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环保法以社会利益为本位

环保法以社会利益为本位

发布时间: 2021-02-06 00:48:51

『壹』 经济法以社会本位为原则,强调社会公正,并不以经济效益为价值追求对不对

我不是法律专业的但又想说点什么,所以找了专业的回答如下:
经济法以社会本位为价专值取向,属于社会法属,是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制定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正义、交易公平、宏观效率和公共福利。现代经济法以社会利益为本位,要求上至国家机关,下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要对社会负责,即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负责。经济法正是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通过对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个体利益的协调,来达到发展社会的目的。

所以,经济法固有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社会本位,侧重于从社会整体角度来协调和处理个体和社会的关系,注重社会总体的经济公平;在效率问题上同时注意个体、团体、社会乃至全人类的效率和利益,眼前、长远乃至子孙后代的效率和利益;在秩序问题上同时兼顾个体自由、权利与他人的自由、权利,以及与社会的正常运行发展之间的关系。

『贰』 如何理解社会利益本位原则

社会本位原则又称为社会公共利益至上的原则。它是对经济法干预经济生活范围的定位,或者说是对经济法基本出发点的规定。每一个法律部门在确定自己调整范围时,都以维护哪方面利益作为自己的基本出发点,也就是以什么为本位。行政法强调国家本位,注重保护国家利益; 民法则强调个人本位,注重保护民事主体的利益。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的缺陷已经表明个人利益只有与社会公共利益平衡发展才能得到实现。因此,经济法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作为自己的基本出发点,即强调社会本位。它要求个人必须服从社会的需要,个人必须作出利益上的让步,只要这种让步合乎社会的正义。
所谓适度干预,就是要求国家授权政府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经济进行干预,这种干预应当积极主动地进行,同时千预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干预经济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在经济处于紧缩状况时,国家干预过多;在经济处于宽松状况时,国家干预过少。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国家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对经济运行进行直接和全面的干预,但是还没有完全摆脱过多干预的状况。值得注意的是,适度干预的要求、范围和手段,来源于经济法,而不是来源于政府的行政行为。因此,国家适度干预应当成为经济法的纲领性原则。

『叁』 现行环境保护法的之漏洞

现行的环境保护法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和环保工作的需求。《环境保护法》是1989年颁布施行的,但是这部法律实施了17年却未修改过。17年间,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环境保护法越来越显得落后和迟滞。

立法目的上,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立法目的仅仅局限于“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而没有包括促进环境安全、保障环境权利和自由、维护环境管理和市场秩序、实现环境正义、提高经济、社会与环保效率等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事实上,可持续发展和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已成为世界各国环境立法普遍追求的价值目标。

在立法本位上,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第6条首先强调的是环境义务而非环境权利;对于环境权利,也仅限于检举权和不明确的控告权。而《里约宣言》和世界许多国家的环境立法已经表明,义务本位和纯粹的权利本位应让位于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权利本位。例如,1999年《加拿大环境保护法》、2002年《俄罗斯联邦环境保护法》等外国法律,都在总则中依据宪法对公民的基本环境权利和义务作出政策性的宣告,明确了社会公共利益的权利本位。

最突出的问题是,面对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现行《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监管体制已呈现明显缺陷。如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受国家环保总局与地方政府的双重领导,而由于其财权和人事任免权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地方环保部门的工作往往受制于地方政府。其次,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能分散在环保、水利、交通、国土、公安等多个部门,分管部门间关系不明确,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在很大程度上被肢解和架空。另外,现行《环境保护法》对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导致的环境问题,缺乏对策性的规定;对公众参与和环保社会团体的建立与发展问题,缺乏相应的鼓励和支持政策;对与环保有关的市场和经济发展问题,如环境产权的确认和环保产业的发展等,缺乏相应的确认、保障和促进机制。

