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法社会学庞德简介

法社会学庞德简介

发布时间: 2021-03-13 10:03:00

❶ 庞德阐述的法律发展经历的五个阶段是哪五个,各自是怎样的

罗斯科• 庞德(Rosecoe Pound)是美国社会学法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他的主要著作有专《社会学法学的范围和目属的》、《法哲学导论》、《法律史解释》、《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和《法理学》等。为了研究法律的目的和作用,庞德认为必须了解法律的发展历史,他把法律的历史发展分为六个阶段:
1.原始法阶段。
2.严格法阶段。
3.衡平法和自然法阶段。
4.成熟法阶段。
5.法律的社会化阶段,即19世纪后期开始的西方各国的法。
6.世界法阶段,人类即将面临的法律发展的新阶段。

❷ 罗斯科·庞德的介绍

罗斯科·庞德(Roscoe Pound,1870年10月27日—1964年6月30日),美国二十世纪最负盛名的法学家之一,他的法学思想对当代法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是“社会学法学”运动的奠基人。与传统的主流法学不同,他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法”这种现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论,给法学研究带来了不同的思维模式。

❸ 庞德实用主义法学思想的特点、

庞德在1911-1912年就发表了一篇以《社会学法学的范围和目的》为题的纲领性论文,表达了他的社会学法学的基本思想。他认为社会学法学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创立、解释和适用法律方面,更加注意与法律有空的社会事实。 1.庞德强调法律的社会作用和效果,提出法律是一种“社会工程”(social engineering)或“社会控制”(social control)工具的学说。“我们越是清楚认识到我们正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则我们的社会工程将越有效。”[1] 2.“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是庞德法律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有学者主张庞德法社会学法学的核心思想是社会利益说。[2] 法律是和一定时间、空间的文明密切联系的,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乃看待法律:从过去来看,法律是文明的产物;从现在来看,法律是维护文明的手段;从将来看,法律是推进文明的手段。文明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外在的物质的自然界的控制;另一个是内在的、人类本性的控制。 对人类本性的控制就是社会控制。主要有三种手段:法律、道德和宗教。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首要手段,仍需要其他社会控制手段的配合。人类社会要维持正常的秩序,必须使自身的活动扔按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进行。通过某种社会力量促使人们遵守社会规范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过程就是社会控制,而法律是社会控制的工具。之所以对人的内在本性进行控制,庞德从人性论出发,认为是人的本性所决定的。人的本性具有自我扩张性与社会本性。两者具有不协调性和不平衡性。文明社会要想发展,就要不断地限制人的自我扩张性而弘扬社会本性,而能胜任如此大任的就是社会控制。 3.根据庞德的学说,法律的作用和任务在于承认、确认、实现和保障利益,或者说是以最小限度的阻碍和浪费来尽可能满足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并把利益分为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庞德继承和发展了耶林的社会功利主义法学关于社会利益的基本思想,提出法律的任务就在于实现社会利益。作为社会控制最有效的工具的法的任务就在于使人的合作本能与利己本能之间保持均衡。 4.庞德的法律价值论。无论在古代或现代,法学家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论证法律的价值准则。对各种利益的承认或拒绝承认以及划定那些得到承认的利益的界限,最终都是按照一个确定的价值尺度进行的。[3] 各个法学流派几乎都对自己研究的法律进行了价值分析,尤以自然法学显著。各种观点也是丰富的,有神学伦理学的、历史法学的、理性主义的、自由主义的和以经济学为基础的以及以阶级斗争为基础的法律价值观。[4]以凯尔森为代表的纯粹法学派任务:任何一种价值准则都是不可能的,正义是一种主观价值判断,是不可能科学地认识;以弗兰克为代表的美国现实法学派则认为:法律是法官和行政官员的行为,即使建立起一种价值准则,他们也不会采用;庞德主张建立起一种最大限度地满足需要的价值准则。 通过经验来发现并通过理性来发展调整关系和安排行为的各种方式,使其在最少障碍和浪费的情况下给予整个利益方案以最大的效果。这种价值分析方法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并且操作起来也比较有效果。 5.法的概念。 法律可以被看成:①法即法律秩序;②法是权威性资料、根据或是指示;③司法和行政过程。第二种有可细分为法令、技术和理想。当然,他还将法令区分为规则、原则、概念和标准。应该可以这么说,庞德的这种分法是比较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 6.法律实效。 法律执行是每个社会时期中所不能忽视的。尤其在现代社会,法律执行更加繁复。哲理法学派关注法的内在正义性,强调法的执行并非靠外在的强制,而在于法的内在正义性。但是这种做法在工业社会计划不可能得到执行。 因此,庞德研究了法律执行的四种手段及其作用。它们是惩罚、特殊补偿、替代补偿和预防措施。当然,它们都各自存在局限性。从各种法律执行手段的局限性出发,必须把法作为一个统一的社会控制工具来使其发挥作用,其作用方式是进行本能控制、协调和利益平衡。 从总体的法自身局限性出发,必须把法当作社会控制的工具之一,而非唯一的社会控制工具。

