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领导原则

道德领导原则

发布时间: 2021-12-09 01:33:00

A. 行使领导权力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1、正当性原则

所谓领导权力行使的正当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特定的职权范围内履行自己的职责,而无须顾及来自职权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干扰。

2、可行性原则

所谓领导权力行使的可行性原则,是指领导者行使权利要充分注意组织内外的主客观条件,在现实基础上,在组织原则和社会道德规范内行使权力。

3、民主性原则

所谓领导权力行使的民主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实行决策民主化和领导班子中的集体领导原则。

4、效益性原则

所谓领导权力行使的效益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讲究取得成果的大小与快慢,即注重社会效益。

5、权变性原则

所谓领导权力行使的权变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依据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审时度势,变换行使权力的方法和手段,调整领导权力的计划和目标。

(1)道德领导原则扩展阅读:

领导权力的重要性:

1、强制权是领导职能实现指挥引导职能的基础保障。

这是建立在惧怕基础之上的权力,违背上司批示的结果是惩罚。下属意识到不服从上司的意愿会导致处罚,比如分配不称心的工作、训斥等。有了强制权作保障,领导就能充分发挥指挥引导职能。

2、奖励权是实现激励鼓舞职能的保障。这是强制权的对立面。下属意识到服从上司的意愿会带来积极的奖励。这些奖励可以是金钱(提高报酬)或非金钱(工作做得好而受表扬)方面的。领导有激励的职能,这就必须通过奖励权来实现。

3、法定权是实现领导指挥引导职能的保障。这种权力来源于上司在组织机构里的地位。

4、专长权对实现指挥引导、沟通、协调职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来自知识的权力。具有这种权力的人是具有某些专门知识或特殊技能的人,容易赢得同事和下属的尊敬和服从。

5、个人影响权对实现指挥引导、沟通、协调职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个人影响权即统御权,是由个人资历、榜样或感情所产生的力量,能使领导取得下属的认可。有的领导者由于个人的品行优秀、德高望重而受到下属的钦佩;也有的领导者由于个人的各种社会关系而使下属能接受其影响。

B. 宪法中"党的领导"原则内涵是什么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保障公民权利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宪法确定的坚持党的领导的基本原则,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内容,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在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行。在申国,没有哪个政党比中国共产党有着更强烈的服务于中国人民的利益的道德意识,没有哪个政党像申国共产党那样经历过为中国人民利益流血牺牲、英勇奋斗的艰难而光荣的历程,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那样拥有着干富的引导人民、领导人民为人民自身利益奋斗的政治经验,也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那样具有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修正错误的自我学习、自我更新的精神和能力,也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那样吸引和涵括着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绝大多数精英分子,更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那样具有严密的组织性以至能够成为率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前进的中坚力量。党领导人民立法,也领导人民执行法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法治建设上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在今后的法治建设实践中,也只有继续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才能将法律所确定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到实处。因此,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在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努力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原毫不动摇。

