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如何理解社会法

如何理解社会法

发布时间: 2020-12-18 18:40:56

Ⅰ 论述如何正确理解法的国家强制性

法的国家强制性是法的本质属性。法的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 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1、法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法的规范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⑴法对人们如何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指示.
⑵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法对行为的调整表现为一种规范性调整,而非个别性整.
⑶法是反复适用的.法是在其生效期限内对其指向的对象反复适用的
2、人的行为是法的调整对象.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互动. 作为法的调整对象的行为是指人的外在行为.法与道德,社会舆论等社会调整手段的重要区别在于,法仅仅调整和约束人的外在行为,而不调整和约束人的内心思想,情感.
二 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
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法是由国家创立的社会规范.国家创立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定,即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创制出新的规范.国家制定的法一般以一定的规范性文件表述出来,二是认可,即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的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决所确认的规范以法律效力.
法具有国家意志性,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普遍的适用性.
法的统一性首先指各个法律之间在根本原则上的一致,其次是指除极特殊的情况外,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总的法律体系,且该法律体系内部各规范之间不能相互矛盾.
法的普遍适用性,即法作为一个整体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法.
三 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法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指引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作或不作一定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义务意味着人们必须作或不作一定行为.义务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两种.人们在法律上的地位体现为一系列法定的权利和义务.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共同劳动和生活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世代沿袭并变成人们内在需要的行为模式.
法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作为自己的主要内容,法属于"应然"的范畴,属于实然范畴的是规律.法律则告诉人们当某一预设(假定)的条件存在时,某种行为就可以做出(许可),必须做出(命令)或者不得做出(禁令)
四 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保证实施的,社会组织的规章主要依靠社会组织的强制力来实施.,
法的强制性不同于其他规范之处在于,法具有国家强制性。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法的国家强制性,既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也表现为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既表现为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也表现为公民可以依法请求国家保护其合法权利.是否具有国家强制性,是衡量一项规则是否是法的决定性标准.
当人们的行为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时,法的强制力只是潜在的,不为人们所感知;而当人们的行为触犯法律规范时,法的强制力才会显现出来.

Ⅱ 如何理解法的社会阶级本质

抽象来说应当联系法律实践对法的形式和内容作进一步的思考,才能把握法的本质.马.恩认为(我们也得这样认为):一.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二.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一种形态,即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三.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
法的本质分为三个层次:

法的第一级本质,就是法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法的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规定法的阶级属性的内在必然联系,它不是自发地形成和实施的,而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采取的一种行为措施,是反映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①法体现由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所决定的意志,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为法,是通过一定的个人和机关的活动来实现的。②法的各种规定都直接或间接地服从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法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是法反映统治阶级的统一的、整体的意志和根本利益。③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法的第二级本质,是指统治阶级的意志,统治阶级确认的某项行为是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意志,不是随意的。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直接的社会权利和义务的法律确认,是这种被历史地、阶级地规定了的行为自由和责任的反映。

法的第三级本质,是人们的行为和责任,人们的直接社会权利和义务是人的社会属性,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特别是经济关系的需要。任何法律规范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关于人们权利义务的规范。发展定人们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规范的主要使命和内容,作出这种规定,必然要受到当时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限制,归根结底受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
综上所述,正确有理解法律的本质,既要看到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又要看到法中反映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总要承认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实际的权利义务,而具体历史条件中既有经济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又有非经济因素包括政治,文化传统等的影响,同时又要看到归根到底法的根本性质,总是决定于一定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Ⅲ 用社会基本原理如何理解法律的本质

从社复会基本原理上来看,法律是上升为制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系统。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系统。这就是法律的本质。

法律基本特征:
第一,具有规范性和普遍性。法律的规范性是指法律规范是一种一般的、抽象的行为规则,不针对具体事或具体人,而是为人们规定一种行为模式或行为方案,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反复适用。法律的普遍性是指法律规范在国家权力所及的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对社会全体成员有效,人人必须遵守。
第二,具有严格的结构和层次。法律每个法律规范在逻辑上都由假定、处理和制裁三个部分组成;不同规范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不同法律部门和法律制度构成紧密联系的整体。法律有法定的创制方法和表现形式,不同等级的规范文件之间有严格的效力从属关系。

