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留置权内容
『壹』 留置权和流质条款有什么区别
留置权和流质条款在法律依据、标的物和概念性质都不同。
1、法律依据不同
留置权的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流质条款的法律依据除物权法外,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2、标的物不同
留置权的除了合同债权外,符合留置权的法定构成要件都可留置。留置物需要与主债务有关联性,且不涉及三方财产,而流质条款仅存在于抵押、担保合同条款中,不受任何财产限制。
3、概念性质不同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230条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而且,债权人留置的动产,应当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留置权的性质属于法定的担保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86条规定“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债权人有权直接取得抵押财产所有权的约定内容为约定该担保。
流质的约定容易出现价值较高的物品以低价格转移,造成价值失衡,损害债务人利益,被法律认定为无效。
『贰』 请问合同法中"留置权"的含义
指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扣留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叁』 如何行使留置权
1、债务人请求留置权人行使留置权。 根据《物权法》第237条规定,债务人可以请求留置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后行使留置权;留置权人不行使的,债务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留置财产。从物权法的规定分析,债务人此时请求人民法院直接拍卖、变卖留置财产的,并不需要通过诉讼程序解决,参照物权法第195条第2款规定,由于债务人此时与留置权人之间对债务本身并无异议,故可以直接通过人民法院的执行程序解决。 与此类似的,合同法286条规定,建设工程法定抵押权,承包人申请人民法院拍卖。法定抵押权人向法院提出申请,须证明法定抵押权存在及法定抵押权具备执行条件的证据,法院受理后,应当通知发包人。发包人就法定抵押权否成立及是否符合执行条件提出异议的,应当终止执行程序,驳回承包人申请。此种情形,应由承包人另外提及确认之诉,以确认法定抵押权之成立,待获得生效胜诉判决后,才能申请法院拍卖。 2、紧急留置权的行使。 紧急留置权制度,债权未到期之前,债务人已经没有清偿能力,债权人是否可以就标的物成立留置权。《物权法》并未有相关规定,但《担保法解释》第112条确定了紧急留置权制度。 3、留置权的善意取得。 留置权的善意取得,债权人依照合同约定合法占有债务人财产,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即便债务人对其交付的动产不具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的,债权人仍能基于不知债务人对交付财产无所有权或处分权而刘只能债务人的财产。《担保法解释》第108条规定:“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交付的动产时,不知债务人无处分该动产的权利,债权人可以按照《担保法》第82条的规定行使留置权”。
『肆』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依法可以拥有留置权的是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依法可以拥有留置权的是,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这三种合同。
『伍』 合同法中的留置权与物权法中留置权的区别
合同抄法中的留置权:指债袭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扣留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1.留置权因留置权人丧失对标的物的占有,
意思是:
留置权人对标的物没有实际支配占有则留置权消灭.
如甲欠乙的钱,乙对甲的手机进行留置,那么乙就享有留置权,如果乙丧失对手即的占有,则该留置权消灭.
『陆』 合同法中留置的概念
您好!我的朋友,合同法中的留置:依照法律规定,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回动产,债务人不答按合同的约定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法留置该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ok!
『柒』 合同法规定的又留置权的四个合同有哪些
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以及法律规定可以留置的其他合同的债权人可以成为留置权的主体。
『捌』 合同法二百八十六条规定的优先受偿权和留置权哪个优先
要弄清什么是留置权,首先要搞清什么是留置。所谓留置是指债权人以继续占有控制债务人的财产,迫使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担保方式。对留置权,我国担保法第82条规定:留置权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留置该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留置权的构成要件:①留置权的标的物为动产。我国担保法第82条及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8条规定: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交付的动产时,不知债务人无处分该动产的权利,债权人可以按照担保法第82条的规定行使留置权。②根据合同约定占有动产。担保法第82条规定行使留置权必须是依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动产。③留置权人须有债权。我国法律规定,只有合同债权人才能成为留置权的主体,而且是在债务人未偿还债务的情况下,否则不得行使留置权。留置权仅适用于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所发生的债权。④留置的动产必须与债权的发生有牵连关系,只有因同一合同关系发生的占有动产才能行使留置权。⑤必须是在债权人催告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履行债务,偿还无果的情况下,即债权已经届清偿期,才能行使留置权。
优先受偿权是指某一债权人优先于其他债权人优先受到清偿的权利。优先受偿权行使的条件:①债权人必须按照合同规定全部履行了自己的义务,且经检验符合要求,否则,债权人不得行使该权利。②债权人在债务人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价款时,一般应当先行催告,要求债务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价款,债务人在催告期限满后不支付的,债权人方可行使优先受偿权。③优先受偿权的实现方式为两种:第一种为双方协议,即由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将合同标的物折价,以折价价款优先受偿;第二种为拍卖方式,即由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将合同标的物拍卖,就该标的物拍卖的价款优先受偿。④优先受偿权行使的限制,即合同标的物不宜折价拍卖的,债权人不得行使优先受偿权。
留置权与优先受偿权二者均具有担保物权的从属性、物上代位性、不可分性、优先受偿效力和无须登记公示的五个共同点,留置权中包含了优先受偿的权利,而优先受偿权并不以必须占有对方财产为前提。但两者也有着明显的区别:①两者的设置和能否约定排除不同。留置权是法定的,当事人可以约定排除;优先受偿权的设置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当事人不得约定排除,也不允许当事人任意创设。②两者行使权利的方式不同。优先受偿权的行使,法律没有规定必须以占有标的物为前提,而留置权法律规定以占有标的物为前提。③行使权利的客体的性质不同。优先受偿权的客体既可以是动产,也可以是不动产;留置权行使的客体只限于动产,也仅仅于承揽加工等涉及动产的合同所产生之债。④与已消费的第三人关系不同。优先受偿权不得对抗已消费的第三人,留置权却可以对抗已消费的第三人。⑤权利救济的性质不同。留置权是一种私力救济权,优先受偿权既可以通过私下协议,也可以通过司法途径实现。⑥实现位次不同。优先受偿权实现的位次直接由法律规定,同一物之上存在数个优先受偿权时,优先受偿权人的受偿顺序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同时,在同一物之上发生优先受偿权与其他担保物权竞合时,优先受偿权人的权利与其他担保物权的位次,也是由法律规定的。而留置权的实现位次则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即以占有债务人动产的债权人优先实现。
『玖』 关于物权法中的留置权
根据民法理论,留置权的对象都是动产。合法占有,还包括,无因管理获得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