C. 共产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

共产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既是无产阶级对人与人之间应有的道德关系的认识,又是对人们的行为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它的内容一方面反映了无产阶级所处的客观的社会经济条件,另一方面也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共产主义道德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总是在人们内在信念的支持下,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千百万人的思想和行为。
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前,开展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摆在无产阶级面前的最重要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需要运用包括道德在内的各种手段,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对敌人斗争坚定、勇敢;对无产阶级的事业和政党无限忠诚;对同志讲阶级友爱;对人民极端热忱;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在危险面前,奋不顾身,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等等。这都是无产阶级革命时期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重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无产阶级从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地位,变为整个社会的领导阶级。新的社会条件,要求共产主义道德有新的原则和规范与之相适应。社会主义事业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事业,需要绝大多数人参加才能实现。为了使人们同心同德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在道德问题上就需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集体主义成了整个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体系的基本原则,它不但贯穿于共产主义道德发展的全过程,也是共产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旧道德的最显著标志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了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它既是无产阶级阶级本质的表现,也是无产阶级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有道德的最根本的标准。它要求每个革命的无产者,都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以大公无私、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精神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一切谋取个人和小集团私利的行为,都是与这种道德要求不相容的。共产主义道德的一系列规范,与集体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核心内容密切相联,是它们在某些方面的具体体现。
在新的社会制度已经建立,特别是在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被消灭的情况下,进行经济建设,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已被提到首要的地位。每个人劳动的好坏,直接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千百万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人们的劳动态度以及与此有关的爱护公共财物等问题,就成了共产主义道德的重要规范。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能否学习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于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越来越有重要的意义,认真钻研科学技术,以创新的精神从事劳动,也是共产主义道德对新一代劳动者的重要要求。为了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社会主义社会不仅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也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理论概括,也出现了各种具体的道德规范和原则,充实和丰富了共产主义道德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个涉及人们行为各个方面的完整的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体系。
随着共产主义社会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过渡,共产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以后,那些属于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有的将会消失,有的要发生变化,并且还会充实和丰富许多新的内容。比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一条重要的规范,随着人类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过渡,国家逐渐消亡,到那时候,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就不再作为共产主义的道德规范。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代新人,必然会根据社会生活的要求,代之以符合当时社会条件的新的道德规范。

D. 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为人民服务原则

职业道德主要是针对职业行为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通过人们的职业活动、职业关系、职业态度、职业作风以及它们的社会效果表现出来。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规范,但无论什么职业道德,其基本原则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人的职业行为要与行业和岗位的社会地位、职能、权利和义务相一致,从而保证行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的整体效益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为人民服务原则集中凝结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它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宗旨,也是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国家的主导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为人民服务原则,它贯穿于职业道德观念的方方面面。

集体主义原则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的最高道德目标和最核心的内容是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体主义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集体主义都是这种集体主义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形式,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集体主义是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体主义的扬弃,它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对集体主义赋予了新的内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主导性的道德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原则要努力把社会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以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同时,充分肯定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并达到两者的辩证统一。

E. 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特点是什么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三个原则(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人道主义)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职业道德具有从属性、职业性、稳定性、继承性、适用性以及成人性等特点。http://www.encity.cn/bbs/archiver/?tid-121.html

职业道德与一般社会道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是
一般社会道德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对一般道德原则
和规范的重要补充。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又相互融合、相
互统一,一方面,各种职业道德都程度不同地包含有某些
一般社会道德的因素,体现着一般社会道德的要求;另一
方面,某些职业道德尤其是与广大社会成员有直接接触
的职业的道德要求,也会转化为全体社会成员都应当遵
守的一般社会道德。http://myy.cass.cn/file/2005122215910.html

F.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原则是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是人类社会本质的必然选择。确立社会主版义权道德原则是集体主义,这是社会本质的必然要求。以社会为本位的集体主义,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确立的价值目标。

集体主义是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是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它反映的最基本的利益关系是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维护、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维护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则是社会主义道德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6)道德领导原则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既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领导干部和青少年。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规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唯一宗旨,是社会主义时期道德建设的核心。

