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经济法评论

经济法评论

发布时间: 2020-12-18 16:17:02

① 怎么写中级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工作能力和业绩报告

专业技术工作能复力主要是写您在制所从事的工作中的表现,比如是否可以胜任该工作、掌握什么技能、参加过什么相关培训等等。总之,这一部分主要是表现您在工作中能够很好的完成工作这个意思。

业绩就是你从事该项工作以来所获得的各种奖项。奖项越多,对于你评职称越有利。
在填写职称表中有专业工作能力、和专业工作业绩。这主要的是要你填写你自己的专业工作当中的具体能力、技术掌握的情况,也就是说你在该专业中的知识你好。至于说专业工作业绩那是指你在自己的工位上做了哪些事情,有哪些突出的表现等。

② 李佳琦卖锅如何评价从经济法角度分析

卖国如何评价?从经济法角度分析,这个应该是看下书吧,找下经济法的书,查询一下,看看怎么去评价?

③ 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学(经济法)好不好 请给出中肯的评价谢谢!

我就是华政经济法研究生,今年刚毕业。经济法就业相比其他专业比较占优势。老师的话:顾功耘、吴弘、罗培新、陈少英、徐士英,都不错,看你想学那一块,各有所长。此外:华政素以国际法、法律史见长,可作参考。

④ 在市场规制法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法应该遵循何种理论基础,应如何做出评价

对。经济法的主要内容分为:①宏观调控法,其中包括计划法、财政法、金融法、税法等;②市场规制法,其中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⑤ 怎么用国际经济法术语对国际货物进口合同评价

进口合同
是指中国境内的中方与中国境外的外方之间就我方接受进口货物并支付货款而达成的协议。在进口合同中,大多数是使用F.O.B.价格条件成交,只有少数零星进口商品使用C.I.F.条件,支付条件绝大多数是使用信用证方式。进口合同格式一般由我方备制,一式二份,经我方签章后,递交对方签回一份,留档备查。一般进口合同多使用“购货确认书”,数量较大或交易条件复杂的合同,则多使用正式的进口合同。 进口合同的履行程序包括:开立信用证、催装、催交、租船订舱、通知船期、投保、审单付款、报关卸货、检验收货、拨交和索赔等。其中最基本的环节是:
1.开立信用证:我方应按合同约定期限,填写开立信用证申请书向中国银行办理开证手续。

2.租船订舱:F.O.B.条件下,由我方负责。

3.进口保险:F.O.B.条件下,由我方办理。

4.审单付款:中国银行收到单据后,对照信用证规定审查单据后接我方公司通知付款。

5.报关卸货:进口货物到岸后,进出口公司填具“进口货物报关单”,经海关查验无误后放行。

6.进口索赔:包括“损失赔偿”与“权利要求”两项。

你可以从核心条款作出解释,并且从代表买方利益予以分析,要指出国际货物买卖风险的规避策略.

⑥ 报考会计资格证需要什么条件

1、初级会计职称


最全会计证考试的报考条件,你能报考吗?

考试科目:《初级会计实务》 《经济法基础》


主要报考条件:


高中毕业及以上学历(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中专和技工学校合格毕业生也可以)


评价:初级考试形式全是选择判断题,是目前最容易考的会计证书。建议在读大学生最好在走出校门就考取初级证,出来比较好找工作。对于0基础的会计朋友,一定要利用考初级的学习过程系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为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2、中级会计职称


最全会计证考试的报考条件,你能报考吗?

考试科目:《中级会计实务》 《财务管理》 《经济法》


主要报考条件:


1、大学专科学历的,须从事会计工作满五年。


2、大学本科学历的,须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年。


3、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须从事会计工作满二年。


4、硕士学位的,须从事会计工作满一年。


5、博士学位的,可以直接报考。


评价:中级目前不要求有初级,也可以报考。报考中级和注册会计师都有学历要求,最低是大专,所以很多学历不足的会计,建议先考初级,同时还要进行学历教育进修取得大专学历。 中级需要2年通过完3科才能拿证,但知识点难度大、内容复杂、计算强度高,能考到中级不容易了,是老会计的认证本本!要求加薪就有底气啦!在某些城市,更是积分落户的加分项之一!


