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清许真君

道德清许真君

发布时间: 2021-12-08 18:57:12

⑴ 道教的创始人是谁

道家的创始人、道教的始祖是老子。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直到汉朝后期才有教团产生,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老子李耳(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唐代尊封老子为大道元阙圣祖太上玄元皇帝。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说老子是孔子的当代人。除此之外,司马迁的著作《史记》中也有一本老子的传记,也被称为《史记》。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老子是楚国人,楚国位于今天的中国南部。

(1)道德清许真君扩展阅读:

老子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里。《老子》,又名《道德经》或《德道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1、天道理论

道作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本原与本体,缔造、成就了天地万物。但道成就天地方物,并非有意作为,而完全出于无意作为。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自然者,自得其然也。自然是对道之状态与作为的形容,而非道之外更有一实体的自然。

2、辩证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提出“反者道之动”。这就是说,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所谓“物壮则老,“兵强则灭”。同时,事物的发展、事物向反面的转化,并不是一下子实现的,需要经历一个数量上不断积累的过程。

⑵ 有没有人知道有关神仙的书籍

山海经、道德经、修真十书、道法会元、上精灵宝大法、列仙全传、尘外记、三教授神大全,这些都有记载,主要为道家书籍

道教神仙列表
一:至尊三清及诸尊神
三清:
元始天尊(玉清圣境元始天尊,也称玉清大帝)
灵宝天尊(也称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等)
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
五老君:
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君(简称青灵始老苍帝君)
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简称丹灵真老赤帝君)
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君(简称元灵元老黄帝君)
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简称皓灵皇老白帝君)
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简称五灵玄老黑帝君)
二:天地日月星宸等诸大神
玉皇大帝(又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四御: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紫微北极大帝,北极大帝,北极星君)
南极长生大帝(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统天元圣天尊)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勾陈大帝,天皇大帝)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后土,后土娘娘)
五星七曜星君:
五星为岁星(木星)
荧惑星(火星)
太白星(金星)
辰星(水星)
镇星(土星)
北斗七星君
第一天枢
第二天璇
第三天玑
第四天权
第五玉衡
第六闿阳
第七摇光
第一至第四为魁
第五至第七为标
合而为斗。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宫: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宫:司禄星君
第三天梁宫:延寿星君
第四天同宫:益算星君
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
第六天机宫:上生星君
四灵二十八宿
青龙(东):角、亢、氐、房、心、尾、箕
白虎(西):奎、娄、胃、昴、毕、觜、参
朱雀(南):井、鬼、柳、星、张、翼、轸
玄武(北):斗、牛、女、虚、危、室、壁
十方诸天尊:
东方玉宝皇上天尊
南方玄真万福天尊
西方太妙至极天尊
北方玄上玉宸天尊
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
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
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
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
上方玉虚明皇天尊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圆明道母天尊:斗姆,北极坎宫
三官大帝
天官:紫微大帝
地官:清虚大帝
水官:洞阴大帝
降魔护道天尊:亦称高明大帝.祖天师,即道教创立者张道陵
真武大帝:亦即佑圣灵应真君.翊圣保德真君.佑圣真君玄天上帝.荡魔天尊
文昌帝君:文昌帝君:亦即梓潼帝君.保德宏仁大帝.更生永命天尊.元皇大帝
太乙救苦天尊:亦称青玄上帝
太乙雷声普化天尊:亦称都天纠察大灵官.王善天君
南极长生司命真君:亦称南极真人.寿星.老人星
东岳大帝:全称为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又称东岳天齐大帝,东岳泰山君,酆都大帝
三:灵官.太岁诸神及人身中之神
灵官:有所谓十天灵官.九地灵官.水府灵官.五百灵官.五显灵官
功曹:亦称四值功曹,为道教所奉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的神
城隍:据说由《周礼》蜡祭凡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衍化而来
土地:由古代之社稷神衍化而来
灶君
门神
财神
瘟疫神
四:真人和仙人
四大真人(莫生莫死,莫虚莫盈,是谓真人)
南华真人:即先秦道家学者庄周
微妙元通真君:冲虚真人:即先秦道家学者,郑人列御冠
通玄真人:据传为文子,姓辛名钘,一名计然
洞灵真人:即亢仓子,亦称亢桑子.庚桑子
仙人(超脱尘世.有神通变化.长生不死,是谓仙人)
赤松子:神农时雨师
宁封子:黄帝时人
赤精子:颛顼时人
彭祖:颛顼帝之玄孙
容成公:黄帝之师
安期生:海上仙人
三茅真君:即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小茅君茅衷
许真君:晋代道士许逊
北五祖:
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大道君王玄甫
正阳开悟传道垂教帝君钟离权
纯阳演正警化采佑帝君吕洞宾
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刘海蟾
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王重阳
南五祖:
紫阳真人张伯端
翠玄真人石杏林
紫贤真人薜道光
翠虚真人陈泥丸
紫清真人白玉蟾
北七真:
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马钰
长真凝神玄静温德真君谭处端
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刘处玄
长春全德神化明应主教真君邱处机
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晤王处一
太古广宁通玄妙极真君郝大通
清静渊真玄虚顺化元君孙不二
八仙:
铁拐李
汉钟离
张果老
何仙姑
蓝采和
吕洞宾
韩湘子
曹国舅