G. 试述领导用人应坚持哪些原则

领导者的用人原则

彼得·杜拉克认为:没有任何一项决策象人事决策那样影响深远和难以改变。作为领导者,选用合适的人才理应成为第一要务。刘邦因用好了韩信、萧何、张良,而成就了一番霸业,刘备因有诸葛亮的辅佐,才能三分天下。从企业实践来看,柳传志启用杨元庆、郭为等年轻一代,张瑞敏让杨绵绵主内,都是知人善任的成功典范。但不幸的是,企业领导者因用人不当而导致企业损失甚至失败的例子远多过成功的案例,所以领导者如何用人一直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品德往往是领导者挑选人才的第一原则。这没有错,关键是如何衡量一个人的品德是否达到了要求,也就是品德的标准如何确定。笔者个人认为领导者应建立合适的、核心的品德标准。所谓合适的,除了与领导人自己的价值取向相融合外,还要合适企业、下属及社会的价值观。领导者完全将个人的价值取向作为道德标准是不合适的、且有害的。例如,有的私营企业的老板要求下属也像自己一样无私奉献,这显然不符合作为被雇佣者的下属的价值观,而且这种要求只会遭受下属的反感。而将诚实正直作为品德的标准,这是合适的,因为如果作为一个管理者不能坚持原则,公正、公平地处理问题,他不仅不能得到下属的信任,也不可能维护公司的利益。另一方面,企业只应该规定有限的几条核心品德标准,而不必面面俱到。面面俱到的标准往往只能选出庸才,而真正有能力的人才通常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缺点。例如,很多有才华的人比较傲,合作性可能会差一些,但不应由此而失去重用的机会,如何管理他的缺点是另一个问题。当然,选拔的人才也不能有严重的缺点,而与公司的核心品德标准不符。三国官渡之战前夕,曹操闻报袁绍几十万大军出动,连忙召集文臣武将商议对策。名士孔融认为: "袁绍地广兵众,拥兵数十万。文有田丰、许攸通权达变,武有颜良、文丑勇冠三军,还有审配、逄纪这样的忠臣效劳。敌强我弱,与袁绍对抗很难取胜。"谋士荀彧不以为然:"袁绍兵马虽多,但法不严整。而且田丰刚愎自用,许攸不顾大局,审配专断,逄纪狂妄。这些谋士都有严重的缺点,怎能相容共处?至于颜良、文丑,不过是匹夫之勇,一战即可擒拿,不足虑也。"事后证明荀彧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袁绍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但用人之误是主要的原因之一。两军对垒应以共谋作为品德标准之一,虽然田丰、许攸有才,审配、逄纪忠诚,但他们都不符合品德的要求,本来就不应该任用。用人应以德为先,由此可见一斑。
如何对特定的岗位选拔合适才能的人来负责,一直是领导者面对的挑战。为了确保用人得当,领导者应该具备识别下属特有才能的经验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领导者应确立相应的用人原则。除了将品德作为用人的前提外,以下几项原则是尤为值得关注的。
第一, 用人之长的原则。罗斯福曾说过:“不要顾虑此人的弱点,只要告诉我他们能做哪些事。”领导者用人就是发掘下属最擅长的方面,然后将之用于最需要这些特长的岗位上。要做到这一点,要求领导者认真考虑分派给特定岗位的工作任务,对这些任务有深入的认识,例如,选拔一名分公司的销售经理,就要该岗位考虑未来一年的工作重点是什么,是开发新市场,还是组建销售团队?工作重点的不同,也需要选拔出不同的人才来担任该职务。
第二, 为下属挑选合适的管理者。“士兵有权挑选能打胜仗的指挥官”,这在恺撒时代就已经是公认的准则了。但领导者在挑选管理者时,该管理者的下属并不参与人事决策,所以领导者不仅要考虑候选人,也应该细研究候选人所管辖的人员情况。一家外企为在南京的合资企业选派一名总经理,结果选派了一名在东莞合资企业担任过总经理且表现突出的港籍经理人去担任。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该合资企业的主管们根本无法与总经理沟通,不到一年时间,该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后来,董事会选拔了一位从南京国企下海到南方的管理者,接替总经理职务,合资企业很快就恢复了生机。
第三, 不要任命新人担任新的重要岗位。吴士宏在TCL黯然出局与其说是外企经理人水土不服的原因,毋宁说是李东生用人不当的原因。TCL为了发展IT产业,成立了信息产业集团,请吴士宏这位新人担任信息产业集团总裁这一新的岗位,意味着风险的叠加,其结局可想而知。李汉生就任方正集团总裁也犯了类似的错误,尽管方正总裁的位子不是新设的,但其工作内容做出了重大的改变,请李汉生就是为了给方正动大手术,包括大规模的人事调整。郭士纳改造IBM似乎是特例,但知内情的人了解郭士纳并未对IBM的文化根基进行改变,相反他帮助IBM重新寻回了“IBM就是服务”的理念,另外两项大的举措,一是将全球服务作为新的增长方向,二是对产品开发流程进行重组。GE的变革可能只有像韦尔奇这样扎根于GE多年的领导人才能主导,换了一个外来者,很可能以失败而告终。将新人担任新的重要岗位,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以至于杜拉克认为这一原则应作为人事决策的一项禁令。
总之,人事决策是如此之重要,领导者除了坚持用人的原则外,更应竭力做好这一工作。

