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职位立法

职位立法

发布时间: 2021-12-10 02:06:26

❶ 中国在职干部职位、级别如何排列

1、国家级正职(一级干部);

2、国家级副职(二级干部);

3、省部级正职(三级干部);

4、省部级副职(四级干部);

5、地厅级正职(五级干部);

6、地厅级副职(六级干部);

7、县处级正职(七级干部);

8、县处级副职(八级干部);

9、乡科级正职(九级干部);

10、乡科级副职(十级干部);

11、所股级正职(十一级干部)。

(1)职位立法扩展阅读:

我国公务员范围:

“公务员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法中这条的备受推敲的规定,首次明确了列入公务员范围得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这意味着,今后公务员不再局限于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将扩大至符合上述3个条件的所有工作人员。

按照这个标准统计,截至2003年底,我国公务员总数为636.9万人。此外,公务员法还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保留了“参照管理”的形式,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公务员起草领导小组副组长、人事部副部长侯建良表示,这样规定有利于保持各类机关干部的整体一致性,有利于统一管理,也有利于党政机关之间干部的交流使用,同时也参照了国际通行做法。

关于公务员法与法官法、检察官法、人民警察法的关系,根据立法法关于同位阶法律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规定,对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履行职责的特殊要求,除适用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外,仍可适用有关法律规定。

❷ 职位性质(行政或参公)是什么意思

职位性质就是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务院根据本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

各职位类别的适用范围由国家另行规定,参公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本身不是正式的行政编制,只是体制影响,一直在体制内存在着,待遇提拔和公务员一样,不受影响,相互过渡的也是常态。

拓展资料

参公人员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的简称。 主要分为参公机关人员和参公事业单位人员,参公机关人员一般指的是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使用的是行政编制,但是性质依然是参公人员;另外一类是参公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一般是某个行政机关的二级机构,编制一般使用的是事业编制,待遇参照公务员。

在社会上有一些部分承担国家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这些人的编制应该属于事业编制。但国家有规定,这些单位可列为参照国家公务员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这类单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前,一般名为事业单位,却行使行政职能,代表国家进行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属于应列为行政单位及落实行政待遇,未落实行政编制的事业单位。在这些单位内正常工作的人,也就是参公人员了。

与普通事业编制人员的主要区别:可以参加公务员交流、有非领导职务、和公务员一样仅扣两金。可见,参公身份是介于行政编制和普通事业编制之间的一种特殊事业编制身份。

❸ 公务员法的立法目的

公务员法的第一章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就是公务员法的立法目的

❹ 公务员职级、职位、职务、岗位的概念、区别

一、概念不同:

1、职级是指工作责任大小、常常与管理层级相联系作复杂性与难度以及对任职者的能力水平要求近似的一组职位的总和。

2、职位是指上级组织分配给工作人员的职务及其应承担的相应责任。

3、职务是指是指组织中承担相同或相似职责或工作内容的若干职位的总和。

4、岗位是组织要求个体完成的一项或多项责任以及为此赋予个体的权力的总和。

二、范围不同:

1、职位比岗位的范围更广。职位是组织重要的构成部分,泛指一个阶层(类),面更宽泛,而岗位则具体得多。职位是按规定担任的工作或为实现某一目的而从事的明确的工作行为,由一组主要职责相似的岗位所组成。

2、职级比职务的范围更广。职级就是一定职务层次所对应的级别,职级是对不同类别职务进行平衡比较的统一标尺。以职务层次为横轴,以级别为纵轴构成的“坐标系”,可以衡量、标识担任不同类别职务的员工在组织中所处的位置。

三、划分层次不同:

1、领导职务分为国家级正副职、省部级正副职、厅局级正副职、县处级正副职,乡科级正副职,共10个层级;非领导职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共8个层次。

2、职级由低到高依次为科员级、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和正处级。

3、岗位分为管理岗位或是一般岗位。职位是随组织结构定的,而岗位是随事定的。

❺ 什么是公职公职人员一般有哪些职位

第一:公职,即公共职务,主要指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各个民主党派的党务机关、各人民团体、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职位,主要对国家或集体的公共利益负责。
第二:公职人员,是指依法履行公共职务的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党务机关、各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现在社会普遍认知的“公职”主要是指国家各级党政机关、国有的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等。这些职位的普遍特点是:享有编制,有很好的福利体系,社会地位较高,工作稳定有保障等。和在私企工作的人员不同,这一类人员的工作有着更大的稳定性,在缺乏安全感的时代里被更多人所向往。

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版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权的监督,促进公务员正确履职尽责,建设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

公务员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是人民的公仆。

(6)职位立法扩展阅读:

公务员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贯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公务员的管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依照法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公务员的管理,坚持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原则。

❼ 关于职位升降的决定是人大什么权力

关于职位升降的决定,他是人大代表在行使任免权的决定,人大代表的职权有决定权和任免权,还有立法权监督权。

❽ 什么人能参与立法

1、从理论上讲人人都在参与立法,因为有各级人大代表,特别是全国人大代表在参与立法。
2、从实际情况看,一般是专家学者与职能部门起草法律草案,最后全国人大表决通过。

❾ 我国《公务员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是为了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内强对公容务员的监督,促进公务员正确履职尽责,建设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

(9)职位立法扩展阅读:

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根据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等八部法律的决定》修正。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订,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



❿ 公务员法中采取职位聘任的立法意义与实践意义

第一,完善了公务员制度的指导原则。《公务员法》以宪法为依据,从中国国情出专发,明确属规定“公务员制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第二,规定了取得公务员身份的基本条件。为保证公务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公务员法》规定取得公务员身份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18周岁;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良好的品行;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第三,总结吸收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成果。《公务员法》对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任前公示、任期制、任职试用期制、部分职位的聘任制等实践中已经成熟的做法和经验作了规定,与中央下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保持了较好的衔接。

热点内容
以下属于法律效力的范围的是 发布:2025-05-18 04:24:18 浏览:767
执行法律知识包括什么 发布:2025-05-18 04:21:33 浏览:135
山东计划生育条例罚款 发布:2025-05-18 04:14:57 浏览:877
法律服务采购河南 发布:2025-05-18 04:10:37 浏览:956
富宁县律师 发布:2025-05-18 03:56:57 浏览:608
人身侮辱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8 03:56:52 浏览:714
教育局贯彻劳动合同法情况汇报 发布:2025-05-18 03:35:02 浏览:844
法律硕士对英语的要求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916
公司合伙人之间的法律协议有效吗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208
抵押司法拍卖 发布:2025-05-18 03:25:11 浏览: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