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立法厦门
⑴ 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与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二千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南海岛礁建设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
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
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着眼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加强练兵备战,有效遂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武器装备加快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
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牢牢掌握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中央对香港、澳门全面管治权,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保持香港、澳门繁荣稳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妥善应对台湾局势变化,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特权。巡视利剑作用彰显,实现中央和省级党委巡视全覆盖。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⑵ 宋方青的个人成就:
宋方青教授先后主持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欧盟立法制度研究”,省社科项目“授权立法研究”、“台湾涉外投资法研究”,司法部“立法与立法权的理论与实主研究”、立法与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化研究”、教育部“立法权的配置与运作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法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新论等课题研究。独著1部,主编教材1部,参与撰写全国性高等法学教材及省级法学教材5部、合作著作4部,在《中国法学》、《现代法学》、《政法论坛》、《法学》、《政治与法律》、《立法研究》、《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⑶ 厦门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各方面都可以说、
特区不特:厦门是最早开放的几个特区之一.但是现在全国的趋势,已经是全面开放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是全面开放的标志,所以针对以前的特区一些特别的政策也响应淡化,特别在限制方面,厦门就更少了,所以你可以放心的来.
(深圳现在也不要通关了啊,只要身份证就可以随便出入了)
2.厦门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如春,常年气温在21度左右(夏天比较热,冬天不是很冷,但是一般都有比较大的风)厦门风景美丽,整个城市都很干净,市民整体素质比较高,居住环境不错,绿化也相当好,是个风景美丽的海滨城市.特别适合养老,厦门很安全,治安是比较好的,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
3.在国家级的几个开发区中,厦门做的并不是很好,我个人觉得主要跟厦门的地理位置有关:1.与台湾金门隔海向望,战略位置相当敏感.所以在外商投资,和国家开发方面都有所保留.2.厦门相对比较孤立,周边只有"泉州""漳州"两市,且离的比较远,很难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不象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那样,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所以这边的经济发展属于中等(当然比起内陆许多城市的话,还是好非常多的)
4.厦门主要以旅游,机械,电子,化工为主的经理支柱:有美的鼓浪屿,植物园,环岛路,日光岩等等,风景特别好.以厦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和金龙汽车为龙头的机械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诸多电子厂,都是相当有实力的企业,以翔鹭石化为主的化工业也有很好的扩张实力.
厦门新一轮大开发正在进行,身处本地的人能感觉到,日新月异的变化,几年后厦门将更美好,我确定.
5.厦门是个人文素质很高的城市,这边的人大都比较好相处,比较融洽,比如尊老爱幼等风气在厦门保持的相当好,基本上不用担心,象上海那样的歧视.当然也不排除,任何事都没有绝对的,我自己感觉是不错啦.
6.厦门是个比较温和的城市,在闽南三角洲中,算是最没出息的一群,厦门人很安逸,日子过得去就好,不想着干什么大事业,社会节奏也相对缓和,不会有太大冲击.创业氛围很一般.
7.我有两个同事都是女的,两个都是黑龙江人,来这边也还感觉不错.
总得来说,厦门还是个不错的地方.人好,环境好,经济也比较好,前景也不错.