3、高级会计职称


考试时间:当年的9月,每年只组织一次考试


主要报考条件:《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高级会计师职务任职基本条件,并符合地区高级会计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评价:高级会计师在学历、工作资历、外语、计算机技术、会计专业知识上都有严格要求,并通过所在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联合组成高级会计师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方可正式获得高级会计师职称。考完高级职称,就可以去国企、事业单位当总会计师,或者上市公司财务负责人了。


4、注册会计师(cpa)


最全会计证考试的报考条件,你能报考吗?

考试科目:《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会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税法》,通过这6科后,还有一个综合阶段考试。


主要报考条件:大专及以上学历或者取得中级职称(应届毕业生也可以考了)


评价:要在5年内通过6科专业考试,最快速度也要考两年才能考到的注册会计师,绝对是国内的黄金证书!报考注会的人数也在逐年增长,去年报名人数到了115.9万!截止2017年12月31日时,全国共有执业注册会计师108109人,平均年薪是90万/人。发展方向: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财务总监、投行分析师。


5、税务师


最全会计证考试的报考条件,你能报考吗?

考试科目:《税法(一)》、《税法(二)》、《涉税服务相关法律》、《财务与会计》、《涉税服务实务》


主要报名条件:


1.取得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学科门类大学专科学历的,从事经济、法律相关工作满2年;或者取得其他学科门类大学专科学历,从事经济、法律相关工作满3年。


2. 取得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学科门类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或者取得其他学科门类大学本科学历,从事经济、法律相关工作满1年。


3. 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学科门类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可在取得学历(学位)证书后,补充上传证书电子图片。


评价:税务师前身就是“注册税务师”,由执业资格变为职业资格评价,但是含金量还是不减,社会认可度没有降低,依然是税务界NO.1,拥有涉税鉴证业务签字权。税务师月薪在10000-20000,税务总监年薪40-100万。积分落户加分项。大学应届生也可以报考。


6、资产评估师


最全会计证考试的报考条件,你能报考吗?

考试科目:《资产评估基础》、《资产评估相关知识》、《资产评估实务(一)》、《资产评估实务(二)》


主要报名条件:大专以上学历 有权出具资产评估报告,


评价:事务所、房地产评估、评估经纪人的必备证书之一。


7、美国注册会计管理师(cma)


最全会计证考试的报考条件,你能报考吗?

考试科目:财务报告;规划、绩效与控制;财务决策 。


报名条件: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


8、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


最全会计证考试的报考条件,你能报考吗?

考试科目:知识课程、技能课程、战略课程


报名条件:年满16岁

会计学堂优势

3000+会计工作模板文件下载:涵盖会计出纳、税务表单、行政管理、人力资源、Excel管理报表、各类合同范本等大量资源供会计学堂学员免费下载。

题库在线模拟练习:分多篇章章节练习、真题模拟练习、历年真题练习、考前押题练习,让学员随身检验学习成果。

教学特色:会计学堂脱离了纯理论方式,坚持学会就可以上岗的教学理念,所有讲课老师都是第一线的财务经理、财务总监。会计学堂拒绝大学理论派,以实操为主导。博采众长导师团队,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授课老师团队技能类别全面,专业把控精准,国内外各知名企业财税高管团队悉心为你传道授业解惑。