⑶ 道教中的神仙有哪些

一、三清五老

三清

元始天尊(也称玉清大帝、天宝君全称玉清圣境虚无自然原始天尊)

灵宝天尊(也称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灵宝君等)

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

五方五老君

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君(简称青灵始老苍帝君)

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简称丹灵真老赤帝君)

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君(简称元灵元老黄帝君)

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简称皓灵皇老白帝君)

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简称五灵玄老黑帝君)

二:六御天帝

六御,位居三清五老之下,这种说法源于中国古代“六合”观念,所谓“六合”,即上、下、四方(东、西、南、北)

上:玉皇大帝(又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统御诸神万天;

北: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统御日月万星;

西: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统御兵戈万雷;

南:南极长生大帝,统御万灵;(俗称寿星)

下: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玉帝之妻,统御山川万地;

东:东极青华大帝(又称太乙救苦天尊),玉帝伺者,统御万类;(俗称太乙真人)

紫微北极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合称四御;太乙救苦天尊位在四御之后;

三:金母木公

统领管理男女诸仙。

1、西王母,又称西姥、王母、金母和金母元君(特别强调, 在正统道教神系中,玉皇大帝与西王母并非夫妻关系,西王母比玉帝出现得早)。西王母是先天阴气凝聚而成,所有女仙之首、掌管昆仑仙岛。(俗称王母娘娘)

2、东王公,先天阳气凝聚而成,所有男仙之首,掌管蓬莱仙岛。

四:三官大帝

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隶属六御之西方天皇勾陈大帝管辖,在道教神仙体系中,三官大帝比三清尊神出现时间还要早,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灵。

1、天官(赐福):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王。每逢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民间俗称福星)

2、地官(赦罪):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总主五帝五岳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3、水官(解厄):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玉清境。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下元节,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五:十方天尊

(由太乙救苦天尊应化而成,具体职责参看太乙救苦天尊条目)

东方玉宝皇上天尊

南方玄真万福天尊

西方太妙至极天尊

北方玄上玉宸天尊

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

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

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

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

上方玉虚明皇天尊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3)道德清许真君扩展阅读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

道教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将道教对“道”之信仰人格化体现。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全国现有住观道士3万余人。宫观是道教徒活动的场所,全国现登记开放的宫观有2千余座

⑷ 道家门派都有哪些

1、全真

全真道又称全真派,与正一道并为道教两大派别。金代王重阳(见王重阳条)创立,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即以“三教圆融、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奉《道德经》、《清静经》、《孝经》、《心经》、《全真立教十五论》等为主要经典。

⑸ 道教最著名的书籍有哪些

太平经,道德经。

⑹ 什么是三元五腊

三元节日是 : 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节 , 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节 , 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节。五腊节日是 : 正月初一日天腊 , 五月初五日地腊 , 七月初七日道德腊 , 十月初一日民岁 , 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腊

⑺ 详解中国道术分哪些门派

详解中国道术分哪些门派
道术,在中国民间是个神秘的东西,是民间神秘文化,它来源与中国的道教。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教会,发展历史也是比较久远。现在道教虽然没有佛教那么普遍,却也拥有这不一般的地位,也有着很多门派,下面一起看看吧!
〔一〕正一道