⑷ 关于厦门这座城市的一些介绍资料
收集了一些常用的信息,供你参考:)
厦门市是福建省的一个副省级城市,是全国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同时也是全国首批实行对外开放的五个经济特区之一,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并拥有地方立法权。位于福建东南部,西部与漳州毗邻,北接泉州,东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曾是国共双方距离最短的前线阵地,在两岸敌对期间曾经炮火连绵。著名景点有鼓浪屿、集美归来堂、万石植物园、厦门大学、海沧大桥、同安影视城、集美园博苑、南普陀寺等。
厦门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整个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海峡性的天然良港,有史以来就是中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厦门港拥有东渡、海沧、鹭江、杏林等7个港区、77个生产性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8个,集装箱专用泊位7个,已跻身国内大型一类港、世界集装箱大港20强之列,作为集装箱运输干线港,厦门港原有的航道规模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航需求,厦门港主航道开始扩建,建成后厦门港的通航水平将跃居全国前三位。
经济
2009年,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23.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03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785.95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816.23亿元,增长14.3%。三次产业结构为 1.3:48.4:50.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64413元(折合9429美元),比上年增长6.8%。总体看,厦门市经济较早实现了企稳回升,GDP从一季度的-6.5%,到上半年的增长0.6个百分点,再到全年数据的8.0%,全年数字比一季度回升14.9个百分点。2010年一月份,厦门GDP比增26.35%,预计今年厦门市GDP总产值将突破2000亿元大关。
2009年以来,厦门市外贸出口持续好于中国内地和福建省水平,全年全市共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433.14 亿美元,下降4.5%,降幅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9.4和1.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76.68亿美元,下降5.9%;进口156.47亿美元,下降2.1%;贸易顺差120.21亿美元,下降10.3%。
2009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实现增加值123.60亿元,比上年增长 11.4%。全年旅客运输量11597.46万人次,增长12.8%;旅客运输周转量 187.61亿人公里,增长14.7%;货物运输量8371.05万吨,增长10.1%;货物周转量663.67亿吨公里,增长10.6%。至年底,厦门港现有生产性泊位9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8个;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1096.28万吨,增长14.4%;港口集装箱吞吐量468.04万标箱,下降7.0%;厦金航线增加到每天32个航班,全年运载旅客119.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5%。
厦门空港已开通城市航线172条,其中运营的140条,在厦门机场通航的外国(地区)航空公司43家,其中运营的43家,已开通41个国际城市以及香港、澳门、台北、高雄四个地区城市的航线。空港旅客吞吐量1132.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7%,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线旅客吞吐量145.45万人次,增长0.6%;空港货邮吞吐量 19.60万吨,增长0.3%。
2009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451.4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240.56亿元,增长9.2%。在地方级收入中,税收收入实现204.37亿元,增长5.9%,占地方级收入的85.0%,其中,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3.7%、9.7%、 14.0%、6.4%。
全年财政支出268.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环境保护支出5.48亿元,增长191.6%;交通运输支出39.17亿元,增长64.9%;农林水事务支出8.89亿元,增长25.8%;医疗卫生支出12.52亿元,增长16.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20.79亿元,增长14.1%。
政治
书 记: 于伟国
副书记: 刘赐贵 陈炳发 黄杰成
常 委: 刘赐贵 陈炳发 黄杰成 欧阳建 洪碧玲(女) 邵华 黄笑影(女) 丁国炎 徐模 钟兴国 詹沧洲 卢士钢 凌希
秘书长: 徐模
市人大
主 任: 于伟国
副主任: 杜明聪 曾国玲(女) 苏文金 何清秋 陈昭扬 杨金兴 黄诗福
秘书长:郑庆勋
市政府
市 长: 刘赐贵
副市长: 丁国炎 詹沧洲 潘世建 黄菱(女) 叶重耕 裴金佳
秘书长:许明耀
市政协
主 席: 陈修茂
副主席: 陈维钦 陈联合 陈耀中 庄 威 郑兰荪 江曙霞(女) 桂其明 翁云雷
秘书长:朱伟革
市纪委
书 记:黄杰成
副书记:吕世华、黄家列、黄延强
常务委员:黄杰成、吕世华、黄家列、黄延强、郑慧丽、李伟建、周进、燕苏闽、郑美雯
文化教育 2006年,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厦门义务教育向“双高普九”目标迈进。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学校(含成人教育)1093所,全年招生15.04万人,年末在校生共计55.88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3所,全年招生2.79万人,年末在校生8.00万人;普通中等学校125所,全年招生5.87万人,年末在校生16.82万人;小学322所,在校生16.17万人;幼儿园504所,在园人数5.93万人;成人学校126所,全年招生0.62万人,年末在校生7.87万人;各级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学生557人。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任职的专任教师达2.78万人,平均每一教师负担学生20人。
