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社会作用局限性
1. 法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法的局限性
1、法律具有保守的倾向。法律的稳定性(实质上就是倾向于过去、倾向于保守)与社会生活的变革性总是产生矛盾与冲突,因而出现“时滞”问题。
2、法律具有不能适时应变的弊端。法律规范从概括性、一般性、抽象性的特点中派生出僵化的一面。因而,当面对具体个案时,它就有可能成为非正义的、僵化的规则。
3、法律无法穷尽一切可能发生或存在的社会现象,因此会存在遗漏。因为(1)立法当时不可能完全预料社会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物;(2)法律毕竟是通过简明扼要的言词来表述社会现象的,任何语言都不是万能的,它不可能包罗万象去穷尽所有的行为与事件;(3)法律调整的范围只限于那些有必要运用国家强制力去干预的社会关系,而在社会关系中的不少方面用法律干预是不适宜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而法律也不必去穷尽一切社会现象。
4、法律语言有其拙劣性,它留有许多自由裁量的余地,给适用带来标准难以统一的问题。尽管法律是统一的行为尺度,但它存在许多不能作具体、确定规定的地方,这主要有:一是需要作价值判断的规定,如涉及“适当”“必要”“正当”“合理”等词汇之外;二是后果归结中关于罚则幅度的规定,如“有期徒刑3年至7年”这样的规定,就需要进行自由裁量。法律推理过程中往往会离不开适用者的主观意志。因而也就渗透了适用者个人的非理性因素。
5、法律存在着从管理走向强制,从控制走向压制的潜在危险。
6、法律是通过法定程序经由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执行的,这就会引起法律执行的成本问题,即司法与行政资源的投入问题。
7、法总是十分依赖其外部条件,其作用总是容易受社会或人为因素的制约。
为了减少和克服法的局限性,应当进行适当的弥补和匡正。补救措施包括:规范并加强法律解释,判例形式的补充,法律程序的科学设计,提高执法队伍素质,造就职业法律工作者,其他治国手段(道德、政策、行政等手段)的辅佐,等等。
2. 如何正确认识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法的保障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像任何事物一样,法的作用也有其局专限性.这可从以下四个属方面加以说明:
(1)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社会关系纷繁复杂,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很多,例如道德、思想教育、宗教等.法律只是其中之一.而且,有的社会关系,法律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有的社会关系不能由法律予以调整.
(2)“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因为即使制定得很好的法律,也需要合适的人正确地去执行和适用;也需要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支持;而且法律的实现必须要有相应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配合.
(3)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矛盾.现实生活是具体的、多变的,千态万状,因此,法律本身总会存在一定的漏洞、空隙等.
(4)法律所要适用的事实有些无法确定.
总之,法的作用在现代社会是巨大的,但它不是万能的,有其局限性.
3. 如何看待法的局限性
理解法的局复限性与政权看待法的作用是制分不开的。正确看待法的作用既不能用法律万能主义的观点,也不能采取法律虚无主义的态度,应当看到法有自己的积极作用,但也有自己的局限性。(1)法只是许多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2)法的作用的范围不是无限的;(3)法的涵盖性和适应性也有一定的限度;(4)在实施法律所需要的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法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与法的局限性相联系的是法治的代价问题。主要有以下情形:
第一, 把法律作为治国的主要方式,因而政治目标的实现手段受到了限制。第二,法治意味着权力受到制约,因而权力的灵活性会降低。第三,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可能牺牲掉某些个案中的实体正义。第四,某些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受法律调整,国家和政府应当保持宽容。第五,总体上法治会提高社会控制的效率,具体情形下,会导致办事效率的低下。
4. 法的作用的局限性有哪些
(1)人的因素
从社会调整的手段来看,法律只是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调整手段之一,在复杂内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容面前,除了采用法律手段之外,还需要与其他社会规范配合使用,甚至在有些时候,法律并非首选的方式和手段。
从调整的范围来看,法律作用的深度和广度是有限的。
从人对法律的认识和利用的角度来看,法律的作用也有局限性。人的认识水平和相应的道德、文化素养等都会制约和影响法律作用的发挥。
(2)社会因素
法律应当以社会为基础,不能超出社会发展需要,不能去创造和改变社会。法律作为社会规范之一,它的运行必然受到其他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社会条件和环境的制约,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中,法律发挥作用的程度是不同的。
(3)法律自身因素
僵硬性,法律是一种概括性的规范,它只关注于人们行为的共性,当把概括性的规范适用于千差万别的个案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合法性和合理性之间的矛盾,形式上合法,实质上不合理,这时,法律出现了僵硬性。
滞后性,法律的稳定性和社会的千变万化造成法律的滞后性。
法律是一种以语言为工具和载体的规范体系,语言表达力的局限也是法律作用的局限性所在。
5. 急!!!举例说明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1、还有抄很多是由道德规范调整的,比如小孩子在要尊敬长辈,不需要法律调整因为其太过严厉
