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信仰的危机
Ⅰ 不完全合同与道德风险论文
风险社会中道德风险的反思全文如下:
【摘 要】在风险社会,“做好事遭恶报”实际就是人们在表达确定性道德行为时遭遇的道德风险,此类现象在当今的中国屡见不鲜。文章从信仰危机、信任缺失、看客心态等几方面对“风险社会”中的“道德风险”做了理性的反思,同时又指出了理性救赎道德,寻求精神家园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风险社会;道德风险;反思
“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人伦美德。雪中送炭、慷慨解囊、舍己救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等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至今都成为美谈。然而曾几何时,南京的“彭宇案”,天津的“许云鹤案” 等 “做好事遭恶报”殷鉴发酵成的“道德有风险,行善需谨慎”言论甚嚣尘上,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冷漠、道德沦丧已见怪不怪,以至于我们发出了“十三亿人却扶不起一个倒地老人,救不起一个被碾压的小孩?”的悲鸣。是什么样的境况导致人人明哲保身,哀叹好人难做而任由道德滑坡流失?我们应当怎样救赎日益冷血的道德?应当怎样去寻求日益远去的精神家园?
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世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凡事都有因有果。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去反思。
一、中国已然进入风险社会时代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是风险社会理论的创始人,他在1986年在德国出版的《风险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风险社会”的概念。随后他又发表了《风险时代的生态政治学》、《世界风险社会》和《自由与资本主义》等著作,形成了关于风险社会理论的框架。“风险社会”是对“现代性社会”或当代社会现实状况的“不确定性”的一种界定,它的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具有不断扩散的人为不确定性逻辑;二是导致了现有社会结构、制度以及关系向更加复杂、偶然和分裂状态转变。风险社会理论注重对社会的 “不确定性”或“人为的不确定性”的诊断,并通过人的自主性消除风险的根源,从而避免罪恶成为现实。在贝克看来,风险社会的风险都是现代化的产物,是人为的风险。
综观中国社会,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整个社会变化巨大,一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社会分化日益严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社会和谐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已然进入风险社会时代。
而我们上文所说的“道德有风险,行善需谨慎”中的道德风险就是指人们或社会组织在社会道德生活领域内进行道德表达时所遭遇能导致对自身、他人或社会组织等人身、财产受损危害的可能性。传统的道德风险概念是经济学概念,仅仅把道德表达不确定性视为道德风险产生的根源,而这里的道德风险概念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哲学概念,不仅是把道德表达不确定性视为道德风险产生的根源,而且把确定性的道德表达也视为道德风险产生的根源,所以超越了经济学狭隘的传统范围,同时指出了人们既是道德风险的生产者,特别是指出了人们在表达确定性道德行为时可能遭遇的道德风险。
“做好事遭恶报”实际就是人们在表达确定性道德行为时遭遇的道德风险。此类现象在当今的中国屡见不鲜。以致于恻隐之心日渐从我们的身边消逝,人性的温暖被旁观的冷漠所取代,最为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小悦悦”事件。
二、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信仰危机
最近几十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的冲击下,在功利化的世界观指导下,中国社会陷入了信仰沦丧、诚信缺失的扭曲状态,突出表现为信仰危机,这是当前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究其原因是中国在转型过程中,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一方面是社会传统精神价值受到质疑甚至否定,而新的一种与现代化进程相统一的、主导性的文化精神无法在短期内形成,所以中国文化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的、全方位的文化冲突;另一方面表现为个体信仰缺失与目标混乱、理想迷茫,民族精神淡化等,没有信仰导致自我泛滥,缺少约束,缺少统一的精神支柱,没有统一规范的道德意识和真理意识。
