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道德要求
❶ 简述药品经营道德的基本原则
药品经营是指药品通过供应、销售,最终用于服务对象的全过程,应包括经营企业的采购、验收、储存、养护、销售和运输等。其道德责任如下:
1.做好采购供应的道德要求
药品采购供应中的职业道德集中表现在:确保药品质量,这是采购供应的灵魂与核心。对采购人员职业道德要求:要有克己奉公、尽职尽责的精神。
2.做好验收养护的道德要求
做好验收养护工作是药品经营中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要求从业人员做到认真负责、严谨准确、实事求是、条理有序。
3.做好安全储运的道德要求
药品运输和储存是药品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每类药品的性质正确储存对保证药品质量十分重要,职业道德要求储运工作做到严谨准确、安全迅速、文明装卸、认真负责。
4.药品销售中的道德要求
药品销售包括经营企业向医疗机构药房、社会药店及其他药品经营企业的销售。职业道德要求销售工作做到主动热情,服务周到,讲究信誉,依法销售,这是销售工作的道德原则。
药学职业道德规范是判断药学人员行为是非、善恶的标准,是药学人员在药事实践中形成的一定道德关系的反映和概括。也是调整药学人员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准则。
首先要明确经营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其次是按照药品管理法和有关要争办事,三是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以上三点做到做好,才会有正确的经营方向。
❷ 符合药物治疗的道德要求是()。
单选吧,B,其他的三种是用药基本,不涉及道德层面
❸ 药品调剂配发中,药学人员的职业道德责任是( )
药品调剂配发中来,药学人自员的职业道德责任是( 保证病人在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有效、经济)
1消费者对非处方药有 (有权自主选购 )
2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核发、变更、年检、换发、缴销、补发等办理完30个工作日内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是(《药品生产许可证》)
3处方药的批发企业必须具有 ( 《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
4原料药的一个批号(连续生产的原料药,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生产的在规定限度内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
5药品零售企业的购进记录应(应有合法票据、应建立购进记录,做到票、账、货相符、购进票据和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两年 )
6零售乙类非处方药的商业企业必须具有( 经省级或其授权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7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通过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实施( GMP管理)
8、10000级洁净厂房适用于生产 (大输液的稀配;小针剂的配液、滤过和灌装等 )
9原料药生产的关键工序是指原料药的(工艺步骤的验证)
❹ 食品药品行业职业道德是什么
做食品、药品的人有公德就行,至少他自己敢吃他自己的产品就行
❺ 药品零售店药师道德规范主要内容都有什么
D药物临床试验道德原则规范:公正、尊重人格、力求使受试者最大程度受益和尽可能避免伤害
❻ 药物治疗道德要求包括哪些
A认识药物的双重作用 B尽量减少用药的数量或种类 C切实掌握用药原则 D坚持查对制度
❼ 在法律和道德上购买到过期药品,临近过期药品
法律上人家是合法的,因为还没有过期呢。道德上他说不过去,一般超市都有了,快过期的,都集中放在一个地方有提示的。
❽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道德要求有哪些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道德要求有:
1.用户至上,以患者为中心急回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答,保证药品供应,及时提供社会需要的药品。
2.质量第一,自觉遵守规范药品质量关系人们生命安全,为保证药品质量,药品生产的全过程必须自觉遵循和执行GMP的指导原则,这既是法律责任,也是道德的根本要求。
3.保护环境,保护药品生产者的健康药品生产过程中的“三废”对环境极易造成污染,环境保护已经成为药品生产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4.规范包装,如实宣传药品包装应具备保护药品、便于储存和运输、便于使用等功能。药品包装所附的药品说明书应实事求是,并将相虚的警示语或忠告语印制在药品包装或药品使用说明书上。任何扩大药品疗效或适应症、隐瞒药品不良反应、通过包装设计夸大药品的作用、过度包装,或采用劣质包装等行为都是不道德的,也多半是违法的。
❾ 药品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药事法规
❿ 药品知识产权保护的道德意义
医药知识产权是指一切与医药行业有关的发明创造和智力劳动成果的财产权。具体来说,它包括5类:(1)专利和技术秘密;(2)商标和商业秘密;(3)医药企业的计算机软件;(4)与医药相关的著作权;(5)对外合作中与经营管理有关的技术资料、产品信息等[1]。