『肆』 社会责任本位法的主要内容

社会责任本位法,是以公为主、公私歉顾的法,以及从机制功能上说经济法是综合调整法,是系统调整法.这些都是从不同方面揭示经济法的本质功能的。

『伍』 论述题:经济法中社会利益本位的内涵是什么

经济法的
社会本位
,是指它在对经济关系的调整中立足于社会整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内以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为容重,社会本位要求经济法以
社会利益
和社会责任为最高准则,无论国家还是企业都必须对社会负责,亦即都必须对发展
社会生产力
,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负责,在对社会共同尽责的基础上处理和协调好彼此之间的关系。经济法把社会本位作为调整原则表明,经济法在对产业调节、
固定资产投资

货币发行

产品质量控制

消费者权益保护
等关系进行调整时,要以社会利益为本位。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宗旨的具体体现,是经济法的规范和法律文件所应贯彻的指导性准则。
1、
平衡协调原则
所谓平衡协调原则,是指经济法的立法和执法要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整体利益出发,来调整具体经济关系,协调经济利益关系,以促进、引导或强制实现社会整体目标与个体利益目标的统一。
2、维护
公平竞争原则
这是经济法反映社会经济之内在要求和理念的一项核心的、基础的原则。
3、
责权利
相统一原则
责权利相统一原则是指在
经济法律关系
中个主管主体和公有制主题所承受的权利、利益、义务和职责
必须相一致,不应当有脱节、错位、不平衡等现象存在。

『陆』 环境法是否具有阶级性

应该说这个问题有些“奇特”,好问题!
法律就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专的规则属,如某类关系具有“阶级性”,相应地法律也就具有“阶级性”了。这里就依据“鸡蛋里挑骨头”原理出发,分析环境法中的“阶级性”。
“资产阶级”们由于具有强大的资源占有和使用能力,因此他们是环境污染以及其它环境问题的主要制造者。同时环境问题对于“资产阶级”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生产经营而得到补偿及获益。
“无产阶级”则相对而言,则是污染制造的相对较小的群体,承受更多受污染的侵害,却同时却没有获得补偿的途径和方式。
环境法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调整二者之间这种过于“不公平”的利益来设定的。应该说,勉强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祝好

『柒』 新环保法中规定: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对污染环境、内破坏生态,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按环保法的原文,就是必须两个条件都需要满足,如果是二个只要一个就可以的,法律会明文说清楚只要符合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

如果你真想研究法律条文,这个我可以鼓励你,但是你在这些无意义的细节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不是研究法律应该有的态度!!

『捌』 以权利为本位与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有什么本质区别

  • 社会本位是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法的本位思想。 社会公共利益是指为广大公内民所能享受容的利益,这里所指的广大公民,是指特定范围内的广大,有全国性的广大,又有地区性的广大,其外延可以限制在享有立法权的建制区域。

『玖』 什么叫社会本位原则!

社会抄本位原则
社会本位是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法的本位思想。社会公共利益满足程度是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个体的行为以及市场的运行和社会分配行为紧密联系的。经济法把社会本位作为调整原则表明,经济法在对产业调节、固定资产投资、货币发行、产品质量控制、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关系进行调整时,要以社会利益为本位。

热点内容
法院第一封 发布:2025-09-15 22:12:01 浏览:486
民法总则房地产 发布:2025-09-15 22:07:28 浏览:716
毕于凤律师 发布:2025-09-15 22:07:20 浏览:279
2016中山大学法律硕士招生人数 发布:2025-09-15 21:56:54 浏览:923
社会救助法学 发布:2025-09-15 21:39:20 浏览:475
会计师行政法律风险防控 发布:2025-09-15 21:23:09 浏览:137
合同法及司法解释pdf 发布:2025-09-15 21:15:18 浏览:339
民事诉讼法的举证条款 发布:2025-09-15 21:06:09 浏览:625
婚姻法期货 发布:2025-09-15 15:56:13 浏览:229
保健产品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9-15 15:37:06 浏览: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