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丁法学家
1. 西塞罗,奥斯丁,柏拉图,庞德,凯尔森他们在法上的成就或观点是什么
西塞罗:“法是自然所固有的最高理性”出自他之口
胡果:(1)首先提出法律行为这一概念(2)18世纪末历史法学派的代表人物
奥斯丁:(1)19世纪上半叶,他关于美国民主的研究,使得法律职业阶层是法治国家和民主政治的中流砥柱的观念被更为广泛地接受(2)分析法学的创立者 (3)他认为法是主权者针对臣民发布的以强制为后盾的命令,法的体系是这些命令的集合(4)既是现代法理学的创始人,也是要求人们辨法的渊源的确切含义和范围,并努力使其明晰化的第一位人物(5)法的本质论说中权力论代表
凯尔森:(1)直言法的渊源是个被学界搞得“极端模糊不明”且赋予其种种含义的概念(2)西方学人在对法律秩序的诠释中,“制度论”的代表人物
霍布斯:认为权力就是主动出击的行动者和被动承受的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柏拉图:在何谓正义的问题上,提出等级秩序正义观
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应包含两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托马斯阿奎那:(1)指出:在神的理性指导下,世俗的最高主权者都应当毫不例外地接受法律的支配的神学家(2)中世纪把一切法律问题都染上神学的色彩,并以阿奎那的神学法律观丶神权政治论以及其经院哲学,构成欧洲中世纪意识形态领域占统治地位学说体系
孟德斯鸠:提出立法权丶司法权和行政权不能为同一机关行使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的著作者
霍菲尔德: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美国法学家霍菲尔德提出的有关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公式最为著名
庞德:指出“在法律和法学文献中,没有一个词比权利这一术语更加含糊不清”
波斯纳:20世纪60-70年代后,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的主要代表
乌尔比安: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提出公法和私法划分学说
2. 西方法制史上哪几位法学家比较重要
与其说是西方法制史上的法学家,不如说是西方法律思想史上的法学家。因为法制上多是实践家,法学家的思想指导了的实践家的实践。法制史是制度发展史,不注重人,而思想史重在讲法学家的思想。 第一个要说是古希腊,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法律是人们幸福的标准;柏拉图的著作有《理想国》、《政治家》和《法律篇》。 第二个要说古罗马。古罗马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发源地,法学家有西塞罗、盖尤斯、保罗、乌尔比安、帕比尼安等。罗马法在查士丁尼时期空前发展,编纂了国法大全(四类),而其中就包括法学家著作,并明文规定,如遇疑难问题,成文法没有明确规定时,以五大法学家的著作来解决,观点不一致时,以多数法学家观点为准,相同者则遵照帕比尼安的学说。 到了中世纪,主要有阿奎那的自然法观点。由于中世界后期教会与教皇权利的膨胀,出现了马基雅弗利和布丹提出的主权学说。 紧接着就到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这一时期思想活跃,法学家众多,格老秀斯、霍布斯主张拥护君主专制政体;洛克杰弗逊则主张主权在民的共和制度,孟德斯鸠则主张君主立宪,介乎二者之间,是改良主义。 19世纪的德国出现了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为主导的历史法学派。萨维尼和耶林则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了发展。 19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法学,和奥斯丁为代表的分析法学。 之后便进入了20世纪,可以参考相关书籍阅读。
3. 现代分析法学家是谁
哈特,
是奥斯丁之后分析法学的最高成就者,没有他的理论,后现代专法学也许没有一属个生长的起点。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法学家,哈特被一代又一代的法律人所追寻乃至追随。
哈特全名为赫伯特·莱昂内尔·阿道弗斯·哈特,生于1907年,系约克郡的第二代犹太移民。英国著名法哲学家、新分析法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哈特是英国牛津大学著名的法理学教授,长期从事法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西方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新分析法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二次大战后西方法学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哈特凭一已之力彻底改造了法哲学,并且影响了英国社会对于堕胎与同性恋的法制化思考,也影响了人们对于废除死刑的观念。他汲取奥斯丁和边沁的洞见,并结合J.L.奥斯汀和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新语言分析哲学,致力于阐明一种可适用于所有法律形式的法律概念,无论这些法律出现在什么时期或什么地方。他的《法律的概念》一书在世界各地已经畅销了数十万册。
