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法学主编
❶ 王磊的主编
《我们从天山走来》(北京大学出版2007年11月第1版)期刊类论文:1、“论人大释法与香港司法释法的关系”(《法学家》2007年第3期)2、“‘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7月)3、“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官员”(《法学》2007年第2期)4、“论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律化”(《人民检察》2006年8月上半月,最高人民检察院)5、“宪法如何面对未来?”(《中外法学》2005年第1期)6、“人权的宪法保护的几个误区”(《法学家》2004年第4期)7、“法官对法律适用的选择权”(《法学》2004年第4期)8、“对大学生犯罪暂缓起诉的宪法性审查”(《法学杂志》2003年第5期)9、“收容遣送制度的宪法性审查”(《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10、“战争与宪法”(《南风窗》2003年4月上总期235期)11、“宪法实施的新探索”(《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12、“执政党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党建研究》中共中央组织部,2003年第2期)13、论宪法的概念(《法学杂志》1999年第5期)14、对行政立法权的宪法学思考(《中外法学》1998年第五期)15、论我国单一制的法的内涵(《中外法学》1997年第六期)16、论我国的宪法解释机构(《中外法学》1993年第6期 )
❷ 马忆南的学术著作
《婚姻家庭法新论》(2002);
《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2001);
《婚姻法修改论争》(1999);
《女性学概论》以及几十篇学术论文。
著作:
《婚姻家庭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97年版 合著
《婚姻法修改论争》光明日报出版社99年版 主编
《婚姻家庭法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独著
《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合著
《亲属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合著
《北京大学法学大网络全书。民商法卷》副主编
《婚姻家庭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合著
《婚姻家庭继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独著
论文:
关于完善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若干思考 《中国法学》94年第6期
论我国夫妻财产制的完善《中外法学》94年第6期
论中国妇女在古代婚姻家庭法上之地位,《中国典籍与文化》94年第3期
大陆与香港地区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比较研究《法学家》96年第5期
二十世纪中国之婚姻家庭法学《中外法学》98年第2期
中国亲族法的改革:考察与构想 《法政理论》第30卷(98年)(日本)
新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的发展及我们的思考《中国法学》98年第6期
中国法律与妇女人权保障 《国际人权与发展》法律出版社98年版
婚姻家庭法的弱者保护功能 《法商研究》99年第4期
日常家事代理权研究 《法学家》2000年第4期
在消费者言论自由与生产经营者名誉权保护之间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0年春季卷
中国婚姻家庭法的传统与现代化《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婚姻法修改中几个争议问题的探讨《中国法学》2001年第1期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无效婚姻制度?—婚姻法修正案批判 《北大法学文存》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婚姻法修改中的女性问题 《在北大听讲座第3辑》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版
为消费者权益保障法正名 《中国司法》2002年第10期
创世纪立法:非婚生育 《法制新闻界》2003年第4期
个人自由与婚姻家庭法制 《在北大听讲座第12辑》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
胡海英诉李钟鸣离婚案评论《月旦民商法杂志》2004年第4期
男女平等的法律辨析《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评析 《法律适用》2004年第10期
离婚救济制度的评价与选择《中外法学》2005年第2期
中国法上判决离婚理由的理论与实践《法政理论》第39卷第1号(2006年)(日本)
新中国婚姻家庭政策变迁的回顾与思考 《明知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韩国)
婚姻法第32条实证研究 《金陵法律评论》2006年春季卷
离婚财产分割若干问题的社会性别分析《妇女研究论丛》2006年增刊
由家庭暴力引起的离婚研究 《从奴性人生的角度看韩中地区女性政策》 韩国启明大学校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
当代中国离婚率研究《中国法律》2008年4月号总第71期
农村妇女土地维权的困境与出路《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同性婚姻合法化离我们有多远 《中国法律》2008年10月号总第74期
“女性禁忌从事的劳动”再思考《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第2期
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的法律关系:从父母权利本位到子女权利本位《月旦民商法》2009年总第25期
成年监护制度与残障人士权益保护《残疾人研究》2010年第2期
❸ 中国法学杂志社的注释体例
(一)本刊提倡引用正式出版物,出版时间应精确到月;根据被引资料性质,可在作者姓名后加“主编”、“编译”、“编著”、“编选”等字样。
(二)文中注释一律采用脚注,全文连续注码,注码样式为:①②③等。
(三)非直接引用原文时,注释前加“参见”;非引用原始资料时,应注明“转引自”。
(四)数个注释引自于同一资料时,注释体例为:前引①,哈耶克书,第48页。
(五)引文出自于同一资料相邻数页时,注释体例为:……,第67页以下。
(六)引用自己的作品时,请直接标明作者姓名,不要使用“拙文”等自谦词。
(七)具体注释体例:
1、著作类
①胡长清:《中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20页。
2、论文类
① 苏永钦:《私法自治中的国家强制》,载《中外法学》2001年第1期。
3、文集类