据《元史•释老志》记载:“正一天师者,始自汉张道陵,其后四代曰盛,来居信之龙虎山。相传至三十六代宗演,当至元十三年(西元1276年),世祖已平江南,遣使召之。至则命庭臣效劳,待以客礼。特赐玉芙蓉冠,组金无缝服,命主领江南道教,仍赐银印……子孙世袭领江南道教,主领三山符籙。”这是龙虎山张天师世称“正一真人”之始。《通鉴?辑览》称:“元世祖诏封张宗演为嗣汉天师、演道灵应冲和真人。”此实为张氏世袭天师之始。据《元史-成宗本纪》记载,元成宗大德八年(西元1304年)授张宗演次子张与材(第三十八代天师)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籙”,从此“天师道”又名正一教、正一道。
《明史•方技传》说,正一派道士大都是“专持符籙,祈雨驱鬼。”一般说,正一道主要从事符籙斋醮。自从道教分衍宗派之后,合皂山主要传葛玄灵宝法籙,称灵宝派;龙虎山传张道陵法籙,称正一派;江西一带流传许旌阳法籙,称净明派。这三派后来亦均总归於正一道。
〔二〕全真道
金世宗大定七年(西元1167年),王嚞(重阳)至山东宁海立全真庵,创立全真教。其教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王重阳说:“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来做一家”、“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释道以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教其门徒讽诵《孝经》、《心经》、《道德经》。其教规与正一道不相同:不娶妻室,不茹荤腥,为出家道士,一般多住宫观内,以清修炼养为主要宗教生活内容。
在王重阳创立全真道之前九十多年,即北宋熙宁八年(西元1075年),浙江天台山道教大炼师张伯端(紫阳)依据《参同契》原理作《悟真篇》,兴起了以修命为主的炼养一派。
由於王重阳之全真道与张伯端开创之丹鼎一派均重炼养;又都依托东华少阳君王玄甫、钟离权、吕岩为祖师;又因王重阳派兴起於北方,张伯端派兴起於南方,故王重阳全真道称为丹鼎派之北宗,张紫阳派称为丹鼎派之南宗。据明都印《三余赘笔》载:“其南宗者,谓自东华少阳君得老聃之道,以授钟离权,权授唐进士吕岩、辽进士刘操,操授宋张伯端,伯端授石泰,泰授薛道光,道光授陈楠,楠授白玉蟾,玉蟾授彭耜。其北宗者,谓吕岩授金王重阳、重阳授七弟子(即北七真)。
全真派在元以后发展的支派很多,其中以元邱处机(自号长春子)所开创之龙门派最为隆盛。邱长春,山东栖霞人,年十九为全真道士,师事王重阳。成吉思汗在雪山,遣使求之。邱长春应命行万有余里,历四载而始达雪山。成吉思汗问长生久视之道,告以清心寡欲为要。问治平之方,则答以止杀。成吉思汗甚器重,称为神仙,仍遣使送还。其后累降旨褒扬,并命邱长春管领”天下应有的出家善人。“由於邱长春受朝廷重视,社会影响较大,故龙门派在元代便信徒较多。
〔三〕真大道教
本名大道教。创使人为沧州刘德仁,时在金熙宗皇统年间。《通鉴辑览》说:
真大道教者,始自金季道士刘德仁之所立也。其教以苦节危行为要,而不妄取於人,不苟侈於己者也。五传而至郦希诚,居燕城天宝宫,见知宪宗,始名其教曰真大道。授希诚太玄真人,领教事。