❹ 简述庞德提出的法律社会学任务

庞德的法哲学的核来心的社会自利益说,认为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他明确反对纯粹逻辑推理的僵化的概念主义或形式主义法学,认为法哲学要从单纯历史的和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中彻底解放出来.庞德的社会法理论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 理论,他提出了法律社会学的基本纲领,启示人们关注社会制度和法律学说的实际效果,关注法律的作用而不是实际内容,并且注重法律与社会利益之间的联系

❺ 为什么把庞德称为法社会学家

这个不是三国的庞德吧 是美国的 罗斯科·庞德(Roscoe Pound,1870年--1964年)美国法学家,社会学法学派的主要内代表之一。庞德的法哲容学的核心的社会利益说,认为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他明确反对纯粹逻辑推理的僵化的概念主义或形式主义法学,认为法哲学要从单纯历史的和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中彻底解放出来。庞德的社会法理论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 理论,他提出了法律社会学的基本纲领,启示人们关注社会制度和法律学说的实际效果,关注法律的作用而不是实际内容,并且注重法律与社会利益之间的联系。庞德认为,法律是发达政治组织化社会里高度专门化的社会控制形式,即通过有系统有秩序地运用这种社会的暴力而达到的社会控制。在这一意义上,法律是一种“社会功能”或“社会控制”,是协调利益冲突的手段;法律的作用就是承认、确定、实现和保障各种利益,尤其是社会利益;提出法的功能性概念来取代逻辑性概念,主张“有用即是真理”。

