克制冲动并遵守内心信念的可能性越大
控制中心:用来衡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认为他们自己控制自己,具有外在控制的人则认为生命中发生的任何事都是由运气和机会决定的。
从伦理角度看:具有外在控制的人不大可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三)结构变量
在不同的结构中,管理者在时间、竞争和成本等方面的压力也不同,压力越大越可能降低伦理标准
(四)组织文化
最有可能产生高伦理标准的组织文化是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以及风险和冲突承受能力的组织文化,处在这种文化中的管理者,具有进取心和创新精神。
与弱组织文化相比,强组织文化对管理者的影响更大
(五)问题强度
取决于以下6个因素
1:某种伦理行为对受害者的伤害有多大,对受益者的利益有多大
2:有多少人认为这种行为是善良和邪恶的
3:行为实际发生并造成的实际伤害的可能性有多
4:行为和其预期后果之间的时间间隔有多长
5:你觉得行为受害者与你的距离有多近
6:伦理行为对有关人员的影响的集中程度如何?
③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有哪些
1、道德发展阶段
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道德发展要经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为两个阶段。随着阶段的上升,个人的道德判断越来越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道德发展的最低层次是前惯例层次。在这一层次,个人只有在其利益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才会作出道德判断。道德发展的中间层次是惯例层次。在这一层次,道德判断的标准是个人是否维持平常的秩序并满足他.人的期望。道德发展的最高层次是原则层次。在这一层次,个人试图在组织或社会的权威之外建立道德准则。
有关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表明:
①人们一步一步地依次通过这六个阶段,不能跨越。
②道德发展可能中断,可能停留在任何一个阶段上,也可能倒退和堕落。
③多数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处在第四阶段上。也有少数人能始终坚持自己信奉的原则,出污泥而不染。
2、个人特性
管理者的个人特性对组织的管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影响。这里所讲的个人特性主要是指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包括道德观)、自信心和自控力。
人们的价值观是由家庭、朋友、社区环境、教育环境、宗教信仰、生活和工作经历等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由于每个人所遇到的这些因素千差万别,因而每个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就不可能完全相同。
每个人对待权力、财富、爱情、家庭、子女、社会、人生以及个人责任等的态度也各式各样一所以在同样的管理道德问题面前,每个管理者作出的决策不可能完全相同,甚至可能完全相反。
管理者个人的自信心和自控力与管理道德也很有关系。自信心和自控力强的人,一般都会深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因而通常都能坚持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他们也会听取不同的意见,但自己确定的方向和底线不会轻易改变。由于涉及道德的管理问题一般都有较大争议,都会受到利益与道德风险两方面的巨大压力,自信心和自控力弱的人就会摇摆不定和困惑不解,很容易屈服于外力摆布,而难于坚持白己的主张。
3、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对管理道德影响巨大。
①组织内部机构和职责分工有没有必要的权力制衡、监察、检查、审计机制,有没有外部群众和舆论监督。如果有比较完善的内外制衡监督机制,就可大大预防和制止不道德的管理行为产生。
②组织内部有无明确的规章制度。清晰说明各级管理职务的实施细则和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可以有效预防不道德管理行为的产生。
③上级管理行为的示范作用。下级必然会十分关注上级的管理行为,从中弄清哪些管理行为是上级可以接受和真正期待的,上行下效,而完全不管规章制度有什么规定。
④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如果评估考核奖惩偏重于成果,并且所订的指标又偏高,各级管理者就可能迫于强大的压力而不择手段去追求成果指标,从而引发许多不道德的管理行为。
4、组织文化
组织有无诚信、包容的组织文化对管理道德有重要影响。如果管理者和员工在积极创新进取时,一旦遭受挫折或失败,不会受到组织的歧视和惩罚;相反的,如果通过采用某些不道德的行为取得成果,将会被人们揭露和鄙视。这样,诚信做事、包容失败的组织文化将必然减少不道德的管理行为。
5、问题强度
道德问题强度会直接影响管理者的决策。所谓问题强度,是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例如,有多少人会受到伤害?有多少舆沦会谴责这种行为?这种行为造成危害的概率有多大?人们是否能直接感觉到?潜在受害者与这种不道德行为距离有多近?这种行为的危害是否可能集中爆发?