最近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超八成受调查者认为当前价值多元化下存在信仰与道德有关的精神危机,道德赤字与坏账凸显,有58.3%的网友认为中国“没有信仰”;有57.5%的网友在回答“哪类群体信仰危机最严重”时,认为信仰缺失主要表现在官员群体身上。尤其是贪腐官员的所作所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信仰缺失、精神缺钙所致。信仰缺失削弱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严重影响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公信力,信仰缺失导致整个中华民族凝聚力降低,缺乏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关于“信仰危机”的原因,首先是制度设计缺陷,缺乏惩恶扬善机制。一些不道德的现象没有受到制度的惩处,反而成为一些人争相效仿的对象。有50.8%的网友认为这是排在第一位的原因。其次是“唯利是图”的市场经济冲击。有20.8%的网友认为这是位列第二大因素。
(二)信任缺失
社会诚信危机导致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和安全感,从而怀疑一切;甚至出现习惯性怀疑。这种信任缺失状态,极大影响了人们对于他人尤其是陌生人的助人行为,也反映出社会道德所存在的深层困境和相关社会机制所存在的严重缺陷。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关于“习惯性怀疑”,有接近一半的网友认为“政府公信力下降”成为“习惯性怀疑”的主要病根儿。当被问及“习惯性怀疑”的主要表现形式时,有41.2%的网友认为是“政府说什么都不信”;有35.2%的网友认为是“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感”;有33.5%的网友认为是“怀疑食品、药品的安全性”;有28.0%的网友认为是“对医生的职业道德不信任”等等。
与习惯性怀疑的表现相对应的,有24.0%的网友认为是“政府公信力下降”;有22.4%的网友认为是“社会诚信缺失”;有16.6%的网友认为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力、惩处机制不完善”;有14.6%的网友认为是“特定职业人员缺乏职业精神”等成为“习惯性怀疑”这一社会病症诱发的重要原因。 在传统社会是“熟人社会”,其特征是熟人信任。随着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人们将与越来越多的陌生人交往,由于面对的是“陌生人社会”,所以关系难以覆盖所有方面。而在现代社会中信任模式的特征是普遍信任,实质是制度信任。可看看如今的中国,这种“不相信”、怀疑一切的情绪,呈扩大趋势,已然渗透进中国人方方面面的生活:不相信食品的安全性,不相信医生的医德,不相信司法会公正,不相信政府,不相信专家,更不相信媒体……等等已构成了当前社会上的“信任藩篱”,“缺乏信任会形成恶性循环,一个系统(经济的、法律的或政治的)需要信任作为输入条件。没有信任,系统就无法在不确定性和有风险的环境中激发起支持性行动。”因此,进行信任再造,制度信任任重道远。
(三)看客心态
即“旁观效应”:冷漠、麻木与围观,崇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处世哲学。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89.2%的网友认为“看客心态”在当前社会普遍存在,仅有0.3%的网友认为这一现象在社会中并不存在。究其症结,不过是“行善有风险”,出手不得不谨慎。当然那些围观者,剥离了冷漠的标签,也是普通的民众,也有同情心,也有人性,但一想到“做好事遭恶报”,谁还敢冒险救人?所以首先这种道德恐慌启动了中国人的自我保护机制,有道德之心,不敢行使道德之责。其次是从众心理和责任分散效应。心理学表明,人们常常有从众心理,通过观察别人来判定自己,常常以为别人会去做,自己就可以做“路人甲”或“打酱油”;
或者抱着罚不责众的心态或者群体性沉默,别人不管自己也可以不管,所以也就没有人出手相助。经常有人说:“政府都管不了的事,你还想管?”所以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这次调查官员群体也成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主要群体,占比26.9%,这个数据高于知识分子、白领阶层、青少年等其他群体。“有组织的不负责任”是指风险爆发后,没有一个人或机构明确地为任何事负责。“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的根源来自于社会风险的“不确定性”特征,使得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构成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特定规则、制度和能力也变得模糊不清。“有组织的不负责任”并非意指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逃避责任,而是指相关责任主体利用组织中复杂的结构、分工体系来转嫁与推卸责任,从而导致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公共责任精神缺失。如此会恶性循环,放大道德风险效应,很多人会因此认为社会正在逐渐滑向一个低信任度和缺德的深渊,导致看客越来越多。
三、理性救赎道德,寻求精神家园