❻ 简介庞德

[编辑本段]一、中国东汉末年武将庞德
庞德(?-219)字令明,东汉末年南安狟道(今甘肃陇西东南)人。曹操部下重要将领。官至立义将军、关门亭侯。谥曰壮侯。有一子庞会。
[编辑本段]历史传记
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今甘肃陇西东南)人。谥曰壮,三国时魏国名将。少为郡吏州从事。初平中,从马腾击反羌叛氐。数有功,稍迁至校尉。建安中,太祖讨袁谭、尚於黎阳,谭遣郭援、高干等略取河东,太祖使钟繇率关中诸将讨之。德随腾子超拒援、干於平阳,德为军锋,进攻援、干,大破之,亲斩援首。拜中郎将,封都亭侯。后张白骑叛於弘农,德复随腾征之,破白骑於两肴间。每战,常陷陈却敌,勇冠腾军。后腾徵为卫尉,德留属超。太祖破超於渭南,德随超亡入汉阳,保冀城。后复随超奔汉中,从张鲁。太祖定汉中,德随众降。太祖素闻其骁勇,拜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邑三百户。侯音、卫开等以宛叛,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仁使德屯樊北十里,会天霖雨十馀日,汉水暴溢,羽乘船攻之,德与麾下将一人,五伯二人,弯弓傅矢,乘小船欲还仁营。水盛船覆,失弓矢,独抱船覆水中,为羽所得,立而不跪。羽劝德降,德怒骂之,遂为羽所杀。太祖闻而悲之,为之流涕,封其二子为列侯。文帝即王位,谥曰壮侯。
[编辑本段]演义概况
魏将。初为西凉马腾帐前心腹校尉,时太祖擒杀腾於许昌,子超誓报父仇,亲攻长安,德与马岱并为左右折冲。德献策筹画,陷长安,亲斩魏将钟进。后太祖亲征超、韩遂於渭南,遂以德为先锋,循河与战,中计遭围;德奋勇步斗,破敌突阵救遂,又杀曹仁将曹永,夺其马护遂而走,其悍勇遂知名。及超兵败,德随入汉阳,保守冀城;旋即随超奔汉中张鲁。后超降蜀,德因病未随,太祖攻汉中,鲁功曹阎圃劝鲁用德敌曹。太祖素闻德骁勇,以计擒之;德思鲁不仁,亦愿拜降。太祖待德甚厚,德亦数卫之於危难。后仁为蜀将关羽围於樊城,德为征西都先锋,随征西将军于禁引军赴救。其时诸将皆以德兄柔、故主超均在蜀,素疑德;德遂奋意力斗羽父子,又箭射羽,深为羽所忌惮。然禁惧其立功,加以制肘。魏军败,德誓死不降,为羽所杀。太祖闻知此事甚为伤悲,为之流涕。
[编辑本段]历史年表
庞德少年时任郡吏及州从事。
东汉献帝初平年间(公元190~193年)庞德从马腾进击反叛的羌、氐等外族,数有战功,迁至校尉。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讨袁谭、袁尚于黎阳,袁谭遣郭援、高干等略取河东,曹操便使钟繇率关中诸将以讨逆。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庞德时随马腾之子马超,拒战郭援、高干于平阳;庞德为军中先锋,进攻郭援、高干,大破其军,更亲斩郭援首级。(《魏略》曰:庞德亲手斩得一颗首级,不知这便是郭援。战罢之后,众人皆指郭援已死而不能得其首。然而庞德于晚后方才于弓鞬中取出一颗头颅,由于郭援是钟繇之甥,因此钟繇见其首而哭。庞德便向钟繇赔罪,钟繇道:“郭援虽是我甥,但他始终是国贼。卿又何须赔罪?”)于是庞德拜中郎将,封都亭侯。后张白骑作叛于弘农,庞德复随马腾往征,破叛军于东西肴山之间。每次交战,庞德常陷阵却敌,勇冠马腾军队。后马腾被征为卫尉,庞德便留属马超。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破马超于渭南,庞德便随马超逃入汉阳,保守冀城。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庞德又随马超投奔汉中,从属张鲁。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平定汉中,庞德随众投降。曹操素闻其骁勇,拜庞德为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邑三百户。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0年)侯音、卫开等在宛城作叛,庞德领军与曹仁共攻拔宛城,斩侯音、卫开,遂南屯于樊城,以讨关羽。樊城诸将以为庞德之兄庞柔时在汉中,对庞德颇有猜疑。庞德常道:“我身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亲身自击关羽。今年我不杀他,他亦必杀我。”后来庞德与关羽交战,引箭射中关羽前额。其时庞德常乘白马,关羽军皆谓之白马将军,对他甚为忌惮。曹仁使庞德屯兵于樊城以北十里,正值天降霖雨十余日,汉水暴溢,樊城下平地积水五六丈之深,于是庞德与诸将皆避水上堤。此时关羽乘船攻击魏军,以大船四面发箭射向堤上。庞德被甲持弓,箭不虚发。将军董衡、部曲将董超等欲降关羽,尽被庞德收斩。