⑦ 许光耀的学术成果

1、欧共体竞争法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独著
2、欧共体竞争立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主编
3、欧共体竞争法经典判例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独著
4、欧共体竞争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独著
5、国际私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主编
6、民商法英语学习,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主编
其中,前三部著作合称为“欧共体竞争法研究丛书”,共170万字,以欧共体竞争法为依托,从立法、理论与实务三方面全方位阐述反垄断法学科体系,完整阐明了反垄断法的内容,系统揭示了反垄断法的法律与经济分析方法,为我国反垄断法学理论建设做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该丛书于2010年获得湖南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7、联邦反托拉斯法——竞争法律及其实践,译著,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134.4万字。该书为目前美国最权威的反垄断法著作,其翻译历时28个月,本人实际投入4500个小时以上,是所经历过的工作中最艰苦的一项。
此外,副主编若干部,参编十余部。 1、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非仲裁地化趋势,《法学评论》1992年第2期
2、论最密切联系利弊得失,《法学评论》1999年第1期
3、经济法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江汉论坛》1999年第9期
4、欧洲共同体竞争法研究,《经济法论丛》1999年第2期
5、欧共体竞争法哲学的新发展,《经济法论丛》2001年第5期
6、竞争法视角下的公法冲突,《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2002年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7、行政垄断并非反垄断法上的特殊问题,《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9期
8、欧共体委员会汽车销售协议成批豁免条例,《经济法论丛》2003年第8期,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
9、经济越权代理行为的法律责任及其后果,《中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
10、欧共体及其成员国竞争法的协调,《江汉论坛》2003年第6期
11、论合法垄断,《湖南工学院学报》2003年第9期
12、论国际惯例,《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13、行政垄断的反垄断法规制,《中国法学》2004年第6期
14、限制竞争协议的违法性标准,《经济法论丛》第10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
15、论经济法的社会本位,《宁夏大学学报》2004所第9期
16、合法垄断、适用除外与豁免,《竞争法评论》第1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17、欧共体理事会1/2003条例,《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第9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18、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时代法学》2004年第3年
19、英国1997年不公平合同条件法,《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第9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20、“合理原则”及其立法模式比较研究,《法学评论》2005年第2期
21、企业合并的竞争法分析,《时代法学》2006年第1期,人大复印
22、论竞争法上的“相关企业”,《湖南大学学报》2006第6期,人大复印
23、欧共体竞争法的实施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湘潭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4、欧共体竞争法实施机制的现代化,《中国竞争立法探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25、《反垄断法(草案)》中关于垄断协议诸条款之评析,《反垄断立法热点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26、论反致的不合理性,《时代法学》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
27、纵向协议的竞争法调整,《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28、竞争法上的相关市场界定问题比较研究,台湾《月旦财经法杂志》2007年11期
29、著作权拒绝许可行为的竞争法调整,《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第5期
30、美国反托拉斯法上的行业协会,《河北法学》2008年第5期
31、《反垄断法》中垄断协议诸条款之评析,《法学杂志》2008年第1期
32、关于《反价格垄断规定(草案)》的修改建议,载《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第18辑,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年版。
33、《关于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有关规定(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反垄断法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34、《关于禁止垄断协议行为的有关规定(征求意见稿)》的修改意见
35、美国《谢尔曼法》意义上的垄断化,《时代法学》2010年第5期
36、知识产权在反垄断法上引起的特殊问题,《电子知识产权》2011年第3期
37、转售价格维持的反垄断法分析,《政法论丛》2011年第4期
38、价格歧视行为的反垄断法分析,《法学杂志》2011年第11期
39、搭售行为的反垄断法分析,《电子知识产权》2011年第11期
40、法律理性之美的探求——《质检法教程》的评价与建议, 《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第21辑,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年版
41、竞争经济学对反垄断法律制度的影响,《东北亚法研究》(韩国),2012年版
42、略论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制度,《法学评论》2012年第6期 1、中国—欧盟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欧共体竞争法研究,2001
2、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制度比较研究,2004
3、湖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竞争法理论体系的构建,2005
4、湖南省社科基金:限制竞争协议的反垄断法规制,2006;项目编号06YB18,结项证书号20120046
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垄断协议的法律调整,2007;批准号07JA820037,结项证书编号:2011JXZ1270
6、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软件产业支配地位滥用行为的认定及其救济,2009;批准号: 09SFB2046
7、国家社科基金:企业集中行为的反垄断法调整,2012;批准号12BFX098