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一肯定的,那么管理者很可能采取道德的行为。但是当间题本身对组织具有特别重大影响时,管理者为了保护本组织的利益也可能冒被揭露的风险而采取不道德的管理行为。例如美国安然公司造假账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④ 管理学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出的选择题有哪些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有( )。
A.个人特征 B.组织结构 C.组织文化
D.道德问题的强度 E.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
管理者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除了由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影响之外,还受到管理者的个人特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以及道德问题的强度等影响。
个人特征是指个人早年形成的、关于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的基本信条,它们成为组织中个人的一套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
组织结构有助于形成管理者的道德行为,例如正式的规则和制度可以减少模糊性,促进行为的一致性;上级的行为对个人道德行为具有强大的影响,所谓上行下效;等等。
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力量也会影响到道德行为,例如一种高风险承受力、高度控制以及对冲突高度宽容的文化,有可能形成较高的道德标准。处在这种文化中的管理者将被鼓励进取和革新,并对他们认为不现实的或不喜欢的期望和需要进行自由公开的挑战。
最后,所面对问题的大小、严重程度等也会对管理者的道德行为产生影响。
⑤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有哪些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外部因素的影响
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早期教育因素、企业的管理体制及制度因素、企业文化因素、社会大环境因素等。
一是早期教育因素的影响。个人早期受的教育、生活环境,尤其是在其幼、童年时期所处环境的熏陶、所受教育的程度对其今后的观念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这时期感知、认知事物,其个人的道德观初步形成。“孔融让梨”就是早期教育对其道德影响的表现。二是企业的管理体制及制度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管理体制是否有利于企业发展,企业领导者是否为管理者创造一个工作、发展的平台,企业是否做到组织结构科学合理、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人才培训培养机制是否激励有效等,都对管理道德的形成起到较大影响。正如张瑞敏评价他在海尔充当的角色时,认为“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
三是企业文化因素的影响。一个企业有较强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就可以抵御外来风险,化解内部冲突。在走上市场经济之路以来,许多企业注重实施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文化,如海尔文化,不仅使海尔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而且使企业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员工的亲和力进一步增强,从而形成了海尔人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
四是社会大环境因素的影响。一定时期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会从外部影响、甚至改变个人的管理道德观。尤其足在社会转型期,多种因素综合导致了一些人的道德观危机,如社会不同层次的管理道德问题、职业圈子中的管理道德问题、企业内部日常管理中面临的管理道德问题等。
内在因素的影响
内在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管理者自身的意志、能力、信念因素、自身责任感因素等。
一是个人意志、能力和信念因素的影响。个人意志坚强、个人能力较强、个人信念坚定的管理者对事物判断比较准确,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外部诱惑如何,其大多数会在道德准则判断与道德行为之间保持较强的一致性,不会因一时之事、一念之差而作出不正确的选择;反之则会在道德准则判断与道德行为之间作出不正确的选择。
二是个人责任感因素的影响。责任感是每个人对工作、企业、社会等所作出行为的负责态度,有较强责任感的人,是一个能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履行职责和正确行使职权的管理者,敢于、勇于对自己行为负责,很少出现违背道德准则的情况;反之,缺乏责任感的人,对自己行为的后果不愿承担责任,甚至认为“事不关己”,推卸责任,则缺乏最基本的道德素质。
上述几种因素基本上决定了一个人管理道德观的形成,不同的道德观导致了相应的管理行为,造成各种各样的管理道德问题。
⑥ 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
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有,
企业价值观等企业文化;企业规章制度;
个人品德修养;
个性过性格等等。
⑦ 什么是道德和管理道德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有哪些
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
管理道德是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在社会一般道德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有:(1)个人特征;(2)结构变量;(3)组织文化;(4)问题的强度。
⑧ 影响管理道德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早期教育因素、企业的管理体制及制度因素、企业文化因素、社会大环境因素等。
一是早期教育因素的影响。个人早期受的教育、生活环境,尤其是在其幼、童年时期所处环境的熏陶、所受教育的程度对其今后的观念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这时期感知、认知事物,其个人的道德观初步形成。“孔融让梨”就是早期教育对其道德影响的表现。 二是企业的管理体制及制度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管理体制是否有利于企业发展,企业领导者是否为管理者创造一个工作、发展的平台,企业是否做到组织结构科学合理、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人才培训培养机制是否激励有效等,都对管理道德的形成起到较大影响。正如张瑞敏评价他在海尔充当的角色时,认为“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