庞德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关羽攻势渐急,箭矢用尽,双方短兵接战。庞德谓督将成何道:“我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是我的死日。”于是意怒恶战,气概愈壮,然而水浸太盛,魏军吏士皆降。庞德与麾下将一人、伍伯二人,收弓带矢,乘小船欲还曹仁本营。不过暴水太盛,小船因而覆没,弓矢尽失,庞德独抱船覆于水中,为关羽所擒,被解回蜀营立而不跪。关羽便道:“卿兄今在汉中,我正欲以卿为将,为何不早降?”庞德大骂关羽道:“竖子,何谓投降!魏王带甲兵百万,威振天下。你们的刘备只是庸才而已,岂能敌魏王啊!我宁为国家鬼,也不为贼将。”结果庞德为关羽所杀。曹操闻知此事甚为伤悲,为之流涕,于是封其二子为列侯。
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1年)曹丕即王位,遣使前往庞德墓冢赐谥,策曰:“昔先轸丧元,王蠋绝脰,陨身徇节,前代美之。惟侯式昭果毅,蹈难成名,声溢当时,义高在昔,寡人愍焉,谥曰壮侯。”又赐其子庞会等四人爵关内侯,邑各百户。
齐王芳正始四年(公元243年)立义将军庞德从祀于太祖庙庭。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文帝赐谥策曰:“昔先轸丧元,王蠋绝脰,陨身徇节,前代美之。惟侯式昭果毅,蹈难成名,声溢当时,义高在昔,寡人愍焉,谥曰壮侯。”(《三国志魏书十八庞德传》)
陈寿评曰:“庞德授命叱敌,有周苛之节。”(《三国志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
[编辑本段]白马将军
庞德(?——219),字令明,汉魏之际南安郡獂道人。青年时代为郡府吏员,接着升为州衙从事。东汉献帝时天下大乱,军阀势力兴起,陇西一带被马腾占有,士马强盛,号令西陲。约在初平年间(190一一193) 庞德投奔马腾帐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他屡立战功,被提升为校尉。建安年间 (196——220),马腾率凉州兵团进入关中,并与袁绍势力展开较量。他跟随腾子马超征战平阳,抵御袁将郭援、高干,在马上亲斩郭援首级,又被提升为中郎将,封都亭侯。张白骑在弘农反叛时,他随马腾讨伐,大破自骑于两淆间。每次出征常冲锋陷阵,勇冠凉州三军。曹操在渭南大败马超后,随马超退回陇右根据地,保卫军政中心冀城 (治今甘谷)。当地豪强姜、杨、赵、庞诸大姓配合曹操,断丁马超后路,使其进退维谷。为形势逼迫,马超选择了投靠汉中张鲁的计策。曹操经略汉中时,张鲁主动投诚,庞德与众将归降。曹操见其挠勇异常,授官立义将军,封关内亭侯,食邑三百户。
建安二十四年(218),他率陇西兵屯扎樊城,协助曹仁力挫关羽。两军对垒期间,常骑白马驰骋奔杀,曾一箭射中关羽面额,威风八面,故蜀军士兵都十分地惊怕,称他为“白马将军”。时值暴雨季节,汉水泛滥,樊城一带平地积水五六丈,曹军被迫与敌军水战。他率诸将与关羽殊死搏斗,箭嫉射尽,又短兵相接。而他格斗益怒,胆气愈壮,而洪水浸盛,蜀军的围攻更加猛烈。于是他对天起誓说:“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这时,手下将士大多投降,而他独乘小舟往来冲荡,因浪高舟翻,弓箭漂失,被蜀军擒获。关羽敬重他的刚毅威武,以封将劝降,但他却怒目不跪,并高声斥骂:“竖子,何谓降也! 魏王带甲百万,威震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耶?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于是被关羽所杀。气节豪迈,骨镀棱梭,遂称一代名将。
[编辑本段]后人敬仰
曹操听到庞德事迹,感动得泪流不己,下令封他的两个儿子为列侯。曹丕登基后,派使臣到襄阳墓地致祭赐溢,褒扬他“惟侯式昭果毅,蹈难成名;声溢当时,义高在昔。”溢壮侯。又在太祖陵庙的墙壁上绘制樊城大战故事,上有“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等场面。
乾隆《陇西县志·拾遗》记载:“白马将军庙,旧在城东赤山顶,世传将军为汉之李广,凡巫祝必祀之,小儿有疾病,祈禳辄验,雨踢亦祷。”县志纂修者征引民间说法以为该庙奉祀李广,但也没有加以肯定。经笔者再三推考,认为该庙当奉祀壮侯庞德,理由有三:其一,李广乃西汉名将,史传号称“飞将军”,从未有他“骑自马”或有“白马将军”称号的记录。其二,本县民间所称“白马将军庙”仅此一处,而自古及今荣膺此号的陇右武将仅庞德一人,别无另选。其三,赤山即今红山,为当年曹魏南安郡与陇西郡的界山,山下即古赤亭;登高远眺,正南10多里王家新庄即是南安郡治獂道城所在。这里是庞德任“郡吏”、踏上军事征途的起点。他尽忠后,得到朝延很高的礼遇褒扬,其故里獂道县也应有专祠纪念,而红山头祠宇以“白马将军”命名,正是地方官府及民众对其钦佩有加永志不忘的表征。因年代久远,百姓的记忆产生差误,或因封建时代尊刘贬曹正统观念思想影响,该庙的主神位发生置换,才有庙宇奉祀李广的演化。 陇西的近邻武山县的大部,汉魏时代属獂道辖地。武山县志记载,在今四门乡新庄村有庞德墓,立有墓碑,还有庞家花园、 庞德上马石等遗迹。2000年4月,四门乡政府在该村洛礼公路旁重新竖立“庞德故里”碑。