上述道德风险的出现原因都与社会转型密切相关。在转型过程中,道德风险又折射出社会成员的生活风险与日俱增,生活压力日益增大,每个人都能深深地感受到生活日益充满不确定性。因而有些人不同程度的患上了社会焦虑症:因工作、生活、养老及未来无法预期等而长期紧张与不安。
由于市场化改革大幅减少了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福利,特别是教育、医疗、住房的市场化改革给社会成员增加了大幅负担,许多家庭长期处于透支性消费状态中,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与危机感,如高房价葬送了前10多年积累下的改革红利,老百姓怨恨不已,恐惧不已,却又无可奈何,只好更加贪婪地追逐金钱,试图避免沦为赤贫。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国现阶段处于风险社会的现实,了解风险社会的运作逻辑,努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从而富有前瞻、全局性地制订合理的政策,为中国未来发展和实现“中国梦”进行“顶层设计”。
(一)加快培育社会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应对文化多元化产生的各种精神危机。二是不断加强中国梦的共同理想、信念教育,消除国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怀疑与否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尤其是发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不断完善信仰体系。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精神在凝聚人心、构筑和谐文化以促进社会的团结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
(二)政府兑现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的价值承诺
即“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公平、使改革红利惠及更多人,使个人生活更有尊严、发展更有保障”。因此政府必须尽快承担起职责,承诺居者有其屋,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用公平正义取代财富的两极分化,消除社会群体的利益分化,增强改革和发展的信心,凝聚改革和发展的共识,增强政府威信和社会诚信度,增加社会整体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让人民“生活更有尊严、发展更有保障”。
(三)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较之以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滞后,距离公正民主的社会目标还较为遥远。因此首先,要规避道德风险,必须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体制、机制上根除社会漏洞。当某种现象亟待解决而道德又无力调整时,法律的介入是必然的选择。唯有法制保障来化解行善的风险,社会冷漠才会消退。这既避免了英雄“流血又流泪”,能给民众的善良与正义以法律的呵护,又有助于形成助人为乐的良好社会风尚。其次,权力制衡,制约公共权力,全面反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官员处于民众监督之下,让官员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同时进行官德建设,民意调查表明官德主宰民德,官员的堕落必然导致全民堕落,反之亦然。
总之,在反思的基础上,我们应有所领悟,采取措施,应对风险,走出困境,救赎道德,去寻求一个经过理性反思的精神家园和归属。
Ⅱ 伦理为啥没有善恶之分
错误值#VALUE!。·函数SUMP==(小雨知道神器)--错误值#VALUE!。·函数SUMPwqg96pk7u4vbh
Ⅲ 谁说的:中国的危机,不是金融而是道德与信仰的危机
谁说的我不知道,但是我觉得说的挺对,现在的商人一点道德都没有,什么东西不是添加剂就是甜蜜素,要不就是有机食物,吃了对身体不好,现在普遍三十多岁记忆力都不好,全是吃的食物影响的,现在不都说如果现在是抗日时期,中国人就没有以前的老前辈的精神了,信仰都不是太强。
Ⅳ 对我们现在国家趋势怎么看待,尤其是说中国目前不是经济危机也不是金融危机而是道德与信仰的问题
中国目前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个人理解不是道德和信仰的问题,还是版左右路线之争。权
至于经济领域中的问题,只要坚持提升国内居民消费水平,缩减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大力支持实体经济,打击房地产投机。
政治上反腐倡廉,大力推进协商民主制度。
Ⅳ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包括什么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包括:
各方面的道德规范构成,如政治道德、商业道德、家回庭道德以及各答行各业都有自己具体的规范、具体的内容,各种规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体系。社会主义道德的层次体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低到高存在着四个层次的道德要求。