⑧ 求 对近一年WTO发生的大事进行分析并且评论 ,要求最好世一个 成形的论文

对加入WTO后中国经济法功能的再认识__兼论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法学界在经济法与民商法的调整对象、价值取向、功能作用①及相互关系等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和争论从未间断过,可以说是成果颇丰,但其中一些问题至今尚无定论。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学者们大都是沿建国50年以来我国自身的发展历程,着眼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并以之为背景而进行的。如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成定局,问题的焦点已不再是我国自身经济体制的转型与发展,而是如何将我国融入WTO这样一个真正的、完全意义上的市场运作机制之中②。因而我们不仅要探寻自身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更要分析世贸组织所确立的规则,亦即世界其他国家业已形成的一般规律,以WTO所确立的全球通行的交易规则为背景对经济法和民(商)法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做出重新认识。本文拟就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经济法的功能问题,谈些许思考。

引论:
考察经济法的起源与发展,我们不难发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克服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调节的盲目性与滞后性,排除市场竞争障碍(垄断、限制竞争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等),制定了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其功能就是对付社会经济发展中因市场失灵引发的经济危机。所以有学者分析指出当时的经济法就是“危机对策法”。而在东方,“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直接刺激了社会主义经济法的出现”①。那时的经济法,功能也比较单一,即作为国家推行经济政策、实现经济计划的手段。在改革开放前的我国,经济法实质上“已经成为国家行政权力命令的翻板”②。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经济法被赋予了新的活力,它具有其他部门法所无法替代的独特功能,因而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起来。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入攻坚阶段,当我们面临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而思考我国经济法体系构建,当我们最终选择“入世”并准备面对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时,我们就不得不重新审视经济法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了。这不但有助于经济法自身基础理论的完善,而且能够重新明确“入世”以后我国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分工及其相互关系。