2006年,科技事业硕果累累。全年全市共登记科技成果127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24项,达到国内领先69项,国内先进水平34项;新增2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重点软件企业;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24项,市科技进步奖56项;认定第一批厦门重点新产品13项。全年专利授权量约180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约130件,已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考核验收;省科技厅在厦设立了“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厦门)产业化基地”,经科技部验收,厦门已成为首批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厦门钨业获科技部首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制出攻克世界难题的国家一类新药虎纹镇痛肽,全省首个国家一类新药—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恩经复)9000Au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准字号生产批文;厦门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孵化企业——蓝德尔(厦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出全球第一个子宫颈癌快速自检试剂盒;“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快速诊断试剂盒”中试产品获得成功等一批科技研发取得了在国际、国内具有突破性的成果。
2006年,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年末,全市数字电视用户突破10万户;城镇和农村每百户家庭分别拥有电脑79.5台和29台、移动电话219部和200部、电话103部和91部。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全国政府门户网站评比中,厦门政府网站在地市网站中位居第九。厦门电子口岸平台已升格为福建电子口岸;GPS系统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全市公务及商用车辆GPS装机498部,GPS平台共接入各种车辆、船舶6124辆(艘);完成工地监控和土方车监管信息系统试点,为利用信息技术减少城市粉尘和噪音污染、提高交通安全、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积累了经验。
鹭岛·高等院校
厦门大学 、华侨大学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 、集美大学、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厦门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厦门南洋学院、厦门软件学院 、厦门演艺职业学院、 英华美(厦门)学院 、厦门华厦职业学院 、厦门兴才学院
鹭岛·特色院校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厦门高级技师学院、厦门民间戏剧学校、厦门翔安区吕塘民间戏曲学校、厦门工商职业技术学校
宗教文化
佛教:南普陀,梵天寺,虎溪岩寺,万石岩寺
基督教:三一堂(鼓浪屿),福音堂(江头),新街堂(中山路),竹树礼拜堂(第八菜市场)
天主教:鼓浪屿天主教堂
荣誉
(1)国家卫生城市 ——1996年
(2)国家园林城市 ——1997年
(3)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1997年
(4)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1998年
(5)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999年
(6)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1999年(2004年再次获得)
(7)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1999年(2003年保留)
(8)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特别奖——2000年
(9)全国十佳人居城市——2001年
(10)国际花园城市 ——2002年
(11)“全国交通管理模范水平(一等)”城市——2003年
(12)中国人居环境奖——2003年
(13)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2003年
(14)联合国人居奖——2004年
(15)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城市
(16) 全国文明城市 ——2005年
(17)最受农民工欢迎十大城市——2007年
(18)全国宜居城市榜首——2007年
(19)中国青年喜爱的十大旅游目的地(第一、二届)——2006年、2007年
(20)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旅游城市——2007年
(21)全国绿化模范城市——2007年
(22)全国文明城市 ——2008年(再度荣拥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23)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24)全国十大魅力会议城市——2010年
厦门二十景:鼓浪洞天、皓月雄风、菽庄藏海、胡里炮王、大轮梵天、五老凌霄、万石涵翠、太平石笑、云顶观日、金山松石、虎溪夜月、金榜钓矶、鸿山织雨、筼筜月色、天界晓钟、东渡飞虹、东环望海、青礁慈济、鳌园春晖、北山龙潭
最佳时间
厦门的日照时间长,太阳光充沛,所以一年四季花木繁盛。 除了8月份台风季节,因海边的船只全部停开而不能欣赏到优美的海景外,其他时间去厦门旅游都很好。
推荐
9月,厦门的秋日颜色中。如果说厦门的四季如春,让你无从选择最佳旅游时间的话,那么,9月厦门的秋日颜色可供你参考。
9月的厦门,你可以在长长的环岛路上徜徉,闯入这由海岸线、榕树、古老建筑编制的图画中,让往事和杂乱都烟消云散,心灵变得一尘不染。
⑸ 厦门大学法学院博导的资料
1、姓名: 蔡从燕 职称: 教授、博导
主要讲授课程 《国际经济法》,硕士生学位课
《国际公法》,本科生主干课
《国际公法》,硕士生学位课
2、姓名: 刘志云 职称: 教授、博导
刘志云,江西瑞金人,1994年至1998年就读于厦门大学历史系旅游管理专业,获学士学位;1998年至2001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专业,师从卢炯星教授,获硕士学位;2001年至2004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师从徐崇利教授,获博士学位。