三是企业文化因素的影响。一个企业有较强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就可以抵御外来风险,化解内部冲突。在走上市场经济之路以来,许多企业注重实施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文化,如海尔文化,不仅使海尔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而且使企业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员工的亲和力进一步增强,从而形成了海尔人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
四是社会大环境因素的影响。一定时期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会从外部影响、甚至改变个人的管理道德观。尤其足在社会转型期,多种因素综合导致了一些人的道德观危机,如社会不同层次的管理道德问题、职业圈子中的管理道德问题、企业内部日常管理中面临的管理道德问题等。
内在因素的影响
内在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管理者自身的意志、能力、信念因素、自身责任感因素等。
一是个人意志、能力和信念因素的影响。个人意志坚强、个人能力较强、个人信念坚定的管理者对事物判断比较准确,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外部诱惑如何,其大多数会在道德准则判断与道德行为之间保持较强的一致性,不会因一时之事、一念之差而作出不正确的选择;反之则会在道德准则判断与道德行为之间作出不正确的选择。
二是个人责任感因素的影响。责任感是每个人对工作、企业、社会等所作出行为的负责态度,有较强责任感的人,是一个能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履行职责和正确行使职权的管理者,敢于、勇于对自己行为负责,很少出现违背道德准则的情况;反之,缺乏责任感的人,对自己行为的后果不愿承担责任,甚至认为“事不关己”,推卸责任,则缺乏最基本的道德素质。
上述几种因素基本上决定了一个人管理道德观的形成,不同的道德观导致了相应的管理行为,造成各种各样的管理道德问题。
⑨ 影响管理的因素有哪些
任何组织都是在一定环境中从事活动的;任何管理也都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这个环境就是管理环境。管理环境的特点制约和影响管理活动的内容和进行。管理环境的变化要求管理的内容、手段、方式、方法等随之调整,以利用机会,趋利避害,更好地实施管理。尤其对于行政管理来说,管理环境的影响作用更是不可忽视。这是由行政环境的特点所决定的。
管理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一般有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自然环境。内部环境有人力资源环境、物力资源环境、财力资源环境以及内部文化环境。
外部环境是组织之外的客观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总和。它是不以组织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组织的管理必须面对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非政府组织来说,政治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法令等。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经济环境是影响组织,特别是企业的重要环境因素,它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通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微观经济环境主要指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科技环境反映了组织物质条件的科技水平。科技环境除了直接相关的技术手段外,还包括国家对科技开发的投资和支持重点;技术发展动态和研究开发费用;技术转移和技术商品化速度;专利及其保护情况等。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资源状况。地理位置是制约组织活动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不同的组织有一般的共同环境,同时也要在一定的特殊领域内活动。一般环境对不同类型的组织均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而与具体领域有关的特殊环境则直接、具体地影响着组织的活动。如企业需要面对的特殊环境包括现有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替代品生产情况及用户和供应商的情况。外部环境与管理相互作用,一定条件下甚至对管理有决定作用。外部环境制约管理活动的方向和内容。无论什么样的管理目的,管理活动都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脱离现实环境的管理是不可能成功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部环境对管理活动的决定作用。同时外部环境影响管理的决策和方法。当然,管理对外部环境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内部环境是指组织内部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总和。它是随组织产生而产生的,在一定条件下内部环境是可以控制和调节的。人力资源对于任何组织都始终是最关键和最重要的因素。人力资源的划分根据不同组织、不同标准有不同的类型。比如企业人力资源根据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生产工人、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三类。物力资源是指内部物质环境的构成内容,即在组织活动过程中需要运用的物质条件的拥有数量和利用程度。财力资源是一种能够获取和改善组织其他资源的资源,是反映组织活动条件的一项综合因素。财力资源指的是组织的资金拥有情况、构成情况、筹措渠道、利用情况。财力资源的状况决定组织业务的拓展和组织活动的进行等。文化环境是指组织的文化体系。包括组织的精神信仰、生存理念、规章制度、道德要求、行为规范等。
内部环境随着组织的诞生而产生,对组织的管理活动产生影响。内部环境决定了管理活动的可选择的方式方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组织管理的成功与失败。
⑩ 管理学原理简答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除了管理者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影响之外,还受到管理者的个人特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以及道德问题的强度等影响。
个人特征是指个人早年形成的、关于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的基本信条,它们成为组织中个人的一套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
组织结构有助于形成管理者的道德行为,例如正式的规则和制度可以减少模糊性,促进行为的一致性;上级的行为对个人道德行为具有强大的影响,所谓上行下效;等等。
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力量也会影响到道德行为,例如一种高风险承受力、高度控制以及对冲突高度宽容的文化,有可能形成较高的道德标准。处在这种文化中的管理者将被鼓励进取和革新,并对他们认为不现实的或不喜欢的期望和需要进行自由公开的挑战。
最后,所面对问题的大小、严重程度等也会对管理者的道德行为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