[编辑本段]二、美国意象派作家庞德
庞德(1885-1972),意象派运动主要发起人,现代文学领军人物。1885年10月30日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的海利镇。先后就读于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和哈密尔顿大学。1908年移居英国。受芬诺洛萨(Fenollosa)的影响开始意想派创作。1921年迁居巴黎。在巴黎和伦敦期间除了继续从事创作外,他发掘和扶植人才,与欧美文学界人士广为交游,为打破英美文学,尤其是英美诗歌的沉寂局面,为促进美国文学的“复兴”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他和雕塑家、画家、音乐家都有广泛的联系,对欧美各国现代主义思潮的形成和发展都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后来庞德开始探索一些社会问题,如贫困、文艺的衰落等等,遗憾的是这些探索使他开始仇视现代工商业社会并最终走上了反犹主义,而且使其成为墨索里尼狂热的支持者。二战期间他强烈抨击美国的政策,战争结束后,他被美军逮捕,押回本土等候受审。后因医生证明他精神失常,再加上海明威和弗罗斯特等名人的奔走说项,他只被关入一家精神病院。1958年,庞德结束了12年的精神病院监禁,重返意大利居住,直至去世。
庞德是叶芝(W.B.Yeats)的学生。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挚友,艾略特的同学,海明威的老师,且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很影响。此4人均为现代派大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很遗憾,也许是因为政治原因,庞德始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庞德主要作品有《面具》(1909)、《反击》(1912)、《献祭》(1916)、《休·西尔文·毛伯莱》(1920)和《诗章》(1917-1959)等。他的意象派作品中汲取了某些日本诗歌如俳句诗的写作形式及特点。他在长诗《诗章》中阐述孔子学说,在1915年出版的《中国》中收集并翻译了十几首中国古诗。此外庞德还曾译过《大学》、《中庸》、《论语》等。
三、罗斯科·庞德(Roscoe Pound,1870年--1964年)是美国20世纪著名法学家。
生平
1870年,庞德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Lincoln。庞德在内布拉斯加大学(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学习植物学,分别于1888年和1889年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889年,他到哈佛大学法学院学习,一年后转到西北大学法学院,在那里读完了法律学位。他返回内布拉斯加州开业当律师,继续他的植物学研究。1898年,他在内布拉斯加大学获得了植物学博士学位。
1903年,庞德成为内布拉斯加大学法学院院长。1910年,他开始在哈佛任教,并于1916年成为哈佛大学法学院的院长。 他是“社会学法学”运动的奠基人,美国法律现实主义运动的早期代表人物,该运动主张更加实用地并依据公共利益来解释法律,并侧重于实际发生的法律过程,反对当时美国法学界盛行的法律实证主义。 他有力批判了当时美国最高法院以Lochner v. New York (1905)案为代表的有关“合同自由”的判例。庞德后来反对该运动,并在其生命的后期成了对法律现实主义的著名批判者。
作品选
《法理学概述》(Outlines of Lectures on Jurisprudence),1914年
《普通法的精神》(The Spirit of the Common Law),1921年
《法与道德》(Law and Morals),1924年
《美国刑事公正》(Criminal Justice in America),1930年。