刘德仁,道号无忧子,沧州乐陵人。生於北宋宣和四年(西元1122年)。六岁时遭遇北宋末徽宗、钦宗被金人所虏的靖康(西元1126-1127年)之变,随家徙居盐山太平乡。皇统二年(西元1142年),刘德仁二十一岁,托言老君授道,创建了”大道教“。据《宋学士文集》五五《书刘真人事》:”金皇统二年十一月,迟明既望,似梦非梦,有老人须眉皓白,乘青犊车至,授玄妙道诀而别,不知所之。“又说:”一日晨起,有老叟乘犊车相过,摭《道德经》要言授之,曰:‘善识之,可以修身,可以化人’,乃授笔一支而去。“其教旨有九项:”一曰视物犹己,勿萌戕害凶嗔之心;二曰忠於君,孝於亲,诚於人,辞无绮语,口无恶声;三曰除邪淫,守清静;四曰远势力,安贫贱,力耕而食,量入为用;五曰毋事博奕,毋习盗窃;六曰毋饮酒茹荤,衣食取足,毋为骄盈;七曰虚心而弱志,和光而同尘;八曰毋悖强梁,谦尊而光;九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同上)在道教炼养方面,主张”见素抱朴,少思寡欲,虚心实腹,守气养神。“(元杜成冤《改建先天宫记》)对於”飞升化炼之术、长生久视之事,则曰,吾不得知。“(元赵琳清《大道延祥观碑》)但亦从事替人驱狐役鬼、劾召鬼神。据《书刘真人事》说,金大定十五年(西元1175年)诏刘德仁居燕京天长观,赐号东岳真人,大道教以此流传更广,”传其道者遍中国。“刘德仁死於大定二十年(西元1180年),前后行教三十八年。该道派五传至郦希诚,元宪宗赐名”真大道“、六传至孙德福,在至元五年(西元1269年)曾奉诏统辖诸路”真大道“。八传至岳德文,其教更盛。其教至元末犹不衰,但元以后逐渐衰微,终于消失。
〔四〕太一道
创始人为卫州(今河南汲县一带地方)萧抱珍,时在金熙宗天眷年间(西元1138-1140年)。其教传”太一三元法籙“之术,故名”太一“。全真道和真大道教皆不太注重符籙法术,而太一道独以此出名,颇与天师道相接近。主张以老子之学修身,以巫祝之术御世。元王鹗《重修太一广福万寿宫碑》谓:”初,真人既得道,即以仙圣所授秘籙济人,祈禳词禁,罔不立验。天眷初,其法大行。“元王恽《秋涧集》六一《韩君碣铭》谓:”远迩向风,受籙为门徒者岁无虑千数“。足见当时信奉太一道者之多。金熙宗皇统八年(西元1148年)诏萧抱珍赴阙,颇加礼敬,敕所居观额以”太一万寿“四字。元宪宗二年(西元1252年),元世祖忽必烈尚未正式登帝位,曾封萧抱珍为”一悟真人“。萧抱珍行教达三十年。卒於金大定六年(西元1252年)。
萧抱珍去世后,由其弟子韩道熙嗣教,仍袭萧姓,故亦名萧道熙。金大定九年(西元1169年),金世宗敕在观内建立”万寿“额碑。太一道”声教大振,门徒增盛“(《秋涧集》四七《二租形状》),达数万人之多,其流布区域,”东渐於海“(同上)。太一道传嗣有秘籙法物,继法嗣者皆改姓萧,即以祖师之姓为姓。四传至萧抱珍之再从孙萧辅道,元世祖以”安车来聘“(《秋涧集》三八《清跸殿记》),并赐号”中和仁靖真人“。五传至萧居寿(本姓李),《元史?释老志》谓:”至元十一年(西元1274年),建太一宫於两京,命居寿居之,领祠事,且禋祀六丁,十三年(西元1276年),赐太一掌教宗师印“。太一道六传至萧全佑(本名李),七传至萧天佑(本姓蔡)。其教至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泰定间(公元1324-1328年)犹不衰。但以后则渐次衰微,终而消失。
〔五〕净明道
亦称净明忠孝道。该道派发勒於南宋高宗绍兴年间(西元1131-1162年)。江西南昌西山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托言许真君(逊)降授给他”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净明大法“始行於世。至元初,有道士名刘玉清,经他清整”净明法“之教法教理,造作《净明忠孝全书》,正式形成了净明道。该道派奉许旌阳(逊)为教祖。行教侧重以符籙禁咒驱邪降妖,以守一斋醮修仙度人。此道派传播於江南,在元明间影响较大,以后渐衰微。
总结: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其文化发展更是多样多彩!

