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良好道德举例

良好道德举例

发布时间: 2021-12-10 00:06:52

『壹』 良好道德品质对他人的影响事例

  1. 革命烈士雷锋同志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并全心全意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甘做革命的一颗螺丝钉,还有一句话当时是家喻户晓的: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干了一火车。

  2. 张良拾鞋.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隐居。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便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又让他帮着穿上.张良便去做.张良的恭敬从命,赢得了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又经过几番考验,这位老人终于将自己用毕生心血注释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予张良。

『贰』 良好的道德行为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对道德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回生活及其行答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各种文化中的道德观
相较于西方文化自古希腊以来把道德视为一个独立分离的单元(哲学中的伦理学),中国古代并没有特别把道德领域(Moral)跟非道德领域(Amoral,异于指不道德的Immoral)切割开来(中文道与德两字经常并用,对真善美三者亦无明显区隔):两者之间界线模糊又经常融为一体(儒家理想的天下观即为一例,文史哲不分亦为一例,大体上是受到阴阳五行及天人合一思路的影响);希伯来、伊斯兰和印度文化中,道德附属于宗教,例如耶和华或安拉或法 (印度哲学),并不是独立的单元;原始部落中(非洲人、印地安人、澳洲土著、台湾原住民等),道德通常附属于传统习俗,亦非独立单元。

『叁』 什么是良好的道德品质

个人在抄道德行为中所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

『肆』 良好道德有哪些

我国儒学大师孔子提出:“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论断。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从出生到六岁是人生最中要的一个时期。儿童的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等,大都要在此打好基础,如果基础答好了,那健全的人格,成功的人生也就随之而来。”这些道理无不证明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在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叶圣陶先生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所以教育对幼儿来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幼3家3儿童
“习惯养的好,终生受其富,习惯养不好,则终生受其害。”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决非一暴十寒所能奏效。需要我们不失时机的把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去。成人要捕捉各种教育契机,将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放在幼儿起床、盥洗、吃饭睡觉待人待物、整理日常生活用品等生活当中,帮助幼儿领会社会道德的要求与期望。引导幼儿知晓道理,指导他们付诸行动,反复练习,从而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幼4家4儿童
那么我们在教育中应当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呢?幼5家5儿童
1、 通过游戏,2、 知行合一。幼6家6儿童
人的道德面貌必须经过一定的道德行为、举止表现出来。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最重要体现在其道德行为习惯上。在游戏中,通过角色扮演、移情训练、情感体验、榜样示范等方法,幼儿在热闹和体验行为现象的过程中,逐步领会公正、合群、协作、耐劳等社会的道德要求和期望,不断调整和选择自身的行为规范,改正缺点和不良习惯。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知行合一,反复练习,持之以恒,就成为稳定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幼儿对游戏的强烈需求和浓厚兴趣,成为他们自觉的巩固正确的道德认识
。在游戏中学到正确的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会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有利与幼儿在今后的现实生活中遵循和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团结互助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幼7家7儿童
3、 善于发现,4、 抓住契机。幼8家8儿童
孩子的日常生活到处都隐藏着各种契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这些契机。比如有的幼儿吃饭的时候,把饭菜撒的满桌满地。拿点心的时候,在点心盘里挑来挑去,洗手的时候为了抢水龙头和同伴争吵……这时老师最容易观察幼儿的内心世界,也是教育幼儿的最好时机。幼儿能否与同伴团结友爱,能否爱护公物,能否尊重承认的劳动等,都是生活中点滴形成的。幼9家9儿童
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很多很多,只要我们抓住契机,即使进行随机教育,就能有针对性的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幼10家10儿童
5、 行为先,6、 不7、 断实践。幼11家11儿童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说明陶行知非常重视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好习惯。他主张在做中养成好习惯。他更认为要养成某种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他在《教育的新生》一文写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是真知的收获。”幼12家12儿童
某位教育家说过:“一个人种下去行为,收获的是习惯。种下去习惯,收获的是性格。种下去性格,收获的是命运。”正因为如此出现了违章开头的一幕。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晚场的,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日积月累才能完成。幼13家13儿童
8、 家庭教育,9、 以行导行。幼14家14儿童
幼儿出生后接触的第一环境便是家庭。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习惯的形成。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教育孩子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要一个良好的家风为根本。才能培养出美好的品德习惯并持之不懈地地促使其成长。家风不好而想使子女心灵好;道德美好,培养不周而想使子女心灵好,道德美好的,培养不周而想使子女身心活泼,犹如投身污泥而望其一尘不染,不事耕耘却望芽苗成长一样,简直是一种奢望。”因此,“对于尚未成熟的幼儿,家风是最好的老师。”幼15家15儿童
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是父母的天职,父母要言传身教,以行异行,为子女作出榜样。要想给孩子培养出好习惯是不可能的。总之,好习惯是父母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幼16家16儿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一前。凡人生、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以适当基础。如果这一时期能初步形成两好的道德行为规范,那么将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才华,实现自我价值,体验成功。