4. 奥斯丁与萨维尼的典型观点是什么
其实应该是英国法学家——奥斯汀(约翰·奥斯汀,Austin John)
约翰·奥斯汀(1790~1859),英国法学家。分析法学派创始人。出身于磨坊主家庭。曾在军队中服役。1818~1825年任律师。1826年任伦敦大学第一任法理学教授,1833年辞去教职,担任其他公职。著有《法理学范围》和《法理学讲义》。与J.边沁交往甚密,信奉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但他的法学的思想基础主要是实证主义哲学。
奥斯汀的法学思想主要由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组成:法学研究的范围、法和道德的关系以及法的概念。他虽然信奉功利主义,认为立法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类幸福,但又认为立法学不同于法学,前者属于伦理学范围,后者涉及实在法或严格意义的法,而不管这种法的好坏如何。他的出发点是:法学只应研究“实际上是这样的法”,即实在法,而不是像自然法学家那样研究“应当是这样的法”,即理想法或正义法。他认为一般法学不同于一国的或特殊的法学。一般法学的任务是从逻辑上比较分析各种成熟的实在法制度的共同原则、概念和特征,其中包括权利、义务、损害、制裁、惩罚和赔偿等重要概念。分析法学派的名称即由此而来。
奥斯汀认为法与道德无关,或至少两者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法律尽管是不道德或不正义的,但只要是合法地制定的,仍应具有法律效力。“恶法亦法”之说即由此而来。
奥斯汀认为法(实在法)是掌握主权者责成或禁止在下者从事一定行为的命令,如不服从即以制裁作为威胁。这种法的定义包括三个要素:主权、命令、制裁。因此被称为法的三位一体说。掌握主权者是指一个或一群受人习惯地服从的人,他或他们本人并不服从其他人;命令仅指一般命令,这种命令不一定来自立法机关,也可以来自掌握主权者所授权的人。因而,与边沁不同,奥斯汀认为判例法是真正意义上的实在法。
奥斯汀的这种法学与17、18世纪强调正义、理性的古典自然法学派有很大区别。它适应巩固了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需要。奥斯汀生前默默无闻 ,他在伦敦大学的讲学以及他的著作初问世时,都不受欢迎 。但在他死后,他的法学成为整个19世纪英国法学中占统治地位的学说,为西方法学19世纪三大派别之一。在20世纪 ,他的学说在西方法学界尽管备受攻击,但仍有重大影响。H·凯尔森的纯粹法学和H·L·A·哈特的新分析法学都是在继承和修改他的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
萨维尼
德国法学家。历史法学派主要代表,该派首创人G.胡果(1764~1844)的学生。贵族家庭出身。1800年开始先后在马尔堡大学和巴伐利亚州兰茨胡特大学任教。1810年柏林大学创办后他到该校任教,达30年之久,在此期间曾一度兼任柏林大学校长和普鲁士王子的法学教师,并创办历史法学派刊物。1842~1848年任普鲁士政府的修订法律大臣。
《论立法和法理学的现代使命》一书,是他在19世纪初就是否应制定全德统一法典的一场论战中写成的,该书系统地陈述了以他为代表的德国历史法学派的基本观点。当时海德堡大学法学教授A.F.J.蒂鲍(1772 ~1840)从民族主义出发,强烈呼吁德国各邦利用当时战胜拿破仑的机会,从速制定一部全德国适用的,包括民法、刑法、诉讼法在内的法典。萨维尼对此强烈反对。他认为法律就像语言、风俗、政制一样,具有“民族特性”,是“民族的共同意识”,“世世代代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它“随着民族的成长而成长、民族的壮大而壮大”,当这一民族丧失其个性时,这个民族的法也就趋于消逝。法学家固然有独特的知识,但这仅是法的技术成分,而法主要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民族意识,即共同体的一个部分,它是法的政治成分。法主要体现为习惯法,它是最有生命力的,其地位远远超过立法。法是自发地、缓慢地和逐步成长的,而不是立法者有意识地、任意地制造的。所以,不仅立法是次要的,而且根据德国法学家还缺乏历史精神等条件来看,当时德国也没有能力制定出一部好法典。他的这些观点在19世纪初欧洲大陆的历史条件下,代表了一种历史复古主义的思潮。著有《中世纪罗马法史》和《现代罗马法制度》。
因此,简单一句话说,奥氏是实证主义法学派的,重视法的理论的实证。萨氏是历史法学派的,注重民族精神对法的作用。
5. 奥斯丁的介绍
约翰来·奥斯丁(John Austin,1790-1859),英国法自学家,“现代英国法理学之父”,法律实证主义创始人之一;1818—1825年从事律师职业,1826年被任命为伦敦大学第一任法理学教授;曾于1828—1832、1834年在伦敦大学和英国法学协会会所开设法理学系列讲座。其代表著作《法理学的范围》(1832、1863)和《法理学或者实证法哲学讲演录》(1863)均根据讲座内容整理而成。
6. 奥斯丁是谁
奥斯丁(Austen)为外国姓氏之一,也可用作人名。其中最为著名的为英国女作家回简·奥斯丁,有答一部很好的电影《成为简·奥斯丁》描述的就是她。此外还有多位人物以此为姓氏,如美国运动员史蒂夫·奥斯汀(Austin)、英国法学家约翰·奥斯丁英国法学家约翰·奥斯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