本论:
世界贸易组织(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 由三个总协定(货物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总协定)及下属附件和许多专门协定构成。WTO及其法律体系的宗旨,是逐步减少和消除成员方政府以关税、数量限制、管制立法和其他国内立法与行政措施设置的国际贸易壁垒,以及其他对国际自由贸易平等竞争的扭曲行为;通过多边贸易谈判达成协定,规定所有成员可以接受的贸易自由化程度和所允许的国内贸易保护措施,逐步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①。其主要职能有三: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制定和实施多边贸易规则以及组织多边谈判。其主要原则也有三: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和透明度原则。世贸组织的所有成员方和申请加入方最重要的义务承诺,就是接受世贸组织规范对国内政府贸易管理活动的约束,接受世贸组织通过争端解决机制、贸易政策审查机制和透明度制度对国内贸易行政活动的监督。
通过上述世贸组织的基本情况,我们不难看出WTO规则是以民商法为根据确立的,其核心就是推进自由贸易、使各成员在此过程中谋求各自的发展。然而,WTO的实践也不断提醒我们,仅有民商法规制是不够的,纯粹的贸易自由,必然导致垄断、倾销等诸多妨害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不合理现象产生。因而在WTO达成协定的同时,各国都会或多或少做些保留条款,并且一定限度之内的贸易壁垒也被视为是可以接受的。这实质就是经济法手段的运用。以民法为基础、经济法为保障来发展经济的模式,已为世界多数国家的发展所证明。因而,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也应在依靠民商法作基础性调整的同时,辅以经济法的保障。让经济法扫除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障碍,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并进行宏观调控,将一个没有“瑕疵”的市场还原给民法去调整,成为民法调整经济关系的“环境法”。
加入世贸组织,将使我国面对一个完全的、绝对的市场运作体系,经济法在其中所特有的功能将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对社会经济关系进行综合系统调整之功能
经济法能够以全局观念,对社会经济关系进行综合系统调整,并实现“微观规制”与“宏观调控”两种手段的有机结合。
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是社会分工细化与社会协作强化的对立统一。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社会经济关系必然同时朝着分化和综合两个方向不断跟进。这就要求法律对各类具体的经济关系既能区别对待,进行分别调整;又能一视同仁,进行综合系统的调整。传统法律部门对经济关系的调整正是按分类调整和分段调整进行的,但彼此间缺乏应有的连贯性和协调性。这就需要运用具有综合系统调控功能的经济法,综合协调国家、市场、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市场规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市场经济模式。
以民法为核心的传统法律部门只能在微观领域对社会经济做有限的调整,自身的修正并不能完全消除其局限性。自由商品经济市场自我调节的盲目性导致垄断的产生,使得社会经济运行秩序紊乱、经济结构呈不平衡状态。而从个人立场出发的民法,只能从微观领域对此作些修补,无法解决社会经济的整体运行和总体结构问题,无法从全局进行调节。
以全局观念综合调整是经济法特有的功能。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关系复杂多样,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综合发展的趋势日益加强。经济法正反映了经济关系分化与综合两个方向发展要求,实现了微观规制与宏观调控手段的有机结合。一方面通过众多的具体的部门经济法分别调整各类经济关系,另一方面又从总体上对各种具体经济关系进行全面综合调整。1、在微观规制方面,经济法运用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责任法等法律对社会经济进行个别调整,干预私人经济,保护市场中的弱者,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例如,反垄断法的适用,可以保障有效竞争,提高经济效益和保障经济公平;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可以保障市场主体营利行为的正当性,促进经济的良性运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可以保障弱者的权益,实现社会正义,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2、在宏观调控方面,经济法运用财政法、金融法、税收法、投资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法等法律,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任务、方针和原则这些根本方面进行综合调控,使整个社会经济均衡高效地发展。例如,财政法的适用,从总体上调控经济运行;金融法的适用,从总体上调控货币资金的运行;税收法的适用,可以调整社会分配,限制或激励某个行业的发展;投资法的适用,将有限的资金合理分配,集中于重大建设项目;产业结构调节法的适用,可以干预扶持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产业结构加速现代化从而推动全面经济增长。
二、对社会经济发展施加直接、导向性影响之功能
市场机制的重大缺陷集中体现为市场配置资源的间接性、盲目性和滞后性,造成资源浪费。这就需要国家的直接调控和指导,由国家在遵循社会经济自身规律,在市场经济机制自发运行的基础上,运用“国家之手”进行调节、控制和指导,排除社会经济正常运行中的障碍,引导社会经济按照国家意志所期望的途径,朝着国家意志所希望的方向运行,以达到社会经济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目的。与此同时,必然少不了有相应的法律手段作为保障,而这种法律又必须具备能够对社会经济施加直接的、导向性影响的功能。
