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法学博士
⑴ 陈忠林的人物简介
陈忠林,重庆大学法学院长、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1982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学士,1986年获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1996年6月获比萨圣安娜高等大学(SSSUP)法学博士学位,1998年在西南政法大学破格评为教授,先后当选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并被推选为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组成员。
现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社科基金项目法学评审组专家,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刑法学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会与中国行为法学会顾问,重庆市社科联学术委员、重庆市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公共安全技术专家,重庆市高院和广东高院智库专家、重庆大学学术委员会与学位委员会委员,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十多个国内著名高校兼任教学科研职务。
在法学基本理论界领域,陈忠林教授以人性的特殊性为基础,对现代法治的前提、基础以及“自由、人权、法治”等基本范畴作出了全新的解读,提出了现代法治是“人性之治”,“良心之治”,“常识、常理、常情之治”的法治观和法学教育观。
在刑法学基本理论领域,陈忠林教授以重构的刑法调整对象和行为概念为价值、技术基础,对传统刑法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改造;对刑法的基本性质、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刑法解释的基本原理、犯罪的本质及本质特征、犯罪构成理论、犯罪形态及刑罚的目的等刑法基本范畴,都做出独树一帜的解读。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陈忠林教授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立法议案和改革建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关于司法制度改革、劳动教养制度改革、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收回死刑核准权等多项议案和建议被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采纳。并先后在2004年被央视网等中央媒体列为“十大风云人物”候选人,2013年被检察日报、正义网等推选为“全国十大法治影响人物”。
陈忠林教授撰、译、编专著、教材30余部,在国际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Offender Therapy and Comparative Criminology》、《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等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发表等论文60余篇,有《自由、人权、法治 – 人性的解读》等教学科研成果获10多项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并先后获得重庆市先进工作者、重庆直辖10年建设功臣、重庆市名师等称号。
⑵ 重庆大学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重庆大学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概述:
一、招生专业与计划
重庆大学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具体招生专业及计划人数将依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及学校实际情况在招生简章中详细列出。考生需密切关注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发布的最新招生信息。
二、报考条件
- 学历要求:考生需具备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力,并在入学前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或论文答辩。
- 年龄要求:一般不超过45周岁(含),但部分特殊专业或项目可能有不同要求。
- 身体健康: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
- 学术要求:在相关领域有较好的学术基础和研究成果,具备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报名方式与时间
- 报名方式:考生需通过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官网的博士研究生招生系统进行网上报名,并上传相关证明材料。
- 报名时间:具体报名时间将在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公布,考生需密切关注。
四、考试与录取
- 初试:包括外语水平测试和专业基础测试,具体科目及形式将在招生简章中明确。
- 复试:包括专业综合面试和科研能力考察,旨在全面评估考生的学术素养和研究潜力。
- 录取:根据考生的初试和复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五、学费与奖学金
学费标准将依据国家及学校相关政策执行,同时学校设有多种奖学金和助学金项目,以及科研助理岗位等,以支持优秀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
六、其他注意事项
考生需密切关注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发布的最新招生信息,包括招生简章、考试大纲、报名指南等,以确保报名和考试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