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未成年人法学

未成年人法学

发布时间: 2021-01-15 23:16:05

Ⅰ 未成年人不得有哪些法律禁止的行为

1]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所称“犯罪人”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和刑满释放人员的统称。
[2]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公安部颁布的《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规定》第5条规定“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应当保护未成年人的名誉,不得公开披露涉案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和影像”,但是这一规定仅仅对公安机关有约束作用。
[3]当然不能违反其他有关的法律限制,例如对于性犯罪被害人的隐私保密、不得细致描写作案手法、技巧等。
[4]《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12条。
[5]杨开湘:《刑事诉讼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95页。
[6]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起草组编:《未成年人保护法学习读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239页。
[8]身份不良行为的特点是“成人可为,但未成年人则不可为”,例如旷课、夜不归宿、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等,这些行为属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明确规定的一般不良行为。
[9]触法行为即因为不满16周岁而不予刑事处罚的行为。
[10]关于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分析,参见姚建龙:《少年刑法与刑法变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6章。
【该作者其他文章】
青少年犯罪概念研究30年:一个根基性的分歧(文章出处:《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9年 第2期)
《禁毒法》的颁行与我国劳教制度的走向(文章出处:《法学》 2008年 第9期)
反思《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有禁无罚”(文章出处:《政治与法律》 2008年 第7期)
美国少年司法严罚刑事政策的形成、实践与未来(文章出处:《法律科学》 2008年 第3期)
国家亲权理论与少年司法(文章出处:《法学杂志》 2008年 第3期)
废除死刑之门(文章出处:《河北法学》 2008年 第2期)
美国少年法院运动的起源与展开(文章出处:《法学评论》 2008年 第1期)
评最高人民法院少年综合庭试点改革(文章出处:《法学》 2007年 第12期)
少年司法与社会工作的整合(文章出处:《法学杂志》 2007年 第6期)
认真对待近代犯罪学(文章出处:《现代法学》 2007年 第6期)

Ⅱ 请从法理学的角度分析,是否应当降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

从法与社会的关系来看,法律调整的人的意志的行为,未成年人本来就是版智力尚未完全发育权的孩子,故,虽有意志,但尚不成熟。
从法的价值来看,法具有教育。强制。等社会价值。未成年人应当以教育为主,而非入刑。
从法与道德层面来看,法律是底层的道德,并且社会的维持并非只需要法律,还需要道德,降低法律的年龄限制,并不会提高道德对于未成年人的感化。

Ⅲ 什么是未成年人法学

涉及到未成年人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

目前与未成年人有直接关系的惟一一门法律学科是青少年法学。而“青少年”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笔者认为,“青少年”并不适合在严谨的法学定义中使用。

首先,青少年法学的定义和所确立的体系存在缺陷。笔者认为,不能仅仅把对青少年犯罪和综合治理作为全部研究内容。通俗的比喻就是,不能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把他当成“潜在的贼”去预防和进行综合治理。有这样一些明显问题:哪些需求对未成年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他们在适应成人社会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需要社会帮助的问题?他们应该对哪些行为负何种责任?……上述问题都是在与未成年人有关的立法中需要解决的,但目前对此研究得并不深入。

二是立法观念滞后,主要表现为:重义务而轻权利,还没有明确孩子相对子父母的平等地位,以及彼此应该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重刑事而轻民事,未成年人民事立法以及相关的司法实践尚未引起社会的足够关注;以往对流浪儿童、少年不良行为以及违法犯罪等,我们更多强调的是如何进行综合治理,而忽略了保障他们能够读书以及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才是避免他们流浪的根本措施。法律虽然规定了一些单位和部门在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方面应该承担的责任,但由于对不履行责任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导致了这些法律规定往往流于形式。