研究旨趣为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学交叉研究、国际经济法与涉外经济法、投资法与金融法等领域。至今已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杂志公开发表法学论文110余篇;已出版个人专著3部;参与专著或教材撰写若干。从2009年起主持“厦门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文库”的出版。
2004年9月获得博士学位后任教于厦门大学法学院经济法教研室,同时为国际经济法研究所与经济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2005年被厦门大学研究生院正式遴选为硕士生导师。
2006年被厦门大学破格聘为副教授、任副教授期间被破格聘为博士生导师。
2007年入选“2007年度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8年被厦门大学破格聘为教授。
2008年入选“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0年入选“福建省法学会第二届中青年优秀法学人才”;被评为“福建省第六届青年优秀社会科学专家”。
2010年起担任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 编委。
2010年起担任福州大学兼职教授。
2001年:厦门大学第一届“十大学术新人”;
2003年:“厦门大学嘉庚奖学金”;
2003年:厦门大学第二届“十大学术新人”;
2006年:厦门大学工商银行科研奖。
2006年:“厦门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2007年:“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07年:“厦门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7年:“福建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8年:联合主讲的《金融法研究》评为福建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
2009年:“福建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0年:“厦门大学‘中国银行’科研奖”。
2010年: 中国国际法学会2004-2009年度“航天科技”国际法优秀科研成果奖;
2010年:福建省法学会第三届优秀法学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3、 姓名: 张榕 职称: 教授、博导
要讲授课程 《民事诉讼法》
《证据法》
《法律诊所》
司法部2001年度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科研课题《仲裁制度研究与〈仲裁法〉的修改》的主要参加人。
厦门大学育题基金项目《中国证券市场的法律规制》项目负责人。
司法部2005年度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科研课题《司法能动性与司法解释的规制》主持人。
福建省2007年社科基金项目《事实认定过程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权——以民事诉讼为中心》主持人。
福建省2009年社科基金项目《通过有限判例制度实现正义》主持人
4、 姓名: 曾华群 职称: 教授、博导
主要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国际经济法学”、“国际经济法总论”、“国际投资法”、“香港法概论”、“WTO法专题”;
硕士生学位课程:“国际经济法理论”、“香港经贸法专题”、“国际经贸条约专题”、“国际投资法专题”;
博士生学位课程:“国际经济法理论”、“国际法专题研究”
主要学术观点 国际经济秩序的新旧更替和国际经济法的破旧立新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中产生和发展的,是由发展中国家率先发动,发达国家消极应付的。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如同逆水行舟,每一个进步,都需要艰辛的斗争和努力,稍有懈怠,已取得的成果可能得而复失或名存实亡。对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法新规范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发展中国家应有战略的眼光和充分的准备。
中国属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国际经济法的研究服务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决定了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界在吸收西方国家有关研究成果的同时,应有符合本国国情和目标的研究方法。从中国国际经济法学发展的经验看,今后应继续坚持和发展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立足本国实际的方法;历史和现实结合的方法;综合研究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法律与经济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理念和特点 国际经济法学是世界性的,中国国际经济法学是世界性国际经济法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的发展和繁荣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世界性国际经济法学的发展和繁荣,世界性国际经济法学的发展和繁荣也不能缺少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的参与和奉献。
中国国际经济法学者应继续借鉴和吸收外国的相关研究成果,积极主动地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在国际学术论坛上,对国际经济法学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中国学者的见解,表明中国的立场,为世界性国际经济法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应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目标出发,具有破旧立新的历史责任感、决心和勇气,既不能对西方法律观念亦步亦趋,更不能对少数发达国家在处理国际事务中践踏民主的霸权行径熟视无睹、束手无策,而应当摆脱阻碍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西方法律观念的羁绊,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创建和发展新的法律概念、观念和理论。
5、 姓名: 徐崇利 职称: 教授、博导
主要讲授课程 专科生:《关贸总协定法律制度》
本科生:《国际经济法总论》《国际经济法概论》《国际货币金融法》《国际投资法》《国际私法》
硕士生:《国际经济条约研究》《国际投资法研究》《国际私法研究》《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
