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先生婚姻法
1. 婚前房产婚后拆迁,安置房属夫妻共同财产吗
婚前个人的房屋,婚后经过拆迁获得配安置房和安置补偿款,是否成为夫妻共同财产呢?对于安置房和补偿款,这两部分应该分开来看。
一、案例:离婚分割婚前安置房
郑女士与蔡先生于2006年登记结婚,婚后双方居住在蔡先生家婚前修建的房屋内。2008年,因旧城改造的缘故,房子遭遇拆迁,并置换了两套80平方米的房子。2014年,郑女士和蔡先生离婚,她要求分割这两套安置房,但蔡先生认为该安置房属于自己的婚前个人财产,郑女士无权分割。二人对安置房的分割无法达成协议,于是诉至法院。
法院判决:两套补偿安置房属于蔡先生个人所有,郑女士无权要求分割。
法院为何这样判决呢?
二、婚前拆迁房属个人所有
拆迁安置房是政府进行城市道路建设和其他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时,对被拆迁住户进行安置所建的房屋。在这个案例中,两套安置房是政府对蔡先生的补偿,所以应属于被拆迁房所有人所有。
《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根据规定,安置房是蔡先生的婚前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而且,婚前财产在婚姻存续期间没有重新分配,所以郑女士无权分割安置房。
三、婚内货币补偿金属夫妻共同财产
不过,拆迁补偿还有货币补偿的方式。如果蔡先生家的选择了安置房与货币补偿相结合的形式,那么补偿金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郑女士是可以要求分割的。为什么呢?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七条: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
(一)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
(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
(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
蔡先生的房子因是婚内拆迁,配偶作为家庭成员是拆迁过程中需要考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由此获得的该部分补偿款应为夫妻共同财产,配偶方应享有一定的份额。
来源:北京法院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2. 郑少秋和胖姐之间什么关系为什么说郑负心
秋官大红大复紫是因为TVB拍摄的1976版的书剑制恩仇录,一人分饰3角:陈家洛,乾隆,福安康,从而红遍香港,新加坡等亚太地区,而那个时候秋官的女友还是TVB当家玉女主持森森~根本就不认识沈殿霞,直到1977年森森与秋官的感情受到森妈的反对,从而森森让沈殿霞带了一封分手信给秋官后,秋官才认识沈殿霞,所以秋官压根就不是靠沈殿霞红的,网络上那些断章取义的话简直扰乱视听。
关于负心,在1983年秋官去台湾拍摄新楚留香从而认识现妻官晶华,那时候秋官还没有和沈殿霞结婚,后来秋官和官晶华的感情受到沈殿霞的强烈打压,并运用舆论拆散二人,其后郑沈两人感情一直不和,在1985年秋官却同沈殿霞突然结婚,沈殿霞并在加拿大生下郑欣宜,然后在1988年又闪电离婚,秋官净身出门,所有身家都判给沈殿霞,并在1989年与官晶华在日本结婚。这场婚姻的战役最终的受害者始终是郑欣宜。要论谁负谁心,外人根本没有说话的权利,因为他们根本不曾亲眼见到,也不曾亲身经历。
3. 金牌调解25岁小邹郑先生结婚三个月就离婚是哪一期
相信,人的一生走走停停,或许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相信往后那个对的人会出现的
4. 徐小凤和她的前夫郑经翰因为什么离婚有知道内幕的吗
遇人不淑啊!小凤姐可惜遇到人面兽心的奸🐶郑经翰!
5. 郑民生杀人事件再一次证明:民意被强*权所利用、欺骗!!
郑民生为何杀人?
我们将这个制造南平惨案的凶手作为一个“病理组织”加以研究,试图找到他和他的“同类”们的邪恶之源,并寻求一个避免悲剧的破解之道。 在我们眼含泪水痛惜8朵凋零的花朵之时,还要有在悲痛中反思的理智与勇气。
从福建省南平市政府出发,南行500米,向右拐进一条叫“文体路”的狭窄小巷,再走300米,就能看到“南平实验小学”。如果不是校门口那个“实验小学”的招牌,很难让人相信,南平最好的小学竟然隐藏在不起眼的小巷深处。
3月23日早上7时20分,南平实验小学门口,和平常一样聚集了一群等待进入校门的学生,而令人难以预料的是,短短55秒之内,一名中年男子手持凶器一连伤害13名小学生,这些孩子中年龄最大的也不过13岁。
无论是现场目击者,还是通过新闻稿件得知这一消息的人们,都不愿意再回顾那个凄惨的早上。现场的血迹已被冲洗干净,但留下的痕迹,却依然告诉着人们,那群无辜的孩子没能逃离凶手的魔掌,8朵如花的生命瞬间凋零。
3月23日,福建南平实验小学突发惨案,8名孩子被刀砍致死,5名孩子受伤。悲痛弥漫。
案件很快侦破,犯罪嫌疑人成了人们最为关注的对象,但结果却让人们感到震惊!据官方披露,犯罪嫌疑人郑民生,43岁,曾任南平市某社区诊所医生,于2009年6月辞职。曾经治病救人的他,如今却让13名无辜的孩子或死或伤。
人们不禁要问,郑民生将屠刀指向孩子的时候,是怀有怎样的心理?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的专家小组在“南平案”发生之后,快速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对郑民生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
在接受采访时,一名专家小组成员告诉记者,基本可以断定郑民生是一个性格缺陷的人,而其性格上的缺陷从他儿时便开始形成。
诊断:从内向到自卑
从相关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周围的同事、邻居对于郑民生能做出这样的事情都感到十分惊讶?为什么,就是因为郑民生给人的感觉太普通,不像能干出这种“大事”的人。