市场经济的运行虽然离不开民法,但民法只为现代市场提供一般规则及市场活动的行为规范①,对经济运行的保护主要是消极的。其一,民法对社会利益的维护是间接的,基于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分野的理论,反对国家直接干预私人经济活动。它主要是通过调整社会一般私人利益冲突来实现个人利益之间、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而不是直接协调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其二,民法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是非导向性的。民法从尊重个人意思出发,对市民之间的相互关系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只是要求人们消极地不违反公共利益、社会秩序和善良风俗,而不是引导人们积极地维护它们。其三,从调整方法上看,民法主要由任意性、授权性规范构成。任意性规范就是为主体提供一种选择,与强制性规范不同,民事主体可以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形成合意而随意排除任意性规范的适用;授权性规范在于指明权利人可以取得何种资源,即对人们的需要和利益的确认。民法的这种调整方法,决定了它不可能具备对社会经济施加直接、导向性影响的功能。要想实现社会经济按预期、良性发展和协调运行,就必须超越民法的界限。
经济法的法律本质就是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调控社会经济,使之良性运行、协调发展之法①。其一,经济法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影响是直接的。与国家不介入私人经济生活领域的民法相反,经济法赋予国家直接介入经济活动的权利,通过直接调整国家和经济主体的社会关系以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由于国家是整个社会利益的代表,它可超越个人主义立场,从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出发,通过强制、直接参与宏观调控等手段调节社会经济,实现经济结构和比例关系的均衡,促进经济的合理运行和发展。因此,经济法弥补了民法只能通过调整私人经济关系、间接保障社会经济正常有序运行的不足,尤其是克服了民法对有关社会经济整体结构和运行的社会关系无力调整的局限。其二,经济法对经济生活有导向性的影响。较之民法对社会关系所采取的放任自由和消极限制的态度,经济法对经济生活采取限制、禁止、和积极促导的态度。这是基于国家直接调节社会经济和以社会效益为追求目标的要求。为保障国家调节经济、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既有必要依照强制方式禁止、限制某些经济行为,也有必要运用计划、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对社会各种经济活动主体进行引导和促进。其三,在调整方法上,经济法也与民法不同。后者多由任意性规范调整社会关系,有少部分依强制性规范;而前者则由必要的强制性规范和大量的义务性、禁止性规范构成,并采取制裁和奖励相结合的方法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
可见,经济法就具备了其独有的对社会经济施加直接、导向性影响的功能。因而,当今世界各国正日益重视通过经济立法,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工具有意识地调节社会经济,使其朝着经济法所设定的方向前进②。日本在六、七十年代制定大量的以基本法为主导的产业政策法,就是成功的一例。从1961年到1967年日本先后颁布了《农业基本法》、《农业现代化资金促进法》、《石油业法》、《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中小企业指导法》、《沿海渔业振兴法》、《林业基本法》、《中小企业现代化资金促进法》、《中小企业振兴事业团体法》等,对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进行规范和调整。实践表明这些法律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日本经济进入二十年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三、最有效实现经济效益之功能
经济法的实施能最有效地节约交易费用、最有效地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一)、经济法可以最有效地节约交易费用。关于这一点,已有学者作了精彩的论证①,笔者在此仅为简单阐述。“交易费用”的概念是由科斯提出的,他运用交易费用范畴分析制度的产生及其功能,认为交易费用的存在必然导致制度的产生,而制度的运作又反作用于交易,降低了交易成本。随着商品经济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交易费用逐渐增大,民法、商法、经济法相继产生,其降低交易成本的能力依次增强。
民商法的基本精神就是在产权界定清晰的法律基础上,充分肯定和保障权利的自由交换,即“私法自治”。当交易成本为零时,民商法足以使市场主体自愿、高效地达成交易,不需要经济法的介入。亦即通过维护和保障自由交易,防止交易费用由零到正。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和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垄断和限制竞争等市场障碍出现,交易费用继续增大,市场经济秩序崩溃,市场经济合理地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民法的经济基础被扭曲,因而它对降低此类交易费用无能为力。交换社会化要求建立一种对交易双方都进行规范并能解决社会生产无序性的制度。
较诸民商法,经济法能够最有效地节约交易费用。它借助政府干预,同时赋予了政府用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干预的权力,通过灵活积极的干预从而降低成本。经济法降低的不是两个交易者之间的小交易费用,而是关乎整个社会公共利益、关乎整个经济秩序的巨额交易费用。例如,当交易行为有直接负外部性,即有强烈的社会危害(两个大企业进行垄断兼并,或买卖双方达成倒卖国家文物的契约等危害行为)之时,由于该交易不直接针对特定的第三者,既无法依据民法的合同责任,也无法依据侵权责任对其起诉,因而政府选择了以经济法直接禁止这种交易,不仅可行,而且交易费用低。
(二)社会经济发展不能没有法律的保驾护航,资本主义社会之前,诸法合体,以刑法保护为重;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则主要得益于民商法;而能够最有效地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应是经济法。因为“经济法调整人们在社会化生产中的增量利益关系,是公正地保护人们的发展权益,进而使发展达到秩序化的法。”①