博士生:《国际法理论研究》《国际法专题研究》
6、姓名: 齐树洁 职称: 教授、博导
主要讲授课程 本科生:《民事诉讼法》、《民事司法改革》、《律师制度与实务》。
研究生:《民事诉讼法》、《证据法》、《外国民商法》、《程序法基本原理》、《诉讼法文献选读》。
主要学术观点 1.司法资源是有限的。诉讼并不是最好的纠纷解决方式。司法改革的推进不应仅限于诉讼领域,还应包括相关的制度。为实现司法的公正和效率,除了改革和完善诉讼制度外,还必须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包括协商、调解、行政处理、仲裁等各种ADR方式,并且赋予当事人解决纠纷的程序选择权。
2.司法改革不但应当是全局性的,而且应当是合法有序的。当务之急是由全国人大设立司法改革委员会,并取得法律的授权,统一领导、规划、协调全国的司法改革。
3.司法改革应当立足于本土资源,在移植外国制度时,必须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进行充分的论证。司法改革还应当重视借鉴域外经验,如果仅仅局限于对本国现行制度的考察,我国的司法改革将很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承担项目 1.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国两制与厦门涉台立法》(1996),任课题组长。
2.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涉台法律问题研究项目:《维护大陆居民在台湾的正当权益》(1998),任课题组长。
3.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英国、德国民事司法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1999),独立承担。
4.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仲裁制度研究与仲裁法的修改》(2001),任课题组长。
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英国民事司法改革研究》(2001),任课题组长。
6.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研究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公证制度研究与破产制度的完善》(2003),任课题组长。
7.厦门大学人文社科横向课题:《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2004),任课题组长。
8.厦门大学人文社科横向课题:《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研究》(2004),任课题组长。
9.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和谐社会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2005),任课题组长。
10.厦门大学人文社科横向课题:《公证制度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2006),任课题组长。
11.厦门大学人文社科横向课题:《权利保护法律与实务研究》(2007),任课题组长。
1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2007),任课题组长。
13.福建省法学会法学研究重点课题:《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机制改革问题研究》(2007),任课题组长。
14.厦门大学人文社科横向课题:《权利保护与纠纷解决机制研究》(2008),任课题组长。
15.厦门大学人文社科横向课题:《涉及公证的诉讼案例分析》(2008),任课题组长。
16.厦门大学人文社科横向课题:《运用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为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司法保障》(2008),任课题组长。
17.厦门大学人文社科横向课题:《优化法制环境,促进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的司法统计分析》(2009),任课题组长。
18.厦门大学人文社科横向课题:《香港民事诉讼制度研究》(2010),任课题组长。
19.厦门大学人文社科横向课题:《繁简分流与快速处理机制研究》(2010),任课题组长。
主要著作 1.主编:《律师诉讼案例》,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副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要论》(谭兵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参编:《诉讼法大辞典》(钱国耀等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副主编:《台湾民法研究》(胡大展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参编:《民事诉讼法新论》(章武生主编),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
6.副主编:《中国民法》(柳经纬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7.参编:《中国审判实务大辞典》(马原等主编),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8.参编:《海峡两岸法律制度比较·诉讼法》(薛景元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9.主编:《商法概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0.参编:《海峡两岸交往中的法律问题研究》(陈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1.参编:《台湾法律大全》(陈安主编),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12.主编:《民事程序法》,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主编:《给个说法:老百姓法律顾问丛书》(第1-6辑),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主编:《给个说法:老百姓法律顾问丛书》(第7-12辑),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参编:《民事诉讼法》(江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主编:《民事司法改革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副主编:《仲裁法新论》(张斌生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8.主编:《英国证据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9.