郑民生的老邻居回忆:他小的时候很少跟人说话,但是对人和气,见面也打招呼,从没见过跟人吵过架、红过脸。“郑民生看病很有两下子,很多人专门找他看病。 ”一个年轻姑娘如此评价她认识的郑民生。
在人们的印象之中,郑民生是一个传统意义上老实巴交的人,不会发脾气,有不错的医术,除了性格内向一点之外,没有什么不妥的。但正是这样内向的性格,最终酿成了惨案。
站在科学的角度上讲,一个人的性格形成,除了一些遗传因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佳,就极有可能造成他性格上的缺陷。郑民生无疑就是这样的典型。
郑民生的童年并不幸福,他同家中的其他成员关系比较淡薄,使他形成了比较内向的性格,这样的性格也逐渐使他产生了自卑心理,最终演化成极端自卑。
诊断:从自卑到猜忌
郑民生的自卑心理源于他内向的性格,这样的心理深深地折磨着他,也使他逐渐产生了嫉妒、猜忌的不健康心理。
对于郑民生,郑民生的同事和患者都对他给出了自己的评价,他的老同事方慧英说,郑民生很勤奋,做事很认真。而一个患者则说:“郑民生高兴的时候,开一服药就能药到病除,不高兴的时候给人看病也就那么回事。 ”
在全国各媒体采访郑民生事件的过程中,郑民生的主要交往对象——同事和患者,对郑民生作出的评价大多是出于业务上的评价,而对于他的为人,人们却很少作出评价,只是觉得他比较孤僻。
但是这仅仅是同事和患者的评价,郑民生真的就那么不愿意交流吗?其实不然,有一个细节值得我们关注:和同事几乎不说话的郑民生,爱与单位周围的小商贩聊天。
郑民生会一连好几个小时靠在缝衣服的阿姨的门口,诉说前领导对他的苛刻,从扣发工资到人格侮辱。“郑医生十次有八次是在说前领导欺负他。 ”一个个体小贩回忆说。
郑民生还常常诉说同事们都很有钱,看不起他,嫌他穷。缝衣服的阿姨曾听他诉苦:“他说大家都是成年人,嘲讽他时交换眼神他就看得出。 ”
通过郑民生与小贩的交流细节可以看出,郑民生已经出现了嫉妒和猜忌的心理,对于周围同事的一些做法和态度,郑民生常常会自己臆想成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或者讽刺。
诊断:从渴望到逆反
打牌时郑民生经常吹嘘自己和一些有夫之妇有染,而辞职的时候他对别人说自己有了更好的去处。
通过郑民生的这种行为可以分析得出,郑民生是一个非常渴望得到别人认可的人,但是由于事业上的不顺利,家庭的生活窘迫以及没有一个幸福的婚姻,都让他感到极度的自卑,这样的自卑也让他产生了极度的逆反心理,他不得不通过一些极端的手段来得到别人的认可,如吹嘘自己的男女关系、事业前景。
在另一方面,郑民生还会经常购买一些水果分给别人,这样的行为在郑民生的潜在意识当中,都是为了获取别人的认可。
但是郑民生所做的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人们对于郑民生说的话并不感冒,也对郑明生的水果不领情。因此,可以说郑民生是一个渴望被认可而不能的人,由于不能跟郑民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我们也无法确定郑民生这次痛下杀手的行为,为了得到别人认可的目的究竟起了多大作用,但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他的作案动机绝对不仅仅是他交代的那三条原因那么简单。
诊断:从偏执到疯狂
郑民生有着偏执的性格,这一点从郑民生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就能够发现。
刚失业时,郑民生曾多次外出找工作,每次他都笑嘻嘻地跟超市的陈老板说一声,并拿上一瓶他每次必买的果粒橙。同时,郑民生每次路过陈老板的店铺,都会去照店铺里的镜子,这样的行为甚至一度让陈老板想摘掉那面镜子。每次必买的果粒橙,每次必照的镜子,都是郑民生有偏执性格的有力证明。
郑民生爱好打台球,陪郑民生打过台球的李先生回忆:“他瞄的时间长,是个敏锐又有耐性的球手。”由此专家们判断,郑民生打台球有着偏执的追求,因为他花费的时间要远超于常人,仅仅是为了打好一杆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的台球。
郑民生渴望被认可,加上他偏执的性格让他产生了畸形的疯狂心理,最终以挥刀杀死8名儿童来达到目的,酿成了人间悲剧。
结论:对郑民生们的研究
郑民生的案例是一个个案,特殊的个案,但即便是特殊,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出现了很多与郑民生行为类似的人。
2009年3月11日,德国斯图加特市附近小镇温嫩登的艾伯特维尔中学发生惨烈的校园枪击案,2008年从该校毕业的17岁男孩蒂姆·克雷奇默,持口径为9毫米的贝雷塔手枪枪杀16人后自杀。16人中有12人是在校园遇害。并且,这12人中,有8名是女学生,3名是女教师,只有1名是男学生。此外,这12名遇害者全是被克雷奇默击中头部而死亡的。这显示,克雷奇默是刻意选择女性为目标的。
关于克雷奇默制造的惨案,一个细节也最为值得人们关注:行凶前6小时,他在网络聊天室中宣称:“你们明天将听到我的消息,记住一个叫温嫩登的地名……我已经受够了,我厌倦了这样的生活,他们总是嘲笑我,没有人意识到我的存在。 ”
而与南平案更为相似的是发生在日本的一桩惨案:2001年6月8日,日本大阪的池田小学闯入一名男子,制造了一起惨绝人寰的凶杀案,8名学生惨遭杀害,13名学生与老师受伤。在被捕之后,名叫宅见的凶手起初装成精神病患者,企图蒙混过关,在被查实没有精神病之后,宅见在法庭上表示,自己既然不为社会所容纳,就报复这个社会。
在审判中,法官问他:为何会向手无寸铁的孩子们下手?宅见回答:因为池田小学是名校,那些孩子的人生都有保障,而且不止一次想这样做了,其他的地方做没有轰动性,对小学生有轰动性。
像宅见、郑民生这样的杀人狂,全世界都有。以前我们知道国内的阳进泉、李彦、张云良、黄旻翔等人;国外的有美国的赵承熙、芬兰的奥维宁、日本的加藤智大、韩国的柳永哲等。
这些人所制造的惨案虽然发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背景之下,但总结起来还是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1.自身悲观厌世、对社会或周围环境不满;2.针对不特定人;3.有预谋或情绪积蓄已久;4.同归于尽的赴死心态。事实证明,无论什么样的社会,都难以避免这种偏执杀人狂的出现。
