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国有企业改革的经济法视野

国有企业改革的经济法视野

发布时间: 2021-02-08 00:10:48

❶ 国有企业改革所经历的两个重要阶段各有哪些特征

第一阶段,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标志,国企改革经历了实行两步利改回税、落实厂长(答经理)负责制,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等一系列以放权让利为主要特征的改革过程.第二阶段,以贯彻党的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五大精神为标志,我区以提高国有企业整体实力为目标,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企改革的方向.到2000年底,全区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改制工作大致完成.第三阶段,继续深化和完善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

❷ 国有企业改革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实行的措施是什么

国有企业改革分为五个阶段 。

每阶段实行的措施:

  1. 第一阶段(1978-1980)以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为突破口,主要内容是扩权、减税、让利,给企业一定的自主财产和经营权利。

  2. 第二阶段(1981-1982)的主要内容是试运行经济责任制。1980年开始在部分地区企业试行多种形式的盈亏包干责任制和记分计工资、计件工资、浮动工资等办法,把生产责任制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并逐渐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

  3. 第三阶段(1983-1986)的主要内容是利改税。1983年6月在各地试点基础上实行税利并存的第一步利改税。1984年9月,税利并存过渡到完全的税代利,从而促进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

  4. 第四阶段(1987-1991)的主要内容是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实行以"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歉收自补"为主要内容的承包制,从而打破了大锅饭,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生产的发展。

  5. 第五阶段(1992年后)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改革。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建立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改革方向,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❸ 国有企业改革分为几个阶段实行的措施是什么

第一复阶段,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二届制三中全会决定为标志,国企改革经历了实行两步利改税、落实厂长(经理)负责制,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等一系列以放权让利为主要特征的改革过程。
第二阶段,以贯彻党的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五大精神为标志,我区以提高国有企业整体实力为目标,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企改革的方向。到2000年底,全区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改制工作大致完成。
第三阶段,继续深化和完善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

❹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

《关于深化
国有企业改革
的指导意见》中,对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内根本原则、容目标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导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
国企改革
指明了方向。读懂《指导意见》能帮助国企更好地实施国企改革,之前我在
中大咨询
的官网看到过对《指导意见》的解读专题,你可以到他们官网上去浏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所帮助。

❺ 国有企业改革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实行的措施是什么 (急急急急……)

第一阶段,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标志,国企改革经历了实行两步利回改税、落实厂答长(经理)负责制,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等一系列以放权让利为主要特征的改革过程。第二阶段,以贯彻党的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五大精神为标志,我区以提高国有企业整体实力为目标,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企改革的方向。到2000年底,全区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改制工作大致完成。第三阶段,继续深化和完善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

❻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主要内容: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因此内容标准要求“专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属主要内容”。要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了解,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以往的放权让利、政策调整进入到转换机制、制度创新的阶段。大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

❼ 国有企业改革如何向纵深推进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党中央、国务院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有关方面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的决策部署,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企业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外资等非公有资本,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取得了重要成效。

二是企业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健全。通过“引资本”促进“转机制”,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完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多样化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市场化选人用人制度日趋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高级管理人员社会化选聘制度等为企业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人力资本。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按贡献分配取代了曾经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公开透明的员工晋升、流动和退出机制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员工能进能出、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的目标得以实现。混合所有制企业还通过绩效薪酬、弹性薪酬、员工持股、模拟股份制等激励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唤醒沉睡的人力资本,实现激励相容,打造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责任共同体,激发企业内生活力与动力。

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通过撬动数量可观的优质非公有资本,引入产业链价值链的战略协同力量和升级要素,有机融合国有资本的规模、技术优势和民资、外资的创新能力、管理优势,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了企业资产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升,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探索出了成功的路径。

❽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因此,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通过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明确国家和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国家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受所有者权益,并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也不能不受所有者约束,损害所有者权益。

要采取多种方式,包括直接融资,充实企业资本金。培育和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推动政企分开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8)国有企业改革的经济法视野扩展阅读: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也是我国经济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战略性调整与重组等主要阶段。

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为深化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十四大提出的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系统化、具体化,明确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并指出,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必须解决深层的矛盾,由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政策调整转为以明晰产权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制度创新,通过企业制度改革,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使其发挥国民经济主体的作用。

❾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国有企业来改革是经济自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因此内容标准要求“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要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了解,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以往的放权让利、政策调整进入到转换机制、制度创新的阶段。大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

❿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方针

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首先要尽最大努力实现这一目标。要从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平衡发展的客观进程,着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老工业基地,把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为国有企业跨世纪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到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以下指导方针: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增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

(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积极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开搞活中小企业。

(三)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相结合。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构造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

(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五)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加强企业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重视科技人才,促进产学研结合,形成技术创新机制,走集约型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六)全面加强企业管理。推行科学管理,强化基础工作,改善经营,提高效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七)建立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依靠各方面力量,扩大就业门路,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八)协调推进各项配套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法制建设,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帮助企业增资减债、减轻负担。

(九)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素质,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十)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热点内容
上海律师法律服务 发布:2025-09-16 21:29:15 浏览:888
民诉讼法200 发布:2025-09-16 21:23:12 浏览:916
合同法249条 发布:2025-09-16 21:20:51 浏览:760
法官官职大吗 发布:2025-09-16 21:19:55 浏览:943
国家对开发区条例 发布:2025-09-16 21:19:52 浏览:869
法规先锋 发布:2025-09-16 21:15:15 浏览:157
民事法律责任的主要特点 发布:2025-09-16 21:12:50 浏览:615
危险化学品相关法规及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16 20:47:16 浏览:393
法治宣传宣誓 发布:2025-09-16 20:41:25 浏览:809
海门法院上诉 发布:2025-09-16 20:37:21 浏览: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