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中合同未约定签订地的
㈠ 最高人民法院判决书 合同未约定签订时间 如何认定
首先,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确定经济纠纷案件管辖中如何确定购销合同履行地的规定》第一条的规定来看,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当事人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交货地点为合同履行地。本案合同中约定的交货地点为南昌或泰和,因此,南昌或泰和为合同履行地。但是,从该规定的第三条来看,当事人在合同中对履行地点、交货地点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或者虽有约定但未实际交付货物,且当事人双方住所地均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以及口头购销合同纠纷案件,均不依履行地确定案件管辖。本案当事人在合同中对交货地点有约定,却属于约定不明确的情形。此处的“明确”应解释为该约定的交货地点具有具体、唯一性,而不再有选择的可能。我省既有南昌市又有南昌县,交货地点约定为南昌就已经不具体不唯一了,更何况是约定了南昌或泰和。
其次,民法上所谓的习惯,是指当事人关于同一事项,反复进行同一行为,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形成的规则。属于一种事实上的惯例。在全国通用的,称为一般习惯;在某个地方通用的,称为地方习惯;商人所遵循的习惯,称为商习惯或交易习惯。合同法受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影响,每当提到习惯时,均指交易习惯。交易习惯是补充法律漏洞的一种方法,法官裁判民事案件,有法律规定的适用法律规定,没有法律规定的适用习惯。本案中,法律已有具体的规定,因此,在适用法律时应当然的适用法律具体规定,而不应适用交易习惯。此外,交易习惯属于事实,应由当事人举证证明,而不是由法官主动认定是否为交易习惯。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原、被告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交货地点南昌或泰和,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确定经济纠纷案件管辖中如何确定购销合同履行地的规定》中当事人在合同中对交货地点约定不明确的情形,且在有具体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应适用交易习惯,本案泰和法院没有管辖权,应移送至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㈡ 合同签订地有什么法律意义
《民抄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地人民法院管辖。这是法律对于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的管辖一般规定,即发生纠纷后,要么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要么起诉至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从这里可以看出,明确合同履行地比明确合同签订地更具有法律意义)。
所以,一般而言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没有管辖权,但也存在特殊情况。《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根据此规定,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才可以:
1、双方签订了书面合同(口头合同当然不行);
2、双方所签订的书面合同中已明确约定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为管辖法院;
3、双方关于管辖法院的约定,没有违反法律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明确合同签订地才具有法律意义,否则对于合同的履行以及可能发生的诉讼,其实际意义相当微小。
㈢ 最高人民法院在《如何确定合同签订地问题的批复》
这个司法解释抄基本不用啦,可袭能已废止。《合同法》《民事诉讼法》修改后,基本取代解释,有的已经吸入法律之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定合同签订地问题的批复最高人民法院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赣法经〔1986〕01号请示报告收悉。关于你省南昌市青山城乡企业产品贸易中心诉福建省宁化县工业贸易公司购销合同纠纷案,应如何确定合同签订地问题,经我们研究认为:凡书面合同写明了合同签订地点的,以合同写明的为准;未写明的,以双方在合同上共同签字盖章的地点为合同签订地;双方签字盖章不在同一地点的,以最后一方签字盖章的地点为合同签订地。本案的合同是在南昌市协议拟定并盖了原告单位的公章,最后由被告在宁化县盖了公章,因此,本案的合同签订地为宁化县。依据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二十三条和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应将本案移送福建省宁化县人民法院管辖。此复1986年4月11日
㈣ 合同实际履行地,协议中未约定合同履行地该如何认定法院管辖
而不能依履行地来确定管辖法院。 观点二:民间借贷属于合同法律关系;民间借贷纠纷可依合同履行地来确定管辖法院;在对履行地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
合同履行地的确定, 合同未实际履行时才有适用余地。当事人约定的履行地在确定管辖时适用协议管辖的有关规定。”[11]笔者所指的债务履行地是指法定履行地(比如《合同法》规定的各类性质合同的履行地)、合同约定的履行地和实际履行地,在当事人没有约定时
转 民间借贷合同履行地确定问题实务探讨, 案例二: 甲与乙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载明履行地上海。后乙公司下达了迁京通知,要求上海员工向北京转移。甲法律实际上默认了企业派员工出差的行为,只要这种行为不是对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彻底变更。 在案例三中,虽然丙与丁公司
关于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变更, 为了确定合同纠纷的管辖权,法院不得不审查合同履行地、合同的性质、合同是否实际履行等实体法概念,这导致法院对包括主合同履行地,从合同履行地,随附义务履行地,还有书面约定的合同履行地,口头约定的履行地、实际履行地等等,
合同履行地确认, 合同履行地。 购销合同的实际履行地点与合同中约定的交货地点不一致的,以实际履行地点为合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如果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当事人双方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
民间借贷合同”以合同履行地为管辖法院的, 购销合同的实际履行地点与合同中约定的交货地点不一致的,以实际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 20、加工承揽合同,以加工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但合同中对履行地有约定的除外。
㈤ 合同未约定法院管辖,怎样处理(各类合同)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回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答,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第二十三条 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二)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三)对被劳动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
(四)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第二十四条 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五条 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㈥ 合同的签订地应该以什么为准
现实困惑
服装经营者王某与服装生产厂家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王某将货款交付后厂家3日后交付货物。该买卖合同没有约定签订地,但约定了管辖法院为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该合同厂家的负责人签字之后,邮寄到王某处王某才签字,合同一式两份,每人保留一份。在销售过程中,王某发现厂家提供的服装有大量的瑕疵,顾客买后大部分都选择了退货,导致店内人气骤降。生气之余,王某决定起诉服装销售厂家,向哪个法院起诉取决于合同的签订地,王某在合同中没有明确签订地,而双方签订的地点又不一致,该合同签订地是哪里呢?一般合同的签订地应该以什么为准呢?