总主编:《民事证据法专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总主编:《ADR原理与实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参编:《比较民事诉讼法》(常怡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2.参编:《民事诉讼法》(田平安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23.参编:《民事诉讼法》(第2版,江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4.主编:《民事司法改革研究》(修订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5.副主编:《仲裁法新论》(修订版,张斌生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6.主编:《破产法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7.总主编:《强制执行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8.主编:《证据法案例精解》,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9.主编:《英国民事司法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0.专著:《程序正义与司法改革》,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1.主编:《破产法研究》(修订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2.参编:《民事诉讼法·诉讼程序篇》(廖中洪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3.总主编:《公证制度新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4.主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5.参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原理与实务》(沈恒斌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5.主编:《英国司法制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6.总主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7.主编:《民事司法改革研究》(第3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8.主编:《民事程序法》(第4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9.专著:《民事上诉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40.总主编:《公证制度新论》(第2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1.主编:《美国司法制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2.主编:《民事程序法》(第5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3.主编:《民事程序法》(第6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4.主编:《英国司法制度》(第2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5.主编:《司法改革论评》(第5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6.专著:《民事程序法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7.主编:《民事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48.主编:《破产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9.主编:《民事诉讼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0.参编:《外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汤维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1.参编:《民事诉讼法》(第3版,江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52.主编:《司法改革论评》(第6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3.主编:《民事程序法》(第7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4.主编:《民事诉讼法》(第2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5.副主编:《仲裁法新论》(第3版,张斌生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6.主编:《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7.主编:《司法改革论评》(第7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8.参编:《民事诉讼法学》(常怡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59.主编:《司法改革论评》(第8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0.总主编:《公证制度新论》(第3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1.总主编:《调解衔接机制理论与实践》,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3.主编:《东南司法评论》(2008年卷),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4.主编:《民事诉讼法备考与拓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5.主编:《民事诉讼法》(第3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6.主编:《东南司法评论》(2009年卷),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7.总主编:《调解衔接机制理论与实践》(第2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8.主编:《司法改革论评》(第9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9.