以民商法为核心的私法并不直接保障经济发展,其涉及经济的部分主要是调整商品关系或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例如,民法的所有权就是对人们的既得财物和利益的法律确认;民法的债权主要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商品交易的权利。强调所有权和债权并不能直接解决创造财富问题。虽然民法为经济主体提供了反映价值规律的法律环境,虽然民商法是市场调节的法律保障,但它们对于市场固有的各种缺陷却往往无能为力。例如对垄断和限制竞争这种市场障碍,依据民法便难以排除。至于对市场的盲目性、唯利性和滞后性,民商法更是完全无法解决。因而,民法能够间接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却并不能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经济法为什么能够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呢?这就要从经济法与民商法产生基础的不同谈起了。民商法根源于社会分工、个人占有和个体小生产;经济法则根源于集体协作、共同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这就决定了民商法以调整个体利益关系为主要任务,通过协调个体利益,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此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经济法则直接以调整人们在社会化生产中的相互关系为首要任务。例如,通过企业法等经济组织法为市场经济活动创造合格主体;通过财政法和金融法来调控社会经济,促使社会经济总量平衡、结构合理、效益优化;通过税法来实现社会分配公平;通过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处于弱者地位的消费者的权益;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等等。所以经济法能够保障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从当今世界各国的实践上看,二战后日本和德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令世人瞩目,与这两个国家具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密不可分,经济法的作用尤为突出,有完善的法律制度规范保障的经济是“理性的经济”,能够持续、快速、稳定、协调发展,中外的实践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四、最充分体现社会公平之功能
经济法通过对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力争创造一个有利于各社会个体共同发展的公平环境,从而实现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衡平。
在一个法治的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应当保持平衡,然而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冲突是市场经济本身内在的本质矛盾,表现为垄断、不完全竞争、不公平分配、经济投机、总量失衡和周期性经济危机等市场缺陷。这些缺陷表明个人利益只有与社会整体利益平衡发展才能得到实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体多元化、经济关系复杂化,各经济主体均以追求自身最大利益为目的,因而不可能自觉地反映社会需要及其长远变动趋势,也不可能自觉地实现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有效结合。这就需要我们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平衡各种经济行为,协调各种经济利益,尤其是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
最能反映个体利益的基本法是民法,传统民法以个体、权利本位为指导,强调社会个体的权利、平等和自由,忽视甚至对抗社会整体的意志和利益,忽视个体为国家、社会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民法的价值观决定了民法不可能由注重个体利益转向注重社会利益或者转向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并重。随着自由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而出现了一系社会问题,尤其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分配的严重不公,使人们对市场制度的正义性及其功能产生了怀疑。在民法领域,社会性立法活跃,这一趋势被描述为“从个人本位到团体本位”,包括公共利益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确立、严格责任的产生和发展等等。事实上,民法所做的努力正是为了尽力避免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然而,民法朝着社会本位所做的一切努力最终也只能是保证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时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其核心又是不损害其他个人的利益。民法所调整的一切仅限于私权领域,它首先要关怀的仍然是个人。
经济法正是为补充民法的不足,解决这些矛盾,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兼顾个体利益,坚持全局观念,对各类主体的意志、行为和利益进行平衡协调,从至高点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从而达到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衡平。与民法相比,经济法更侧重于结果意义上的公平。民法鼓励追求自身财富的最大化,而经济法则强调少数人为了社会整体利益必须做出牺牲。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所得税法。世界各国无一例外地采用累进税率制。收入低于法定纳税水平的公民不纳税,反之则要对超出部分按比例纳税。从实际纳税额上看,收入越高则纳税越多,高收入的人可能将用近一半的收入来纳税。这是一种“剥夺”,但它又是符合社会利益的。从缴纳比例看,应纳税额随收入增加而上升之比例是有上限的,而不是无止境的。其结果,通俗点说就是不能让高收入的个体有“干了白干”或“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感觉。这是一种“鼓励”,在保障社会利益的同时,兼顾了个体的利益,以保证个体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人类社会中每个人都应当有生存权、财产权、安全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民法在这些方面功不可没。但人与人是有差别的,法律不仅要保护那些有能力的人创造财富的自由,也要保护弱者生存的权利。归根结底,经济法突出了社会整体利益,旨在创造一个有利于各社会个体共同发展的公平环境,促进社会整体利益与社会个体利益的协调发展,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实现社会利益与个体利益的衡平。