入世后,我国必须履行TRIPS协议关于全面保护知识产权的最低义务,我国化学药原料及制剂行业面临着国外知识产权保护的重压,生物药行业面临着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的严峻挑战,中药企业也面临着洋中药的大举进攻,以前不少企业所习惯采用的跟踪仿制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甚至不复存在。近年来医药领域几件有重大影响的药品知识产权纠纷,已经和正在迫使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学会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懂得在药品开发和投产之前必须认真地进行专利文献的检索,否则就有可能面临被停止注册或被诉侵权的危险,使企业的声誉和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众所周知,专利保护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促进药品的创新和开发,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新药,但同时也会在一定期限内造成专利权人的垄断,抑制他人的自由竞争,造成药品价格的居高不下,从而加重了患者治疗和公众保健的负担。因此,2001年11月,WTO在亚洲国家卡塔尔首都多哈发表《TRIPS协议与公共健康宣言》,“同意TRIPS协议不能够也不应该妨碍各成员采取措施保护公共健康”;此后,又于2003年8月30日通过执行决议,同意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将药品强制许可的权利扩展到向最不发达国家出口。在国内,当2003年的“非典”肆虐时,广大人民群众也曾面临过健康危机。因此,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立法和执法实践中将会更多地考虑在促进创新和保护公共利益之间寻求平衡,一方面要给真正的发明创造以合理的保护,以促进新药的不断产生;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不合理的垄断和用专利进行“跑马圈地”,为公众合理地利用药品保证健康提供方便。
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知识产权已成为许多国家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成为关系国家核心竞争能力培育和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关键。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药品,其知识产权当然重要。但目前,我国药品知识产权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悬殊,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药品领域知识产权更是成为知识产权纠纷的多发地带,成为发达国家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公报》近年来公布的药品专利申请数据,我国药品专利申请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化学药品专利申请极少。在化学合成药领域,外国人申请的专利约占专利总数的91.6%,其中绝大多数为新化合物专利,而中国人申请的专利不但少,且大多数为制备方法或制剂专利。二是中药专利申请多然而质量差。在中药领域,中国人申请的专利约占专利总数的97.76%,但是许多中药专利申请仅是罗列处方,缺乏专利法要求的创造性,即使被授权专利,其保护范围也很小。三是生物技术产品专利缺乏创新性。在生物制药领域,中国人申请的专利约占专利总数的48.46%,但其发明创造性和质量与国外相比,差距仍较大。这表明,药品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制药行业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因素之一,尽快开展这一领域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迫在眉睫。
卫生部有关人士在谈到我国药品研发的现状时,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我国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新药屈指可数,药品知识产权问题就是主要因素之一,因为药品知识产权对保护和激励新药研发起决定性的作用。当前,我国制药行业整体创新能力差,研究水平低,导致众多企业将有限的研发资源集中在低水平、低风险、低收益项目的重复研究上,创新没有成为药品研发的主流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能及时启动药品领域知识产权问题研究,开展对这一领域的产权保护,确实是高瞻远瞩,利国利民。
不仅如此,开展药品知识产权问题研究对推动我国中医药的发展也极为重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去谈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引起大家的重视,而随着这几年汉方药的迅速发展,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在加快这一领域的产权保护与产品创新,当"洋中药"大举进入国内市场时,我们才惊呼"狼"来了。但能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还为时不晚,毕竟我们在中药理论方面还占据着绝对优势,而且这也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和对待中药知识产权问题
我国的新药保护是保护国外在中国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内仿制的所谓新药,其目的是保护国内开发者的利益,防止重复开发,避免市场无序的竞争。既然新药有了行政保护的门槛,就必然阻止其他人的仿制,新药的转让利润就相当巨大。品种开发的人越少,其利润越大;适应症越广的药品;其利润越大。举例说明,全国四类新药奥硝唑仅仅三家开发,任何一家的全部转让利润都不会小于1000万元。假一类新药加替沙星(申报时美国已经上市,实际是二类),全国申报了接近20家,全部剂型(片、胶囊、输液、水针等)要超过60个,每一个研制者的利润都不会小于500万元,总毛利润接近一个亿。
新药开发的巨额利润带动资本市场,大量的资金从不同的渠道汇总到新药开发,新药开发公司如雨后春笋,新药开发的重复数量不断增加。全国出现了新药(仿制国外的药)开发的新高潮,仅江苏省在去年办理新药研究资质的过程中,就有接近300家研究单位。笔者通过业内了解到全国有不同规模的新药开发公司超过了800家,其中出现了像北京德众万全公司那样的大规模仿制药公司,据说每年的新药申报数量接近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