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被替代
⑴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与法治代替专制的史实
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现代民主社会,实际上已经历了一场场革命,革命对于摧毁旧秩序有难以替代的意义。而事实上,民主化进程是需要有秩序的渐变和积累,而后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可以在长期的国家建设过程中,使人们得以学习民主政治的运作,养成民主的意识习惯,进而培养民主的心理素养。随着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政治民主化将是不可改变的趋势。我们这一代人,则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当代中国的民主理论,并结合中国传统悠久的历史文化、近现代以来政治制度的特殊性以及特有的经济社会生活方式,发展出一套适合中国社会自己的民主理论与民主制度,推动当代中国民主化的发展与完善。 中国近现代代政治民主化进程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从无到有,从有到发展,不断加快步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
1、阶段性的成果:
(1)经济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③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2)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3)思想文化上:开始了“西学东渐”,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开始学习西方的科技文明。 但是,在这一阶段,中国也只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并未认识到近代民主与科技的重要性。
2、阶段特征: 这一时期,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小农经济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民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衍生。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这一阶段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其间,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两种方案则发挥了不同作用。民主与专制斗争激烈,民主化进程艰难,逐渐由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转向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
1、阶段性的成果:
(1)政治上(民主化):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经济上(工业化、大机器工厂生产):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
(3)思想文化上(理性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2、阶段特征:
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整体发展”体现在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近代化内涵的全面体现和资产阶级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主角地位的充分体现。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
(1)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呈现出波浪式推进的特点: ①从清政府来看,经历了从镇压维新变法到推行“新政” 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②从资产阶级内部来看,发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发生了保皇派、立宪派与革命派的斗争;③从北洋军阀的统治来看,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遇到了逆流;④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来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
(2)思想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主要表现在: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①资产阶级维新派: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主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把从西方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把理论学习和革命宣传变为实际行动,发动了辛亥革命;
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
④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3)文化领域现代化:①教育:新式学堂兴办、科举制废除和教育部的设立;②文学:文学革命等;③史学:史学革命。
(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1、概况: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是中国近代化事业有所发展的十年。
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推动了工业、商业及整个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在一定程度上排挤了民营工业的发展。同时,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退让,对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血腥屠杀等都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
(2)抗战期间: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原有的工业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举侵略下遭到严酷摧残。
(3)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使中国近代化事业处于窘境。 (4)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且发展: 首先,体现在无产阶级成为近代化重要角色。其次,近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再次,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政治民主化的新发展提供科学理论。 2、阶段特征: 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由于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官僚资本、日本的侵华、美国的侵略等因素,使中国近
代化的进程历经曲折,几乎陷入绝境。同时,增加了新的内涵: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四)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后) 1、表现 (1)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迈进; (2)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建立;
(3)经济上: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化进程
(1)模仿苏联: 从《论十大关系》开始毛泽东就探索建设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但是由于没有坚持八大的正确指导方针,连续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出现“左”倾错误,偏离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摆脱苏联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模式,使得现代化遭遇重重挫折
(2)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中共在理论和实践上找到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十三届四中全会、十四大、十五大等的主要理论 实践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三大步: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
对外开放(1978年—1999年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本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中国新一轮的对外开放)
在这一阶段,可以看出民主化进程需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不能照搬他国的模式;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认识中国的主要矛盾;;要勇于创新,大胆改革。 中国的民主化进程的完善当然还需要一个历史契机和一段漫长的时间,而这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大势所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民主与文明当应永葆活力。
⑵ 政治型法治与社会型法治之间是替代性吗
政治型法治与社会法治之间是替代性吗?我觉得这中间不是替代性,二是交融性,也就是说,两者相互融的
⑶ 中国目前是法治多还是人治多
从中国目前的制度来看,相对来说比较灵活的。人制和法制都有,两者相结合的。大众化的事一般都是法制。特事特例的又可人制!法律只是一个国家的辅助管理手段,政权的管理工具!最根本的还是在人心!法的执行和推广,遵守和监督,都需要人来做。有些人很官很正,但有些人心恶劣贪婪,则有法不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违法,甚至枉法,践踏法律甚至腐败,最终导致亡权亡国被新生政权替代!我的欢观点中国最终还是人治大于法治。因为法是人制定的。必要的时候人可以修改法律。法律也有更新和完善,也有剔除不好的法律,不适合实际的法律。法律的规则是人制定的。这个规则适用于社会大多数。有谁触犯法律,有法可依有法可治。当法律与现实形成矛盾,则需要当权者集团进行讨论法律是否适应现在的发展形式。不当之处要加以修正。
⑷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形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对还是错
违反行政法需要进行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两者不冲突更不可以替代。
⑸ 居住证可以代替哪些证件完成什么事情
#2016年10月东营车管所#
9月份东营秋季车展,买车的时候售车经理说车辆落户需要暂住证明、或居住证。于是开始了办理居住证之旅。
暂住证明是去派出所办理立马就能拿到的,居住证则需要一年左右才能拿到,因此拿证时间是2017年8月份
一年有效期居住:流动人口首次申领居住证的,发给有效期为一年的居住证。持有效期为一年的居住证,在居住地可以免费享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就业服务;免费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规定享受政府部门提供的各类免费培训;按规定享受政府保障性住房。
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还能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有需要进行职称考试的,也可按规定参加居住地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评定或者考试、职业(执业)资格考试、职业(执业)资格登记。
三年有效期居住证:持有效期为三年的居住证,除了享受所有有效期一年的居住证的服务外,还可以在居住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手续;办理赴港澳地区商务签注手续;依法参加居住地社区组织和有关社会事务管理;已婚育龄夫妇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可以在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办理生育服务登记。
首先它是代替之前的暂住证,并有许多针对外来务工人员享受本市的一些本地居民可享受的福利,也可在一定年限后成为本市居名。
居住证一般要同社保一起,即有居住证还要一直交纳社保费才可享受到,累计居住年限五年,子女入读公校;满七年,就可以申请本地户口的机会。这里还有些评判标准,比如你是企业老板,公司能接纳多少本省务工人员,或者企业年纳税额超过多少,即可获得加分。
《山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流动人口依法享有下列权益和公共服务:
(一)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失业登记、就业信息查询等服务;
(二)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相应的保障;
(三)国家规定的传染病防治、儿童计划免疫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四)国家规定的对育龄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基本项目技术服务;
(六)按照规定参加居住地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定或者考试、职业(执业)资格考试、职业(执业)资格登记;
(七)居住地人民政府规定的住房保障政策;
(八)居住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给予的表彰和奖励;
(九) 其适龄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
(十)在居住地享有机动车注册登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
(十一)在居住地办理出入港澳地区的商务签注手续;
(十二)具有本省户籍且在居住地居住满一年的,可以在居住地申请普通护照、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及签注、往来港澳通行证及团队旅游签注;
(十三)以“合法稳定住所”或“合法稳定就业”为条件申请常住户口。
(十四)省内户籍的流动人口持居住证可以享有异地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的便利。
⑹ 党的哪次会议用“法治”替代“法制”
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中央确定,党的十八大代表名额共2270名,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2012年11月8日9:00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大会选举了新一届的中共中央领导层,包括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在之后召开的中央委员会上选举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书记处、中共中央军委等。2012年11月14日12时许,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
十八大报告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