(5)道德与信仰的危机扩展阅读:
就思想道德建设内在关系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一个重要的关键就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明荣知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及其实践的重要支撑和内在机制。
“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内容的概括,并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提到了道德价值观的高度,即从道德价值观的高度和深度统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理论和实践。
Ⅵ 如何解决当代信仰危机
在中国,解决信仰危机的方案,不是去通过拆除人类生存的物质支柱来加固精神支柱,不是放弃经济发展,而是归还属于每个人的思想、信仰自由
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从大米中认识了石蜡,从火腿中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认识了硫磺,从木耳里认识了硫磺酸。今天,三鹿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
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日本人一天一杯牛奶,振兴了一个民族,中国人一天一杯牛奶,早熟了一个民族。
上面是近来许多人都读到过的民间段子。
上述情形表明,中国在今天面临的根本危机是道德危机。具体地说,中国在今后以至于更长的一段时间内,最大的最根本的危机是与信仰与道德有关的精神危机。纵然是严刑峻法也已经无法改变这样一个最直观的现实。由于种种原因,从数千年乃至数十年以来整个社会的道德赤字与坏账还在加速积累。中国发生的没有道德底线的事情,目不暇接,更多的、正在发生的甚至不为人们所知。
最近各种事件的密集爆发,说明中国已经到了道德亏空的密集还账期,信仰的缺失与道德的赤字正在转化成一桩桩人为的灾难,整个社会开始为多年累计的信仰危机和道德沦丧承受沉重的代价,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按照目前的趋势,中国人的道德状况还会进一步恶化。某种程度上,中华文明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道德与信仰的废墟
从现在到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人将继续生活在道德与信仰的废墟中,整个社会也因此陷入一种信仰崩溃和道德失范的混乱状态。而目前的信仰与道德危机是数千年的旧正统与60年的新正统作为价值系统的坍塌所引发的精神危机。尽管这两种价值系统在现实中常常互相支撑,但是丝毫也未能扭转各自主体已经瓦解与坍塌的现状。分别历时数千年与60年的精神主体结构为什么会瓦解与坍塌?我以为,这是因为这两种价值都不能提供信仰与道德规范的终极源泉。
中国历史上的道德纲常多半是统治者强加的道德。而且这些道德都是为统治机器服务的。把掌权者的主义当做国民的信仰,并禁止其它信仰,必然导致全社会在信仰上的丧失,导致国民道德与精神的全面退化。
中国在传统上是个世俗社会,绝对多数人没有整全的信仰。可以说,信仰的问题在中国从未真正解决过。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相比,不论是传统的儒家思想,还是后来的政治主张,都是世俗的意识形态。近来大行其道的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其中也难觅宗教的踪影。专制皇权是导致中国人缺失信仰的主要根源之一。在每个王朝后期的政权危机背后的,本质上都是人心的危机、信仰的危机、道德的危机。统治本身就没有道德基础,政治权力自然不允许民众树立信仰与道德。
为什么许多国人无信仰无道德底线?因为有信仰要付出的成本太高;为什么不道德?因为讲道德的代价太大。问题是,如果没有信仰、没有道德,全民承受的代价将最大化。没有信仰即没有正义。没有信仰的社会,即是正义失落道德匮乏的社会。
几千年旧的信仰被暴力革命打得落花流水,几十年的信仰又落了空,真正的信仰却领不到准生证。这就是现状。
真正的信仰必须是自由选择的信仰
现在许多国人对目前在精神、道德和信仰领域出现的危机已似乎有了比较普遍的共识,但是对造成危机的原因却有重大的分歧。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人今天的道德与信仰状态是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造成的。这种看法是非常错误的。我认为,中国人今天的道德与信仰状态不是经济发展与生活富裕导致的,而是对道德与信仰的禁锢造成的。阻碍自由信仰的不是市场,不是金钱。没有市场经济,中国照样有信仰危机;信仰危机与市场经济无关。在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与宗教信仰从来都并行不悖。
况且,中国还不能算是一个市场经济的国家。中国的民企500强利润总和不及两个国企,能说中国是市场经济体吗?相反,在中国,市场经济像信仰自由一样,都受到了严重阻碍。若不是中国有了一点点市场经济,中国今天更是信仰的荒漠。表面上看,国人没有信仰与贪图获利是联系在一起的。但是我们不该就此得出获利或金钱是导致信仰失落的原因。抢劫犯盗抢珠宝,我们能说是珠宝造就了盗窃犯吗?我们能以销毁珠宝来作为根治抢劫行为的解决方案吗?
