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货物所有权
1. 关于合同法问题1、标的物的所有权归谁2、标的物的风险应由谁承担3、法院应如何判决
所有权转移与风险承担是不同的。
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二条:标的物毁损、灭失的内风险,在标的物交容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四条:当事人可以在买卖合同中约定买受人未履行支付价款或者其他义务的,标的物的所有权属于出卖人。
2. 关于货物所有权
“如果买家上门提货的,一般提货的时候就是所有权转移的时候”
此时,请注意指出细节,是货出你的仓库或工厂范围,还是货上运输工具!
3. 物权法和合同法(等)里 哪条有关于超市里选购好的待付款商品的所有权方面的内容的
首先所有权在放入购物车中即发生转移,此举有利于保护购物者在版购物过程中的权权利,比如紧俏商品先取先得,从别人的购物车里取物品的行为就是侵权。
然而在付款前是否可以拆封也不仅仅是道德层面上的问题,在1中买家取得所有权的同时,还享受到一项权利,那就是付款时可以随时选择少买或不买,超市为什么认可买家的这种权利?从法律意义上来讲,可以解释为买家取得了所有权,同时承担了付款的义务,最重要的一点是买家以其取得所有权的商品对其付款义务承担担保责任;简而言之就是说你选好了就是你的了,你不付钱我就可以收回。以上一系列行为之所以可以被超市接受是因为货物始终在当场当时,其价值不会发生变化。那么拆封未付款的商品就可以视为买家提供了瑕疵担保,而超市当然可以因瑕疵担保而行使不安抗辩权;理由很简单,你要是拆了不付钱或者钱不够我会有损失。因此,付款前拆封的行为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瑕疵履行的行为,可能会造成侵权;而在实际生活中,超市往往会因为标的额很小,真不付钱的情况也很少,本着和气生财的态度而不去较真。
4. 买卖合同中所有权及风险转移的界限是什么
风险转移我国法律采交付主义立法,《合同法》142条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此外,具体的情况要根据交付的方式分别阐述。 交付包括现实的交付和观念的交付(简易交付、指示交付、占有改定),风险的转移不限于现实交付的情况。 (1)现实交付,简单的说就是将标的物直接转移对方控制、支配。不过其支配是否转移,通常依交易观念确定,例如自行车买卖,交付钥匙且该车已置于债权人可以领取的地点,就可以视为交付,这时风险发生转移。 (2)简易交付,是指货物买卖合同订立之前,买受人已直接占有货物,以合同生效时便产生交付的效果,无须现实交付,称为无形的交付。《合同法》140条承认了简易交付,因此,简易交付也可产生风险转移的效果。 (3)指示交付,是指货物已经在第三人占有的情况下,出卖人将其对占有人的返还请求权转移给买受人,由买受人向第三人行使,以代替现实的交付。值得注意的是,晚近以来,由于财产的证券化,产生了交付表彰该财产权利的证券来代替财产交付本身的现象,如仓单、提单的交付,就视为货物的交付,理论上称之为拟制交付, 通常是指示交付的一种特殊情况。《合同法》135条承认了拟制交付,虽然没有将范围扩大到一般的指示交付,但由于此时标的物已经处于买受人的控制之下,风险可发生转移。但是,当标的物已经实际交付时,其权利凭证及其他标的物单证、材料即使没有交付,不影响风险的转移(合同法147条)。 (4)占有改定,是指当事人约定在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后,出卖人仍然继续占有标的物,通过约定使买受人取得标的物的间接占有(返还请求权),以代替标的物的交付。由于我国尚未承认这种交付方式,而且对于标的物出卖人仍然处于支配状态,为贯彻“利益之所在,即危险之所在”与管领说的危险归属观,笔者认为此种交付方式不产生风险转移的后果。 所有权转移合同法第133条确立了所有权转移时间: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1、动产适用交付主义,动产自交付之日发生转移。这里的动产包括汽车、轮船、飞机等特殊动产。 2、不动产适用登记主义,不动产自登记之日所有权发生转移。 3、所有权保留买卖合同中,标的物所有权自买受人交清最后一笔款项时移转给买受人。 最后,无论是所有权还是风险转移,都有一条“当事人约定的除外”。也就是说风险和所有权的转移当事人都可以自由约定。
5. 有关货物所有权
选c a项中,应该是买方收到单据所有权转移;b项中,英国法规定的是以双方合回意决定所有答权转移的方式,而不是意思表示所有权转移;d项中,我国法律规定,动产以交付为所有权转移要件,不动产以登记为要件。c项正确。
6. 到底什么是民法买卖合同中保留所有权