Ⅳ 如何理解“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

一直以来,法被认为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是和国家政权相联系的。它是产生于原始社会还是阶级社会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它的作用拓展,曾经在阶级统治中发挥很重要的控制作用,但是并不能由此断定它仅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有人便必然有社会,国家或许终有一天会消亡,社会却会是人类存续和发展的必然形式,而法可能是留下来保证每个人自由平等权利的有力工具,不可或缺的,它不仅可以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恐怕它最大的作用是在保证人人平等、自由和谐的社会中慢慢发挥出来的。
法一直作为一个与国家相连的历史范畴在讨论,确实原始社会存在“严格的法则”、“道德的法则”,但跟我们现在强调的法律是有很大区别的约束方式,并不是恩格斯讲的“历史的法”,但自阶级社会出现后,法律便作为统治阶级控制和剥削被统治者的工具之一。很多人有这样的观点,人类历史最初不存在的,那么到共产主义社会也就不会存在,我想并非如此,一切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客观历史性,说明有其现实需要才会出现,但是否会随历史发展而消亡,那就要看它是否已无存在的价值。众所周知,阶级社会中法主要是用来统治被统治阶级的,而社会发展到当代,法职能有了更大的发展变化,随着社会生活日趋复杂,为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法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需要完善立法、建设法治方面越来越多。可见,法已成为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和自原始社会就一直传承演变下来的“严格法则”、“道德法则”一起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因此,我认为,就算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法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它是复杂社会规范社会秩序、保障正常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固有观念认为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国家会消亡,随之一切相关社会现象也会消失,但是我想就算整个地球都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美国还是会叫美国,也还是要有美国人组织的政府来管理公共事务,那是的国家可能仅是作为地区称谓或国别存在,但并不能就此论定它将消亡,它不在存在剥削、统治的作用,但是社会管理的职能还是要继续而且更好的发挥下去。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我们现在对于国家和法的认识应该有所改观,我们更应该着重思考如何更好的发挥国家的公共管理职能、避免其低效、腐败等问题的滋生。而法便是规范管理、保证权利与权力的有效工具,如何开展法制建设,强化法律对社会生活、公共事务的规范和约束是当前乃至今后我国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因为只有规范、健全的法制体系才能保证公平、有效率的社会秩序。

Ⅳ 简述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的区别

法的作用分为抄规范作用和社袭会作用。两者的区别在于:
(1)两者的考察基点不同。法律的规范作用是基于法律的规范性特性进行考察的,法律的社会作用是基于法的本质、目的和实效进行考察的。
(2)两者的作用对象不同。法律的规范作用的对象是人的行为,法律的社会作用的对象是社会关系。
(3)两者的存在方式不同。法律的规范作用是一切法所共同具有的,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法都具有规范作用;而法的社会作用的内容和目标则依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而形成差别。
(4)两者所处的层面不同。规范作用是社会作用的手段,社会作用则是规范作用的目的,规范作用具有形式性和表象性,而社会作用则具有内容性和本质性。
(5)两者发挥作用的前提不同。实现规范作用的前提是颁布法律,即把法律告诉人们。法律就能发挥规范作用;而实现社会作用的前提是法律被运用、被实施,通过人们的法律行为或产生一定的法律关系。从而实现其社会作用。前者是在静态中发生的,后者是在动态中发生的。

Ⅵ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考试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是:

1、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2、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的体现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意志的法律制度。它是立法、执法、守法的总称。社会主义法治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合法原则、民主原则、平等原则、统一原则。

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框架下,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严格依法行使国家权力、进行国家管理的原则。包括立法、执法与守法三个方面。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前提和基础,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保障。

(6)如何理解社会法扩展阅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它的形成,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Ⅶ 如何理解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本质

阶级斗争的实质是经济利益不同的各对抗阶级或对抗势力之间的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它突出地表现在两种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中。
(1)到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劳动力有了价值,为阶级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但是,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还需要经过社会分工以及随着社会分工而产生的产品交换,出现生产资料私有制。
(2)恩格斯说:“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首先,有分工就必然有产品交换,而有了产品交换,就会加剧财产的积聚和集中,使财富日益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从而促进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有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就把社会成员一分为二,即分为占有生产资料的剥削阶级和不占有生产资料的被剥削阶级。其次,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由于这种分工,出现了只消费不生产、只享受不劳动的人。这些脱离生产劳动的人,专门从事生产的管理以及政务、司法等活动,成为剥削阶级的组成部分。
(3)阶级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或道路产生的呢?奴隶主阶级是通过两条道路产生的。第一条道路是氏族分社中社会职能的独立化,氏族首领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第二条道路是氏族公社内部出现富裕家庭。
作为奴隶主剥削的对象——奴隶,也是通过两条道路产生的。奴隶开始是由战争中的俘虏来充当的。
本氏族、本部落里的破产的穷苦人也逐渐沦为奴隶。
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些经济集团,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
物质利益的对立是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剥削阶级利用他们占有的生产资料,占有被剥削阶级的剩余劳动,使被剥削阶级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甚至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同时剥削阶级为了维持他们的经济地位,也必然要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对被剥削阶级实行政治压迫。哪里有剥削、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有斗争。被剥削阶级只有进行斗争,才能改善自己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求得自身的解放。阶级斗争归根结底是由于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而阶级之间进行阶级斗争的目的,都是直接或间接为了某种物质利益。阶级斗争存在于一切阶级社会之中,存在于每一个阶级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阶级斗争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
首先,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我们知道,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些规律不能自发地实现,只有通过人的活动,在阶级社会里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实现。就是说,在阶级社会里,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阻碍经济基础变革时,必然引起革命阶级和反动统治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尖锐化,直接爆发以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为目标的政治革命,而政治革命一旦成功,就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把人类社会从一个较低的社会形态推进到一个较高的社会形态。
其次,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出于它的本性,总是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劳动群众,无偿地占有他们的剩余劳动,有时甚至侵吞他们的必要劳动,使劳动群众无法生活下去,社会再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被剥削阶级只有起来反抗,才能迫使剥削阶级节制一下它的剥削欲,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从而推动社会在各种不同程度上向前发展。

