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第249条

合同法第249条

发布时间: 2021-03-08 23:07:48

A.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249条是什么规定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249条的规定是:

  1. 在诉讼中,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转移的,不影响当事人的诉讼主体资格和诉讼地位。人民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对受让人具有拘束力。

  2. 受让人申请以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予准许。受让人申请替代当事人承担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准许;不予准许的,可以追加其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3. 这体现了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恒定原则。

B. 《刑法》第249条是什么

《刑法》第二百四十九条内容如下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本罪的构成

1、罪体

(1)行为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行为是煽动。这里的煽动,是指公开以语言、文字、图画或者其他方法,使群众激起或者产生民族仇恨、民族歧视。

(2)客体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客体是民族仇恨和民族歧视。这里的民族仇恨,是指基于民族的来源、历史、风俗习惯等的不同而产生的民族之间相互敌对、仇恨的状况。民族歧视,是指按照民族成分划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限制和侵犯民族的基本权利的现象。

2、罪责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责任形式是故意。这里的故意,是指明知是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的行为而有意实施的主观心理状态。

3、罪量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罪量要素是情节严重。这里的情节严重,是指使用侮辱、造谣等手段进行煽动的;多次进行煽动,屡教不改的;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影响恶劣的等。

(2)合同法第249条扩展阅读:

本罪与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界限

两罪都是破坏我国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的犯罪,其主观特征都为故意犯罪,但两罪的区别表现在:

1、主体要件不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主体要件为特殊主体,即只有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的自然人才能构成此罪,非国家工作人员或者虽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但不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其侵犯少数比族风俗习惯的行为不构成此罪。

当然,倘其行为符合其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构成要件的,应以他罪定罪处罚,而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凡所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构成本罪。

2、客体要件不同。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各民族的平等权利,有时,本罪的客体还可能是复杂客体,即行为人实施的煽动行为不仅构成对其一民族平等权利的侵犯,有时还可能直接侵害有关民族公民的人身、名誉、人格等权利;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客体则是我国少数民族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

3、客观要件不同。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客观特征主要表现为行为人故意实施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的行为。

煽动,就是蛊惑人心,以鼓动、劝诱或者其他方法,促使某一民族群众对其它民族产生仇恨、歧视等情绪或心理,或者采取一定的敌视行动。

其危害性就在于可能使被煽动者产生某种破坏民族团结的违法犯罪的意图和行动。行为人进行煽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书写、张贴、散发标语、传单、印刷、散发非法刊物;录制、播放录音、录像;发表演讲、呼喊口号等,从而制造民族矛盾,使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为敌或相互歧视。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客观特征则表现为非法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所谓非法侵犯,是指违反宪法和有关的法律规定,采用暴力、胁迫等手段,破坏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或者强制少数民族改变自己的风俗习惯。从司法实践来看,非法侵犯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强迫少数民族改变自己的风俗习惯,例如,强迫少数民族改变自己的饮食禁忌,禁止少数民族公民身着民族服饰等;

其二,破坏少数民族的风俗活动,例如扰乱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阻挠少数民族的婚丧嫁娶仪式等;

其三,阻止少数民族对自己风俗习惯的改变等。

C. 请问:《刑事诉讼法》第249条和“判决、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执行”矛盾吗,谢谢!

1、羁押的性质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所有的侦查措施都只是为了保证刑回事诉讼的顺利进行答,它绝不是一种惩罚措施。这与刑事判决后的执行完全是两码事!尽管执行时,有刑期折抵的问题,但性质是完全不同。
2、一审判决后,无罪或免刑的,当然不应该羁押了,羁押的原因已经消除,释放不影响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继续羁押有何理由?如果你通盘理解刑法、刑诉法,这时再继续羁押,有何法理依据?事实上,无法定理由羁押,国家是要承担赔偿责任的。
3、不能因为抗诉有可能成立,就对人继续羁押!
抗诉只是检察机关的一种履职行为,其结果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就算能成功也不能成为羁押的理由,因为羁押只是为了保证诉讼顺利进行!不能因为有可能成功就羁押,这在法理上,永远是不存立的。
如果抗诉成功,该收监执行的,再收监也不迟。不能把保证诉讼顺利进行的强制措施理解为是在执行刑罚,这可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D.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249条是什么规定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条的规定是:

  1. 在诉讼中,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转移的,不影响当事人的诉讼主体资格和诉讼地位。人民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对受让人具有拘束力。

  2. 受让人申请以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予准许。受让人申请替代当事人承担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准许;不予准许的,可以追加其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3. 这体现了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恒定原则。

E. 融资租赁合同纠纷要求支付留购价款是否要放弃所有权

这个是有案例的,最终的判决是判定要支付留购价款后才能获得所有权。
1、融资租赁合同中约定的留购价款规则,并不等同于合同法第249条中“约定租赁期间届满租赁物归承租人所有”的情形。

2、附条件取得租赁物所有权的情形,因条件未成就,承租人未取得租赁物所有权的,不得要求在应付金额中扣除租赁物当期价值。
案例的网址:http://china.findlaw.cn/hetongfa/hetongfa/htjf/zulinhetongjiufen/1250434.html

F. 新刑法249条69800是传销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C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很明显69800符合,要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所以69800是传销

G. 《刑事诉讼法》第249条和“判决、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执行”矛盾吗,谢谢!

检察机关上诉肯定是存在加刑或收监判决并执行的问题,一般说的上诉不加刑是版被告上诉,不权包括公诉方上诉。你用红笔画出的不存在收监问题,是在法院判决无罪或免除责任的前提下不收监执行,这个收不收监是判决罪与非罪的执行方式,在无罪或免责的情况就直接释放,若再收监等判决书生效的话,就存在司法机关侵犯人权和滥用职权的问题。如果在有罪应当执行刑罚的情况下,不管是谁上诉也只存在是否加刑的问题,而收监则是必定的。

H. 如何理解最高法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49条

第二百四十九条 审理附带民事诉讼的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如果第一审专判决的属刑事部分并无不当,第二审人民法院只需就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作出处理。如果第一审判决附带民事部分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应当以刑事附带民事裁定维持原判,驳回上诉、抗诉。

就是说你对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民事部分不服,当事人提起上诉或检察院提起抗诉的,法院应该就全案审查一遍,不仅仅审查民事部分,也要审查刑事部分。

——这就是刑事上诉审中的“全面审查原则”,不仅适用于一般的刑事上诉,也适用于刑诉中附带的民事诉讼部分。

I. 海上保险合同委付制度

海上保险委托成立的条件:
(1)委付必须以保险标的推定全损为条件;
(2)委付内必须由被保险人向容保险人提出;
(3)委付须就整体的保险标的提出要求;
(4)委付须经保险人同意;
(5)委付不得附有附加条件。
海上保险合同的委付制度是海上保险的一项传统制度,也是海上保险所独有的具体理赔方式。
在我国,推定全损被认为是委付的必要前提。
我国《海商法》第249条规定:“保险标的发生推定全损,被保险人要求保险人按照全部损失赔偿的,应当向保险人委付保险标的。保险人可以接受委付,也可以不接受委付,但是应当在合理的时间内将接受委付或者不接受委付的决定通知被保险人。委付不得附带任何条件。委付一经保险人接受,不得撤回。”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热点内容
法治宣传宣誓 发布:2025-09-16 20:41:25 浏览:809
海门法院上诉 发布:2025-09-16 20:37:21 浏览:46
宜阳法院名单 发布:2025-09-16 20:25:42 浏览:565
人大国安立法对香港的意义 发布:2025-09-16 20:18:32 浏览:257
现代行政法专题 发布:2025-09-16 20:17:00 浏览:295
协议书签字画押后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9-16 20:03:57 浏览:857
深圳市劳动法是哪年实施 发布:2025-09-16 19:59:21 浏览:193
吉林大学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发布:2025-09-16 19:58:32 浏览:925
民商法中央财经大学 发布:2025-09-16 19:56:05 浏览:775
2018司法考试主观题 发布:2025-09-16 19:55:54 浏览: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