主编:《民事审前程序》,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0.主编:《民事诉讼法》(第4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1.主编:《司法改革论评》(第10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2.主编:《台港澳民事诉讼制度》,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3.主编:《纠纷解决与和谐社会》,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4.副主编:《仲裁法新论》(第4版,张斌生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5.主编:《美国司法制度》(第2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6.总主编:《法官视野中的司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7.主编:《民事诉讼法》(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8.总主编:《德国司法制度》,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9.专著:《程序正义与司法改革》(第2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80.主编:《东南司法评论》(2010年卷),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更详细信息请参照网站:http://law.xmu.e.cn/ 祝好运!
⑹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的专业介绍
研究方向 1--劳动力供给与需求 内容、特色、意义 主要研究内容:
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需求,劳动力市场均衡,教育与人力资本,劳动力迁徙,工作搜寻,工作匹配和员工流转。
特色与意义:
注重训练学生对数理模型的掌握,使学生了解基本假设与模型结果之间的联系,运用最先进的计量学方法(尤其是微观计量经济学),训练学生理论论证和实证分析的思维逻辑,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在劳动力供给和需求行为与决定因素的研究领域,大部分已发表的研究成果涉及的是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市场,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和实证方法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严谨科学的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不仅在学术范围内深具意义,研究成果也可用于对经济政策的建议,帮助我们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进步与局限性。比如,本方向对教育的研究可以在中国现行教育体制背景下,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与微观教育选择模型相结合,探究如何优化教育投资结构、改善区域教育不平衡现状。另外,在中国经济背景下,探讨计划生育政策和城乡分割下的劳动力迁徙如何影响劳动力市场也颇具意义。 导师 蔡宗武*、洪永淼*、赖小琼*、孟磊、欧振中、沈凯玲、萧政*
标*为博士生导师 2--薪资构成与结构 内容、特色、意义 主要研究内容:
补偿性工资差异,劳动力市场歧视,劳动契约,劳动力市场分割,信息不对称,风险分担与激励机制,工会, 集体议价以及议价理论,工资差距,收入不平等, 技术进步,全球化与收入不平等, 失业。
特色与意义:
着重学生对竞争工资理论的局限性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数理模型对不完全信息,不确定性,风险等因素的处理,并熟悉各类理论预测的经验证据,带领学生了解国际有关研究的前沿, 并能运用严谨的计量学方法,进行独立研究。在中国经济背景下,现代劳动经济学和现代计量经济学提供的研究工具可以用来探讨2008年劳动法对职工议价能力以及公司的聘佣与解雇决定的影响。中国城乡分割的历史和现状也提供了一个研究劳动力市场歧视和隔离的土壤。此外,对中国当前收入不平等原因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研究,不仅在学术范围内深具意义,研究成果也可用于对相关经济政策提供建议。 导师 蔡宗武*、洪永淼*、赖小琼*、孟磊、欧振中、沈凯玲、萧政*
标*为博士生导师 3--制度与劳动力市场政策学 内容、特色、意义 主要研究内容:
劳动力市场政策,体制与劳动力市场表现, 最低工资,就业保护, 失业保险,税收。
特色与意义:
通过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理论与实证方法训练,使其熟练掌握相关数理模型,对公共政策,体制,与劳动力市场表现之间的联系以及各类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政策进行分析。鼓励学生挑战本研究领域中的既成观念,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随着中国对最低工资制度,就业保障,失业保险等方面日益明晰的立法执法进程, 这方面的研究在阐明各种体制间的依存关系如何相互作用,以至指向最有利于就业的条件上,尤其具有价值。 导师 蔡宗武*、洪永淼*、赖小琼*、孟磊、欧振中、沈凯玲、萧政*
标*为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1-时间序列分析 内容、特色、意义 主要研究内容:
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理论与应用。
特色与意义:
针对经济、金融数据的特点,引入半参数和非参数的方法,对非平稳和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的前沿课题进行研究。 导师 蔡宗武*、程立新*、方颖、洪永淼*、林明、林光平*、刘继春、任宇、王海滨、萧政*、郑挺国
标*为博士生导师 2--非参数统计 内容、特色、意义 主要研究内容:
非参数估计与检验的方法、理论与应用。
特色与意义:
将非参数的方法扩展到一些前沿领域,比如非平稳数据的非参数估计和分位数的非参数估计方法。 导师 蔡宗武*、程立新*、方颖、洪永淼*、林明、林光平*、刘继春、任宇、王海滨、萧政*、郑挺国
标*为博士生导师 3--统计计算 内容、特色、意义 主要研究内容:
通过随机模拟的方法有效的求解各类计算问题。
特色与意义:
以统计理论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模拟解决传统数值方法难以处理的高维计算问题,如高维积分和优化问题。能够对经济、金融模型的分析提供有效的手段。 导师 蔡宗武*、程立新*、方颖、洪永淼*、林明、林光平*、刘继春、任宇、王海滨、萧政*、郑挺国