第一,明确约定所有权保留的范围。所有权保留条款,分为简单保留条款和扩张保内留条款2种。前者容表现为,在买受人完全偿付价金之前,所有权不发生转移;后者表现为,如果买受人在完全偿付价金前已将货物在生产过程中消费掉,或者已将其转卖,则出卖人就其货物制造的最终产品或转卖货物的收益享有所有权,买受人只是作为出卖人的受托人对最终产品或者转卖收益进行占有。第二,明确约定所有权保留是卖方单方的选择权。理论上都认为所有权保留是卖方的选择权,但是在现实中也出现过买方利用这个条款的纠纷。第三,明确约定行使保留的所有权后的事宜。因为关于货物所有权保留的约定仅设置了一个物权,实际并不影响双方合同的履行。所以在卖方依约取回货物后,并不当然意味着合同的解除,所以对于合同履行与否的事宜还要具体约定。如果卖方认为要回货物就可以,那不妨约定“卖方依据本条款要回货物后,本合同解除。买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和赔偿责任。”如果卖方更倾向于履行合同,那就可以约定“卖方依据本条款要回货物后持续占有,直至买方付讫货款时转移占有,买方仍须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和赔偿责任。
7. 关于合同法与所有权
一般来说,合同只要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合同主体适格,基回本上都能生答效,如果存在合同无效的情形那么合同当然无效,如果存在类似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或者欺诈胁迫的情形,也可以变更或者撤销的,但是需要举证。
至于动产的所有权问题,从理论来说,你是不用去证明的,对于动产来说,基本上是以占有即为所有的理论,不同于不动产。如果确实需要证明,相关的票据即可。
至于你说的抛弃,如果是消灭所有权意思的抛弃,那么你不再享有所有权了
8. 合同法 第一百三十四条 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三十四条当事人可以在买卖合同中约定买受人未履行支付价款或者其他义务的,标的物的所有权属于出卖人。
9. 货物的所有权在何时转移
现实问题
王某向林某购买一台二手高级单反相机,双方约定,林某在将相机交给王某后,王某第二天即到银行将5000元转至林某的银行账户。当天晚上,林某越想越后悔,感觉自己卖价过低,于是找到王某,要求王某返还相机,遭到王某的拒绝,林某称,因为王某还未将钱打入自己的银行账户,相机的所有权依然还归其所有,王某无权霸占自己的相机。但王某认为,就在林某将相机交给自己的时候,所有权已经发生了转移,王某无权索回相机。那么,法律对此是如何规定的呢?
律师解答
王某与林某所争议的,无非是在买卖合同中,所有权究竟何时转移,到底是在相机交付时就转移,还是在买方将款项交付卖方时转移?根据《合同法》的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外,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所以,对于林某来说,在交付相机给王某的时候,所有权已经就从自己的手中转移至王某,就算王某还没将钱打入林某的银行账户,林某也不能以所有权还未转移为由向王某索要相机。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五条 出卖人应当履行向买受人交付标的物或者交付提取标的物的单证,并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义务。
第一百三十六条 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或者交易习惯向买受人交付提取标的物单证以外的有关单证和资料。
10. 合同法所有权转移和风险承担!
(2006年)甲、乙来签订货物源买卖合同,约定由甲代办托运。甲遂与丙签订运输合同,合同中载明乙为收货人。运输途中,因丙的驾驶员丁的重大过失发生交通事故,致货物受损,无法向乙按约交货。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乙有权请求甲承担违约责任
B.乙应当向丙要求赔偿损失
C.乙尚未取得货物所有权
D.丁应对甲承担责任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合同法》第121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解决。甲不能向乙按约履行义务是由于丙的原因,但是甲仍应承担违约责任。乙和丙之间没有直接的法律关系,基于合同的相对性,乙不能要求丙承担赔偿责任。甲在向乙承担违约责任后,可向丙要求赔偿,由于丁是丙的工作人员,因此丁不对甲承担责任,而应由甲直接向丙主张。此外,标的物所有权自交付时转移,在代办托运的情况下,货物交承运人即为交付,所以乙已经取得货物所有权。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