人,都渴望体现自己的价值,而每个人都有对价值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得到爱(或关注)的多少。对偏执杀人狂的研究发现,他们多是小时候缺少爱、或者对爱的感知能力差(缺少价值认同),所以特别渴望得到爱,这样他们就会去付出(这里的付出不单指奉献,如果他认为暴力可以换来爱,这种付出就会是施暴),以期望换来爱,当他们感觉没有得到回报(受挫)时,就会认为别人无视自己的付出,这种偏执强化到一定程度时,他会靠疯狂杀人达到三个目的:1.报复你们这些“坏人”(实际上是无辜的人);2.通过轰动事件(暴力犯罪)来体现自己的价值;3.靠杀死你们来证明你们比我更卑微,同样体现自己的价值。
几乎没有谁不渴望影响别人。关键是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一个健康人,会通过好的、充满爱的方式影响别人,一个病态的人,会通过糟糕的、充满破坏力的方式影响别人。
药方:预防郑民生再现
生命瞬间消逝,这样沉重的代价是每个人都无法承受的,痛定思痛,我们在为那些进入天堂的孩子们祈祷的时候,也必须开始思考如何避免这样的惨剧再次发生。
首当其冲的,应当是加强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压力不断增大,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情,因此,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也日趋增长。但是由于心理疾病是一个积累渐变的过程,人们平时很难察觉,加上我们国内一直以来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不够高,使得国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处于被忽略的地位。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的专家小组研究认为,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期间,人们经历的主要环境是家庭和学校,这期间孩子所受到的影响和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性格形成。
因此,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行为和言语,要与孩子多进行交流和沟通,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孩子因为过于内向而形成自闭,进而产生自卑、猜疑等不健康心理的产生。
同时,沈阳市心理研究所的专家还建议,人们应当加强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不能忽视心理健康的辅导,发现问题时要给予重视,及时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进行心理治疗。
在关注心理健康的同时,人们应当关注的还有很多。比如,安保。但显而易见的是,即使加强安保,也难以防范郑民生们的疯狂,毕竟郑民生以及他的“同类”都是极端的例子,他们的犯罪行为都是极具偶然性的,正如我们不能在每辆公交车上都配备警察,以防止郑民生们在车上行凶;也不能在大街上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以防止郑民生们在街上砍人。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束手无策,因为减少、消除郑民生们的产生,是可以努力的方向。郑民生们的产生,就是偏执狂的产生,他们的产生是有原因的,有些原因是共性的。如果人们更友爱、家庭更和睦、心理辅导形成气候……自然可以解决郑民生们的心理问题,也就消减了偏执者的产生。
6. 尹海英的丈夫
曾因在热播韩剧来《看了又看》源中扮演女主人公金珠而走红的韩国女星尹海英难逃“七年之痒”,于今年1月份与丈夫协议离婚,结束了两人7年的婚姻生活。
据韩国媒体《Mydaily》3月22日报道,33岁的尹海英于1998年1月结婚,婚后二人育有一名3岁的女儿,而他们离婚的理由是事业上的问题和性格差异。
据知情人透露,长时间以来尹海英夫妇一直聚少离多,尹海英除了在韩国发展演艺事业以外,也一度在美国等地发展投资事业,而尹的丈夫郑某则因工作需要经常在日本逗留,因此知情人推测两人感情可能因此日渐淡薄。据报道郑某因事业发展不畅一直很苦恼,而去年尹海英夫妇一起在江南大型娱乐业投资的大笔资金宣告失败,因此导致郑某与尹海英产生了矛盾,最终协议离婚。
据悉,尹海英和丈夫两人共同名义下的汉城江南地区的公寓,目前正在出售当中。
7. 《晋书·华轶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华轶传》原文】
华轶,字彦夏,平原人,魏太尉歆之曾孙也。祖表,太中大夫。父澹,河南尹。
轶少有才气,闻于当世,泛爱博纳,众论美之。初为博士,累迁散骑常侍。东海王越牧兖州,引为留府长史。永嘉中,历振威将军、江州刺史。虽逢丧乱,每崇典礼,置儒林祭酒以弘道训,乃下教曰:“今大义颓替,礼典无宗,朝廷滞议,莫能攸正,常以慨然,宜特立此官,以弘其事。军谘祭酒杜夷,栖情玄远,确然绝俗,才学精博,道行优备,其以为儒林祭酒。”俄被越檄使助讨诸贼,轶遣前江夏太守陶侃为扬武将军,率兵三千屯夏口,以为声援。轶在州其有威惠,州之豪士接以友道,得江表之欢心,流亡之士赴之如归。
时天子孤危,四方瓦解,轶有匡天下之志,每遣贡献入洛,不失臣节。谓使者曰:“若洛都道断,可输之琅邪王,以明吾之为司马氏也。”轶自以受洛京所遣,而为寿春所督,时洛京尚存,不能祗承元帝教命,郡县多谏之,轶不纳,曰:“吾欲见诏书耳。”时帝遣扬烈将军周访率众屯彭泽以备轶,访过姑孰,著作郎干宝见而问之,访曰:“大府受分,令屯彭泽,彭泽,江州西门也。华彦夏有忧天下之诚,而不欲碌碌受人控御,顷来纷纭,粗有嫌隙。今又无故以兵守其门,将成其衅。吾当屯寻阳故县,既在江西,可以捍御北方,又无嫌于相逼也。”寻洛都不守,司空荀籓移檄,而以帝为盟主。既而帝承制改易长吏,轶又不从命,于是遣左将军王敦都督甘卓、周访、宋典、赵诱等讨之。轶遣别驾陈雄屯彭泽以距敦,自为舟军以为外援。武昌太守冯逸次于湓口,访击逸,破之。前江州刺史卫展不为轶所礼,心常怏怏。至是,与豫章太守周广为内应,潜军袭轶,轶众溃,奔于安城,追斩之,及其五子,传首建邺。