标*为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1-宏观经济学 内容、特色、意义 This course provides a mix of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macroeconomics. Topics range from the classical economics, Keynesian economics and other neo-classical models such as overlapping generation models, dynamic optimization, 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 inter-temporal open economy models and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Various theories will be illustrated using examples drawn from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policy issues, as appropriate. 导师 齐豪(助理教授硕博导师)
胡学勤(副教授硕博导师)
赖小琼(教授硕博导师)
沈凯玲(助理教授硕博导师)
王洛林(教授硕博导师)
王瑞芳(教授硕博导师)
吴碧英(教授硕博导师)
庄宗明(教授硕博导师) 2--微观经济学 内容、特色、意义 The core material deals with labor supply decisions made by rational households, labor demand decisions made by profit-maximizing firms, and the equilibrium wage differentials and employment pattern implied by these decisions when markets are competitive. Applications include the analysis of instry wage differentials (why wages in different instries vary), life-cycle age-earning profile, and returns to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s. The last part of the course considers various ways in which labor markets may differ from the competitive ideal. Topics may include efficiency wages and other incentive schemes, discrimination, bargaining between workers and employers to divide monopoly rents, and unemployment. 导师 齐豪(助理教授硕博导师)
胡学勤(副教授硕博导师)
赖小琼(教授硕博导师)
沈凯玲(助理教授硕博导师)
王洛林(教授硕博导师)
王瑞芳(教授硕博导师)
吴碧英(教授硕博导师)
庄宗明(教授硕博导师) 研究方向 1-公司金融 内容、特色、意义 主要研究内容:资本结构、股利政策、首次公开募股、兼并收购和风险管理。
特色与意义:研究中国转型期公司理财的特殊问题,有助于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展和新理论的出现 导师 蔡宗武(教授、硕博导师)
陈国进(教授、硕博导师)
陈蓉(副教授硕士导师)
洪永淼(教授、硕博导师)
江曙霞(教授、硕博导师)
林海(讲师硕博导师)
陆懋祖(教授、硕博导师)
马成虎(教授、硕博导师)
潘越(讲师硕士导师)
吴俊吉(教授、硕博导师)
吴世农(教授、硕博导师)
郑鸣(教授、硕博导师)
郑振龙(教授、硕博导师) 2-金融计量经济学 内容、特色、意义 主要研究内容:金融学与计量经济学的结合。
特色与意义:用计量经济学研究金融问题,在国内还是一个较新的领域,有助于金融学的国际接轨 导师 蔡宗武(教授、硕博导师)
陈国进(教授、硕博导师)
陈蓉(讲师硕士导师)
洪永淼(教授、硕博导师)
江曙霞(教授、硕博导师)
林海(副教授硕博导师)
陆懋祖(教授、硕博导师)
马成虎(教授、硕博导师)
潘越(讲师硕士导师)
吴俊吉(教授、硕博导师)
吴世农(教授、硕博导师)
郑鸣(教授、硕博导师)
郑振龙(教授、硕博导师) 3-投资学 内容、特色、意义 主要研究内容:资本市场、资产组合选择和资产定价
特色与意义:研究中国转型期资本市场的特殊问题,有助于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展和新理论的出现 导师 蔡宗武(教授、硕博导师)
陈国进(教授、硕博导师)
陈蓉(讲师硕士导师)
洪永淼(教授、硕博导师)
江曙霞(教授、硕博导师)
林海(副教授硕博导师)
陆懋祖(教授、硕博导师)
马成虎(教授、硕博导师)
潘越(讲师硕士导师)
吴俊吉(教授、硕博导师)
吴世农(教授、硕博导师)
郑鸣(教授、硕博导师)
郑振龙(教授、硕博导师) 研究方向 1-计量经济学 内容、特色、意义 This course is an introction to basic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al theory. Topics covered in the course include random variable, conditional expectation, modes of convergence, weak law of large numbers, central limit theorems, hypothesis testing and maximum likelihood theory.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or both M.A. and PhD students whose research area is econometrics or applied econometrics. Calculus and linear algebra are prerequisites. Textbooks include Hong, Y. (2006) Lecture Notes for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Bierens, H. (2004) Introction to the Mathematical and Statistical Foundations of Econometrics, and Gallant, A.R. (1997) An Introction to Econometric Theory. 导师 蔡宗武(教授硕博导师)
方颖(助理教授硕博导师)
洪永淼(教授硕博导师)
萧政(教授硕博导师)
管中闵(教授硕博导师)
冼刍荛(教授硕博导师 2-数理经济学 内容、特色、意义 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进行现代经济学研究必备的分析工具,能够基本无困难的阅读国际顶尖期刊(比如AER,QJE等)上发表的文章;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学会使用现代经济研究的常用方法,能够将这些数学方法和工具应用到自己的经济研究中去。 导师 蔡宗武(教授硕博导师)
方颖(助理教授硕博导师0
洪永淼(教授硕博导师)
萧政(教授硕博导师)
管中闵(教授硕博导师)
冼刍荛(教授硕博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