①[美]J.萨利斯:《想象的真理》,载[英]安东尼·弗卢等著:《西方哲学演讲录》,李超杰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6月版,第112页。
4、译作类
①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2月版,第55页。
5、报纸类
① 刘均庸:《论反腐倡廉的二元机制》,载《法制日报》2004年1月3日。
6、古籍类
①《史记·秦始皇本纪》。
7、辞书类
①《新英汉法律词典》,法律出版社1998年1月版,第24页。
8、外文类
依从该文种注释习惯。
❹ 潘剑锋的研究成果
学术研究领域主要为民事诉讼法学、司法制度和仲裁法学。著有《民事诉讼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一书,主编或副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法院与检察院组织制度等教材10余部,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政法论坛》等核心刊物及日本《法政理论》、《法商研究》等法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在《工人日报》、《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等报纸上发表文章若干篇,另与他人合著著作和编写教材若干部。发表的论文主要有:《改革检查制度 加强法律监督职能》(《政法论坛》1989年01期)《民事诉讼法制建设四十年》(《中外法学》1989年05期)《法律之外的因素对离婚案件判决的影响》(《中外法学》1990年01期)《我国仲裁法的新突破》(《中外法学》1994年06期)《我国民事审判的现状与未来》(《中外法学》1998年04期)《证据制度空洞化与错案的形成——一个错案解析》(《中外法学》1999年06期)《论举证时效》(《政法论坛》2000年02期)《司法之根本:最后的审判抑或最好的审判?——对我国再审制度的再审视》(《比较法研究》2000年04期)《论证明的相对性》(《法学评论》2000年04期)《从民事审判权谈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法学家》2000年06期)《日本司法制度改革之评价》(《中外法学》2000年第6期)《论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方式与民事纠纷的适应性》(《现代法学》2000年06期)《从日本第三次司法改革看我国司法改革存在的问题》(《法学》2000年08期)《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法学研究》2001年01期)《试论小额诉讼制度》(《法学论坛》2001年01期)《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的若干问题》(《烟台大学学报》2001年02期)《高薪制:审判公正、廉洁和法官高素质的基本保障》(《政法论坛》2001年06期)《民事诉讼法修改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载于《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2年?民事、行政法学卷)(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20页《论司法考试与大学本科法学教育的关系》(《法学评论》2003年02期)《论证券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诉讼方式》(《政法论坛》2004年03期)《从司法解释看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收录于2005年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年会论文《中国统一司法考试模式研究》,载于2005年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研讨会论文汇编《从司法解释再论民事诉讼法的修改》,载于《诉讼法理论与实践——司法理念与三大诉讼法修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论诉权的正当行使——对诉权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的国际会议论文集《第一审民事案件原则上应由基层法院统一行使管辖权》(《法律适用》2007年06期)《再论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之关系》(《法律适用》2008年第1期)《司法考试改革导向初步研究——以法律职业为视角》(《法律适用》2008年第4期)《论“管辖错误”不宜作为再审事由》(《法律适用》2009年第2期)《论法院调解与纠纷解决之关系》(《比较法研究》2010年第4期)
❺ 何勤华的科研成果
1.德国法律发达史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台湾韦伯文化出版社公司2004年版。
2.法国法律发达史 主编,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台湾韦伯文化出版社公司2004年版。
3.中国法学史(第一卷、第二卷) 专著 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台湾韦伯文化出版社公司2004年版。
4.二十世纪百位法律家 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台湾韦伯文化出版社公司2004年版。
5.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 主编,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6.法律篇 柏拉图著 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外国法律制度史 合作编写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东南亚七国法律发达史 双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台湾韦伯文化出版社公司2004年版。
9.西方法学家列传 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西方法学名著精萃 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外国法制史 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民国法学论文精萃(宪政篇) 双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3.20世纪外国经济法前沿 主编 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4.新中国民法典草案总览 合编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5.20世纪日本法学 专著 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6.西方法学流派撮要 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民国法学论文精萃(法理篇) 双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8.