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

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

发布时间: 2021-12-18 03:33:42

Ⅰ 论述专业精神与职业精神的关系

专业精神包括职业精神,范围比职业精神包括的内容广泛。

专业精神是指对工作是否执著于专业的规范、要求、品质化程序等。

专业精神分为硬软两个方面:硬件是指在任何一个工作职位所必须履行的职业功能;软件是包含了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奉献精神。

其中专业精神硬件方面包括职业精神,是指在任何一个工作职位所必须履行的职业功能,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与操守,从事这种职业就该具有精神、能力和自觉。

(1)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扩展阅读:

在不同的领域,专业精神的表现形式不一样:

比如营销员,就是指以营销为业,在工作中不思其它,能够对公司分配的任务做到义无返顾,只要对公司的销售有利,他都会全力以赴,即使在销售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苦难和挫折,都能咬紧牙关,不断自我激励。

而研发人员,就是能够一心扑在研发的岗位上,即使有时候废寝忘食也不在乎,为解决一个技术上的难题而绞尽脑汁,同时还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主动充电,自行提高业务能力。

Ⅱ 1,职业精神有哪些2,职业道德内容包括什么3,什么样的职场人受欢迎4,职场上玩

职业精神的定义: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由多种要素构成,它们相互配合,形成严谨的职业精神模式。
职业精神的实践内涵体现在敬业、勤业、创业、立业四个方面。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都应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尽职尽责,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职业精神及其一般特征 社会发展的进程表明,人类的职业生活是一个历史范畴。一般来说,所谓职业,就是人们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人们在一定的职业生活中能动地表现自己,就形成了一定的职业精神。 职业作为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社会成员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传统产生着重大影响。其一,职业分工及由此决定的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不同,影响着人们对生活目标的确立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以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
其二,人们的职业活动方式及其对职业利益和义务的认识,对职业精神的形成有着决定性作用。一个人一旦从事特定的职业,就直接承担着一定的职业责任,并同他所从事的职业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对一定职业的整体利益的认识,促进其对于具体社会义务的文化自觉。
这种文化自觉,可以逐步形成职业道德,并进而升华为职业精神。其三,职业活动的环境、内容和方式,以及职业内部的相互作用,强烈影响着人们的情趣、爱好以及性格和作风。其中包含着特定的精神涵养和精神情操,反映着从业者在职业品质和境界上的特殊性。
可见,所谓职业精神,就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素质。 职业精神具有以下特征。在内容方面,它总是鲜明地表达职业根本利益,以及职业责任、职业行为上的精神要求。
就是说,职业精神不是一般地反映社会精神的要求,而是着重反映一定职业的特殊利益和要求;不是在普遍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而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它鲜明地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精神传统和从业者特定的心理和素质。
职业精神往往世代相传。在表达形式方面,职业精神比较具体、灵活、多样。各种不同职业对于从业者的精神要求总是从本职业的活动及其交往的内容和方式出发,适应于本职业活动的客观环境和具体条件。因而,它不仅有原则性的要求,而且往往很具体、有可操作性。

Ⅲ 职业道德 职业精神区别是什么

精神是主观上的,是自己追求的东西
道德是客观存在的,是要遵守的东西

Ⅳ 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之关系

职业精神应该是指在某一种职业中的专业精神,比如某一个职业做的很标准,版技术很优秀,主要是权指某一种职业的专业性方面的问题,而职业道德就是与职业相关的道德问题,是两个方面的东西,我想这两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吧。

Ⅳ 如何 看待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人们基于对一件事情、一种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是社会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道德要求。它的核心是无私奉献意识。低层次的即功利目的的敬业,由外在压力产生;高层次的即发自内心的敬业,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对待。 敬业精神是一种基于挚爱基础上的对工作对事业全身心忘我投入的精神境界,其本质就是奉献的精神。具体地说,敬业精神就是在职业活动领域,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事业心,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力求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摆脱单纯追求个人和小集团利益的狭隘眼界,具有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和艰苦奋斗精神;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务实苦干精神,把对社会的奉献和付出看作无上光荣;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和调控职业行为。 1、职业理想:即人们对所从事的职业和要达到的成就的向往和追求,使成就事业的前提,能引导从业者高瞻远瞩,志向远大。 2、立业意识:即确立职业和实现目标的愿望。其意义在于利用职业理想目标的激励导向作用,激发从业者的奋斗热情并指引其成才方向。 3、职业信念:即对职业的敬重和热爱之心,表示对事业的迷恋和执著的追求。 4、从业态度:即持恒稳定的工作态度。勤勉工作,笃行不倦,脚踏实地,任劳任怨。 5、职业情感:即人们对所从事职业的愉悦的情绪体验,包括职业荣誉感和职业幸福感。 6、职业道德:人们在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行为规范

Ⅵ 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可否等同

职业道德是职业岗位的道德要求,职业精神是从事职业工作需要的精神状态,二者不同,但有关联。缺少职业精神谈不到职业道德,也不会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修为的内在基础,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原动力。职业精神需要培养强化,职业道德的培养靠养成磨砺。从本质上说,二者紧密相连,相互促进。

Ⅶ 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之关系

职业精神应该是指在某一种职业中的专业精神,比如某一个职业做版的很标准,技术很优权秀,主要是指某一种职业的专业性方面的问题,而职业道德就是与职业相关的道德问题,是两个方面的东西,我想这两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吧。

Ⅷ 什么是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与操守,从事这种职业就该具有精神、能力和自觉。

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由多种要素构成,它们相互配合,形成严谨的职业精神模式。职业精神的实践内涵体现在敬业、勤业、创业、立业四个方面。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都应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尽职尽责,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8)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扩展阅读

敬业是职业精神的首要实践内涵,即社会成员特别是从业者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职业特别是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尊敬和热爱。敬业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精神,是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是从业者希望通过自身的职业实践,去实现自身的文化价值追求和职业伦理观念。

敬业与人的存在方式、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都有着直接的联系,并共同构成职业精神的完整价值系统。从事职业活动,既是对社会承担职责和义务,又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完善。职业精神所要求的敬业,承载着强烈的主观需求和明确的价值取向,这种主观需求和价值取向构成从业者实践活动的内在尺度,规定着职业实践活动的价值目标。

马克思在其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善。”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务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任何沉重负担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作出牺牲;那时我们得到的将不是可怜的、有限的和自私自利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亿万人,我们的事业虽然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发挥作用,当我们离开人世之后,高尚的人将在我们的骨灰上洒下热泪。”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树立的为全人类服务的崇高敬业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热点内容
民事诉讼法解释57条 发布:2025-05-15 01:48:31 浏览:748
法院擦边球 发布:2025-05-15 01:44:13 浏览:95
1992年婚姻法年龄 发布:2025-05-15 01:35:03 浏览:267
民法典解读2 发布:2025-05-15 01:30:00 浏览:323
婚姻法的法律意义 发布:2025-05-15 01:28:17 浏览:638
法律援助结案报告怎么写 发布:2025-05-15 01:27:30 浏览:297
四川司法体制改革 发布:2025-05-15 01:27:27 浏览:316
劳动法全文2013年最新 发布:2025-05-15 01:26:09 浏览:379
民间写的调解书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15 01:24:35 浏览:830
司法局福田 发布:2025-05-15 01:15:12 浏览: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