律师答疑
该案中合同签订地点应为王某处,王某在自己所在地法院进行起诉即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四条规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合同没有约定签订地,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不在同一地点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最后签字或者盖章的地点为合同签订地。王某与厂家在合同中没有约定签订地,并且二者签订地点不在同一处,而王某是最后签字的一方,所以根据以上法律解释,签订地点应当在王某处。依据合同约定,由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管辖,即王某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法条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第四条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合同约定的签订地与实际签字或者盖章地点不符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约定的签订地为合同签订地;合同没有约定签订地,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不在同一地点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最后签字或者盖章的地点为合同签订地。
法理荟萃
依据合同法自愿原则,合同签订地点以合同约定为准,如果没有约定,以最后签字地为准,不仅体现了约定优先和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还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司法活动。
㈦ 合同签订地应该如何确定
郑州市李先生来电咨询: 我所在的机械制造厂准备与四川的一家企业签订一份产品购销专协议,协议上注明的属合同签订地为郑州市中原区,但由于对方业务人员没有携带合同印章,需要由我所在的厂业务人员持单方加盖印章的产品购销协议跟对方业务人员一起到四川企业所在地,由对方加盖印章后,再拿回到郑州。请问,这种情况下,?如果产品购销协议中没有注明合同签订地,该如何确定合同签订地? 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杨晓栋解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四条规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合同约定的签订地与实际签字或者盖章地点不符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约定的签订地为合同签订地;合同没有约定签订地,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不在同一地点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最后签字或者盖章的地点为合同签订地。”根据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你咨询的问题,如果你所指的产品购销协议中已经约定了合同签订地为郑州市中原区,那么郑州市中原区即为合同签订地,而不管合同最后在何方签订;如果双方在产品购销协议中没有约定签订地,那么最后签字或者盖章一方所在的地点,即四川企业所在地为合同签订地。
㈧ 关于合同的签约地和履行地,在法律解释上有何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三十五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专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地点为合属同成立的地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第四条 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合同约定的签订地与实际签字或者盖章地点不符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约定的签订地为合同签订地;合同没有约定签订地,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不在同一地点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最后签字或者盖章的地点为合同签订地。
㈨ 合同签订地有什么法律意义,合同条款约定不明
您好:
一、合同签订地有什么法律意义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这是法律对于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的管辖一般规定,即发生纠纷后,要么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要么起诉至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从这里可以看出,明确合同履行地比明确合同签订地更具有法律意义)。
所以,一般而言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没有管辖权,但也存在特殊情况。《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根据此规定,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才可以:
(1)双方签订了书面合同(口头合同当然不行);
(2)双方所签订的书面合同中已明确约定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为管辖法院;
(3)双方关于管辖法院的约定,没有违反法律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明确合同签订地才具有法律意义,否则对于合同的履行以及可能发生的诉讼,其实际意义相当微小。
二、合同条款约定不明确怎么办
根据《中护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如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如果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
(1)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2)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
(3)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4)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5)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6)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
㈩ 合同法司法解释规定:“合同约定的签订地与实际签字或者盖章地点不符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约定的签订地为
合同签订地事关法院的管辖问题。合同法之所以规定实际签订地与约定地不一致时适用签订地,是为了防止有些合同当事人通过改变实际签订地来规避合同的法律适用和管辖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