外国法与中国法 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外国法律史研究 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律学考 编 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1.法律文化史谭 专著 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2.民国法律论文精萃(第3-6卷) 双主编 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3.澳大利亚法律发达史 主编 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4.世界法系概览 威格摩尔著 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5.丘汉平法学文集 合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6.董康法学文集 合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7.东京审判 合著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28.战争与和平法 格老秀斯著 合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9.纽伦堡审判 合著 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 1.唐代律学的创新及其文化价值,载《政治与法律》2000年第3期
2.魏晋时期多元化法学世界观论析,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3.宋代的判例法研究及其法学价值,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4.清代法律渊源考,载《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5.民国时期移植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载《法商研究》2001年第4期
6.《万国公法》与清末国际法,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5期
7.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3期。
8.关于新中国移植苏联司法制度的反思,载《中外法学》2002年第3期
9.新时期中国移植西方司法制度反思,载《法学》2002年第9期
10.中国近代法律教育与中国近代法学,载《法学》2003年第12期
11.中国近代刑事诉讼法学的诞生与成长,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1期
12.中国近代民商法学的诞生与成长,载《法商研究》2004年第1期
13.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学的诞生与成长,载《法律科学》2004年第2期
14.中国近代行政法学的诞生与成长,载《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2期
15.中国近代刑法学的诞生与成长,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2期
16.中国近代国际法学的诞生与成长,载《法学家》2004年第4期
17.中国近代宪法学的诞生与成长,载《当代法学》2004年第5期
18.格老秀斯其人其书,译文 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19.外国人与中国近代法学,载《中外法学》2004年第4期
20.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法学,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4期转载
21.法科留学生与中国近代法学,载《法学论坛》2004年第6期
22.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载《法学》2004年第12期,《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5年第2期。
23.中国近代法理学的诞生与成长,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3期
24.论和谐社会的法制保障,合著,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25.东京审判的里程碑意义,载《文汇报》2005年6月19日、《新华文摘》2005年第16期
26.从法治社会到和谐社会,载《新华文摘》2005年第15期
27.梅汝璈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载《法学》2005年第7期
28.新中华法系的诞生?——从三大法系到东亚共同体法,合著,载《法学论坛》2005年第4期
29.历史视野中的和谐与法治,载《解放日报》2005年9月26日、《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5年第8期
30.董康其人其书,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31.东京审判中的中国检察官,载《人民日报》2005年8月9日
❻ 解亘的发表论文
1.论文:“论违反强制性规定契约之效力”,载于《中外法学》,2003年1期
2.论文:“委托契约的信托化倾向”,收录于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论丛(第二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论文:“冒认专利效力考——发明人主义的再诠释——(上)(下)”,载于《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秋季号、2004年春季号
4.论文:“免责条款对履行辅助人的效力”,收录于韩世远主编《履行障碍法的诸问题》,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5.论文冒认特许に関する一考察,载于(日)《知的财产法政策学研究》10号
6.法政策学——有关制度设计的学问,载于《环球法律评论》2005年2期
7.知识财权侵权中的损害论,载于《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秋季号
8.译文:“民法中的动态系统论”,原作者(日)山本敬三,载于《民商法论丛23卷》,香港金桥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9.译著:“民法讲义 1 总则”,原作者(日)山本敬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0.教材(合著):《知识财产法——制度、理论、案例、问题》,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❼ 郑贤君是谁
姓名: 郑贤君
职务: 教授