2、宗教中教徒与教主的关系、友情中的朋友关系、爱情中的男女朋友关系,法律肯定不会规定你跟女朋友约会时该不该吻她吧
3、只是在出现黑客攻击计算机系统后才有计算机领域的相关立法,虽然已经立法但是损失已经产生。法的滞后主要体现在立法的滞后上
6. 法的局限性有哪些
法的局限性有:
1、法律具有保守的倾向法律具有不能适时应变的弊端。
2、法律无法穷尽一切社会现象,因此会存在遗漏。
3、法律语言给适用带来标准难以统一的问题。
4、法律存在着从管理走向强制,从控制走向压制的潜在危险。
5、法律执行的高成本问题。法总是十分依赖其外部条件。
(6)法的社会作用局限性扩展阅读:
另外,法的作用的局限性有:
1、法律调整的范围和深度是有限的,因为:法律只能调整人的外部行为而不涉及人的思想,而行为根源于思想,法律不能解决行为的根源。思想问题最终得靠其他方式来解决。法律只调整人的某些行为,而不能是全部行为。友谊、爱情、信仰就不适宜用法律来调整特别是用法律来强制。
2、法律可能会有空白或漏洞,因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立法者不能预测到未来发生的一切社会关系,因而法律必然会有空白或漏洞。法律应该是稳定的,但是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频繁变化的。面对频繁变化的社会关系,立法难免具有滞后性,这种滞后会导致法律上的空白。
3、法律可能会有僵硬性,因为:法律应该是普遍的、概括的,概括性的法律概念有可能不能够涵盖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因而法律有可能不周延,存在漏洞。亚里士多德说:“法律所考虑的是多数案件,亦即一般性的和一般的情形,但法律对特殊的情况却无法加以说明;在独特的案件中法律常常不能做到公正。”
4、法律可能会具有不确定性,因为所有的法律规范都是通过语言表述的,而语言具有模糊性因而法律有可能具有不确定性。
5、形式化和程序化是法律的重要属性。虽然程序化有助于限制公权力,从而达到保障人权的目的,但是追求形式化和程序化有可能是以牺牲实质正义和个案正义为代价的。
6、法律与事实之间对应的难题是人力无法完全克服的。法律适用者面对的事实永远是“已经过去的事实”,认定和确定事实的过程实质上是法律适用者将“过去的事实”还原为“现在的事实”,而且由于人的理性的有限性,还原的过程不是一个完全等值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接近的过程。
法律适用过程中的事实是为证据所证明的法律事实,而非真正的客观事实,因而会因为事实认定出错而发生冤假错案。
7. 法律的局限性
法律的局限性:
1、法是社会发展的主观因素,法不能违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法自身的各种属性决定了并不是每一种社会关系都适合于法律调整,并且法不能代替其他的社会调整形式,而应当与其他社会调整措施相配合。
3、社会对法的利用程度影响着法的作用的发挥,一定的社会关系要求有适当的法律调整,法律规定超过了由社会制约的程度或达不到这个程度,都会对社会关系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使社会陷入过分的组织性(僵死、刻板)或无组织性。
(7)法的社会作用局限性扩展阅读
认识法律的局限性的意义:
(1)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社会关系纷繁复杂,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很多,例如道德、思想教育、宗教等/法律只是其中之一。而且有的社会关系,法律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有的社会关系不能由法律予以调整。
(2)“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因为即使制定得很好的法律,也需要合适的人正确地去执行和适用;也需要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支持。而且法律的实现必须要有相应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配合。
(3)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矛盾。现实生活是具体的、多变的,千态万状。因此法律本身总会存在一定的漏洞、空隙等。
(4)法律所要适用的事实有些无法确定。
8. 法律作用的局限性是什么
1、法律只能保障一个社会的道德底线,对很多领域如感情领域的事情是不能调整的,这是法律在适用领域上的局限;法律由于要保证其稳定,将永远滞后于现实的发展,对很多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无法进行及时调整;
2、对一些已有行为,法律的有关规定也会因为年代久远而显得不合时宜。比如我国法律到现在为止对精神赔偿问题依然是模棱两可。法律适用上没有太大的灵活性,因此,只能维护一种相对意义上的公平,而无法做到全面绝对的公平。
9. 简答:法的局限性
法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法一般不能违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法自身的各种属性决定了并不是每一种社会关系都适合于法律调整,并且法不能代替其他的社会调整形式,而应当与其他社会调整措施相配合。
3、社会对法的利用程度影响着法的作用的发挥,一定的社会关系要求有适当的法律调整,法律规定超过了由社会制约的程度或达不到这个程度,都会对社会关系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使社会陷入过分的组织性(僵死、刻板)或无组织性。
(9)法的社会作用局限性扩展阅读
法的特征
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规范。表明了法与思想意识和作为政治组织的国家、政党的区别。
2、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这是从法作为一个整体来说的,实际上,它是由各种不同层次或类别的国家机关或专门组织制定或认可的,它们的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是不同的。
3、法规定了权利和义务。法律上的权利是指一定的主体(个人或组织)具有自己可以这样行为或要求其他人作某种行为的资格和能力;义务是指一定的主体必须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责任。
4、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在所有社会规范中,只有法才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