⑻ 请教正一天师道教早晚课的内容

正一道是中国道教后期两大派之一。是在天师道龙虎宗长期发展的基础上,以龙虎宗为中心,集合各符箓道派组成的一个符箓大派。于元代中后期形成后,一直流传至今。正一道的形成,以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敕封张陵第三十八代孙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为标志。该年元成宗在已授张与材管领江南诸路道教的基础上,加授其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正一道以龙虎宗为核心,以张陵后嗣为首领的领导核心已经形成。龙虎宗大约形成于唐代后期。两宋时,与茅山、阁皂二宗并称“三山符箓”,宋室对三宗首领的礼遇和支持几乎不分轩轾,三宗的势力也在伯仲之间,茅山宗的发展还常常略胜一筹;且彼此都是平等的,并无隶属关系。从张陵起,其子孙虽代代被称为“天师”,但那只是教徒对首领的尊称,或流行民间作为一般民众的口头称呼而已,官方从未正式承认,连最尊崇道教的宋真宗和徽宗,也仅赐张陵子孙以“先生”称号,加封第三十代孙张继先为虚靖先生等。然而至元代,情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蒙古贵族以武力威震欧亚,入主中原后,亦以强权政治作为维护统治的主要手段。但为了笼络人心和软化人民的反抗意志,不得不利用其它意识形态的手段,特别是宗教作为强权统治的补充。元世祖统一江南后,张陵后嗣及其龙虎宗特受荣宠。从至元十三年(1276)元世祖召见张陵第三十六代孙张宗演起,直到元末第四十一代张正言止,代代被封为天师、真人,或大真人,并受命掌领江南道教。以官方名义封张陵子孙为“天师”,并命其掌领江南诸路道教,都是仅见于元朝特有的制命,反映出元室崇奉张陵后嗣及其龙虎宗的用心。天师封号是尊贵的桂冠,掌领江南诸路道教又是很大的实权,张陵子孙获此荣宠,立即身价百倍,在整个道教界,特别是在众多符箓道派中,地位便显得十分突出和显要。诸如江南地区各级道官的任命,各派宫观的赐额,各派之间矛盾的解决,以及各派有重大事务须向元室请示等,都须首先报告天师,或请天师转达。这样一来,历代天师自然成为江南诸符箓派共同的首领,龙虎宗也就成为各符箓派的核心,这就为日后正一道的成立准备了领导核心。早期正一道教一直重视《道德经》的诵念。《道德经》成为其重要的功课经,《洞玄五称经》称:太上玄一真人曰:道德五千文,经文至微,宣道之意,正真之教,焕乎奇文,诵之千日,虚心注玄,白日升仙,上为西华真人,此高仙之宗也,亦能致庆于七祖。具体查看 http://hi..com/%D7%CF%CE%A2%B7%F2%C8%CB/blog/item/17831c451b76463a869473e1.html,谢谢观看,

⑼ 中国道教分那些门派

中国道教的主要教派为全真,茅山派,灵宝,正一和净明五个派别。

1、全真

全真道,道教主流教派,嗣老君遗教、秉东华演教、承钟吕传教,开宗于辅极帝君王重阳 。以全老庄之真、苦己利人为宗旨 。

开宗祖师王嚞,道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早年曾应武举为状元,入仕,后辞官归隐。正隆四年(1159),在甘河镇遇仙,为汉钟离和吕洞宾,得授金丹口诀。遂隐居终南山,修道三年。大定年间出关赴山东传教。招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大弟子,世称全真七子。

全真道在阐发内丹学方面最是成绩斐然。全真教全面而深刻的继承了传统道家思想以外,更将科仪、戒律、符箓、丹药等道家文化瑰宝重新整理。为今时今日的道教奠定了根基。当今中国道教协会会址即为龙门祖庭之一的北京白云观。

⑽ 道教的创始人是谁

在中国宗教史上,被学界公认的道教创始人是五斗米教的教主张道陵。

张道陵,东汉人,被视为道教的创始者,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道教徒称他为张道陵、张天师、祖天师、正一真人。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世界的也积极发展。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为“以‘道德’为核心概念”的哲学家神化了。直到汉朝中后期才有教团产生。张陵在益州(今四川省)的鹤鸣山修道,创立了天师道,信奉老子为太上老君, 建立二十四治作为传教区域。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唐代尊封老子,说老子(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中原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术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
现在学术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修仙境界经典非修真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中国的宗教。

热点内容
以下属于法律效力的范围的是 发布:2025-05-18 04:24:18 浏览:767
执行法律知识包括什么 发布:2025-05-18 04:21:33 浏览:135
山东计划生育条例罚款 发布:2025-05-18 04:14:57 浏览:877
法律服务采购河南 发布:2025-05-18 04:10:37 浏览:956
富宁县律师 发布:2025-05-18 03:56:57 浏览:608
人身侮辱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8 03:56:52 浏览:714
教育局贯彻劳动合同法情况汇报 发布:2025-05-18 03:35:02 浏览:844
法律硕士对英语的要求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916
公司合伙人之间的法律协议有效吗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208
抵押司法拍卖 发布:2025-05-18 03:25:11 浏览: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