H. 行使领导权力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一、行使领导权力需要遵循的原则:

1、正当性原则,所谓领导权力行使的正当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特定的职权范围内履行自己的职责,而无须顾及来自职权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干扰。

2、可行性原则,所谓领导权力行使的可行性原则,是指领导者行使权力要充分注意组织内外的主客观条件,在现实基础上,在组织原则和社会道德规范内行使权力。

3、民主性原则,所谓领导权力行使的民主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实行决策民主化和领导班子中的集体领导原则。

4、效益性原则,所谓领导权力行使的效益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讲究取得成果的大小与快慢,即注重社会效益。

5、权变性原则,所谓领导权力行使的权变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依据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审时度势,变换行使权力的方法和手段,调整领导权力的计划和目标。

二、领导权力的定义:

1、领导权力的主体。在这里,领导权力的主体包括党政机构的领导者、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以及广大的社会组织中的领导者。

2、领导权力的目标。领导权力的根本目标是要通过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和各类政策来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

3、领导权力的作用方式。领导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

4、领导权力的客体。总体而言,领导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以及由居民组成的不同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可以说,领导权力的客体囊括了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

I. 领导者处理与下属关系的原则有哪些

领导者处理与下属关系的原则有:

  1. 整体原则。领导者与下级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各自发挥不同的功能,互为条件,互相配合。整体原理告诉我们,整体功能不等于组成这个整体的个人功能简单相加,其公式是1加1大于2甚至大于10。这样的条件是各成员的最佳协调。领导者处理与下级关系的目的就是发挥整体的最大功能。处理与下级关系以此为出发点,考虑整体利益,利于整体的团结、协调和积极性的发挥。而不是搞那种庸俗关系,搞小集团,更不能拿原则作交易。

  2. 服务原则。“领导就是服务”,各级领导者除了服务以外,没有什么特权,上级(或领导者)和下级(下属)的差别,只是分工的不同,都是人民公仆和勤务员,没有高低贵贱。

  3. 民主原则。民主原则是领导者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领导者搞好与下级关系,融洽人际关系的基础。

  4. 公平原则。是否对下级一视同仁,公平合理,是领导者处理与下级关系的关键。当下属发现领导者能公平对待自己,在心理上就平衡,从而心情就舒畅,工作积极就高;反之,则会产生不公平感。

  5. 监督原则。 监督是领导者一大职责。领导者在执行监督职责时,必须搞好调查研究,做到实事求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热点内容
以下属于法律效力的范围的是 发布:2025-05-18 04:24:18 浏览:767
执行法律知识包括什么 发布:2025-05-18 04:21:33 浏览:135
山东计划生育条例罚款 发布:2025-05-18 04:14:57 浏览:877
法律服务采购河南 发布:2025-05-18 04:10:37 浏览:956
富宁县律师 发布:2025-05-18 03:56:57 浏览:608
人身侮辱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8 03:56:52 浏览:714
教育局贯彻劳动合同法情况汇报 发布:2025-05-18 03:35:02 浏览:844
法律硕士对英语的要求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916
公司合伙人之间的法律协议有效吗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208
抵押司法拍卖 发布:2025-05-18 03:25:11 浏览: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