结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意味着我们将自己完完全全地放到了世界大市场之中,只有按照WTO规则校准自己,才能从中获益。市场经济“是民主与法制的经济”①,它不是市场主体单纯的自由竞争,而是一个有序化、制度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一系列法律制度来实现的。与计划经济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权力关系和经济权利关系是统一的复合关系体。如果将经济活动主体看作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民法就是要激发它们的活力,为其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提供了最基本的法律准则。经济法则把这些“细胞”组织起来,使之按照国民经济运行的要求有规律、有秩序地进行自主经济活动。经济法必须考虑到与鼓励私人竞争的民商法相协调才能实现其价值。总之,在功能上,民法着重于创设一种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是“无形之手”(市场机制)运作的法律保障;而经济法着重于从外部维持这种市场秩序,引导市场避免走向盲区,是“国家之手”(政府干预)在经济领域运作的法律保障。

ON THE FUNCTION OF ECONOMIC LAW
AFTER CHINA'S GETTING IN WITH THE WTO
------- Also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law and civil law

Abstraction: the specific function of economic law will be showed more thoroughly after China's getting in with the WTO. Civil law is the basis and economic law is the guaranty in the world market system that operated by the WTO rules. Economic law can adjust the social economic relations generally and systematically, can affec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directly, can mostly achiev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can mostly embody the social equity.
Key words: WTO, economic law, functions

① 功能,即机能、职能、效能,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作用。法的功能,即法所发挥的作用,一般指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各个部门法的功能有很大差别,但总的说,法学有三个基本功能,即理论认识的功能、意识形态的功能和实际应用的功能。对法学、特别是它的绝大多数分支学科来说,具有重大意义的是其实际应用的功能。作用,即效果、效用,一般指对事物产生的影响。“功能”和“作用”是两个涵义相当接近的概念,但也各有侧重。“功能”一词偏重于强调某种事物或方法所发挥其作用的方式;而“作用”一词则偏重于强调此种方式的后果和效用。正是二者的相近,才使人们在日常交流和学术研究中经常将两个概念通用或联用__“功能作用”。所以,讲法的功能,实际也是讲法的作用;讲法的作用,实际上也是讲法的功能。

热点内容
民法总则高考 发布:2024-05-18 19:09:03 浏览:547
齐心律师 发布:2024-05-18 17:59:20 浏览:199
刑法中篡改公文法条 发布:2024-05-18 12:55:17 浏览:856
ISO体系文件属于公司规章制度吗 发布:2024-05-18 12:43:30 浏览:992
朱广新合同法 发布:2024-05-18 12:43:17 浏览:496
柳州司法鉴定中心 发布:2024-05-18 12:31:07 浏览:452
孟献贵民法讲的怎么样 发布:2024-05-18 11:54:14 浏览:35
湖北省人民医院法医司法鉴定所 发布:2024-05-18 11:51:51 浏览:963
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 发布:2024-05-18 11:45:02 浏览:621
合同法约定的所有权转移 发布:2024-05-18 11:28:26 浏览: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