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 法学博士
一、个人简历
郑贤君(1964—),女,教授,法学博士,1986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6-1995年任教于河北师范学院,1992-1995年于复且大学法律系攻读外国法制史专业,1995年获法学硕士学位;1997-2000年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攻读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2000年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宪法学、行政法学研究。研究方向为:宪法学基本理论、公民基本权利、地方制度等。在国内法学类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要代表作为:《论中国宪政模式的走向》,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1期;《基本权利的宪法构成及其实证化》,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2期;《宪法的社会学观》,载《法律科学》2002年第3期;《二十世纪中国宪改思想体系初探》,《法商研究》2001年第3期。
二、主要科研情况
专著;地方制度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教材:宪法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加编写:
韩大元、胡锦光主编:《宪法教学参考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董和平主编:《宪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903年版。
韩大元主编:《比较宪法学总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许崇德主编:《宪法学》,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版。
曹海晶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赵会民主编:《法学基础理论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主要论文:
1.论我国宪政模式的走向,《中国法学》2003年第1期。
2.社会权利的司法救济,《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2期。
3.试论宪法权利,《厦门大学法律评论》第四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宪法是什么法,《许崇德教投从教五十周年庆祝文集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论公民受教育权的宪法地位:兼议社会权利的宪法属性,《教育法治评论》,教育科学出版杜2003年版。
6.试论基本权利的宪法构成及其实证化,《法学研究》2902年第2期。
7.wT0与我国的宪法改革,《中国法学》(特刊)2002年l 2月。
8.宪法的社会学观,《法律科学》2002年第2期。
9.司法改革的评价体系:个人自由与国家利益,《中国律师》2002年第3期。
10.全球化对公民社会权保障趋势的影咱,《首都dP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11.“宪法司法化”是宪法学的理论误区,《法学家》2901年第6期。
12.二十世纪中国宪政思想体系初探,《法商研究》200I年第3期。
13.自由贸易体制与我国宪法价值,《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14.地方自治理论评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15.我国宪法解释技术的发展,《中国法学》2000年第4期。
16.对我国行政法理论基础讨论之评价,《首都dp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17.联邦制和单一制下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之理论比较,《法学家》1998年第4期。
18.“九七”后香港司法架构的特点,《中外法学》1997年第l期。
三、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法学合宪法学研究合理事、副秘书长;
北京市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法学会会员;
北京市法理学研究会理事;
北京市监察学会理事;
青岛海洋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
❽ 中外法学的审稿机制
建立了中国法学期刊中最为严谨、规范、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稿件审读机制。实版行责任编辑专业审读(重要权学科实行双责任编辑审读)、同行专家匿名评审、编委会集体会审与主编终审定稿相结合的多重审读机制。审稿过程固守学术品质,坚持精益求精,恪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传统,不把编者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作者,不搞党同伐异。严控校内稿,严防关系稿,坚持“以文取人”,而非“以人取文”,不因提高影响力与引证率的考虑,而刻意追求学界权威的论文发表。独家明文告示谢绝联合署名稿件,并严禁责任编辑自编自发论文。
❾ 邓峰的代表著作
邓峰:《普通公司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史际春、邓峰:《经济法总论》,修订版,合著,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代表论文:
邓峰,公司利益缺失下的利益冲突规则—基于法律文本和实践的反思,《法学家》,2009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09年第12期转载。
邓峰,资本约束制度的进化和机制设计:以中美公司法的比较为核心,《中国法学》,2009年第1期。
邓峰,清末变法的法律经济学解释:为什么中国选择了大陆法,《中外法学》2009年第2期,第165—186页。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9年第9期转载。
邓峰,中国中小企业的法律困境:规制方式和产业政策的冲突,【韩国】《亚洲法学》2008年12月期,第33-79页。
邓峰,中国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北京:《中外法学》2008年第1期,第58—65页。
邓峰,业务判断规则的进化和理性,上海:《法学》,2008年第2期,第68—80页。
邓峰,2007, A Legal Analysis of Leadership Accountability: An Approach from the Director’s Duty of Care in Corporate Law, Social Science in China, Vol. 28, No. 1, 2007, pp. 3—13.