为什么信仰会繁荣或衰败?答案隐藏在信仰自身的属性之中。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有信仰,而其他动物没有。道德的源头是信仰。没有信仰就没有道德底线。信仰是一个人活着的精神寄托。没有真正的信仰,人们就没有正义感责任感,就会无所顾忌,无所敬畏,无有廉耻。信仰指向的是“意义”,并赋予人的生命以意义。因为人的存在是需要意义的。信仰不是现实的,而是超现实的;不是经验的,而是先验的。信仰是人对于无限、永恒、生命的终极价值与意义的追求。信仰涉及的是相对于经验科学而言的超验真理。信仰深深植根于人性之中。因为人在本性上总是在探寻意义,挣脱有限走向无限,趋向超越。信仰必须是由衷的、自觉自愿的、认可、相信、敬仰、崇拜和追求。依靠强迫、利诱、欺骗不能产生真正的信仰,也不能维持和改变信仰。信仰与道德的短缺,归根到底是自由的短缺。
所以,真正的信仰必须是自由选择的信仰,而不是强加的信仰。信仰是理性与信念的产物,而不是强制与暴力的产物。同样,强制与暴力也不可能阻止信仰。因此,不仅要尊重与保护信仰自由,而且应该把信仰自由嵌入到政治制度、政治秩序中去。只有信仰自由,才能产生好的信仰,才能淘汰抑制不良的信仰;没有信仰自由,只有坏的信仰。没有超验,没有信仰,就没有个人的自由。道德问题离不开自由,离不开相应的政体。自由是道德赖以存活的氧气,不论公德与私德。没有自由,任何德性都将窒息。所以,我们说人需要信仰,不是“被信仰”,而是每个人去自由选择自己的信仰,寻找自己的精神锚地。
如果说获利是人类生存的物质支柱,信仰则是人类生存的精神支柱。那么,在中国,解决信仰危机的方案,不是去通过拆除人类生存的物质支柱来加固精神支柱,不是放弃经济发展,而是归还属于每个人的思想、信仰自由。一个国家的未来,在于其精神的根基与力量,而不在于政府权力。中国的精神重建,中国的有限政府,中国的市民社会都离不开信仰自由。没有信仰自由、没有精神信仰的国家,再大也是小国!没有信仰自由,不论人均GDP多高,国民在精神上和道德上依然是贫困的。国人常说,财大压身,对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没有精神与信仰的厚度,也难有物质财富的高度。即使有了,也会被压垮!有了信仰自由,一个人、一个社会信仰什么就会有答案,大家就会自由地去选择、去获得自己的信仰。唯有自由选择的信仰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信仰,中国人才有可能走出现在的精神废墟。
Ⅶ 白岩松推荐的8本书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中年人都存在困惑,有的是事业上的。有的是家庭上的,有的是身体上的。他们出现的各种问题都是因为对认知的过程有一定的偏差。造成了迷茫迷信和固化模式。《道德经》成熟的哲学思想体系教给我们的是人生的认知能力的方法、科学启发的方法是自然科学的方法。不论是自己修身的困惑、家庭问题的关系的处理、医学科学的研究、企业管理理念与国家管理的理念、兵家的谋略理念都有启发和创新。
佛家常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没有明师开示,再聪明的人也不能正确理解。同样,道家,儒家如果没有有修有证的祖师大德开示,也很容易理解偏差。
Ⅷ 道德危机,信仰危机,经济危机
道可道,非常道. 信仰会因为自己身边的某些事导致自己慢慢改变自己的信仰,
我国的主席,已发话,我国要做到全球的首席摆脱全面危机的困扰.
Ⅸ 求道德危机、生态危机、信仰危机、环境危机、文化危机的作文素材各三个,力求简短,谢谢!
你惨了 我知道你是峡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