初,广陵高悝寓居江州,轶避为西曹掾,寻而轶败,悝藏匿轶二子及妻,崎岖经年。既而遇赦,悝携之出首,帝嘉而宥之。
(《晋书•卷六十一•列传第三十一•苟晞、华轶、胡毋辅之、庾珉、王裒传》)
【参考译文】
华轶,字彦夏,是平原(今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人,魏太尉华歆的曾孙。他的祖父华表,官至太中大夫。他的父亲华澹,官至河南尹。
华轶年轻时就很有才气,闻名于当世,博爱而交际广泛,当时人都称颂他。华轶初任博士,不断升迁任散骑常侍。东海王司马越做兖州刺史,提拔华轶为留府长史。永嘉年间(307-313)历任振威将军、江州刺史。虽然时逢“八王之乱”,但华轶仍然重视传统的礼仪典章制度,他设置儒林祭酒来弘扬儒学道统,传达教谕说:“今大道颓丧,礼法没有传承,朝廷也未予讨论,不能纠正,我常常因此感叹,觉得应当特别设立此官职,来弘扬此事。军谘祭酒杜夷,寄情玄妙幽远,坚定脱俗,才学精深博大,才能优秀,可以担任儒林祭酒。”
不久被东海王司马越檄令辅佐讨伐各路叛贼,华轶派前江夏太守陶侃为扬武将军,率三千兵马屯军夏口,作为声援。华轶在江州很有声望和恩泽,豪族儒士都用朋友的态度与他结交,深受江南百姓的爱戴,因乱而流亡江南的人都乐意归附他。
当时天子孤立危急,民变四起,但华轶有匡扶天下的志向,派人到洛阳上贡时,严格按照臣子的礼仪要求自己。华轶对(他派去的)使者说:“若通往洛都的路阻断了,可以进献给琅邪王司马睿,来表明我是司马氏的臣子。”华轶自认为受洛阳朝廷(晋怀帝)所任命,又为寿春所统领,而当时洛阳朝廷(晋怀帝)尚在(洛阳),不肯接受司马睿的指令,属下郡县的官吏大都劝谏华轶但都未获接纳。华轶说:“吾想见到皇帝的诏书罢了。”司马睿于是派扬烈将军周访率兵驻屯在彭泽(今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东)防备华轶,周访经姑孰,著作郎干宝见到了问他,周访说:“我受上级官府的指令,让我驻屯彭泽,彭泽是江州的西门。华彦夏有忧虑天下之至诚之心,不想庸庸碌碌像别人一样受人控制,近来政事纷乱,(我这次来这里)略有嫌疑。现在又无故率兵把守江州的门户,(我怕)会出事。我会驻屯浔阳故城,(这样)既在江西,又可以抵御北方,还没有逼迫(华轶)的嫌疑。”
不久洛都失守,司空荀藩发布告示,承认司马睿为盟主。司马睿于是承制改换重要官员,但华轶不服从。司马睿于是派左将军王敦率领甘卓、周访、宋典、赵诱等人讨伐华轶,华轶派别驾陈雄驻屯彭泽抵抗,自己则待领水军作为外援。武昌太守冯逸驻扎在湓口(今江西省九江市东)。周访击败了冯逸,前江州刺史卫展未得到华轶的礼遇,心中早有不满,至此时,就与豫章太守周广作为司马睿的内应,暗中派军袭击华轶。华轶兵败,逃到安城(今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卫展追击他并斩杀华轶和他五个儿子,将他们的首级运到了建邺。
起初,广陵人高悝寄居在江州,华轶征召他为西曹属吏,不久华轶败死,高悝藏匿了华轶(另外)两个子及妻子,辗转各地若干年。后来遇到大赦,高悝就带着他们自首了,皇帝很赞赏他并宽恕了他。
【注释】
1、泛爱:也作“泛爱”“氾爱”。博爱。《论语·学而》:“泛爱众,而亲仁。”《庄子·天下》:“氾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陛下临制天下,一齐海内,泛爱蒸庶,布德施惠。”《汉书·游侠传序》:“观其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亦皆有绝异之姿。”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八:“多情乃佛心,泛爱真君子。”
8、典礼:制度礼仪。《易经·系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后汉书·延笃传》:“朝则诵羲文之《易》,虞、夏之《书》,历公旦之典礼,览仲尼之《春秋》。”宋司马光《稷下赋》:“修先王之典礼,践大圣之规模,德被品物,威加海隅。”《元典章·兵部三·铺马》:“为治之道必先信其赏罚之道,尤宜重其典礼。”
11、大义:正道;大道理。
(1)正道;大道理。《易经·家人》:“《彖》曰: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旧唐书·李晟传》:“晟亦同劳苦,每以大义奋激士心,卒无叛离者。”
(2)夫妇之义,谓婚姻。汉秦嘉《赠妇诗》之二:“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太平广记》卷三二四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崔茂伯》:“少闻大人以我配君,不幸丧亡,大义不遂。”
(3)要义;要旨。《东观汉记·班固传》:“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后汉书·光武帝纪上》:“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唐韩愈《送牛堪序》:“以明经举者,诵数十万言,又约通大义,征辞引类。”
12、颓替:陵夷;衰颓。衰颓陵替。《晋书·华轶传》:“今大义颓替,礼典无宗,朝廷滞议,莫能攸正。”《旧唐书·魏知古传》:“今风教颓替,日甚一日,府库空虚,人力凋弊。”刘光汉《〈新方言〉后序》:“风俗颓替,虏语横行。”
13、礼典:礼法。
(1)礼法。《周礼·天官·大宰》:“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晋书·阮籍传》:“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北史·张晏之传》:“幼孤,有至性,为母郑氏教诲,动依礼典。”
(2)犹礼文。指《周礼》、《仪礼》、《礼记》一类礼书。《后汉书·郑玄传》:“案之礼典,便合传家。”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又蚕蟹鄙谚,貍首淫哇,苟可箴戒,载于礼典。”
17、慨然:感慨的样子。《荀子·宥坐》:“孔子慨然叹曰:‘呜呼!上失之,下杀之,其可乎!’”唐元季川《山中晚兴》诗:“灵鸟望不见,慨然悲高梧。”清顾炎武《有叹》诗:“慨然青云志,一旦从羁旅。”
18、军谘祭酒:官职名。军谘,古军职名。相当于后世军队中的参议、参谋。《晋书·阮籍嵇康等传论》:“至于嵇康遗巨源之书,阮氏创先生之传,军谘散发,吏部盗樽,岂以世疾名流,兹焉自垢?”