邓峰,领导责任的法律分析—基于董事注意义务的视角,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第136—148页。
邓峰,国有资产的定性及其转让对价,西安:《法律科学》,2006年第1期,第113—123页。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6年第4期转载。
邓峰,经济法学漫谈:作为理想尺度的效率,北京:《经济法学评论》,第五卷,史际春、邓峰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1—60页。
邓峰,《行政许可法》的成本与局限性,北京:《洪范评论》,第2卷第2辑,吴敬琏、江平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4—92页。
邓峰,作为社团的法人—重构公司理论的一个框架,北京:《中外法学》,2004年第6期,第742—764页。
邓峰,组织、市场与政府的协调与调整,北京:《清华法治论衡》,第6辑,高鸿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117—146页。
邓峰,到底是哪儿不对劲?对道路交通安全法76条的法律经济学分析,北京:《判解研究》,2004年第5辑,王利明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91—106页。
邓峰,经济法学漫谈:正义、效率与社会本位,北京:《经济法学评论》,第四卷,史际春、邓峰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1—80页。
张维迎、邓峰,信息、激励与连带责任—对中国古代连坐、保甲制度的法和经济学解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3年第7期转载,第99—112页。
邓峰,论经济法上的责任——公共责任与财务责任的融合:accountability,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3年第9期转载,第146—153页。
邓峰,公司的出资形式和出资审查,合肥:《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第2卷第1期,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87—200页。
史际春、邓峰、刘祥武,公路经营权所折射的体制改革问题,北京《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5期,第82—91页。
史际春、邓峰,公路经营权研究,北京:《经济法学评论》,2001年第2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06—264页。
邓峰,经济法学漫谈:社会结构变动下的法理念和法律调整,北京:《经济法学评论》,2001年第2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1—86页。
史际春、邓峰,经济(政府商事)合同研究—以政府采购合同为中心,郑州:《河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4、5、6期连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1年第2期转载。第12-19;5-16;13-18页。
史际春、邓峰,论经济责任制对国企改革价值的再发现,北京:《政法论坛》,1999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9年第7期转载,第12—19。
史际春、邓峰,经济法的宗旨与原则刍议,武汉:《法商研究》,1998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9年第2期转载,第9—13页。
邓峰,经济政策、经济制度与经济法的协同变迁及经济改革演进,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1998年第5期转载,第48—53页。
邓峰,试论民法的商法化及其与经济法的关系,北京:《法学家》,1997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1997年第9期转载,第43—47页。
史际春、邓峰,合同的异化与异化的合同,北京:《法学研究》,1997年第3期,第39—52页。
❿ 张旭的学术著作
从事高等法学教育以来,先后公开出版了专著:《新刑事诉讼法学原理》、《刑事诉讼疑难问题析解》,主编、参编法学教材、教学参考书、工具书等十余本,并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现代法学》、《法学》、《人民检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学》、《诉讼法学》、《中国高等教育》、《法制日报》、《中国刑事法杂志》等国家核心一级法学、教育理论研究刊物上公开发表了学术论文数十篇,总计约300多万字。其中公开发表在北京大学《中外法学》杂志上的《论收审的出路与逮捕的改革》一文,获得中国法学会全国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论文的观点被全国人大修改刑事诉讼法所采纳。论文《公诉审查程序改革的选择》被全国最高级别的法学学术理论刊物《法学研究》公开发表,并获得浙江省法学会优秀法学论文二等奖。论文《死刑复核程序探微》、《精神损害应作为附带民事诉讼处理》、《罪刑法定与无罪推定》等公开发表在中国中文核心期刊西南政法大学学报《现代法学》上。《美国社区大学考察启示录》一文被全国最高级别的教育理论期刊《中国高等教育》(国家教育部主办)公开发表。《完善行政立法 强化职能打假——对刘根林“黑木耳打假”的另一角度的思考》一文发表在法制日报上。多次参加国家教育部、司法部组织的全国法学统编教材的编写,并在国家教育部的全国法学统编教材《刑事诉讼法》的编写中担任副主编。在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的全国法学统编教材《刑事诉讼法》的编写中担任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的省重点法学教材《证据法学》担任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东部法学系列教材(十四门法学核心课程)担任总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的《浙工大法律评论》(首卷、第二卷、第三卷)担任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