Ⅷ 如何理解社会利益本位原则

社会本位原则又称为社会公共利益至上的原则。它是对经济法干预经济生活范围的定位,或者说是对经济法基本出发点的规定。每一个法律部门在确定自己调整范围时,都以维护哪方面利益作为自己的基本出发点,也就是以什么为本位。行政法强调国家本位,注重保护国家利益; 民法则强调个人本位,注重保护民事主体的利益。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的缺陷已经表明个人利益只有与社会公共利益平衡发展才能得到实现。因此,经济法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作为自己的基本出发点,即强调社会本位。它要求个人必须服从社会的需要,个人必须作出利益上的让步,只要这种让步合乎社会的正义。
所谓适度干预,就是要求国家授权政府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经济进行干预,这种干预应当积极主动地进行,同时千预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干预经济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在经济处于紧缩状况时,国家干预过多;在经济处于宽松状况时,国家干预过少。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国家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对经济运行进行直接和全面的干预,但是还没有完全摆脱过多干预的状况。值得注意的是,适度干预的要求、范围和手段,来源于经济法,而不是来源于政府的行政行为。因此,国家适度干预应当成为经济法的纲领性原则。

Ⅸ 如何理解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

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是指它在对经济关系的调整中立足于社会整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以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为重。 社会本位要求经济法以社会利益和社会责任为最高准则。无论国家还是企业,都必须对社会负责,亦即都必须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负责,在对社会共同尽责的基础上处理和协调好彼此之间的关系。在整体上,国家代表全局利益、长远利益,但在具体经济过程和经济关系中,它是以具体国家机关或者某种经过授权的组织,作为特定的物质利益实体和社会组织的身份、地位出现的。在具体经济关系中,国家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和权利,对社会负责,不得以不当或过度的行政权力和长官意志,妨碍或损害市场主体及非国有主体依法行使权利,不能非法损害和侵吞其他主体的物质利益。企业和个人等经济主体也要对社会负责,不能只讲权利,不讲义务;不得片面强调自身局部利益,置社会利益于不顾,借口对抗行政干预而损害他人或社会整体利益。 经济法的社会本位不是不讲权利,只讲责任。相反,它强调并全面贯彻权利(力)、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它主张要正确把握权利(力)、义务设置的出发点和基础,理解权利(力)的来源和获取、行使的条件。无论是国家机关还是企业、个人等,都要首先对社会负责,在对社会尽责的基础上享有权利(力)、获得利益。因此,社会本位不是义务本位,更不是企业或个体义务本位。社会本位的思想是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反映社会进步的要求的。

Ⅹ 简述法律的社会作用

法律的社会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法律的指引作用

指引作用是指法(主要是法律规范)对本人行为起到导向、引路的作用。其对象是每个人自己的行为。法律的指引是一种规范指引,它不同于个别指引。

2.法律的评价作用

评价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评价标准所起的作用。其作用对象是他人的行为。任何社会规范(如道德、政治纪律)都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的作用。

3.法律的预测作用

预测作用是指人们根据法律可以预先估计人们相互间将怎样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等,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的相互行为。

4.法律的教育作用

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律的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这种作用的对象是一般人的行为。

5.法律的强制作用

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可以用来制裁、强制、约束违法犯罪行为。这种作用的对象是违法犯罪者的行为。

(10)如何理解社会法扩展阅读:

法律除了有社会作用之外,还有对国家的作用如下:

1,保障、引导和推进国家经济发展,在一系列的法律约束下。国家的经济才会有一个快速稳定的上升空间。

2,保障、引导和推进国家民主政治。法律还能推动国家民主建设,法本来就是为人民服务用法于人。建法于人。

3,保障、引导和推进国家精神文化。法律还能让国家的精神文化层次有一个质的飞跃,人们学习法律,不断的提高各方面素质。

参考资料网络:法的作用

热点内容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法律服务所 发布:2024-05-18 20:18:31 浏览:158
民法总则高考 发布:2024-05-18 19:09:03 浏览:547
齐心律师 发布:2024-05-18 17:59:20 浏览:199
刑法中篡改公文法条 发布:2024-05-18 12:55:17 浏览:856
ISO体系文件属于公司规章制度吗 发布:2024-05-18 12:43:30 浏览:992
朱广新合同法 发布:2024-05-18 12:43:17 浏览:496
柳州司法鉴定中心 发布:2024-05-18 12:31:07 浏览:452
孟献贵民法讲的怎么样 发布:2024-05-18 11:54:14 浏览:35
湖北省人民医院法医司法鉴定所 发布:2024-05-18 11:51:51 浏览:963
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 发布:2024-05-18 11:45:02 浏览: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