20、栖情:寄托情志。南朝齐萧子良《游后园》诗:“托性本禽鱼,栖情闲物外。”南朝梁陶弘景《真诰·运象四》:“栖情邱林,凭托京畿。”明屠隆《采毫记·夫妻玩赏》:“耻怀缱绻,并栖情于石室。”
21、玄远:玄妙幽远。《晋书·张华传》:“天道玄远,惟修德以应之耳。”唐张九龄《请御注〈道德经〉及疏施行状》:“天旨玄远,圣义发明,词约而理丰,文省而事惬。”明方孝孺《赠金溪吴仲实序》:“道本于人心,非幽深玄远不可知也。”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三节:“清谈家的特征是言语玄远耐思索,行动有风趣不同于常人。”
22、确然:刚强;坚定。
(1)刚强;坚定。《易经·系辞下》:“夫乾,确然示人易矣。”韩康伯注:“确,刚貌也。”《汉书·师丹传》:“关内侯师丹端诚于国,不顾患难,执忠节,据圣法,分明尊卑之制,确然有柱石之固。”《宋书·良吏传·陆徽》:“确然守志,不求闻达。”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大臣有不预立皇子者,阴进废立之计,惟宰相韩琦确然不变。”
(2)信实;正确。宋张淏《云谷杂记·宰予之枉》:“索隐古史,谓为阚止,然无确然之证,终不能袪人之疑,而破人之惑也。”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编综前论,则雕本肇自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此余参酌诸家,确然可信者也。”清魏源《筹海篇四》:“乃是岁鸦片价银反出口二千二百万元,计销鸦片四万箱,此数之确然可考者。”
23、绝俗:超出普通人;不同凡俗。
(1)超出普通人;不同凡俗。汉班固《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方之古贤,实有伦序,采之于今,超然绝俗,诚社稷之蓍龟,大汉之栋甍。”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陶列传》:“窃见故冀州刺史南阳朱穆,前乌桓校尉臣同郡李膺,皆履正清平,贞高绝俗。”《后汉书·独行传·范冉》:“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宋陈师道《上苏公书》:“谢公江海之士,违世绝俗乃其常耳。”宋苏轼《王元之画像赞》:“公之所为,必将惊世绝俗,使斗筲穿窬之流心破胆裂。”宋严羽《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仆之《诗辩》,乃断千百年公案,诚惊世绝俗之谈,至当归一之论。”
(2)与世俗隔绝;超越世俗。《后汉书·郭太传》:“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唐朱敬则《北齐文宣论》:“亦有贞不绝俗,隐不违亲,冥默园林,卷舒人事。”唐独孤及《唐故河南府法曹参军张公墓表》:“贞不绝俗,以忘机为心。”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伯夷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可谓离世九月俗矣。”明刘基《送别灯和尚还乡序》:“夫浮屠以离世绝俗为教,父母兄弟且不得为其亲也。”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且北方之人,不为离世绝俗之举,而日周旋于君臣父子夫妇之间。”《世说新语·德行》“(陈仲举)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刘孝标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徐穉)清妙高跱,超世绝俗。”元刘壎《隐居通议·理学三》:“其所得如此,想当时必有超世绝俗之论,惜不传也。”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能使人有孤臣孽子摈弃而不容之感,遁世绝俗之悲,泥而不滓,蝉蜕污浊之外者,诗也。”
24、精博:精深博大。《晋书·华轶传》:“才学精博,道行优备。”唐王勃《别卢主簿序》:“吾侪服其精博,时议称其典要。”清张之洞《读古人文集》:“读《昭明文选》宜看注,李善注最精博。”
31、威惠:威恩,声威和恩泽。
(1)威福。谓持势弄权。《后汉书·南匈奴传论》:“而窦宪矜三捷之効,忽经世之规,狼戾不端,专行威惠。”参见“威福”。
(2)犹威恩,声威和恩泽。《三国志·魏志·王基传》:“为政清严有威惠。”《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今隋室无主,海内鼎沸,以公威惠,号令岭表。”《明史·把匝剌瓦尔密传》:“顺帝之世,天下多故,云南僻远,王抚治有威惠。”
32、贡献:进奉;进贡。
(1)进奉;进贡。《国语·吴语》:“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后汉书·班固传下》:“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清揆叙《鹰坊歌》:“忆昔辽代最珎贵,女直贡献交相望。”
(2)贡品。《汉书·鲍宣传》:“上冢有会,辄太官为供。海内贡献,当养一君,今反尽之贤(董贤)家,岂天意与民意邪!”《新唐书·杨炎传》:“四方贡献,悉入内库,权臣巧吏,因得旁缘,公托进献,私为赃盗者,动万万计。”清昭梿《啸亭杂录·李昭信相公》:“然性骄奢贪黩,竭民膏脂,又善纳贡献,物皆精巧,是以天下封疆大吏,从风而靡,识者讥之。”
33、孤危:孤立危急。
(1)孤立危急。《战国策·秦策三》:“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后汉书·皇甫规传》:“臣窃居孤危之中,坐观郡将,已数十年矣。”宋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轼愚惷无状,孤危之迹,日以岌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我军皆无后援,力本单弱,加以兼顾数略,势益孤危。”
(2)谓突兀高峻。形容山势。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自平地以取山顶七里,悬隥孤危,径路险绝。”