三是与未成人有关的法律没有实现体系化。对于一些经常遭到父母虐待的孩子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有效措施?未成年人与学校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法律关系?根据这一法律关系我们应该如何来完善我们的立法?孩子养成不良习惯以后社会应该采用何种措施予以矫治?上述问题是一个互相联系、彼此影响的法律体系,需要互相配合,彼此制约。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不但在未成年人家庭立法方面存在缺陷,而且在未成年人学校立法、社会保障立法、社会矫治立法等方面都还存有缺陷。这种立法的缺陷导致了司法实践无所适从,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笔者认为,“未成年人法学”已经具备了两个因素:一是有了特殊的研究对象,这个对象就是与未成年人有关的所有法律规范,具体包括:1.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单行法规;2.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等与未成年人民事权利有关的民事实体法;3.义务教育法及教育部的部门规章等与未成年人学习有关的法律、规章;4.涉及到政府和社会应该针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5.针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进行矫治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6.刑法等与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和未成年人为被害人的犯罪相关的法律和司法解释;7.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与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相关的程序法。二是上述法律虽然囊括了除商事法律以外的几乎全部法律部门,但这些法律部门并不是我们要研究的全部内容,这些法律部门中与未成年人有关的法律重新组合,方可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未成年人法学”。

可喜的是,我国的立法及司法实践已经确立了“未成年人”的概念,保证“未成年人法学”具备了明确的研究对象。我们有理由根据现有立法和法律理论确信:18周岁以下的公民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法律适用上与其他人有着明显的不同,未成年人法学中的“未成年人”指的就是18周岁以下的公民;与18周岁以下的公民有关的专门立法、民事立法、刑事立法和其他相关的一切立法内容已经非常丰富,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综合研究,这就是“未成年人法学”的任务。其法律体系包括:未成年人法学理论基础,未成年人法学家庭法,未成年人法学学校法,未成年人法学国家保障法,未成年人法学矫治法,未成年人法学刑事犯罪法,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等。

Ⅳ 未满十八岁的人,读什么法律的书最好

既然是未满十八岁,那就是还是个未成年人。。读其他的法律书你也不见得会明白,会专懂。毕竟你还属是个未成年人,既然如此,就读一些适合未成年人读的法律书好了。其他的,你读了,你还是不能体会的,先把《未成年人保护法》读了吧!既然未成年,读《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是对自己有益的。

Ⅳ 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

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第三条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

第四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定本法。

第二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第三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实行综合治理。

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学校、家庭、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等各方面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职责是:

1、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规划;

2、组织、协调公安、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工商、民政、司法行政等政府有关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3、对本法实施的情况和工作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4、总结、推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经验,树立、表彰先进典型。

第五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青春期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

(5)未成年人法学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六十条违反本法规定,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其他法律、法规已规定行政处罚的,从其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一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责任,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或者对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人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二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予以劝诫、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六十三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工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十四条制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赌博等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等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六十五条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或者没有在显著位置标明注意事项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六十六条在中小学校园周边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的,由主管部门予以关闭,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或者没有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六十七条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或者没有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标志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六十八条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招用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的,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六十九条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七十条未成年人救助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职责,或者虐待、歧视未成年人,或者在办理收留抚养工作中牟取利益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一条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或者组织未成年人进行有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动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Ⅵ 我现在想要一篇有关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法学论文

你是个大学生吧?这方面的文章需要大量的有份量的能够说明问题的内第一手材料。而且还容要经过加工和整理,做到既充分又典型,既全面又独到,既有说服力(它是学术论文),又又感染力(还要有点报告文学的味道)。建议你作一些调查研究,掌握一些材料和数据,然后再提炼观点,从法理的高度进行论证,就有可能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毕业论文。
深山老林

Ⅶ 未成年人能否成为委托代理人【法学】

所谓代理,就是要代本人为法律行为的,如果是未成年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或无行为能力人,他的行为能力是受限制的,因此不能成为委托代理人

Ⅷ 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

我国宪法、刑法、民则通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许多法律法规,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明确规定 。另外,我国还特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专门法律,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具体规定了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责任。

热点内容
经济法苏苏第13讲 发布:2025-05-17 11:55:15 浏览:268
刑事诉讼法羁押必要性审查法条 发布:2025-05-17 11:54:28 浏览:126
农行规章制度规定专题课 发布:2025-05-17 11:51:56 浏览:681
婚姻法男方出轨财产分割 发布:2025-05-17 11:42:26 浏览:577
设区的市制定的规章备案 发布:2025-05-17 11:37:07 浏览:182
社会与法雨过天晴天晴扮演者是谁 发布:2025-05-17 11:37:04 浏览:680
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调整 发布:2025-05-17 11:36:25 浏览:234
法律顾问工作记载 发布:2025-05-17 11:36:23 浏览:890
出台规章制度结合实际 发布:2025-05-17 11:32:15 浏览:900
法院司法管理 发布:2025-05-17 11:27:54 浏览: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