❼ 庞德的社会法理学主要观点有哪些

庞德的法哲学的核心的社会利益说,认为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他明确反对纯粹逻辑推理回的僵化的答概念主义或形式主义法学,认为法哲学要从单纯历史的和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中彻底解放出来.庞德的社会法理论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 理论,他提出了法律社会学的基本纲领,启示人们关注社会制度和法律学说的实际效果,关注法律的作用而不是实际内容,并且注重法律与社会利益之间的联系

❽ 罗斯科·庞德的人物评价

罗斯科·庞德作为一个被西方法学界长期奉为权威之人,其学说特点在于涉及面广泛,对现代各派学说“兼收并蓄”,其思想无疑具有重大的进步性和独到性。
首先,庞德的法社会学思想注重研究法律的实际效果和强调对司法过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对实用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对于法律的作用和任务的探讨,使得法律在形而下层面上的研究得到了突破。法社会学突破了传统自然法理论与实证脱节的缺陷,基于当时的社会需求,将法关注的重点从强调个人利益转而关注公共和社会利益,旨在谋求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妥协,从而提高了法律调整的合理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其次,法社会学思想与以往的法学思想相比,具有更全面的视角和更合理的体系,并通过对哲理法学派、历史法学派、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批判,实现了对古典自然法思想的发展与补救。庞德批判了哲理法学派的机械,历史法学派的消极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僵化,在批判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多种法学流派思想的合理成分加以整合,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注重经验、实证与伦理道德相结合的方法无疑给新自然法学的兴起注入了一贯强心剂。庞德的法社会学思想在现代法学与近代法学之间架起了一座过度的桥梁,是法学理论在工业化时代的里程碑,促进了立法和司法观念的调整,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生产力发展对制度保障的需求。
再次,庞德的法社会学思想,兼具自由主义、改良主义、社会福利主义及实用主义的色彩,符合当时“法律社会化”的潮流,对20世纪30年代以后美国的法学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是在庞德法律“社会利益”保障任务论和“社会控制”工具论的指导下,美国法律的社会化得以实现,利用法律有限度的调控社会经济政治生活成为立法和司法界的共识。二是庞德对自然法的突破性解释,使自然法学重新兴盛起来,形成了以富勒、菲尼斯、罗尔斯、德沃金为代表的新自然法学派,他们倡导“自然法走下上帝的圣殿,完成与人类的理性、正义、权利的结合”,这在现代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❾ 罗斯科·庞德的庞德法社会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1、法律作用的“社会控制”工具论。庞德在1911-1912年就发表了一篇以《社会学法学的范围和目的》为题的纲领性论文,表达了他的社会学法学的基本思想。他认为社会学法学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创立、解释和适用法律方面,更加注意与法律有关的社会事实。衡量法的标准,主要看它是否有用,是否产生效果,而不是它抽象的内容。总之,“我们越是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正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则我们的社会工程将越有效。”法社会学派通过强调法律的社会目的、效果和作用,认为法律是一种社会工程,是社会控制工具之一,其任务在于调整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
2、法律价值的“社会利益”保障说。庞德借鉴了德国法学家耶林的利益分类说,将利益分成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三类。而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由于并非所有的利益都由法律调整,为避免个体间对某些利益的反社会冲突,有必要划定受法律调整的利益范围并加以分类。依据分类,应当对某种类型的利益给予优先的考虑,司法中应对社会利益加以衡量,而不是机械的依照法律实现所谓“正义”。这种利益在庞德看来,正义作为法的价值准则就意味着能在最少阻碍和浪费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些需求。
3、法律正义的“非强力依赖”判断。庞德指出,自然法不是虚幻的普遍立法,而是“一种对实在法中的理想成分的鉴定”,即一种判断的标准。“这种鉴定可以确定和陈述出一定时间和地点的社会理想,并且使它成为对各种论证、解释和适用标准的出发点进行选择的尺度。”自然法不再是绝对的永恒的,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可以有一种内容正在起着变化或形成着的自然法。”他努力证明正义并不是依赖于强力而存在,而是因文明社会的性质本身而决定,无论是十九世纪或二十世纪,正义始终高悬于统治者制定的实在法之上。法律不应是任何专制统治者随心所欲的工具,它是人类社会自我控制的手段。法律的具体形式由不同时代的共同理想所决定,强力应支持这种理想,但法律的本质永远不等于强力。

热点内容
行政法热点论文案例 发布:2025-09-16 05:25:43 浏览:786
重庆市法院官网 发布:2025-09-16 05:21:42 浏览:123
哪里查询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16 05:21:37 浏览:64
律师培训视频 发布:2025-09-16 05:15:58 浏览:438
2016二级建造师法规教材 发布:2025-09-16 05:07:40 浏览:308
北大法律硕士考研科目 发布:2025-09-16 05:03:21 浏览:615
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 发布:2025-09-16 05:01:58 浏览:969
法院放款单 发布:2025-09-16 04:20:57 浏览:32
法律知识搜题app 发布:2025-09-16 04:04:24 浏览:920
2017法律硕士新增院校 发布:2025-09-16 03:50:52 浏览:237