34、琅邪王:晋元帝司马睿(276-323)。字景文,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东晋王朝开国皇帝,318-323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太熙元年(290)袭封琅邪王,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作战失利后离开洛阳回到封国。晋怀帝即位拜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后来听从王导建议南渡建康,笼络结交江左士族。永嘉七年(313)拜丞相、大都督中外军事。“永嘉之乱”中晋愍帝被俘西晋灭亡。建兴五年(317)在晋朝宗室与南北大族拥戴下即位为晋王,年号建武。太兴元年(318)正式即位,史称晋元帝,开启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永昌元年(323)“王敦之乱”后郁郁而终,葬于建平陵,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
35、祗(zhī)承:祗奉;接受。《尚书·大禹谟》:“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唐沈亚之《秦梦记》:“侍女祗承,分立左右者数百人。”《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曹署典吏,困于祗承。”敬奉。《北齐书·祖珽传》:“遂深自结纳,曲相祗奉。”唐元稹《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尔亦祗奉顾命,咨授旧章,辅釐哀忧,俾克依据。”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生降阶祗奉。”
37、教命:教令。上对下的告谕。
(1)教令。上对下的告谕。《晋书·会稽王道子传》:“时有人为《云中诗》以指斥朝廷曰:‘相王沉醉,轻出教命。’”《南史·徐摛传》:“大通初,王总戎北侵,以摛兼宁蛮府长史,参赞戎政,教命军书,多自摛出。”《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六》:“时皇太后行诰命,皇后刘氏行教命,互遣使人宣达藩后,紊乱之弊,人不敢言。”
(2)犹指示。明方孝孺《与童伯礼书》:“方从父兄之后,抒晨夕之哀,徒奉教命,冒以衰服请见,则人谓我何?”
42、大府:泛指上级官府。
(1)周代掌管财币的机构。参见“九府”。
(2)公府。《史记·酷吏列传》:“以汤为无害,言大府。”裴骃集解引韦昭曰:“大府,公府。”《汉书·张汤传》颜师古注云:“大府,丞相府也。”
(3)泛指上级官府。 唐 韩愈 《新修滕王阁记》:“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州白大府。”
(4)明清时亦称总督、巡抚为“大府”。清朱琦《关将军挽歌》:“惜哉大府畏懦坐失策,犬羊自古终难驯。”
44、碌碌:随众附和的样子;平庸无能的样子。
(1)多石的样子。《汉官仪》卷下引汉马第伯《封禅仪记》:“仰视岩石松树,郁郁苍苍,若在云中。俛视溪谷,碌碌不可见丈尺。”清陈彝《握兰轩随笔·碌碌》:“碌碌,多石貌。”
(2)玉石美好的样子。《文子·符言》:“故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其文好者皮必剥,其角美者身必杀。”《后汉书·冯衍传下》:“冯子以为夫人之德,不碌碌如玉,落落如石。”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落落之玉,或乱乎石;碌碌之石,时似乎玉。”唐韦应物《杂体》诗之五:“碌碌荆山璞,卞和献君门。”
(3)指美好的玉石。宋袁褧《枫窗小牍》卷上:“九重欢眷,六宫逊处,乃构椒房,用当金宇,碌碌宜阶,瑟瑟为户。”
(4)随众附和的样子;平庸无能的样子。《史记·酷吏列传论》:“九卿碌碌奉其官,救过不赡,何暇论绳墨之外乎!”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一》:“不肯碌碌,反抱关木。”《周书·李弼传》:“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资以求荣位乎?”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5)烦忙劳苦的样子。唐牟融《游报本寺》诗:“自笑微躯长碌碌,几时来此学无还。”明沈受先《三元记·断金》:“红尘滚滚长安道,镜中两鬓萧然皓,碌碌江湖老。”《红楼梦》第1回:“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
(6)车轮转动声。唐贾岛《古意》诗:“碌碌复碌碌,百年双转毂。”宋陆游《季秋已寒节令颇正喜而有赋》:“风色萧萧生麦陇;车声碌碌满鱼塘。”元陈泰《邯郸道上书所见》诗:“马珑珑,车碌碌,古道茫茫沙扑扑。”
45、控御:也作“控驭”。驭马使就范。引申指控制,驾驭;防御。汉傅毅《舞赋》:“或有矜容爱仪,洋洋习习,迟速承意,控御缓急,车音若雷,鹜骤相及。”《晋书·慕容垂载记》:“洛阳四面受敌,北阻大河,至于控驭燕赵,非形胜之便。”唐秦韬玉《紫骝马》诗:“若遇丈夫能控御,任从骑取觅封侯。”《宋史·李纲传》:“七日议守。谓敌情狡狯,势必复来,宜于沿河、江、淮措置控御,以扼其冲。”明郎瑛《七修类稿·事物·褶作画图》:“昨见《杨妃上马图》袖轴一卷,真宋奇物……控御拥妃上马者四人,随行而挟枕被者三人。”
46、顷来:近来。
(1)近来。三国魏曹植《鹞雀赋》:“顷来轗轲,资粮之旅,三日不食,略思死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君以此试,顷来始乃有称之者。”唐杜甫《最能行》:“朝发白帝暮江陵,顷来目击信有征。”杨树达《增订本〈中国修辞学〉自序》:“顷来无事,取而审视……因取向日所脱漏若干事补入卷中,付中国科学院请审查焉。”
(2)向来。汉蔡邕《巴郡太守谢版》:“巴土长远,江山脩隔,顷来未悉。”唐杜甫《奉赠李八丈判官》诗:“顷来树佳政,皆已传众口。”元刘壎《隐居通议·礼乐》:“急呼其子曰:‘此曲兴自早晚?’对曰:‘顷来有之。’”
(3)刚才。宋王谠《唐语林·赏誉》:“諴至李氏子书室中,诸子赋诗,諴亦为之。顷者李至,观诸子诗,又见諴所作,称其美。諴初亦避之。李问曰:‘此谁作也?’诸子不敢隐,乃曰:‘某叔,顷来毕諴秀才作也。’諴遂出见。”
47、纷纭:纷争;混乱。
(1)多盛的样子。《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威武纷云,湛恩汪濊。”颜师古注:“纷云,盛貌。”宋梅尧臣《五月十三日大水》诗:“纷纭闾里儿,踊跃竞学泅。”《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庭中植梧桐二树,修竹数竿,百般花卉,纷纭辉映,但觉香气袭人。”
(2)杂乱的样子。《楚辞·刘向〈九叹·远逝〉》:“肠纷纭以缭转兮,涕渐渐其若屑。”王逸注:“纷纭,乱貌也。”唐柳宗元《咏史》:“风波歘潜构,遗恨意纷纭。”
(3)纷争;混乱。晋葛洪《抱朴子·塞难》:“诤之弥久,而彼执之弥固,是虚长此纷纭,而无救于不解。”《魏书·元顺传》:“北镇纷纭,方为国梗。”唐罗隐《送梅处士归宁国》诗:“十五年前即别君,别时天下未纷纭。”