『伍』 列举良好的道德品质

良好的道德品质:
诚实守信,行善积德,爱国顾家,刚正不阿。

『陆』 反映良好道德品质的故事

(一)“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二)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要两个男孩的继母在招呼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柒』 要写作文呀,举例子,,有良好道德品质正面例子就是人物,最好把事迹也带上,

最好例子:革命烈士雷锋同志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并全心全意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甘做革命的一颗螺丝钉,还有一句话当时是家喻户晓的: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干了一火车。

『捌』 举例说明 你在社会公德方面表现出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文明礼貌,不与人吵架打骂,爱护公物,扶老携幼,助人为乐。

『玖』 列举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

在当今众多的志愿者中,心理志愿者是一支还没有被社会大众所熟悉、了解的公益性群体。那么,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问题,该如何更好的奉献自己的爱心和力量呢?
当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很有必要搞清楚一个心理志愿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要帮助别人,要奉献爱心,也是要建立在有帮助他人的素质基础条件之上。心理志愿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是多方面的。
心理志愿者本人必须要是道德素质很好的人,具备高尚的品德是帮助他人最基本的要求。只有真挚的热诚和温暖的情感,才能融化别人情感内心的冰冷。道德品质也是一个被社会所提倡和认可的美德,更是一个社会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尤其是对于心理志愿者而言,更为重要、更为意义深远。
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是从事心理志愿者工作的保障。作为一名志愿者要学会很好的与人沟通。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可以很好的解决棘手的沟通问题,同时,通过学习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基础,学会通过他人的行为、动作反应,通过别人眼神、面部表情、说话语气,以及整体语言和非语言动作的协调,把握沟通互动的最佳状态。
诚实可信是心理志愿者最为重要的素质,一个缺乏诚信的人,即使再有才华、再有能力,都很难在一个团队里很好的协作,更难以形成很强的团队力量。没有诚信的人是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和信任的,更难让人感觉到可靠、值得信赖。所以,一个有公益心的人,应该是一个具备诚信素质的人。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氛围里,诚信对一个人工作、学习、事业的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一个人再优秀、再有能力,很大程度上不仅仅是因为很努力,还因为其具备很强的自我反省意识。缺乏反省意识的人,往往很难认清自我;一个无法认清自我的人,更难以很好的帮助别人,也很难更快的进步。一个心理志愿者,必须学会对自己进行建设性的发展。而自我反省是进行自我建设性发展的很关键的素质,自身建设、自身不断更新的前提,就是自我反省。很多在各个领域做出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很注意自我审视、反思的人,因为能够更清楚的认识自己,所以才能更快的进行自我建设,也才能够谈得上所谓的发展。作为志愿者,对自己本身的要求必须是要很高的,否则很难从事心理方面的公益性工作,更难以取得很好的工作效果。
心理学在人们的心目中,往往带有很强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给志愿者开展相关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障碍。所以,作为心理志愿者,要学会较强的应对危机的能力。学会机敏应对、应机性发挥,同时还要注意时间上和尺度的把握。
近期网上报道令人关注的自杀事件,作为心理志愿者就应该学会关注和思考,要有一定的敏感度。学会认识、了解自杀危机干预的相关知识。
比如:当一个人如果无法利用现有的资源解决问题,就很有可能去否定以往。一旦这种否定超过其本人的承受力,当事人很可能会选择自残、自杀行为,通过极端的做法来解决自己的苦恼。作为心理志愿者,这是就必须学会调动当事人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危机公关。通过亲情、当事人留念的东西等等资源,来唤起其生存下去的期望,同时还要积极通过各种积累、各种发挥,改变当事人不合理的观念、不合理的认知,引导当事人除自残、自杀,还有更好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方法,重塑合理认识。
那么,自杀的行为有没有一些征兆呢?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自杀行为是有一定的征兆的。最近香港大学的一个博士自杀前,就在日记、博克里写了很多相关自杀征兆的文字。除此之外,一个人自杀前,性格可能会有反常的变化、异常行为的极度变化、把私人的秘密毫无顾虑的抖露给别人知道等等,所以,对于抑郁症患者要非常关注,并进行危机干预。这是很有必要的工作。
心理志愿者还要认识到:救别人必须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在力量允许的范围内,调动尽可能多的资源进行救援,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都可以成为救援的手段,在第一时间保全他人生命的基础上,还要明白救援是持续挽救的过程。建立危机干预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志愿者是一种光荣的称号,一名心理志愿者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这应该是每一位出色的心理志愿者,所应该努力。

热点内容
以下属于法律效力的范围的是 发布:2025-05-18 04:24:18 浏览:767
执行法律知识包括什么 发布:2025-05-18 04:21:33 浏览:135
山东计划生育条例罚款 发布:2025-05-18 04:14:57 浏览:877
法律服务采购河南 发布:2025-05-18 04:10:37 浏览:956
富宁县律师 发布:2025-05-18 03:56:57 浏览:608
人身侮辱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8 03:56:52 浏览:714
教育局贯彻劳动合同法情况汇报 发布:2025-05-18 03:35:02 浏览:844
法律硕士对英语的要求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916
公司合伙人之间的法律协议有效吗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208
抵押司法拍卖 发布:2025-05-18 03:25:11 浏览: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