48、嫌隙:也作“嫌郤”。因猜疑或不满而产生的恶感、仇怨。《三国志·魏志·胡质传》:“今以睚眦之恨,乃成嫌隙。”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仇隙》:“王右军素轻蓝田,蓝田晚节论誉转重……于是彼此嫌隟大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俺两个半生来岂有些嫌隙。”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柴以为嫌郤尽释,不复作防。”马南邨《燕山夜话·〈口吃、一只眼及其他〉》:“宋代的刘攽,就因为生平最爱嘲笑别人,以致引起当时像王安石那样的当权人物的极大不满,造成很深的嫌隙。”
50、捍御:防卫;抵御。《后汉书·逸民传·逢萌》:“行至劳山,人果相率以兵弩捍御。”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来则捍御,去则不追。”明黄翼圣《寇警杂诗》:“顾瞻斗大城,捍御悉草草。”
52、移檄:发布文告晓示。
(1)古代官方文书移和檄的并称。多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相如之《难蜀老》文晓而喻博,有移檄之骨焉。”
(2)发布文告晓示。《史记·南越列传》:“陀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后汉书·光武帝纪上》:“王郎移檄购光武十万户。”《新唐书·刘黑闼传》:“乃移檄赵魏,建德将吏往往杀令、尉附贼。”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五章第二节:“移檄各省并照会各国领事宣布满清罪状。”
53、承制:谓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
(1)谓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后汉书·吴汉传》:“鸿召见汉,甚悦之,遂承制拜为安乐令。”《晋书·宣帝纪》:“申仪久在魏兴,专威疆场,辄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明史·陈友定传》:“(友定)颇任威福,所属违令者辄承制诛窜不绝。”
(2)称开府承制之官。宋苏舜钦《庆州败》诗:“国家防塞今有谁?官为承制乳臭儿。”
54、改易:改动;变更。《汉书·地理志上》:“先王之迹既远,地名又数改易。”宋苏轼《永兴军秋试举人策问》:“汉之与秦,唐之与隋,其治乱安危,至相远也,然而卒无所改易,又况于积安久治,其道固不事变也。”明张居正《陈六事疏》:“但近来风俗人情,积习生弊,有颓靡不振之渐,有积重难反之几。若不稍加改易,恐无以新天下之耳目,一天下之心志。”
55、长吏:旧称地位较高的官员。
(1)旧称地位较高的官员。战国楚宋玉《高唐赋》:“长吏隳官,贤士失志。”《汉书·景帝纪》:“吏六百石以上,皆长吏也。”颜师古注引张晏曰:“长,大也;六百石位大夫。”唐陈鸿《长恨歌传》:“而恩泽势力,则又过之,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
(2)指州县长官的辅佐。《汉书·百官公卿表》:“(县)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唐王维《送缙云苗太守》诗:“手疏谢明王,腰章为长吏。”《古今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会稽长吏闻新太守将到,大发人夫,修治道路。”
57、舟军:水军。《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八年,权西伐黄祖,破其舟军。”《晋书·华轶传》:“轶遣别驾陈雄屯彭泽以距敦,自为舟军以为外援。”
59、怏怏:不服气或闷闷不乐的神情。《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唐王昌龄《大梁途中作》诗:“怏怏步长道,客行渺无端。”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英》:“嫂自来抚问:‘夜来相对,何尔怏怏。’”
60、潜军:秘密出兵。
(1)偷袭敌军。《荀子·议兵》:“不屠城,不潜军,不留众,师不越时。”梁启雄释:“潜,潜袭也。”
(2)秘密出兵。唐窦威《出塞》诗:“潜军渡马邑,扬旆掩龙城。”唐于鹄《出塞曲》:“分阵瞻山势,潜军制马鸣。”
61、传首:传送首级;被杀头。《东观汉纪·光武纪》:“(吴汉)夷述妻子,传首于洛阳。”唐许浑《闻边将刘皋无辜受戮》诗:“才许誓心安玉垒,已伤传首动金门。”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五·郭希颜邪说》:“(郭希颜)婴世宗之怒,传首九边。”
63、寓居:寄居;侨居。汉张衡《西京赋》:“鸟毕骇,兽咸作,草伏木栖,寓居穴托。”《南史·齐纪上·高帝》:“中朝丧乱,皇高祖淮阴令整,字公齐,过江居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寓居江左者,皆侨置本土,加以‘南’名,更为南兰陵人也。”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仲淹遭母忧,寓居城下,晏公请掌府学。”
65、崎岖:犹辗转。《南齐书·文学传论》:“或全借古语,用申今情,崎岖牵引,直为偶说。”《梁书·文学传·任孝恭》:“家贫无书,常崎岖从人假借。”
67、出首:自首。《晋书·华轶传》:“寻而轶败,悝藏匿轶二子及妻,崎岖经年。既而遇赦,悝携之出首。”宋岳飞《申府乞添差田明状》:“王太尉先与水战见阵,少却之后,有首领田明率众前来荆湖南北路安抚司出首。”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我蹅门进去,奸夫走脱,小人将妻子杀了,今来出首。”
注:因字数限制,删掉了若干条注释内容。
8. 天主教结婚定礼之前都要学习什么,定礼的时候神父都考什么,内容详细一点
现在,一般堂区不举办新婚夫妇的婚前学习班,在于信友平日素养的积蓄。如果举办的话,主要目的在于,给即将走向婚姻殿堂的青年男女巩固信仰,引导他们善度幸福的家庭生活,积极与天主的恩宠合作,全面地认识婚姻,了解婚姻的神圣性。内容包括:认识婚姻、婚姻伦理、法典婚姻、天主十诫,认识到天主教会的婚姻观:婚姻圣事的神圣、单一及永久性。
在正式的婚礼祝福的仪式中,套路是这样的:
主礼:(新郎新娘的名字),你们今天来到圣堂。在天主及教会、双方家长和各位亲友面前,缔结婚约。你们知道夫妇的爱是如何神圣,婚姻的责任又是何等重大,也知道既是天作之合,必须终身相守。现在我以教会的名义,请你们郑重表明自己的意愿:
主礼:(新郎的名字)先生,你是否自愿与(新娘的名字)小姐结为夫妇?
新郎:是。
主礼:(新娘的名字)小姐,你是否自愿与(新郎的名字)先生结为夫妇?
新娘:是。
主礼:你们既然选择了婚姻生活,那么,你们是否愿意一生互相敬爱?
新郎新娘:我们愿意。
主礼:你们是否愿意接受天主赏赐的子女,并按照基督的精神好好教育他吗?
新郎新娘:我们愿意。
主礼:你们两位既愿结为夫妇,就请你们(彼此握着手)在天主及教会面前互相订立你们的婚姻盟约。
新人互相许诺:
新郎向新娘许诺:(新娘的名字)我如今郑重承认你作我的妻子,并许诺从今以后,无论环境顺逆,疾病健康,我将永远爱慕尊重你,终生不渝。
新娘向新郎许诺:(新郎的名字)我如今郑重承认你作我的丈夫,并许诺从今以后,无论环境顺逆,疾病健康,我将永远爱慕尊重你,终生不渝。
祝福及交换结婚戒指
主礼:愿天主降福 + 这对结婚戒指,请你们互相交换,作为亲爱忠贞的信物。
新郎:(新娘的名字)我给你戴上这戒指,表示我对你的忠贞与爱情。
新娘:(新郎的名字)我给你戴上这戒指,表示我对你的忠贞与爱情。(大家鼓掌表示庆贺)
神职伸手祝福婚约
主礼:愿上主惠然坚固并降福你们在教会及亲友面前所作的婚姻盟约。愿基督对你们的爱,实现在你们的生活当中,并赐你们永远幸福。但愿天作之合,白首偕老。
新郎新娘:阿们。
9. 求一篇非复制靠谱的证婚词。领导给下属证婚。
领导证婚词一
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中--午--好!
今天,艳阳高照,天赐良缘,高朋满座,同贺新禧!我受新郎***先生、新娘***小姐,及其双方父母的委托,为两位新人证婚,感到非常荣幸。
两位新人都是***公司的优秀员工。新郎***先生年轻有为,一表人才;新娘***小姐温柔贤惠,美丽大方。他们在事业上兢兢业业、刻苦勤奋;在爱情上相敬如宾、互尊互爱。他们的结合是众望所归、佳偶天成!
在今天的大喜日子里,我谨代表***公司经理、党委书记***先生,及***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向两位新人表示热烈地祝贺和美好地祝愿。衷心地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勤奋工作、互敬互爱、孝敬老人、关爱孩子,事业红红火火,家庭甜甜蜜蜜。
领导证婚词二
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二位新人新婚大喜,我谨代表**地方税务局、二位新人及双方父母向参加今天婚宴的全体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也代表**县地方税务局、**中学以及在座的全体同志向二位新人的美满结合表示热烈的祝贺。经过漫长的相识、相知、相恋,经过无数个花前月下,今天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走进了新婚的殿堂。此时此刻我想大家都是和我一样,怀着一颗真诚祝福的心来到这里,为他们的美满姻缘叫好,为他们的幸福结合欢呼。借此机会,我向二位新人提以下几点要求:
1、新婚之后,少了婚前的激情浪漫,多了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希望你们能够像以往那样亲亲密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举案齐眉、比翼双飞,做家庭团结和睦的模范。
2、我们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希望你们婚后能够孝敬双方父母,做尊老爱幼的模范。
3、结婚之后,希望你们要正确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生活上相互关心,工作上相互支持,做勤奋工作的模范。
4、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希望你们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争取早日生一个健康美丽的小宝宝,当然更欢迎龙凤双胞胎。做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模范。
最后,让我们共同举杯!表示祝贺!!
领导证婚词三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中--午--好!
今天,艳阳高照,天赐良缘,高朋满座,同贺新禧!我受新郎某先生、新娘某小姐,及其双方父母的委托,为两位新人证婚,感到非常荣幸。
两位新人都是某公司的优秀员工。新郎某先生年轻有为,一表人才;新娘某小姐温柔贤惠,美丽大方。他们在事业上兢兢业业、刻苦勤奋;在爱情上相敬如宾、互尊互爱。他们的结合是众望所归、佳偶天成!
在今天的大喜日子里,我谨代表某公司经理、党委书记某先生,及某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向两位新人表示热烈地祝贺和美好地祝愿。衷心地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勤奋工作、互敬互爱、孝敬老人、关爱孩子,事业红红火火,家庭甜甜蜜蜜。
现在,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郑重宣布:新郎某先生,新娘某小姐的婚姻,完全符合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婚姻合法有效!即日起,持证上岗,挂牌营业!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